唐末黄巢起义建立大齐政权,为何最终又被唐朝反杀?
唐朝末年的时候,由于社会矛盾尖锐,百姓处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所以为了寻找出路,频繁爆发农民起义。其中黄巢起义作为在唐末民变中历时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起义,自然会被历史所铭记。
黄巢随后更是建立了大齐政权,与唐朝政权对峙,对原本就虚弱不堪的晚唐政权造成了更加重大的打击,使得他变得更加摇摇欲坠。
黄巢家祖上是卖盐的盐商家庭,自小也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人。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黄巢五岁侍翁......报与桃花一处开。’”
虽说没有曹植七步成诗的逆天才能,但也算是是一个优秀的小小少年了。但是在古代,并不是说有才华的人就一定能够很快考中状元,黄巢即便有才,却总是屡试不第,名落孙山。
唐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不断,其中对黄巢起义影响较大的是王仙芝起义,而王仙芝起义则是因为当时关中大旱,百姓不说颗粒无收填不饱肚子就算了,朝廷还和吸血鬼一样征收更多租税,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于是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起兵,随后黄巢也在家乡带领子侄响应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死后,余部全部投奔黄巢,黄巢成为农民起义军的新一代领导人,也就有了黄巢起义。
1、攻略唐朝多块领土,随后拥兵北伐
在唐朝的皇帝正做着自己的美梦时,已经成为农民起义军首领的黄巢已经带领着众多起义军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征途。
黄巢先是进攻汴、宋二州,在被唐将张自勉阻拦之后,又转战河南多个地区,接着顺势南下,与以前的部下合伙人王重隐会和,之后攻下了饶、信等州。
随后黄巢带领起义军继续一路南下,由福建攻入广东,在公元879年攻占广州,更是活捉了驻守广州的节度使。
起义军一路南下,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足迹遍布多省,攻略了唐朝的多领土。
在夺取广州之后,起义军在那里稍作休整了两个月,随后黄巢开始北上,进行北伐战争,为了能够扩大影响更是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的主张。
黄巢北伐的过程我在这里就不用太多文字叙述了,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起义军和唐军互有胜负。
但是在公元880年的时候,黄巢带领的军队就跟开了挂一样,接连攻下了唐朝多座城池,到公元881年的时候,更是逼得唐僖宗仓皇逃亡四川,随后黄巢领兵攻入长安。
按理说这个时候都城已经给大齐攻入了,唐朝也该灭亡了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皇帝这个青山尚在,明朝暂时不会灭亡。
攻入长安的黄巢就在这里建立了大齐政权,随后开启了烧杀模式,大肆屠戮唐皇室众人,“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三、黄巢起义建立大齐政权,为何最终又被羸弱不堪的唐朝反杀?
1、齐军将领朱温叛齐,投降唐朝,随后带动更多将领投唐
唐僖宗虽然说逃向了四川,但是随时也在等待反攻的机会。
公元882年的九月,齐军将领朱温在对阵唐军将领王重荣的时候,先是被王重荣的三万将士吓到,加上齐国后方支援并不给力,对己方情况瞒而不报中央,最后朱温在部下的建议下选择对唐朝投降。
朱温叛逃之后,对好些其他齐军将领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朱温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后,黄巢的手下在朱温的劝说下选择投降,毕竟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抵抗就是在负隅顽抗以卵击石,而朱温投唐之后的待遇看着还不错,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
黄巢经此一役,不仅自己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却还丢失了好几员大将转投敌军阵营,算是损失惨重。
2、因粮食短缺而食人肉,“敲骨吸髓”,惨绝人寰
齐军阵营中的一员大将孟楷在进军河南的时候,被俘虏随后牺牲,黄巢知道自己又痛失一员大将之后,发誓要给他报仇,将部将全部屯守在溵水河岸。
但是当时的齐军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并没有充足的粮草,那驻扎的大军总也要填饱肚子才能继续与唐军作战。
为了解决饱腹问题,黄巢用了一个非常残酷的方法,就是食人肉,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被带过来,就全部投入巨舂,称之为“捣磨寨”,专门用来制造士兵们的“口粮”。
但是即便黄巢为了对阵唐军而无所不用其极,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兵败并难逃一死。
“黄巢入泰山,徐帅时溥遇将张友与尚让之众掩捕之。至狼虎谷,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
各个朝代的末年,淳朴的农民被逼急了往往会选择掀起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但是很少能够有人成功。
黄巢起义只是众多起义中的一个,它曾经在黄巢的带领下产生了很大的力量,让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权更加摇摇欲坠。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起义军的首领黄巢为了自己的私欲,罔顾百姓的死活,最后对上一息尚存的唐朝,也只能落得被唐朝反杀的结果了。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有什么
昏暗腐朽,连年大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苛捐杂税严重,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很多农民被逼上了绝路,最终选择了起义,发生了中国 上规模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但这场起义最终还是以农民的失败为结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有什么,希望你喜欢。
唐朝后期,官府对农民的欺压主要集中在东南一带,这直接导致了公元859年唐末农民起义的大爆发。农民起义首先发生在浙东地区,那里生灵涂炭,官员只知道搜刮农民财产,浙东起义一发生就得到了很多农民的响应,起义军的人数达到了三万多,他们攻下了唐兴、慈溪等地,气势格外庞大。但是农民毕竟有思想上的局限,在面对朝廷的时候他们内部很快就发生了矛盾,领导人物也犹豫不决,导致他们错过了最好的时间,在政府军队赶到后,起义军节节败退,最终失败。这就是唐末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失败经过。
后来,黄河中游地区的农民也发动了起义,同样是官逼民反,比起第一次的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者黄巢、王仙芝是商人出身,具武装斗争的能力和 ,在他们的带领下,起义军声势浩大,集结了几万人攻下很多地方,震惊朝廷。朝廷派兵与起义军开始了拉锯战。起义军的粮食供给不足,内部有人倒戈,再加上朝廷兵力较强,起义军最终没赢得战争的胜利,黄巢也壮烈牺牲。这就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和失败经过。
唐朝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从裘甫起义开始,到黄巢起义结束,持续了25年,给了腐朽黑暗的唐朝一记重创,唐朝在经历农民起义打击后,迅速败亡。瓦解唐朝腐朽统治是唐末农民起义作用之一。
唐朝的官僚贵族和大地主占有着大量土地,农民们只能租种他们的土地,一方面,农民要受到这些地主的压迫,另一方面,还要受到官府的压迫,承担着赋税和徭役。唐朝末年的政治昏暗,贪官污吏加紧搜刮民财。
农民起义军起义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不甘压迫,裘甫起义就是因为唐王朝对浙东地区横征暴敛,黄巢起义是因为官员在关东大旱后依然对当地农民收取重税。农民起义军攻城略地后,处决当地贪官污吏和豪强贵族,解救被压迫的农民,平均分配土地。起义军在均田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唐末的农民起义军还沉重打击了外族势力,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借助周边的少数民族势力,这些少数民族势力进入中原后经常骚扰百姓。唐末农民起义爆发时,唐王朝再次借助这些外族势力打击农民起义军。
农民起义军士气旺盛,在同少数民族的骑兵作战时并不后退,回鹘、吐蕃、沙坨等族的骑兵在农民起义军面前占不到一点便宜。黄巢的军队在广州的时候还平定了穆斯林商人叛乱,将广州重新置于中华人的管理之下。打击外族势力也是唐末农民起义作用。
唐末农民起义意义中最重要一点是它瓦解了唐王朝的腐朽统治。唐朝在末年的时候,中央上有宦官专政,皇帝成为了傀儡。在地方上,各地的节度使各自为政,成为一个个的小朝廷。唐末农民起义失败后不久,农民起义军出身的朱温亲手结束了唐朝。
唐末农民起义虽然未能推翻唐朝的统治,但是却为新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石。唐朝经农民军打击后名存实亡,其后经历了短暂的五代十国时期,迎来了崭新的王朝——宋朝。宋朝建立的时间离唐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唐末农民起义中提出了“均平”的 ,在唐末以前的农民起义中,并未提出过均田、均产的口号。这是农民起义军的一次大进步,后世的农民起义受到唐末农民起义的启发,也都提出了类似“均平”的口号。均田思想也是唐末农民起义意义。
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打出的口号是推翻暴秦,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打出的口号是黄天已死,他们都没有提出平均土地的思想。而从唐末以后,起义军都提出了平均田地的思想。唐末农民起义为均田思想起了一个开头。
唐末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与贵族阶层,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沿途处决唐朝的贪官污吏与土豪劣绅,让农民们都分到了土地。这次大起义后,继任的当权者都出台一些法规来缓和阶级矛盾。
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失败,前后历时25年的唐末农民起义宣告结束。
裘甫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中最早的一支,裘甫于公元859年12月在浙东起义,先后攻占了象山、剡县,后来由于裘甫的指挥失误,导致农民军被官军围困,在860年6月以失败告终。
庞勋起义发生在公元869年10月,庞勋带领桂州的戍卒起义,从广西一直打到徐州,在徐州地区有数万部众。后来被朝廷的十万兵力打垮,庞勋起义的失败时间是公元870年1月。
公元874年,王仙芝在河南起义,声势非常浩大。王仙芝领军在河南、山东、安徽一带打击官军,部众有近10万人,但是王仙芝却有接受诏安的意向,在与唐军对抗的过程中思想动摇。王仙芝起义失败于公元878年。在公元878年,王仙芝率军同官军大战,当时他的友军黄巢在江淮流域作战,无法赶来支援。王仙芝被官军围困,兵败后被杀。
唐末农民起义失败于什么时间?黄巢起义的时间是公元875年,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河南的王仙芝起义。在公元881年,黄巢攻入长安,立国号为齐。朱温的叛变使得黄巢被唐军打败,撤离出了长安。黄巢离开长安后,于884年在山东莱芜与唐军大战,由于寡不敌众,兵败被杀。至此,唐末农民起义正式失败。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有什么相关文章:
保路运动掀起后,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四省相继组建保路同志会,并提出自己的口号。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保路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希望
1775到1784年,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人物有许多,包括乔治华盛顿、亨利克林顿等人,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双方军队正是由这些人物领导的。以
国际护士节之所以被定在每年的5月12日,是因为这一天是南丁格尔的生日,南丁格尔是英国的护士和统计学家,同时也是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可以说南
中国的历史悠远留长,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为辉煌的时期,康乾盛世的表现如何?在不同人心中对于康乾盛世的表现可能感受完全不同,那他们对于康乾盛
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上)
中国历史上唐王朝(公元六一八年到九零七年)的统治,依然是豺狼当道,人民遭殃……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
唐政权拥有庞大的军队,到八零七年就有兵卒达八十三万人之多,当时全国纳税户仅一百四十四万,不到两户就得养活一个兵。它还维持着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到八零五年文武官吏将近三十七万人,这就构成了剥削人民的吸血网。唐王朝还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建立起官庄与皇庄。官庄是以封建王朝的名义所霸占的土地,由户部与各地方官吏派遣庄宅使、宫使、宫苑使等管辖,对农民进行剥削。皇庄是皇帝和皇室的私有土地,租给农民耕种,由管庄的内庄宅使、内园使、内宫苑使等向农民榨取租税。这时,世族地主已走向衰弱,而官僚地主与一般地主却成了掌握政权的实权派。官僚地主依仗权势,可以从皇帝那里得到赐田、借地或强占民田,还可以用买卖的手段,大搞土地兼并,所谓“比见朝士,广占良田”。这些人肆无忌 惮地兼并土地,到“安史之乱”以后更加严重。一般地主,包括商人、高利贷兼地主在内,通叫作“富豪之家”,也在猛烈地兼并土地。他们是“多置良田广修宅,四邻买尽犹嫌窄”的吃人豺狼!商贾地主更是如此。唐初的邹凤炽曾对皇帝说:他可以买下终南山,如果一棵树价值绢一匹的话,把山上的树买完了,他家的绢还用不完。这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兼地主。唐王朝到处建立寺院,极力扶植僧侣地主的发展。僧侣地主通过典买庄田,强占荒地,用宗教性的讹诈等办法掠夺大量的土地,以致“京畿之丰田美腴,多归于寺观”。僧侣地主也是脑满肠肥的寄生虫。什么佛经,尽放狗屁!
被剥削的农民名称极多,多少有些土地能够自耕的叫自佃人,为地主庄田劳动的叫做庄客、客户、庄户、佃户、佃家和寄庄户等。庄客与庄主间,是一种租佃的剥削关系,庄客必须缴纳“庄租”、“租课”。官庄的地租大约每亩“税粟三斗,草三束、脚钱一百二十文”,还要交丝、麻等物。私庄的剥削大体采取分成制,每亩地租在五斗到一石之间,剥削量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此外,还要缴纳草料、油料、丝麻以及土地上出产的一切东西,并受到高利贷的盘剥。一年辛勤的劳动,结果仍是过着“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的悲惨生活。无论在什么地方,农民都被当作牛马看待,担负着沉重的劳役,“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 避征徭”。农民必须缴纳正税(资产税,田亩税),以及其它苛捐杂税,所谓“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劳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尤其到唐朝后期,政治更加腐败,官僚与宦官们互相争权夺利,搞得乌烟瘴气,生活也越来越奢侈腐化。如唐懿宗非常宠爱他的女儿同昌公主,在她出嫁的时候,便在广化里给她建筑一所豪华的住宅,门窗上镶着宝石,用金丝编了箕筐,其它的东西也都是用金银做成的,连井口上的栏圈都是用玉石和金子打成的。过了两年,同昌公主死了,埋葬的时候,光陪葬的衣服就有一百二十箱,送葬的仪仗队排列有三十多里长。皇帝因想念公主,特意征来几百名女子,在用八百尺丝绸做的地毯上给他跳舞“解闷”。舞毕,珠宝手饰洒了满地。
残酷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地破坏,必然迫使农民举起义旗,反抗地主阶级
在唐王朝残暴榨取农民阶级血汗的时候,就不断发生各种反抗斗争。逃亡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斗争形式。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就曾发生“今天下户口,逃亡过半”的现象。逃亡的人多了,向封建王朝缴纳赋税、 负担劳役的人就少了,所以,在唐玄宗时竟用酷吏宇文融为劝农使,一次就搜括出逃户八十多万,占全国户数十分之一。到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的猛烈发展,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多,逃亡人数更增加了。据记载:公元八一八年陕西渭南县长源乡原有四百户,下降到一百多户,河南阌乡县本来有三千户,现在只剩下一千户,其他州县,大体相似。 逃亡的农民有的投奔官僚富豪之家,或者逃入寺院。但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些逃亡的农民仍然成为他们的奴隶,无法摆脱封建剥削与压迫。 有的逃到边远地区开荒垦田,不久,又被唐王朝发现,不但将土地夺去,还要“置州镇压”,有的逃亡到山林里进行武装斗争,所谓“所在群盗,半是逃户”。公元九世纪以后,农民起义更是连续不断,浙东地区与桂林地区的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革命战争的序幕。
公元八五九年十二月,浙东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攻克象山(浙江象山),进逼明州(浙江宁波),攻剡县(浙江嵊县),震动了整个浙东。八六零年正月占领了剡县,击败来犯敌军,斩杀官吏,并整编队伍为三十二队(每队一千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定年号“罗平”,造了刻有“天平”的大印,成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分兵四处征战。唐王朝赶忙派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王式率领六镇军队,加上由回鹘与吐蕃所组成的 骑兵,包围了起义军所在地﹣宁海。起义军应战失利,六月初退到剡县固守,和敌军展开了浴血奋战。三天内打了八十三仗,城内人民和义军团结一致,连老弱妇孺都齐上城墙,用石块反击唐兵,打得敌人疲惫不堪。起义军坚守了一个月,终因寡不敌众,矢尽粮绝,被迫突围。不幸裘甫在突围中牺牲,刘从简率领五百战士转移到奉化县西北的大兰山中,在七月间失败。这次起义震动了整个东南地区,成为黄巢大起义的先导。
公元八六八年又爆发了庞勋领导的农民起义。原来在八五九年以后,唐和南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发生了战争。唐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南的统治,在各地募集士兵到岭南戍守。从徐州与泗州招募的两千人,有八百人去守桂州。定期三年调还,可是直到八六八年仍不予轮换,戍卒们又受到种种迫害,激起了他们的愤怒,于八六八年七月爆发了起义。以粮料判官庞勋为领袖,“劫库兵北还”,沿途受到人民的热烈支持,胜利地渡过了淮水。十月,攻占了宿州,并打败从徐州调来的唐军,在人民的帮助下,很快又攻下徐州,起义队伍更加扩大。八六八年冬,占领了淮南和淮北的广大地区,切断了从江淮通往长安的漕运线。义军到处镇压豪富,攻城杀吏,威震中原。
唐王朝急派康承训率领十万官兵前往镇压。义军 英勇战斗,将敌军打败。这时,庞勋开始骄傲起来,发生许多错误,贻误了战机,使敌人败而复聚。八六九年二月,唐军再次向起义军反扑,义军连战失利,唐降将张玄稔出卖了宿州,阶级异己分子路审中又在徐州城内叛乱,打开城门引进唐军,徐州陷落。由庞勋所率领的一支队伍,走到郸县被包围,庞勋等一万多人战死,表现了刚毅不屈的革命精神。从此,庞勋的余部斗争更加艰苦,散居在衮、郓、青、徐四州之间。事隔六年,全国性的农民革命战争爆发了,他们就成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汇成了支巨大的革命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