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溪流清澈、古木参天……藏不住了!高要这里的客家风情

更新时间: 2025-08-30 11:23:37

阅读人数: 136

本文主题: 乡村风情

水南镇位于高要区西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山中大多数地方保留着原生状态,溪流清澈、古木参天。

2018年以来,水南镇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1000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总面积49.9%,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水南镇还拥有双波村飞天马瀑布、山寮石浪矿、下坪客家屋群、长圳坑泥城古迹、石牛头“壁上挂灯”、分界革命老区等旅游景观景点。

作为一门世界排名第 30,使用人口达到 5000 万的语言,客家话在水南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里的客家人口占全镇人口的 90% 以上。走在水南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哪里都能听到客家话!

水南还有很多其他宝贵的客家文化

水南镇是广东省第一个省级森林小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促进城镇绿色发展、壮大森林生态旅游为目标,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优良生态景观和市场吸引力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

2017年水南镇启动了森林小镇的创建工作,创文创森齐头并进,打造出“水南创文样本”。

这里有森林、有稻田、有瀑布、有飞水潭、有古色古香的老屋等清丽脱俗的自然美景。

▲以上六图分别为分界村全景、分界村进村乡道、圩镇光荣街老屋、双波村客家屋群、山寮村杨梅坪飞水潭、水南村富文里。以上六图来源:肇庆林业

水南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水南镇将不断提升、巩固森林小镇的建设成效。“结合桉树退改、碳汇造林等工作措施来增加森林面积,以此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预计到2021年,水南镇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将新增715公顷。”这名负责人表示,在巩固创森的基础上,该镇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城镇风貌,推进街道、乡村绿化美化,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并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

水南镇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促进城镇绿色发展、壮大森林生态旅游为目标,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优良生态景观和市场吸引力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

水南镇是高要区茶籽油出产重点镇,去年进入11月份,茶籽榨油季开榨,近日记者走进水南镇水南村,寻访客家人古老茶籽榨油作坊,黎学全的作坊是当地最古老的茶籽榨油作坊之一,记者看到两条榨油槽正在榨紧油,一滴滴茶油源源不断地滴到大盆中。

茶籽油产量少价格高,目前是80元一公斤,其实本地客家人自己都舍不得食,都是拿来卖的。茶籽油香纯,没有黄曲霉素,深得广大食家追捧。一些外出工作的水南客家人,对茶籽油有一份难舍的情结,乡愁未了,总是要回老家拿上三几斤茶籽油了结心愿。

水南镇地处山区,漫山遍野隐藏着许多野蜜蜂窝,这里的人民素有养蜂传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水南镇引导村民成立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高端优质的蜂蜜品牌,带动周边蜂农共同致富。

水南镇山好、水好、空气好,生态环境优越。大播村河木岗村小组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在去年6月开始发展灵芝种植项目取得成功后,进一步对产业发展做好详细规划,村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的灵芝环保生态,山好、水好、空气好,到时候由村民自愿加入合作社,灵芝场将提供种子,让村民种植,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成品收购,准备让灵芝种植覆盖整个水南镇,所以春节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展规模。”

每月的4、9、14、19、24、29这几天,就是水南镇的圩日,来自广宁、鼎湖、乐城等地的商贩都会到此摆卖,人流、车流非常多。由于缺乏足够地方提供摆卖,以前还没开始创文的水南镇,经常出现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容易引起交通拥堵。

经过创文创森”联动街道干净整洁,车辆行人秩序井然,公园广场等文体设施更是一应俱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城镇的文明之风相互辉映,人们生活幸福满满。

溪流清澈、古木参天……藏不住了!高要这里的客家风情

盱眙:美丽乡村的美丽蝶变

盱眙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于2013年启动试点,三年来已获省级奖补资金近千万元。今年4月,省财政厅下达2016年官滩镇甘泉村干泉组、兴隆乡黄庄村冯洼组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430万元……

“盱眙美丽乡村建设之所以频受青睐,得益于我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依托,以农村文化传承为引领,带来了美丽乡村的美丽蝶变。

深秋时节,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走进天泉湖镇陡山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秦砖汉瓦的古香古色建筑风格集聚在山脚下,儿童嬉笑打闹,老人闲唠家常,邻居笑靥如花。房前屋后核桃、柿子、板栗等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放眼望去,只见山间层林尽染、仿佛能听到溪流潺潺。

陡山村书记史春峰告诉记者,如果不搞美丽乡村建设,村里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美景。类似的变迁正在盱眙各个村庄悄然发生。陡山村的嬗变就是全县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我县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位、各美其美、城乡一体”的思路和“全县一张图、一乡一幅画”的要求,将百姓意愿、农村实际和地域民俗文化特色融入其中,高水平编制和实施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我县按照东片、中南、河西三个片区的特色风貌,形成东片区—秦汉、中南片区—唐宋,河西片区—明清的特色空间结构,并为每个片区提供6套民房建设户型图,最终形成村村有特色,户户是景观的新农村风貌。

近年来,我县还把农村交通、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基本实现了“五化”,即道路硬化、村容净化、家庭美化、四旁绿化、屋室亮化。

在明祖陵渡口村,记者见到了正在往垃圾桶里放垃圾的村民胡后银,今年60岁的他感叹,家里有抽水马桶,门前有公厕,10步就有一个垃圾桶,每天都有保洁员来清扫……现在这里既宽敞又干净,别提多舒心了。

我县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工作之一,全面推进县内所有自然村的垃圾处理工作。目前,全县各地农村均按照城乡一体化处理运行机制进行农村垃圾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促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出家门就是满眼的绿色,以前的私搭乱建都没了踪影,换成了各种果树和花木。”获批今年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兴隆乡黄庄村村民黄振荣说,亲戚来看望,都说村里变化大。“他们都找不到我家的门了,说村里就像个大公园一样,听得我心里别提多美了!”

不光村子要美丽,村子的文化也很重要,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村民的幸福指数才算真正提高。近年来,我县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精耕“文化沃土”,群众文化月月有特色,季季有精彩。

盱城的花船、官滩的渔鼓、仇集的钱杆子、桂五的十三番锣鼓、旧铺的采茶舞……近年来,靠美丽乡村逐渐富起来的村民,不断以乡村文化建设来增加美丽乡村的内涵,每个乡镇都精心编排了能够还原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品牌。全县20个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一乡一特”品牌。

“我现在跳舞都上了瘾,一天不跳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家住桂五镇星星居委会的杨阿姨告诉记者,为在明年元旦群众文化演出上露一手,她和爱跳舞的村民们早已开始热火朝天地彩排节目了。

来到村里的小广场,就能欣赏民俗演出,走进镇、村活动室,看电影、听小品、打球、看书随心所欲。“镇有活动中心、村有活动室”,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建成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广服务中心,拥有村(居)文化活动室252个,农家书屋256个。五年来累计送戏下乡500余场,送电影下乡15000余场,送图书13万余册……

文化气息浸润着每个人的生活。“过去咱们农闲时没地方可去,只能看看电视或串门打打牌、说说闲话,现在好了,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和休闲广场,农闲时日子过得充实多了。”穆店乡龙王山村民张大光道出了大多数村民的心声。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并重,生态之美与生产之美交融,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正如县旅游局局长杨军所说:“美丽乡村的核心是‘产业美’,百姓富了、日子好了,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

走进天泉小镇,农家乐掩映在湖光山色中。在风光如画的村落里,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或品农家饭,或在农家客栈小憩,或漫步在村间小道,尽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农家生活。

村庄变美激发了群众的发展热情,周边116个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虽不是节假日,可我们农家乐的生意依然不错,每天仍有十五六拨客人。”竹然居农家乐老板陈开山自豪地说,入冬前,到村里考察、摄影、写生、观光的客人特别多。

盱城街道新华村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特色村标准,该社区已然形成了高效农业种植、特种养殖、休闲观光业的“一业特强、多业并举”产业特色。如今,新华社区农民人均收入已从近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65万元。

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目前,我县已经建成新华水上淮河风光带、江苏房车露营基地垂钓区游乐园、中澳三农乐博园、城市桃园、体育公园、金康达奇石观光园、温泉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特色高效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

今后盱眙美丽乡村建设将走乡村旅游创新化、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集高效农业种植、生态观光、花卉苗木、果品桃梨、特色蔬菜、葡萄酒酿造、水果自采自摘、游玩农家乐于一体,四季皆美景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南充:“大地流彩”好风光乡村振兴税增色

“人在乡村走,犹如画中游。”初春时节,南充大地处处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不胜收,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休闲,感受乡村独特风情。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南充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主动作为,确保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为乡村文旅助力添彩。

政策找人“提速度”,助燃乡村旅游“发展力”

骑龙湖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杨桥镇,素有仪陇“小三峡”、仪陇“滇池”之美誉。景区距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朱德故里约10公里,水域面积达4500亩,森林覆盖面积6000余亩。为推动乡村振兴,盘活旅游资源,2021年成立四川省德瑞欣旅柏杨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营运骑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目前,景区涵盖燕子岩瀑布、百鸟林、石宝寨、同心岛、葫芦岛、观音滩、阴阳石、二级坝瀑布等独具韵味的特色景点,建设集露营、垂钓、餐饮、住宿、娱乐和康养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区,满足了周边不同游客的多元需求。

四川省德瑞欣旅柏杨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吴明裕讲到:“景区目前将旅游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旨在带动杨桥镇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群众的经济收入,税务机关及时精准推送的红利账单有助我们吃透税费优惠政策,帮助我们不断处理好企业和本地群众之间的涉税问题,探索走出一条新的劳务管理思路。同时,享受的税收减免款又能及时投入景区运营,助力景区旅游服务提质增效。2023年全年享受增值税税收减免21589元。”

因为经营项目多,一到节假日,数电发票授信额度就不够,税务局同志知道情况后,每次节假日前就会提前与我们沟通,询问我们的预定情况,临时动态调整我们的授信额度,辅导我们开具发票,确保我们在节假日期间能够满足每一位游客的发票需求,这样“一对一”的精准辅导真是“实打实”地关注到我们的涉税难点,帮助我们避免了很多涉税风险,现在,游客有关不开或晚开发票的投诉都没有了。”骑龙渔家负责人张思齐说道。

仪陇县税务局聚焦乡村旅游涉税问题反馈,分析重点领域涉及重点问题,在推行“政策找人”“政策上门”服务的同时,强化事前涉税事项预警,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减轻旅游业及相关企业负担的同时避免涉税争议产生,助力打造形成乡村旅游硬品牌。

税惠赋能“强底气”,注入乡村旅游“驱动力

青山稻田旁、灰墙黛瓦间,一群人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反映民风民俗、田野风光的生动景象,给原本沉寂的村庄增添了艺术气息与活力。

四川天兴桥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有机生活、治愈体验”为主题,注入“油画、萌宠、非遗”等特色元素,打造出集“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观光、亲子互动娱乐”为一体的本土文旅品牌,开启了有机乡村旅游的新场景。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民采取“土地入股+现金入股+比例分红”的方式参与,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深化“专业培训+创业帮带”的模式,依托南充农业电商产业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培育“老疯杨”电商直播品牌,助力天兴桥村有机农产品的推广销售。

“我们从2021年到现在已经累计接待了超过50万游客,村民们也基本实现了每年增收2万元,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很有幸福感的事情,这些成就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仅2023年就享受到了19万的税收减免,这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让我们有更多资金用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村民福祉中。”四川天兴桥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兴感慨道。

为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西充县税务局以“税收助力乡村旅游,共绘乡村振兴美景”为使命,组建“税绘乡景税宣小队”,深入乡村旅游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其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为企业量身定制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和税务指导,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税力量”。

精细服务“增温度”,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娲仙谷景区是升钟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打造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休闲样板和独立品牌的川北度假乡居。该景区由南部县阿拉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国家AAAA级景区升钟湖,是一家典型的城郊旅游风景区,景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集农业观光、生态休闲、运动度假、民俗文化、餐饮娱乐于一体,是远近闻名的幽谷、密林、深沟、清水的优异自然风光旅游地。

“我们发展了农家乐、民宿、农场、游乐园等一系列的旅游项目,成功打造中小学户外研学教育基地,定期举办汉服季、非遗文化艺术演展等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达数万人次,日营业额最高达70余万元。”作为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雍永忠激动地介绍着。

雍永忠表示:“税务部门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优惠力度很大,并且我们总是能第一时间享受到税务部门“一对一”的贴心辅导,税收优惠给我们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充实的保障,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旅游的项目中来。”

近年来,南充税务部门深入落实助农惠农税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把服务“直通车”驶入乡村旅游产业,充分把税费红利释放到田间地头,让税惠春风为乡村振兴添彩增色,共同绘出乡村最美风景。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