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太平洋上激烈的对决,二战美日主要海战概览

更新时间: 2025-08-30 11:24:48

阅读人数: 966

本文主题: 二战美日海战小说

二战时期,亚洲太平洋战场上,在广袤的太平洋上激烈的海战对决和热带岛屿上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构成了美日之间二战作战的主旋律,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二战美日海战的主要情况。

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由日本在未宣战的情况下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突袭,整个行动计划大约持续了约90分钟。8艘战列舰中,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俄克拉荷马四艘战列舰被击沉,内华达号战列舰被迫搁浅,其余三艘战列舰均受重创。

4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以及8艘其他舰艇被击伤,飞机被击毁188架,被击伤159架,士兵阵亡2403人,伤1178人,失踪255人。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至此,美国正式卷入二战,而日本也依靠偷袭取得了表面上的暂时性的胜利。

珊瑚海海战(1942年5月4日-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战是战争史上航母编队在远距离以舰载机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首次交战,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美国重型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以及1艘驱逐舰和1艘油船沉没,损失飞机66架,阵亡543人,“约克城”号航母受重创。

日军则损失了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和1艘驱逐舰,重型航空母舰翔鹤号受重创,重型航空母舰瑞鹤号舰载飞机与飞行员损失严重。损失飞机77架,阵亡1074人。此次海战,虽然日本的战绩更大一些,但是两艘重型航空母舰受损严重,导致其无法参加之后的中途岛海战。所以说表面日本胜利,实则拥有更多资源和人才储备的美国获得了胜利。

中途岛战役(1942年6月4日-6月7日)。中途岛战役是日本为了取得太平洋的主动权,进攻珍珠港,染指美国西海岸而发动的作战。此役美国损失了1艘重型航空母舰以及1艘驱逐舰。损失飞机147架,阵亡307人。

而日本则损失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4艘重型航空母舰以及三隈号重巡洋舰。损失飞机332架,阵亡3500人。中途岛战役,美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日本不仅损失了四艘重型航空母舰,更关键的是损失了数量众多的优秀舰载机飞行员的航母上的勤务人员,从此日本基本上失去了对太平洋的控制权。

马里亚纳海战(1944年6月19日-6月20日)。此次海战盟军为了获得可以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空军基地,而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绝对国防圈”为日本本土争取时间。此役美国仅企业号、列克星敦号、黄蜂号、本克山号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以及1艘巡洋舰受轻伤,损失舰载机126架。

日本则损失了大风号、翔鹤号、飞鹰号3艘航空母舰,4艘航空母舰以及1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被击伤,损失飞机395架。此役标志着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的覆灭,已经基本失去了同美国航母舰队对战的能力,在之后的莱特湾海战中,失去舰载机的航母只能沦为了诱饵。

莱特湾海战(1944年10月20日-10月26日)。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是盟军为了封锁日本“南线”资源线而发动的作战。在6天时间里,日军与盟军投入总船舰吨位超过两百万吨,其中盟军舰队达到133万吨,日本海军达到73万吨。其中包括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战斗。

美国仅损失了一艘轻型航母以及两艘护航航母和三艘驱逐舰,损失飞机162架,伤亡约3000人。而日本方面则在美国的海空联合绞杀下损失惨重,瑞鹤号重型航空母舰,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3艘轻型航母,武藏号、扶桑号、山城号、金刚号3艘战列舰,以及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被击沉,5艘战列舰和6艘重巡洋舰受重伤。此役之后,日本海军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彻底失去了制海权。

太平洋上激烈的对决,二战美日主要海战概览

美日在南海联合搞“慰灵式”或为牵制中国(图)

在8月15日日本“二战”战败70周年纪念日当天,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共同在菲律宾以西大约500公里处的南海海域,举行了所谓的“联合慰灵仪式”,纪念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阵亡的官兵。

美日二战日本投降日 联手在南海搞海上慰灵式

日本《产经新闻》8月16日报道称,在8月15日日本“二战”战败70周年纪念日当天,日本海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共同在菲律宾以西大约500公里处的南海海域,举行了所谓的“联合慰灵仪式”,纪念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阵亡的官兵。

《产经新闻》报道称,美日“二战”中原是敌对国,此举则是为了显示当下美日间“坚固的同盟关系”。更有相关人士表示,当下中国正加强对南海的实际支配,美日此举也是为了牵制中国。

据美海军第7舰队及日本防卫省表示,“慰灵仪式”由日本海上自卫队补给舰“摩周号”及美海军医院船“仁慈号”参加,双方舰长都分别表示了对战死者的哀悼之意。仪式中从船上向海中投掷了花圈,船上自卫队员则鸣枪以示哀悼。

据悉,过去美日也曾举行过类似的纪念仪式,但在南海海域共同举行这样的仪式尚属首次。《产经新闻》称,“二战”中太平洋战争末期,多艘日本运输船及舰艇在该海域没美军击沉。然而,美日15号举行所谓慰灵式的地点在菲律宾以西,“二战”期间,这片海域并未发生过激烈的海战,美日间真正的大规模海战都在菲律宾以东。

对此,有评论表示,美日作为“二战”中的敌对方,联合举行“慰灵式”不合逻辑,“二战”中的正义一方与非正义一方理应界限分明。美日军人在“二战”中战死的性质完全不同,日本一直鼓吹宣传错误的战争观历史观;美日联手在南海举行“慰灵式”有政治目的,地点还选择在菲律宾附近,是想展示美日菲“团结”,日本企图插手南海,美国也纵容日本介入。

二战美日争夺冰封小岛?美军闹乌龙误伤损失大

1942年,日本与美国在炎热的南太平洋岛屿展开激烈争夺战,而在远离核心战场的极北地区——阿留申群岛,美日也匪夷所思地打上了。

虽然从地图上看,阿留申群岛在象征意义上扼守着由北美到亚洲航程最短的北太平洋航线,且北控美俄两国毗邻的白令海峡。但由于靠近北极圈,当地四季严寒,常年大浪滔天,称其为“兵家必争之地”实在有点名不副实。

日本进攻阿留申群岛的这一策略可谓超乎美方想象,因为就连后者也没有将之当作战略要冲,但输惨了的日本可不这么想。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可是他们首度占领“美国本土”,在中途岛惨败的日军急需通过占领这些偏远海岛来鼓舞士气和在国内进行战争宣传,于是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资料图:阿留申战役期间的盟军士兵。

1942年6月7日,细萱戊子郎中将指挥日军第5舰队主力在第4航空队掩护下,将舞鹤第3特别陆战队和陆军北海支队的2400名步兵送上了阿留申群岛的基思卡岛与阿图岛。占领两岛的日军迫不及待地将岛名改为鸣神岛、热田岛,并不断派遣后续部队和装备上岛。

虽然美军北太平洋部队很快发现日军占领了两岛,但因实力有限,一时对日军行动也无可奈何,只能通过不定期的空袭、炮击和潜艇封锁进行有限的孤立。毕竟,美军此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直到1942年底,日军仍占据着阿留申群岛的西端,美军则掌控着东端,彼此谁也没有能力消灭对方。

直到1943年1月,日军在瓜岛败退已成定局,尼米兹终于有足够兵力完成收复阿留申群岛的任务了。麦克莫里斯少将指挥舰队出海,切断了日军从千岛群岛驶往阿留申群岛的海上交通线,但实际效果也非常有限,这场你来我往的较量又整整持续了8个月。

这一期间双方最著名的战斗当属科曼多尔海战。这场日美海军火炮对战是1942年后日美海军少有的火炮对战,在此次海战中,美军有1艘重巡洋舰受重伤、2艘驱逐舰轻伤、7名水兵战死,日军则有1艘重巡洋舰轻度受伤,1艘轻巡洋舰轻伤,14人战死、26人受伤,从战果看可谓平分秋色。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场海战仍极大地损耗了该地区日军舰队的实力,美军乘机绕过防守严密的基思卡岛,于5月11日对阿图岛发动进攻。上万名美军从南北2个方向登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当5月29日最后一批日军在自杀式冲锋中悉数毙命后,美军才完成对全岛的占领。据统计,参战的15000名美海陆军官兵中,阵亡549人,负伤1148人,另有2100余人印冻伤和各种疾病失去战斗力,日本2638名守军除28人被俘外全部“玉碎”,战斗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反应过来的日军本想上岛支援和强化基思卡岛的防御,但持续的大规模消耗让日本大本营最终决定放弃千里之外的阿留申群岛,将部队撤回北海道及千岛群岛。从1943年5月21日下达从基思卡岛撤退的命令,到8月1日最后一批士兵撤离,日本海军在事故频发的情况下艰难地完成了撤退任务。

而美军由于对大雾弥漫的基思卡岛未实施任何有效侦察,结果在日军完成撤离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美军还对岛上不断实施炮击和空袭。8月15日,多达34300名美国和加拿大士兵组成的庞大联合部队终于登上了空无一人的基思卡岛。

由于大雾遮蔽和草木皆兵,过度紧张的美加联军在随后的1个星期内还因相互误击打死25人,伤31人,找到的却只有日军剩下的物资残骸和几门来不及带走的高炮,这也成为当时被嘲讽的笑话。同年8月22日,美军北太平洋部队司令金凯德宣布阿留申群岛战役结束。

从整个阿留申群岛战役过程来看,美日双方围绕着缺乏实际的次要战区整整纠缠了14个月,双方均投入大量作战资源,付出了损失20余艘舰船、数千名官兵和大量物资的沉重代价,却并没有真正的受益者。对双方来说,这都是一场令人沮丧的鸡肋之战。(作者/徐杰)

标签: 手机新民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