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诗从军行的翻译及赏析
这首《从军行》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是九年语文古诗里,非常经典的一首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九年级古诗从军行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3.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4.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5.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6.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7.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唐诗最励志的十首诗有哪些?都写进了语文课本,送给坚持不懈的你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不乏励志诗作。这些励志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激昂的情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
以下便是唐诗中最励志的十首诗,它们或描写壮志凌云,或抒发豪情壮志,或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无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五言诗,被称为五言之冠。诗中写了 登楼远望黄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
整首诗仅仅二十个字,语意浅显易懂,其中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历来被人称赞。尤其是后面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句,用来勉励世人想要看得更远,只有先丰富自己的内在修为和知识储备。
这首诗是少年时期的杜甫在科考落第后游历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带时所写。
诗种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在感叹泰山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景色的同时,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尾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成为世代传颂的名句,寓意着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一共三首,这是其中一首。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坎坷与不易,却又不乏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即使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有激愤,有怨怼,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的气概。
诗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更是成为了无数人的座右铭,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同样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作,写出了少年李白意气风华的气度。
诗中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仕之心,同时也表达出了青年时期的傲气,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
这是年轻的李白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也是奋勇向前的我们必须要具备的品质。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四首,写出了边关将士誓死守卫边关的决心和毅力。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这也是新时代的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讨论了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事件,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设想如果项羽能够重回江东重振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尾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常作为励志的诗句用在青少年身上,用来 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 是唐代著名僧人黄櫱禅师 所作的一首无题诗。诗中用了梅花的意象,写了风雪中梅花 迎寒绽放,散发出芳香,也以此来比喻经过艰苦摸索可悟得禅机的境地。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而已常用来勉励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不畏严寒的品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公元826年,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在扬州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中写了 自己对两人被贬以及世事变迁的看法,表达出了自己豁达的襟怀,以及坚定信念、乐观的精神。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朝 诗人 颜真卿的这首 七言古诗中, 前两句就写了学习环境,意思是年少读书时就应该 勤奋 ,早起趁着大好时光发愤图强,这样还不是等到了晚年时来后悔读书已晚。
题为《劝学诗》,意思就是在勉励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了老年一事无成时,后悔也已经晚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边塞诗人高适笔下的一首送别诗,但诗中没有送别诗的离愁别绪,诗人 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激昂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诗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寓意着只要努力前行,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和认可。
唐诗最励志的十首诗有哪些?都写进了语文课本,送给坚持不懈的你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不乏励志诗作。这些励志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激昂的情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
以下便是唐诗中最励志的十首诗,它们或描写壮志凌云,或抒发豪情壮志,或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无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五言诗,被称为五言之冠。诗中写了 登楼远望黄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
整首诗仅仅二十个字,语意浅显易懂,其中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历来被人称赞。尤其是后面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句,用来勉励世人想要看得更远,只有先丰富自己的内在修为和知识储备。
这首诗是少年时期的杜甫在科考落第后游历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带时所写。
诗种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在感叹泰山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景色的同时,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尾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成为世代传颂的名句,寓意着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一共三首,这是其中一首。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坎坷与不易,却又不乏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即使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有激愤,有怨怼,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的气概。
诗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更是成为了无数人的座右铭,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同样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作,写出了少年李白意气风华的气度。
诗中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仕之心,同时也表达出了青年时期的傲气,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
这是年轻的李白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也是奋勇向前的我们必须要具备的品质。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四首,写出了边关将士誓死守卫边关的决心和毅力。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这也是新时代的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讨论了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事件,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设想如果项羽能够重回江东重振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尾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常作为励志的诗句用在青少年身上,用来 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 是唐代著名僧人黄櫱禅师 所作的一首无题诗。诗中用了梅花的意象,写了风雪中梅花 迎寒绽放,散发出芳香,也以此来比喻经过艰苦摸索可悟得禅机的境地。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而已常用来勉励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不畏严寒的品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公元826年,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在扬州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中写了 自己对两人被贬以及世事变迁的看法,表达出了自己豁达的襟怀,以及坚定信念、乐观的精神。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朝 诗人 颜真卿的这首 七言古诗中, 前两句就写了学习环境,意思是年少读书时就应该 勤奋 ,早起趁着大好时光发愤图强,这样还不是等到了晚年时来后悔读书已晚。
题为《劝学诗》,意思就是在勉励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了老年一事无成时,后悔也已经晚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边塞诗人高适笔下的一首送别诗,但诗中没有送别诗的离愁别绪,诗人 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激昂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诗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寓意着只要努力前行,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和认可。
相关资讯
下篇:关于楼兰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