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泗水、黄河、运河、废黄河,在宿迁竟是同一条河道!

更新时间: 2025-08-30 20:52:59

阅读人数: 700

本文主题: 从唐末活到宋初

西汉以前,从睢陵县、也就是如今的临淮头入淮,叫淮泗口。这一时期的泗水,主要作为军事之用。

春秋时,位于宿迁城南十里的次睢之社,也就是今天的小河口,因发生过一次重大祭祀活动而载入春秋“三传”。《左传》僖公十九年:“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说的是,公元前641年秋八月,宋襄公利用邾文公急于求盟的心理,迫使邾子将鄫子捉来次睢之社,用来祭祀名义上的“泗水妖神”。一方面考验邾子的忠诚,另一方面震慑其他诸侯小国,以达到称霸的目的。而邾子呢,既不愿承担杀人致祭的恶名,又不敢违抗宋公的命令,才想出个将其鼻叩出血来,用以致祭的办法来敷衍。此事因离奇荒唐而载入典籍史册。

僖公十九年之次睢之社(资料来源:

东汉之初,泗水开始改道东去大清口入淮。自西晋石崇建仓军储时起,至南北朝时,古厹犹周边地区,也就是如今的大古城,逐渐繁荣起来。宿预郡、县,南徐州、东徐州、东楚州、安州、泗州,先后在这里建置施政,泗水的漕运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后因隋汴河的开通,及至安史之乱,这里曾一度衰落凋敝。到了唐末宋初,由乱及治,泗水运道再一次恢复畅通。彼时“由淮直上邳徐,经吕梁而西;或由淮泗溯流濉河、汴河,皆取道宿迁”。

唐末宋初泗水运道的恢复(资料来源: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后,境内的黄河不再具有漕运功能,专司泄洪入海。由于黄河河水含有的泥沙量很大,素有“石水六斗泥”(《汉书·沟洫志》)之说。水退沙淤,河床不断抬高,原来的水系被彻底破坏了,黄河逐渐成为一条悬河,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意妄为,溃决漫溢,时有发生。有诗形容“黄河万里下昆仑,并入淮流势欲吞”,“笑听行人齐指点,片帆高出马陵山”。“黄河”时代,宿迁成了名符其实的洪水走廊。雍正三年六月,河决朱家海,也就是今天的朱海水库进洪闸的位置;次年四月,既堵复决,埠子、罗圩一带一片汪洋。五堡减水坝被冲塌,汰黄堤三闸有安仁、利仁两闸被冲毁,直接导致黄河洪水主流改道经重岗山西侧的谢家沟由老汴河入洪泽湖。当时,朝廷调来多位重臣,参与堵决,历时一年半,方得堵复。

建置场圃,治水改土,是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故道的首选。宿迁县、泗阳县先后在沿途的黄河滩上建立原种场、果园场、农场、林苗圃、棉花原种场以及甘薯研究所,为社会提供良种、种苗、技术、示范。“山芋挂帅”那些年,甘薯产量多年位居各种粮食作物之首;“泗棉一号”曾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意大利杨树苗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泗阳县棉花原种场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筑堤束水,围垦改造,是1970年代以后治理黄河故道的又一举措。在1960年代前后大规模植树造林、建库蓄水,治理沙荒的基础上,1975年冬开始,宿迁县动员十万人,按照规划,分段治理,梯级开发。先后平整5万亩滩地,建成60多个圩区,提高了7万亩农田标准。1989年冬,泗阳县动员沿黄乡镇六万劳动力,筑堤束水、深浚中泓,使河水归槽,让地尽其利。

运南灌区古黄河橡胶坝(资料来源 宿城区水利志)

21世纪以来,通过治污、净水,护坡、筑路,以及园林景观带、特色产业园建设,境内黄河故道已成一 宿迁城区段作为示范工程,得到了水利部的肯定,坐落于泗阳县黄河滩上的中国杨树博物馆以及“意杨王”就是那串耀眼璀璨的明珠。

2020年,市委、市政府开启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围绕绿色水美生态廊道、富民增收经济廊道、城乡一体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的“四个廊道”发展定位,统筹推进廊道区域重大项目,让曾经的“灰腰带”“穷腰带”悄然蝶变为生态富民的“绿腰带”“金腰带”。

宿豫区农委退休干部。参与多部地方史志资料的编写,撰述10多万字的舆情史考,先后发表几十篇各类学术探讨、科普资料以及散文等,为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发挥余热,笔耕不辍。

泗水、黄河、运河、废黄河,在宿迁竟是同一条河道!

原创北宋有一虎将,多次保护赵匡胤,被诬陷时赵匡胤只说了两个字

历史上,赵匡胤的评价相较于其他开国皇帝显得格外正面,主要原因在于他登基后没有大规模清洗功臣,这一点被视作他功绩中不可抹去的一环。然而,真正坐上皇帝宝座的人,真的都像表面那么仁慈吗?当年跟随赵匡胤起兵的一位勇将张琼,曾两度救赵匡胤于危难之中,但当张琼遭受陷害时,赵匡胤却冷酷地只说了两个字,毫无怜悯,似乎完全忘却了昔日的救命之恩。

张琼生活在五代十国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出身于世代从军的武将家族,家族的刚毅果敢深深烙印在他的性格里。虽然他并未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但凭借天赋异禀,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武艺。长辈们坚信他注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武士。张琼力气惊人,箭术更是出神入化,几乎百发百中,乍一看很难相信他不是拜师名将门下。

在赵匡胤还是郭威麾下一名小将时,张琼就已在他的麾下。赵匡胤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正是因为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敢于冒死冲锋。起初,他并未特别关注这名小将,甚至可以说对张琼的存在认识有限。毕竟军中人才济济,赵匡胤也是一步步从基层打拼上来的。他在战场上总是亲自冲锋陷阵,带头杀敌,表现极其勇猛。

有一次,为了夺取战役胜利,赵匡胤率领一小队深入敌军腹地,险象环生。然而命运不济,中了敌军埋伏,顿时被围困。眼看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他心中不禁一阵沉重,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要命丧于此。正当千钧一发之际,敌军突然纷纷倒地。此时,一位魁梧壮汉手持弓箭杀出重围,救了赵匡胤一命——那人正是张琼。此举令赵匡胤深受感动,将张琼视作恩人。那时赵匡胤尚未掌权,感情尚显纯粹,因此将张琼调入身边,赋予重任。

不久之后,赵匡胤随柴荣出征。柴荣交给他一项极其重要且危险的任务——勘察敌情,叮嘱至少带上一个小队以防万一。但赵匡胤极具自信,也信任张琼,决定只带张琼一人前往。开始时一切顺利,但不久被敌军巡逻兵发现。两人所处环境十分尴尬——身处小船之上,如遭攻击只能被动挨打,弃船逃生的风险同样巨大。经过短暂商议,他们选择划船逃脱。

此时,张琼的力气大显神威,奋力划桨带赵匡胤远离险境。可无论划船多快,箭雨总是迅速而来。为了保护赵匡胤,张琼毅然用身体挡住飞来的箭矢。短时间内,他中箭负伤,却依然咬牙坚持划船。最终,在他的掩护下,赵匡胤安全回到营地。张琼伤势严重,满身鲜血,躺倒在地,奄奄一息。赵匡胤看着昔日救命恩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幸运的是,伤口虽重,却未伤及要害。

此后,赵匡胤对张琼的信任倍增,登基后更是委以重任。然而,张琼只是一名纯粹的武将,缺乏政治手腕,这是他日后命运悲惨的根本原因之一。他性格耿直,毫无心计,却深得赵匡胤宠信,这样的人在朝中势必树敌众多。赵匡胤对张琼的宠爱甚至体现在“杯酒释兵权”时,未曾收回张琼的兵权,反而让他继续领兵保护自己。虽张琼傲慢直率,但对赵匡胤忠心耿耿。

然而,一个不会权谋的武将怎能胜过政治家?赵匡胤登基后的丞相石汉卿,同样出身武将,却与张琼关系紧张。石汉卿看不惯张琼的好胜和粗鲁,张琼也不喜石汉卿朝堂上的政客作风。渐渐地,石汉卿对张琼心生戒备。作为赵匡胤身边资深谋士,他洞察赵匡胤的忌惮,于是向皇帝进谗,说张琼家中训练兵马,购置良驹和兵器,疑似准备叛乱。

赵匡胤震怒,立即下令搜查张琼家宅,果真搜出大量武器。张琼被逮捕入狱,他的辩解未获赵匡胤理睬,皇帝冷冷下令:“斩了!”这场悲剧的背后,也与赵匡胤的心态有关。众所周知,从唐末到宋初,武力被极度推崇,五代十国正是“拳头决定天下”的时代。赵匡胤虽建立了大宋统一,却极度担心大宋重蹈覆辙,怕权力落入武将手中。

因此,他自登基之初便致力于抑制武将权势,推行“以文治国”,防止武人专权。赵匡胤本人也是通过兵变夺权,更加难容忍武将坐大。他曾引用古语“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强调文人难以成事,武人却危险重重。张琼正好触及了赵匡胤最敏感的神经。其实,是石汉卿发现并利用这一点,促使赵匡胤下令处置张琼。

赵匡胤后来也一再任用文官为重臣,甚至下令地方官员不得为武将。此举既有利也有弊,虽促进宋代文化空前繁荣,却也使宋朝成为军事实力较弱的朝代之一。

曾经,张琼两次救赵匡胤于危难,赵匡胤当时的感激是真诚的,但权力的光环渐渐蒙蔽了他的心,令他忘却了最初的纯粹。最终,张琼的悲剧源自于无法看透政治风云,即使有救命之恩,在权力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人心易变,尤其是登上至尊宝座之时,更难保持初心。

醉美海棠诗词

柳丝无力袅烟空,金盏不辞须满酌,

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

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

嘉陵路恶石和泥,行到长亭日已西。

独倚阑干正惆怅,海棠花里鹧鸪啼。

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

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

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

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

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

绿杨风送小莺声,残梦不成离玉枕。

堪爱晚来韶景甚,宝柱秦筝方再品。

青蛾红脸笑来迎,又向海棠花下饮。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蜀都春晚感怀(唐末宋初·刘兼)

蜀都春色渐离披,梦断云空事莫追。

宫阙一城荒作草,王孙犹自醉如泥。

谁家玉笛吹残照,柳市金丝拂旧堤。

可惜锦江无锦濯,海棠花下杜鹃啼。

秋千院落,海棠渐老,才过清明。

嫩玉腕托香脂脸,相傅粉、更与谁情。

秋波绽处,相思泪迸,天阻深诚。

晓莺窗外啼春晓。睡未足、把人惊觉。

宿酲未解,双娥报道。别院笙歌宴早。

两株芳蕊傍池阴,一笑嫣然抵万金。

火齐照林光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

晓妆无力燕支重,春醉方酣酒晕深。

定自格高难著句,不应工部总无心。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东风催露千娇面,欲绽红深开处浅。

日高梳洗甚时忺,点滴燕脂匀未遍。

霏微雨罢残阳院,洗出都城新锦段。

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钗头和凤颤。

谁道名花独故宫,东城盛丽足争雄。

横陈锦障阑干外,尽吸红云酒盏中。

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

拾遗旧咏悲零落,瘦损腰围拟未工。

标签: 开国皇帝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