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平凡中的壮阔:龚盛辉的中篇小说集《导师》即将问世
2025年2月1日,山东文艺出版社将正式发布鲁迅文学奖得主龚盛辉的中篇小说集《导师》。这部作品在汗水和硝烟的背景下,展现了军人的荣耀与信仰,同时通过探索与创新,书写了普通人生活中的不平凡。在这本小说集中,读者可以看到龚盛辉历年创作的代表作,如《老大》、《开雪眼》和《野火》等。他通过细腻丰富的笔触,深入挖掘军队基层的真实生活,描绘了基层干部追逐梦想的历程,刻画了他们坚定的信念与笃行的步伐。
龚盛辉,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及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还荣获多项国内外大奖,包括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军优秀文学艺术奖特等奖。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他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准确的现实主义描绘,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在《导师》中,龚盛辉通过描绘主人公莫雨的生活与成长,展现了军人家庭的真实面貌和人性光辉。故事描绘了莫雨从出生到成长的艰辛历程,母亲作为技术负责人,越过重重困难,将爱与责任融入了对事业的执着。母亲不仅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倾注心血,甚至在生命的边缘亦不忘肩上的使命,诠释了军人科技追梦的壮阔精神。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军人的青春与信仰,也让人们看到科技在推动国家强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龚盛辉用他的笔,记录了无数奋斗者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探索生活中的伟大与平凡。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导师》不仅是一本小说,更是对信念、努力与坚守的深刻探索。

杜阳林中篇小说作品集《成长三部曲》在成都首发
杜阳林《成长三部曲》:突破自我,书写时代成长群像
6月7日,四川作家杜阳林的新作《成长三部曲》在成都阿来书房举行首发式,引发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活动现场,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收获》App主编走走,《青年作家》副主编卢一萍等嘉宾齐聚一堂,围绕这部新作展开深入的文学对谈,与现场读者共同解锁当代人精神突围的“成长密码”。
《成长三部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隧道》《花醉》《童话城堡》三个中篇小说,聚焦“成长的疼痛与觉醒”,讲述了普通人突破成长困境、追逐光明的故事。这一主题的选择,使得作品与每一个正在成长或经历过成长的人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生命历程的深度挖掘与呈现。
赶急读完这本《成长三部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故事真实地展现了成长路上的荆棘与坎坷,没有丝毫回避生活的残酷。比如在《隧道》里,主角李正宵命运坎坷,被亲生父母遗弃,亲人和朋友还接连离世,人生仿佛陷入无尽黑暗。但外婆和朋友给予的温暖,成为他走出困境的力量。这种对成长困境的真实刻画,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也促使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人物塑造方面,杜阳林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他笔下的人物并非完美无缺,而是有着各自的弱点和缺陷。像《花醉》里的林秀,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付出一切却没得到回报,半生被执念困住,好在最后她顿悟了,获得内心解脱。林秀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生活中那些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也引发我们对爱情与自我关系的思考。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书中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以及在困境中人性的挣扎与坚守 。
阿来评价杜阳林正在从一个本色作家变成一个公共作家。回顾杜阳林以往的创作,如《惊蛰》《立秋》,更多依赖个人经验,从自身经历出发,写得很真实,读者也能从中找到共鸣。但这次的《成长三部曲》,无疑是一次大胆的突破。他不再局限于个人小天地,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用三个故事写尽了成长的疼痛、迷失与觉醒,让不同经历的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转变,体现了杜阳林作为作家的自我突破与成长,也让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从社会层面来看,《成长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的小说,它通过书中人物的经历,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也展现了在时代的浪潮中,人们如何坚守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的梦想。以《童话城堡》中康小西的成长为例,他从幻想走向现实、从封闭走向觉醒的过程,告诉我们成长总要面对现实的残酷,而这背后也有着社会环境对他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让这部作品跳出了个人成长的狭隘范畴,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成长的烦恼从未减少。《成长三部曲》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审视生活的机会。它让我们明白,成长是一场充满疼痛与觉醒的旅程,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梦想的追求。因为只有在困境中不断地挣扎和奋斗,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成长三部曲》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杜阳林在创作上的转变,让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也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了一股清新而有力的力量。如果你也在成长的道路上迷茫和困惑,不妨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会被杜阳林的笔触吸引,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 。
《站在到处是人的地方》:作家畀愚经典中篇作品集;四段女性故事,讲述生活中的爱与纠缠
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 四段女性故事,四段生活中的爱与纠缠;
》是一部现实主义女性题材中篇小说集,收录了著名作家 的四部经典中篇作品《罗曼史》《站在到处是人的地方》《玛格丽特》和《女人》。
在畀愚构建的文学世界里,以女性为主角展现现实生活的绵密和复杂的作品,格外受到关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满而深刻,凸显着蓬勃的生命力,也有来自生活深处的一丝哀伤。“她们”如“我们”,既是命运的主宰者,也是被裹挟者。她们在抗争中成长,在夹缝中奋进,在摇旗呐喊中遍体鳞伤,也在人生抉择中彰显女性独有的价值和力量。
,作家,曾获第八届上海文学奖、第十二届人民文学奖、《人民文学》中篇 金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第二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等。曾出版小说《碎日》《欢乐颂》《叛逆者》《通往天堂的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江河东流》《云头艳》等,部分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林红养花是受父亲影响。林老师在小学里教了三十年语文,工作中没见多大建树,却在喝酒与养花上面出了名。他是握着半杯五加皮,一头栽在院子的花丛中心肌梗死的。那一年, 二十五岁,噩耗传来时正跟志平在新房里忙。新婚在即,小两口几乎每个黄昏都在他们的新房里收拾。可是父亲死了,一句话都没留下。等他俩赶到医院,父亲已经直挺挺地躺在太平间里。林红一下子回想起坐在他腿上背诵唐诗的童年时光。
婚礼一直被推迟到第二年春天。就在她出嫁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忽然带了个男人回来。那人林红认识,小学里的副校长,姓刘。父亲的追悼会就是由他主持的。可一见他进屋那样子,林红就明白了,连客套话都不想说,起身就往自己屋里去。母亲叫住她,让她陪刘伯伯说会儿话。林红停了停,转身看着母亲。母亲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却硬要挤出一点微笑来。倒是那个副校长很坦然,在沙发里坐下来,说他听说林红要出嫁了,是来道个贺、探望探望的。母亲赶紧接过话茬,让女儿还不谢谢刘伯伯。林红没理她,把目光转到副校长脸上,盯着他看,却仍然没有一丝表情。副校长坐不住了,站起来用力咳了咳后,说我还是先回去吧,看来来得不是时候啊。母亲慌忙挽留,留不住,就一直送到门外,嘀嘀咕咕说了些什么,林红听不清,也不想听,扭头进了自己房间。
这个晚上林红没睡好,胡思乱想了一整夜。
第二天,志平用一部加长的婚车把她接走。在一片爆竹声中,林红隔着车窗回望,大家都在那里胡乱地向她挥手,这些人中间没有她的母亲。林红的母亲这一天几乎没跟女儿说过话,她对每个人报以浅淡的微笑,可这笑容里没有女儿出嫁的喜悦,就像父亲出殡那天,她的眼泪中没有悲伤一样。
婚车转过一幢楼时,林红猛然想起来,说,我还有东西要拿。车子戛然而止。林红想了想,又说,还是明天吧。她看着丈夫,明天我们去把院子里的花搬回去。
志平笑了笑,没说话,拉起她的一只手,捏在掌心里。林红想起来了,明天他们要去海南度蜜月,不禁又回过头去,再次看着车窗外那些渐行渐远的风景。
林红的蜜月十分短暂,原因是志平工作忙。他是工程学院的讲师,讲师跟教授不一样,每天都有好几堂课等着他。不过,他向林红保证,等放了暑假一起去西藏,再像模像样地度上一回蜜月。林红点了点头,枕在他胸口,一只耳朵听着他的心跳,一只耳朵听着窗外海浪袭卷沙滩的声音。那是他们在海南的最后一夜。小夫妻俩回来后就回了趟娘家,这是沿袭了千百年的老规矩,叫回门。但是,林红刚进门就傻眼了,她站在院子里,那么多的花一盆都不在了,院子里新浇的水泥地早已干透,显得宽敞而洁净。母亲在她身后淡淡地说老刘有哮喘,他对花粉过敏。母亲还说他们已经定下了,旅游结婚,去的目的地也是海南。林红只是惦记那些花。太阳当头照耀着,她问母亲:你们把我的花弄哪儿去了?
卖了。母亲说着,去屋里拉开抽屉,取出一个信封塞给女儿,卖花的钱在这儿。她强调说,这是老刘的意思,钱,我们一分不要。
回门这顿午饭吃得极其沉闷,吃完了,她一拉志平,说,我们该走了。
志平一直是笑眯眯的,保持着新郎官的愉悦。他在走出很远后,对林红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管她呢。林红没理他,挎着他的胳膊,一路上始终低着脑袋。志平笑了笑,又说,只争朝夕啊,看来你妈是个急性子。
你有完没完了?林红平白无故地恼了,甩开他的胳膊,掉头去了育子弄的花鸟市场。她一个人在那条不长的街上来来回回地逛了好一阵,才挑了两盆蓬蒿菊抱回家,把它们移栽进阳台的花槽里。三年过去了,林红把育子弄里的植物一盆一盆搬回来,把阳台布置得像个花圃,而她的家就成了花园,一年四季都开满了鲜花。但林红还是更喜欢蓬蒿菊,喜欢它们像野草一样在花槽里肆无忌惮地生长。那些白色的小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片花瓣上都寓示着爱情。这是林红从一本书上看来的。书上还说蓬蒿菊在欧洲又叫玛格丽特,是十六世纪一位瑞典公主的名字,它的花语是心中隐秘的爱情。
林红觉得那是胡说八道,是卖花人编出来骗钱的。但她喜欢看书是真的,还在跟志平谈恋爱那会儿,每个星期天,两人不是上书店,就是去图书馆。不过,志平现在没工夫看书了,他每天都忙得很,好像不是大学里的讲师,而在经营着一家公司,下了班基本上是往饭店里跑,吃完、喝完了还不算数,还得成群结队地去酒吧或是 KTV 里接着喝。为这,林红没少发脾气,最厉害的一回,她一个烟灰缸扔过去,把门口的玻璃屏风砸得粉碎。可是不管用,男人都把苦衷放在了肚子里,志平有一次喝多了,趴在卫生间的抽水马桶上才说了心里话:如今学问不在书本上,他要当副教授,他要当教授,他就得陪着这些人吆五喝六地在酒桌上混。吐完之后的志平,两眼空洞得像个垂死的病人。他把整条手臂搭到林红肩上,由衷地叹息:书中哪有黄金屋啊?
但林红知道,丈夫更说不出来的苦衷是在他自己身上。结婚刚一年,婆婆见媳妇的肚子没动静,就催着两个人上医院。老太太自作聪明,临走还再三叮嘱儿子,你也得查,不能光叫媳妇去。
林红很不高兴,看着她的背影对丈夫说,她哪里当我是媳妇?她就像配种场里出来的。志平笑笑,没吭声。林红就更生气了,说,看来你们是串通好的。
医院检查的结果没几天就出来了,问题出在志平身上。婆婆不相信,志平更不信,夫妻俩于是去更专业的医院,看的还是专家门诊。专家的结论更干脆,通俗易懂,就两个字:死精。林红问那怎么办?专家说,要孩子还不容易?人工授精嘛。
“中国的佐罗”童自荣:好玩,八十了,八十而已
推荐 | 《人活起伏:欧阳修》:《百家讲坛》主讲人、千万粉丝知识博主何楚涵,带你走近北宋“文坛一哥”欧阳修
新书推荐 | 《在伊犁》:王蒙“新疆叙事”经典代表作,深入了解新疆伊犁多民族聚居地的地域风情、民俗文化、人文特色
相关资讯
范小青再创文学高峰!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漂去漫山岛》重磅出版
这些故事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生动的诠释了人们在日常琐事中的情感和思考。这种持续的创作使得范小青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精神灯塔,她的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段心灵的旅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