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荆棘鸟》主演理查德

更新时间: 2025-08-31 22:09:14

阅读人数: 763

本文主题: 伯恩美剧

当地时间3月29日,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著名电视演员理查德·张伯伦(Richard Chamberlain)因病在夏威夷与世长辞,享寿90岁。他主演的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剧集《荆棘鸟》等作品都曾译制引进播出,在中国也不乏众多拥趸。

当地时间2017年5月19日,理查德·张伯伦出席《双峰》首映礼。视觉中国 图

理查德·张伯伦于1934年3月3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山,1950年代末开始出演电视作品。1961年开播的NBC医疗剧《乔迪医生》(Dr. Kildare)让他成为风靡全美的青春偶像,据说每周都能收到上万封粉丝来信,其中甚至不乏人戏不分的观众,真将他当作医学权威,在信中咨询各种健康问题。

进入1980年代后,张伯伦又因出演《幕府将军》《荆棘鸟》等剧,有了“迷你剧之王”的美誉。《幕府将军》改编自詹姆斯·克拉克维尔1975年发表的同名小说,去年更被好莱坞重新翻拍,获得破纪录的18项艾美奖。相比之下,张伯伦主演的旧版,在1981年时也曾拿到过艾美奖最佳限定剧集奖,不过他本人却在最佳男主角的竞争中,输给了在CBS剧集《地堡》(The Bunker)中饰演希魔的安东尼·霍普金斯。

而中国观众熟悉的《荆棘鸟》于1983年播出,在1990年代由上海电视台译制引进。作品改编自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同名畅销小说,张伯伦饰演男主人公天主教神父拉夫尔,在他出色的演绎下,这一角色终其一生挣扎于对女主人公梅吉的爱恋以及对权力的欲望之间的矛盾与悲剧性在荧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欲罢不能。该剧拿下包括最佳限定剧在内的六项艾美奖,但在最佳男主角环节中,张伯伦这一次又输给了NBC剧集《刽子手之歌》的主演汤米·李·琼斯。

去年,张伯伦在接受采访时还曾表示,《荆棘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作品。“这部剧集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力让我感到惊叹。而且,能与芭芭拉·斯坦威克和蕾切尔·沃德等人一起工作,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经历。”

张伯伦在《荆棘鸟》中饰演神父拉尔夫

虽然张伯伦因电视作品而闻名,但他其实也曾在不少电影中演过角色。例如在1973年开始上映的《三个火枪手》三部曲中,他饰演其中最年轻的那位“火枪手”阿拉密斯,还有1985年上映的《所罗门王宝藏》及其续集《迷城宝藏》中,他都饰演了男一号——探险家夸特梅因。此外,他主演的英国电视电影《铁面人》也曾译制引进,由童自荣为其角色配音;还有1979年因登上《大众电影》杂志封底而引发读者来信一事的英国故事片《水晶鞋和玫瑰花》,同样也是由他主演,由童自荣为其配音。

五十岁以后,张伯伦主要都活跃在电视荧屏和戏剧舞台之上。他在1988年出品的电视电影《伯恩的身份》中扮演过探员杰森·伯恩,是这一角色的第一代饰演者。此外,他还在《威尔与格蕾丝》《飞天大盗》《绝望主妇》等剧集中担任过客串演员。在大卫·林奇导演2017年推出的《双峰:第三季》中,他也出演了一个小角色,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亮相荧屏。

张伯伦(右)与大卫·林奇在《双峰:第三季》中

生活中,张伯伦在好莱坞演艺圈是人尽皆知的同性恋者,但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里,出于保护隐私和避免职业发展受阻的关系,他始终不曾公开过自己的性取向。自1977年起,他就与比自己年轻20岁的演员兼制片人马丁·拉贝特(Martin Rabbett)长期交往,过去几十年里都生活在夏威夷,直至去世。

理查德·张伯伦(左)与伴侣马丁·拉贝特

《荆棘鸟》主演理查德

不可复制的伯恩,就这样结束也没什么不好

不可复制的伯恩,就这样结束也没什么不好

《谍影重重4》因为是别人演的,所以我压根没看。但是完全不影响看《谍影重重5》。这样说会不会对第4部的演职人员太打击了?总之没看过“4”的人可以直接看“5”。伯恩的线索还是直接关联前三部作品的。 为什么会喜欢这个系列的电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部电影是马特•达蒙主演。喜欢他是从《心灵捕手》开始,然后才把他名下的高分片找来看,《谍影重重》三部曲自然是不可不看的代表作。看完后大呼精彩,觉得伯恩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带着未解的身世之谜,伯恩一开始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情人物。完全靠着自己的机智和过硬身手,伯恩带着观众一点点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原来他是美国中情局(CIA)的特工,曾被中情局“绊脚石”计划招募,这是一个CIA躲在暗处的杀手组织。这个组织利用洗脑和药物控制的方式把成员培养成冷血的杀人机器。伯恩在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时失败受伤跌入大海,奄奄一息时幸被渔民搭救。醒来后他完全失去了记忆,不知道自己是谁,但从臀部取出的一个瑞士银行账户让他不得不去寻找真相。 然而这样一个能力超群又不受控制的人是不被中情局允许存在的。于是伯恩开始了一场一个人的战斗,站在他对面的却是势力遍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美国中情局。这一看就是一场实力配备太过悬殊的比拼,但伯恩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他不像007和阿汤哥那样拥有高科技装备或者团队配合,以及各种耍酷和美女环绕,他所有的就是自己矫健的血肉之躯、极快的观察应变能力,以及强到炸裂的反追踪本领。他的酷不是耍出来、摆出来的,他的酷体现在超强的个人能力上,这点让他成为地表最强特工,也让他成为后来者跪地膜拜却难以模仿超越的特工经典。 “瞧瞧我们自己,看看他们让你付出了什么”这句话是第一部的杀手临死前对伯恩说过的话。伯恩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因记忆一点点闪现而想起自己曾经无情杀害的人,原来冷血的杀人机器如今灵魂饱受拷问和折磨。 第一部是伯恩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在穿越了半个欧洲弄清自己身份后,他想摆脱冷酷的国家机器追求个人幸福,于是与心爱的姑娘远走天涯。但第二部的一开头梦幻就破灭了,杀手组织仍不愿放过他,女友惨遭杀害。为了复仇,伯恩只好再次出击。在这部中最令人感动一幕莫过于伯恩去向过去自己受害者奈斯基的女儿道歉。他想告诉那个在阴影中长大的女孩,他的母亲不是杀她父亲后自杀的,她想让女孩得知父母离世的真相。这是他在明白中情局肮脏的内幕交易后替自己的赎罪。 所以在接下来的第三部中,他想努力找到事情的全部真相,并要把它们公诸于众,让中情局不可告人的秘密彻底破产,因此他无法避免被中情局全世界追杀。一次中情局派出的杀手在追杀伯恩的过程中被翻滚的车辆卡住动弹不得,伯恩此时却把举起的枪放了下来。所以当伯恩在训练大楼楼顶和杀手再次狭路相逢时,杀手举起枪的手也迟迟没有扣动扳机,他问伯恩:“你之前为什么没开枪?”伯恩说:“你知道为什么要杀我吗?瞧瞧我们自己,看看他们让你付出了什么?” 电影的内核再好,如果没有合适的展现手法有时也会让好故事付诸东流。好在《谍影重重》从第一部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手持摄影的跟拍,近身肉搏的写实,凌厉的高速剪辑,感觉一气呵成的场景调度,音乐背景的渲染,加上演员们真实可信的表演,所有的一切让电影紧张悬疑的气氛能够贯穿始终,有些段落甚至让你紧张到难以喘息。像第三部里的滑铁卢广场伯恩与记者会面的追捕戏,以及摩洛哥丹吉尔的追逐戏。它们的节奏之快,伯恩反应之机智,场面调度之好简直没谁了。可以说导演的拍摄手法和风格在第五部得到了全面回归,最为精彩的莫过于电影开始的那段雅典暴乱逃脱戏码。 我看了时光网对导演格林格拉斯和主演马特•达蒙等人的采访。采访中,演职人员一再提起之所以决定十年后重启《谍影重重》,是因为当今时代又有了很多变化。导演说体现时代新意是他创作此部电影的目标之一。所以在最新一部的《谍影重重》里我们看见了后斯诺登时代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矛盾。中情局新一代领导人罗伯特•杜威拟定了新的“铁腕”计划,妄图通过“深梦”公司数据库平台实施全民监控(这多少让人想到了美剧《疑犯追踪》)。杜威一再强调他的这一举措是为了保障美国国家安全,同时也是保障美国国民安全。他甚至威胁“深梦”公司CEO说如果他不这么做就是背叛自己的国家。 这种论调看过前三部的人应该再熟悉不过。无论是“绊脚石”,还是“黑蔷薇”计划,还是如今的“铁腕”,其实都是在以国家之名来压抑个人的生命体验和自由。前两者是培养冷血的暗杀组织来“以暴抗暴”、为国效力,后者则以牺牲大众隐私来保护所谓的国家、人民“安全”,当然后者所涉话题与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更为贴近。个人隐私安全是我们每个现代人担心的问题。在这点上,新的《谍影重重》在背景上做到了与时代的契合。 但让我觉得遗憾的是,第五部似乎过分注重了外在形式的契合,火爆的场面甚至还有了升级,像电影最后的那段惊心动魄、破坏力极强的追车戏份让我仿佛看见了伯恩版的《速度与激情》。当然这会让很多人觉得很燃,但我并不很感冒。前三部里在紧张的间隙总是会有一些让我们思考的空间,但是第五部在剧情上我却觉得有些苍白,太过于强调打斗追逐,视觉画面的节奏太快太满(我甚至都没有多少机会细细端详伯恩眉头紧锁的脸,再加上可恶的3D,我恨3D!),让人没有了思考的余地。前三部里的伯恩是迷茫的,是思考的,是忏悔的,是悲悯的,是愤怒的,但在这个续集中我们好像只看见了愤怒,为尼基和父亲之死的愤怒,从而第五部仿佛成了伯恩单纯的复仇之旅。 在第五部里,伯恩也变得更为孤单。唯一的朋友尼基一开始就死了,而中情局新加入的海瑟•李(新进奥斯卡最佳女配艾西莉亚•维坎德 饰)虽然在伯恩与杜威的角逐中帮助了伯恩,但到最后时分我们才发现她不过是为了扳倒上司而利用伯恩的心机女而已。伯恩成了名符其实的天煞孤星,再加上因多年被虐而饱经沧桑的脸(老了),让我愈加心疼伯恩(即使在第三部呆萌还是一副娃娃脸的样子,而如今真成沧桑大叔了)。好在伯恩再次识穿了对方的把戏,他又一次消失在人群。 如果没有更好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也没有什么不好,不是吗?千万不要再为续集而续集,这是我由衷的希望。就这样让马特•达蒙版的伯恩成为我心中不可复制的神话吧。 喜欢本人文章,可搜索微信公众号:萱草的时光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纵使套路太老旧,伯恩的吸引力依旧致命。

纵使套路太老旧,伯恩的吸引力依旧致命。

首映归来,吹了半小时的风,内心依然无法平静,遂写个短评: 具有四部(抱歉第四部没有算进来)中最棒的追车戏、人群杂乱场面,搭配一如既往的配乐、剪辑、手持摄影机视角,营造了四部以来最无尿点的整片。 对于“我是谁”这个老旧命题的刻画依旧有力,而对于到底是行为上的“叛国者”还是内心中的“爱国者”这个悖论,刻画更加深刻,其扩展性,能够引人深思。 尼基的死太无意外感(或许是第二部波恩老婆的死如出一辙),其次,女主管的倒戈和中立更是在意料之中(似乎又有二三部中兰蒂的影响)。 回到激动的主题,我认为是伯恩所展现出的那些特质,能够让人有被鼓舞感,角色和故事刻画的真实性,又让这种鼓舞感的深度和持久度加强太多。回到自己身上,大学时期的深深堕落,以及被三部曲所鼓舞的感受,不能不说影响之大。所以我喜欢挂在嘴上说,最爱的电影系列,唯伯恩!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标签: Jason Bourne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