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这首诗是作者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这首诗首先是写出“四月天”这一意象,以春风轻灵、春光明媚、春色多变等四月天的季候特征;第二节至第四节则分别以四月天中各种不同的具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画面;最后诗人直抒情意,概言“你”就是“爱”,就是“暖”,就是“希望”。全诗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同时其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结合,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你是人间四月天
来源:雪球App,作者: _做对的事情,(https://xueqiu.com/3802694859/28445445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同时,通过对“燕在梁间呢喃”“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审美意象的书写,体现出诗人对生命与爱情的赞美。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于慈江评点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从民国到当代,大名鼎鼎的女诗人兼建筑学家林徽因无疑一向是一个戴着耀目光环的人物,更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倒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个著名的四角恋的女主角,与梁思成(1901-1972)、徐志摩(1897-1931)、金岳霖(1895-1984)这三位民国和当代名人之间的纠葛始终说不清、道不白,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的谈资。
而有关林徽因的林林总总的争议,其他或皆可存疑,但有两点至少是确切不移的——红颜难免薄命,才貌或可双全。
这两句话堪称才女加美女、诗人兼建筑学家林徽因最贴切的标签,也很大程度上成了她短暂一生的写照。
与林徽因同时代的学者兼诗人卞之琳(1910-2000)是这样为早年的她、壮盛时期的她画像的:“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1932-2010)心目中或眼睛里面的母亲则日已过午甚或日已西斜,或许是更接地气、更不带狐仙气的:“今天,读书界记得她的人已经不多了。老一辈谈起,总说那是三十年代一位多才多艺、美丽的女诗人。但是,对于我来说,她却是一个面容清癯、削瘦的病人,一个忘我的学者,一个用对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代替对孩子的抚爱(有时却是脾气急躁)的母亲。”(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关于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究竟是写给谁的,众说纷纭。
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此诗乃是写给因空难而英年早逝的林徽因追慕者、《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的。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母亲逝世整整30周年时则回忆说:
“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若依笔者愚见,这首诗虽然一上来就按林徽因写诗的惯例,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角起笔,却原本就并非刻意写给哪一个个人的,而是写给心情的——当时身体单弱、总是受病魔折磨的林徽因恰好一度(一天、几天)心情大好,所以顺笔写下所有能感知到的春天的新颜与欢欣。
或者说,这首诗就是林徽因写给某一年的四月天的,写给四月肇始的短暂而美好的春天的——所有赞颂的对象都与初春相关,都与春光相关,都是生机萌动的美好景致。
在这个意义上,前文所引述的梁从诫的说法应该也不算错——所谓孩子“出生后的喜悦”正是笔者这里所说的心情大好,起码是心情大好的一个绝佳诱因。
这反过来,其实也很大程度上等于消解了此诗是写给此诗发表前三年刚刚过世的诗人徐志摩的可能——就常情而言,怀人特别是怀念已逝之人之作无论如何都不会如此流光溢彩、神采飞扬的,起码不会如此欢欣鼓舞、欢呼雀跃的。
林徽因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若非得说是写给哪一个人的,那么,宁可说是写给诗人自己的,或最终是写给诗人自己的,是诗人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的缩影。
前引金岳霖的那句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便是佐证,“人间四月天”这一说法已成林徽因本人的美丽代称、已与她互为表里便是佐证。
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也如是愿望:
“无论怎样,今天,我要把这‘一句爱的赞颂’重新奉献给她自己。愿她倏然一生的追求和成就,能够……如四月春风,常驻人间!”(梁从诫:《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虽然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之间的情分究竟如何定性众说不一,但一般都认为,徐志摩不仅郑重其事地专门为林徽因写过诗(据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一文中回忆,林徽因曾告诉他和姐姐,徐志摩的《偶然》和《你去》两首诗就是写给林的),也是林徽因走上写新诗之途的领路人,更一直影影绰绰地影响着她的诗风。
林徽因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自然也难免有这种影响的影像,譬如整首诗的流光溢彩和一气呵成,譬如字里行间那份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美的体味……
但被卞之琳视为“天生是诗人气质”的林徽因毕竟不可能只是一个规行矩步的稚嫩学步者,她的这首诗说到底打的全是林徽因自己的印记,发散着林徽因自己独有的温润气息。
这首诗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它行文的灵动、俏皮和机智,是它语气的婉转而又促迫、铺排而又急不可耐……
这既是非常女性化的,也是典型林徽因式的。首两段极写四月天的景致——轻风和风声、闪烁的星星、飘洒的毛毛细雨,特别是云烟,看似款款转转、平铺直叙,其实洋洋洒洒着闲适的心绪与诗意的柔婉:
到了中间两段,诗人开始显得有些激动起来,语气也开始促迫起来,开始大量使用倒装句——“那轻,那娉婷你是”原本该是“你是那轻,那娉婷……”;“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原本该是“你戴着鲜妍/百花的冠冕”;“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原本该是“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原本该是“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
不仅如此,为了最大化地表现心中的那份欣喜与雀跃,诗人开始连续使用类乎排比句的“你是……”句式——“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并将这一句式进行到底,一直用到最后一个诗段里,反复渲染和强化:
而这首诗因此既是难于朗读的,表现上是有很大难度的——倒装句特别是倒装的断句在语气上如何处理和强调,绝对需要费些思量,也为朗读的戏剧化和出彩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倒不仅仅是an(安)韵的一韵到底。
《学文月刊》民国23年(1934)一卷一期(署名 徽音)
于慈江,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硕士,美国雷鸟(Thunderbird)国际管理学院MBA,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系诗人、译者、诗评人、文学评论家、资深审读审译专家、资深诵读者兼“学人诵读”“炫耀式写作”理念倡导者。
曾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人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暨人文教育首席专家。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讲座教授、一多诗歌中心主任,初岸文学联合发起人,小渔村诗词曲赋学校总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