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海军盘点
说起法国,很多朋友都会想到二战时期的法国战役,开打1个多月之后法国就投降了。熟悉历史的也会想到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虽然历史上法国和德国关系很近,但法国海军依然是海上强国,还是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法国海军现役人数约3.5万人,军舰98艘,总吨位31.39万吨。
法国就1艘 “戴高乐”号。2020年12月8日马克龙总统宣布了法国的新航母计划,代号PANG,这将是一艘7.5万吨级的大型核动力航母,也是西方海军中仅次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计划在2038年服役。
▲ 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 法国下一艘航空母舰PANG的想象图
法国在以前曾出现过多次第2艘航母的计划,这次终于尘埃落定了,不过届时“戴高乐”号会退役,法国还是只有1艘航母。
法国海军有3+7艘。法国海军没有驱逐舰的分类,均称为护卫舰,分一等和二等,其中一等护卫舰可以对应驱逐舰。现役的一等护卫舰包括“地平线”级2艘,“乔治·莱格”级1艘,6艘“阿基坦”级(法国版FREMM护卫舰)反潜型,该级舰的防空型“阿尔萨斯”号已于 2021年4月16日刚服役。
▲ 同美军“约翰·斯坦尼斯”号核动力航空母舰(CVN-74)联合演习的“地平线”级“骑士保罗”号导弹驱逐舰(D-621)
▲ 法“乔治·莱格”级“拉图什特威尔”号反潜驱逐舰
“地平线”级装有48单元的“席尔瓦”A50垂发系统,只能发射“紫菀”15/30防空导弹,不能发射对陆攻击的“斯卡普”巡航导弹。2020年3月刚退役的“卡萨尔”级“让·巴尔”号驱逐舰同预计在2021年退役“乔治·莱格”级“拉图什·特雷维尔”号驱逐舰未来可能会在希腊海军服役,目前两国正在谈判。
▲ 法国海军“阿基坦”级多任务护卫舰“普罗旺斯”号(D652)
“卡萨尔”级会被“阿基坦”级一等护卫舰中的两艘防空型替代,“洛林”号预计会在2022年服役。
反潜型“阿基坦”装有16单元“席尔瓦”A43垂发系统用来发射“紫菀”15舰空导弹,16单元“席尔瓦”A70垂发模块用来发射“海斯卡普”巡航导弹(SCALP NAVAL或MdCN)。
▲ FREMM护卫舰发射巡航导弹
反潜型的“布列塔尼”号将A43换成了A50,具备了发射“紫菀”30舰空导弹的能力。两艘防空型是“阿尔萨斯”和“洛林”号,全部的32个垂发单元都将换成A50。虽然防空型搭载的主要是“紫菀”30,但不具备反导能力和对陆攻击能力。
“阿基坦”级在法国是一等护卫舰,而在意大利被算做护卫舰,因此国际上通常将FREMM当作护卫舰。
法国共11艘二等护卫舰。“拉斐特”级5艘,“花月”级6艘。“拉斐特”级计划从2020年开始3艘舰的改装工作。虽然此次改装中,“西北风”防空导弹替换了“海响尾蛇”舰空导弹导致其防空能力有所降低,但加装了从“乔治·莱格”级上拆下来的反潜声呐填补了反潜缺失的短板。
▲ 法国“拉斐特”号导弹护卫舰发射MM40“飞鱼”反舰导弹
新一代的FDI(旧称FTI)护卫舰已经在2019年10月24日开工,预计从2023年起开始替换“拉斐特”级,仅装备16单元“席尔瓦”A50垂发系统。
▲ 法国FDI护卫舰(原FTI)想象图
“花月”级二等护卫舰的替代项目是法、意、希、西四国联合研制的“欧洲巡逻护卫舰”,排水量约3300吨。法国预计建造6艘“欧洲巡逻护卫舰”,服役时间要到2030年后。
法国有4艘“凯旋”级,可以携带16枚M51潜射弹道导弹,射程8 000至11 000千米。2030年代后,“凯旋”将陆续退役,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SNLE 3G已进入设计阶段,首艇预计在2035年服役。
▲ 法国SNLE 3G型级战略核潜艇
法国现役 4 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级的最后1艘“珍珠”号在2020年6月12日遭遇了14小时的火灾,艇首部分被烧毁,现在要用退役的“蓝宝石”号和“珍珠”号进行拼接,即“蓝宝石”号的艇首加上“珍珠”号完好的后部,两艇已经在瑟堡船厂切除了对应的部位。“珍珠”号预计到2023年会重新服役,用到“梭鱼”级最后一艘服役。
法国的下一级攻击型核潜艇是“梭鱼”级,首艇“梭鱼”号于2007年12月9日在瑟堡船厂铺设龙骨,原计划2016年下水,受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推迟至2019年7月下水,2020年初开始海试,目前已经交付,预计很快会正式服役。其它艇也顺延3年,预计在2022、2024、2026、2028、2030 年服役。
▲ 法国“梭鱼”级攻击核潜艇首舰“梭鱼”号
P.S. 《兵器知识》杂志的投稿邮箱已更换,新邮箱:bqzs@cos.org.cn

导弹的弹翼是从哪伸出来的?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导弹的弹翼不全是要伸缩的。比如裸弹发射的导弹,像早期的S-57、S-200、“红旗”2、“霍克”、“标准”1等防空导弹,“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弹翼都是固定安装的。只有采用装箱、装筒发射,或者挂载于战机内置弹舱的导弹,才会牵涉到弹翼折叠问题,而且只是一部分如此。例如一些远程导弹,如美国的“标准”2、“标准”6、“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标准”3反导导弹,采用的弹翼是宽度很窄的边条翼,也不存在折叠弹翼和发射之后伸展的问题。还有不少导弹采用的是无翼布局,也就是没有弹翼。而有些无翼导弹不仅没有弹翼,连尾翼都没有,只有一个光溜溜的弹体,例如洲际弹道导弹、美国研制的“陆基拦截弹”(GBI)等,它们自然也不用考虑弹翼折叠和发射之后伸展的问题。有些空空导弹虽然装有弹翼,但尺寸较小,甚至还采取了切尖措施,可以直接挂到战机的内部弹舱里,例如美国的AIM-120C/D,这样也不存在折叠弹翼和发射后伸展的问题。
只有一些弹翼尺寸比较大的导弹,以及采用多联装发射箱或发射筒的导弹,才需要考虑弹翼折叠和发射后的伸展问题。折叠弹翼的优点是能够有效缩小导弹的横向尺寸,便于贮存、运输,节省发射装置贮运空间,增加车辆、载舰或载机的携弹量,提高战斗力。
导弹的折叠弹翼在发射前通常折叠在弹体内或弹体表面。按折叠方向分,有横向折叠式、纵向折叠式、伸缩式、潜入式、卷弧式等;按弹翼展开的驱动方式分,有弹簧力式、压缩空气式、燃气压力式、液压作动筒式、电机驱动式等。
折叠弹翼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事儿,既要保证在发射前弹翼可靠固定,又要确保在发射后弹翼能顺利展开、可靠锁定,而且冲击过载还不能大,以免影响导弹正常飞行。由于展开机构主要用于保证弹翼顺利折叠与展开,其性能直接影响弹翼展开的快速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所以是导弹折叠翼的关键。一般来说,折叠弹翼展开机构包括翼面、驱动能源、展开机构、限位缓冲机构和锁定机构等部分。
我们在新闻视频或照片中最常见的采用折叠翼的导弹,是远程巡航导弹。它们不管型号有多少,大致结构都很相似,通常是两片大展弦比平直弹翼,以纵向折叠方式藏于弹体内,外面有一个柔性长条缝隙状口盖。导弹发射后,弹翼在展开机构的作用下从弹体内伸出展开并锁定,然后口盖闭合,从而避免缝隙导致飞行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大。
▲“战斧”Block4巡航导弹的弹翼展开状态,红圈内是柔性缝隙口盖(美国国防部)
▲从MK41垂直发射装置发射升空的“战斧”巡航导弹尚未展开弹翼(美国海军)
我国之前研制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X-X布置的4片刀片形弹翼、4片矩形尾翼,分别是纵向朝后、朝前折叠在弹体内,但是没有像巡航导弹那样的长条缝隙口盖。当导弹发射出筒,弹翼和尾翼分别向前上方和后上方展开并锁定之后,原先折叠弹翼和尾翼的地方就露出了清晰的开槽。
▲弹翼和尾翼展开之后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兵器知识》资料图)
美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折叠翼设计与“红箭”9类似,只不过其采用的是8片弹翼和4片尾翼,而且是统一纵向朝前折叠,发射后一起向后上方展开并锁定。
▲弹翼和尾翼展开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效果图),弹体上用于容纳折叠翼的开槽十分清晰(雷锡恩公司)
这两种导弹之所以没有口盖,将开槽露出,是因为射程都比较近,不用过多重视飞行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积问题,减少导弹的设计复杂程度。
我国更早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采用的是现在比较少见的卷弧式弹翼,即4片弧形弹翼卷起来紧贴弹体折叠,发射后在展开机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展开并锁定。
▲发射后的红箭8正在展开卷弧式弹翼,落下的白色物体是弹翼折叠时的衬垫(《兵器知识》资料图)
我国“红箭”10光纤制导多用途导弹的4片X形矩形弹翼,是纵向朝前折叠于弹体表面。导弹发射出箱后,4片弹翼在展开机构作用下向后展开,到位之后锁定。
▲正在发射出箱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可以看到其弹翼折叠情况(《兵器知识》资料图)
▲发射出箱后正在展开弹翼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中国军网)
石宏:《舰载武器》执行主编,从事军事编辑和防务研究工作20年,在国内众多媒体上发表过大量防务文章,并受聘为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南方防务智库顾问、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日本军情》、《韩国军情报道》。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兵器知识》杂志社
法国海军盘点
说起法国,很多朋友都会想到二战时期的法国战役,开打1个多月之后法国就投降了。熟悉历史的也会想到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虽然历史上法国和德国关系很近,但法国海军依然是海上强国,还是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法国海军现役人数约3.5万人,军舰98艘,总吨位31.39万吨。
法国就1艘 “戴高乐”号。2020年12月8日马克龙总统宣布了法国的新航母计划,代号PANG,这将是一艘7.5万吨级的大型核动力航母,也是西方海军中仅次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计划在2038年服役。
▲ 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 法国下一艘航空母舰PANG的想象图
法国在以前曾出现过多次第2艘航母的计划,这次终于尘埃落定了,不过届时“戴高乐”号会退役,法国还是只有1艘航母。
法国海军有3+7艘。法国海军没有驱逐舰的分类,均称为护卫舰,分一等和二等,其中一等护卫舰可以对应驱逐舰。现役的一等护卫舰包括“地平线”级2艘,“乔治·莱格”级1艘,6艘“阿基坦”级(法国版FREMM护卫舰)反潜型,该级舰的防空型“阿尔萨斯”号已于 2021年4月16日刚服役。
▲ 同美军“约翰·斯坦尼斯”号核动力航空母舰(CVN-74)联合演习的“地平线”级“骑士保罗”号导弹驱逐舰(D-621)
▲ 法“乔治·莱格”级“拉图什特威尔”号反潜驱逐舰
“地平线”级装有48单元的“席尔瓦”A50垂发系统,只能发射“紫菀”15/30防空导弹,不能发射对陆攻击的“斯卡普”巡航导弹。2020年3月刚退役的“卡萨尔”级“让·巴尔”号驱逐舰同预计在2021年退役“乔治·莱格”级“拉图什·特雷维尔”号驱逐舰未来可能会在希腊海军服役,目前两国正在谈判。
▲ 法国海军“阿基坦”级多任务护卫舰“普罗旺斯”号(D652)
“卡萨尔”级会被“阿基坦”级一等护卫舰中的两艘防空型替代,“洛林”号预计会在2022年服役。
反潜型“阿基坦”装有16单元“席尔瓦”A43垂发系统用来发射“紫菀”15舰空导弹,16单元“席尔瓦”A70垂发模块用来发射“海斯卡普”巡航导弹(SCALP NAVAL或MdCN)。
▲ FREMM护卫舰发射巡航导弹
反潜型的“布列塔尼”号将A43换成了A50,具备了发射“紫菀”30舰空导弹的能力。两艘防空型是“阿尔萨斯”和“洛林”号,全部的32个垂发单元都将换成A50。虽然防空型搭载的主要是“紫菀”30,但不具备反导能力和对陆攻击能力。
“阿基坦”级在法国是一等护卫舰,而在意大利被算做护卫舰,因此国际上通常将FREMM当作护卫舰。
法国共11艘二等护卫舰。“拉斐特”级5艘,“花月”级6艘。“拉斐特”级计划从2020年开始3艘舰的改装工作。虽然此次改装中,“西北风”防空导弹替换了“海响尾蛇”舰空导弹导致其防空能力有所降低,但加装了从“乔治·莱格”级上拆下来的反潜声呐填补了反潜缺失的短板。
▲ 法国“拉斐特”号导弹护卫舰发射MM40“飞鱼”反舰导弹
新一代的FDI(旧称FTI)护卫舰已经在2019年10月24日开工,预计从2023年起开始替换“拉斐特”级,仅装备16单元“席尔瓦”A50垂发系统。
▲ 法国FDI护卫舰(原FTI)想象图
“花月”级二等护卫舰的替代项目是法、意、希、西四国联合研制的“欧洲巡逻护卫舰”,排水量约3300吨。法国预计建造6艘“欧洲巡逻护卫舰”,服役时间要到2030年后。
法国有4艘“凯旋”级,可以携带16枚M51潜射弹道导弹,射程8 000至11 000千米。2030年代后,“凯旋”将陆续退役,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SNLE 3G已进入设计阶段,首艇预计在2035年服役。
▲ 法国SNLE 3G型级战略核潜艇
法国现役 4 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级的最后1艘“珍珠”号在2020年6月12日遭遇了14小时的火灾,艇首部分被烧毁,现在要用退役的“蓝宝石”号和“珍珠”号进行拼接,即“蓝宝石”号的艇首加上“珍珠”号完好的后部,两艇已经在瑟堡船厂切除了对应的部位。“珍珠”号预计到2023年会重新服役,用到“梭鱼”级最后一艘服役。
法国的下一级攻击型核潜艇是“梭鱼”级,首艇“梭鱼”号于2007年12月9日在瑟堡船厂铺设龙骨,原计划2016年下水,受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推迟至2019年7月下水,2020年初开始海试,目前已经交付,预计很快会正式服役。其它艇也顺延3年,预计在2022、2024、2026、2028、2030 年服役。
▲ 法国“梭鱼”级攻击核潜艇首舰“梭鱼”号
P.S. 《兵器知识》杂志的投稿邮箱已更换,新邮箱:bqzs@co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