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标题的作用答题模板
答:1.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纳得出中心论点。 3、叙述作者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后得出论点。 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经一步步分析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问: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答题格式是?
(1)先看标题的表层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1、分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修辞。也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3、看内容主旨。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感情,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南京中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 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6、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 标题(title,head),读音biāotí,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理论上来说标题应该注意准确美、鲜明美、简洁美、形式美、韵律等。过去写的标题,确实工整、优美,文学性强,21世纪的新闻标题更加口语化、标新立异的特点也很突出,而且不大讲究工整对称,引主副三标齐全也比较少见。总之,较准确表达了新闻事实,有一定的文学性,比较有吸引力。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及核心。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和分标题几种。
答:议论文标题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作用: 不论哪一种都多多少少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使人见其题而概知其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引发读者的思考的作用。
答: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要有方向性,主导性,要适当表明自己立场, 或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申论常考公文写作格式及答题模板大汇总
发言提纲,顾名思义,即为发言的提纲。提纲相当于发言内容的概括,即列出内容的大致要点,关键词,体现自己的思路。
发言稿就是在发言提纲的基础上完整丰富内容。
发言提纲标题一般为关于.......的发言提纲。
在实际作答过程中发言提纲也可以不写称谓、落款和时间,突出答案要点。如果标题说明严格按照格式来的话就需要写清楚。
来源|2019年国考地市级真题
※贯彻执行类通知,记得提出相应要求。
讲解稿格式应该包括标题+发文对象+正文。标题可以直接写文种,如“讲解稿”,也可以写“关于XX的讲解稿”。
正文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开头+主体+结尾。
来源|2018年国考地市级真题
汇报提纲在书写的内容上要要点突出、有条理。标题常采用《关于XXXX的汇报提纲》。
格式上也是要有标题、正文两大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括开头、主体、结尾。
来源|2018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倡议书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就某事向特定成员进行号召呼吁,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到某件事情中来,要能起到宣传倡议的效果。
在书写格式上属于贯彻执行题目常用到的“全格式”,也就是完整格式,五大组成要素标题、倡议对象、正文、发文单位、发文日期都要有。
来源|2014年国考地市级真题
宣传稿标题不需要写成《关于……》的形式,直接像写作文一样命制题目即可。
来源|2012年国考地市级真题
这三种应用文格式都是标题+正文,开头写背景、问题正文写观点、分析和对策。
来源|2014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来源|2012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公开信是将内容公布于众的信件,其对象一般比较广泛,如“三八”妇女节写给全国妇女的公开信,这类信的格式与普通书信格式基本相同。
来源|2011年国考地市级真题
备询要点就是准备要被询问的答案要点,和提纲很像。
备询要点的答题要求要根据题干来决定,看题干要求答出哪些要素,比如问题、原因、对策、意见、亮点等。分类分条作答即可。
通过以上的总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申论应用文并不难,答题时主要记住看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你是以什么身份来写,写给谁看,写的内容要素是什么。
高考语文题型解题技巧及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考的是知识的积累,基础知识方面,平时要多积累基本题型的相关知识,那么高考语文各个题型有没有什么解题技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考语文题型解题技巧及答题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
15.主观题。(侧重于思想内容)
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
实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语文高考文言文最大的(可能也是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读不懂”。要解决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
注意是高质量地读,读高质量的文言文。把每个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常见的句法结构落实。读得越多,培养起的文言文语感越强,积累的实词含义和特殊句式越多,自然就能读懂考试时的文言文了。
要知道,高中阶段的特殊句式莫过于那些,主要的虚词也就那么12个,真正的无底洞其实是实词。实词掌握得越多,就好像你的英语词汇量越大,读起文章来也就更自如。实词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
多去读,诗词鉴赏两个题归根结底就是考内容情感和手法。
在读懂诗词以后,剩下要做的事就和现代文阅读差不多了。首先,你需要总结各种常见的手法以及它们常见的作用(什么比喻就是为了形象生动啥的之类老师会给你们总结的),然后考试时直接套,如果能多套上几个就多套几个,结合着原文去说,基本上就这么回事。诗词鉴赏两个题归根结底就是考内容情感和手法。分着点说,尽可能多的去讲,应该还不至于答不到点上。
读,当然还是一样,要有质量地读。看起来这么多问题蛮吓人的,但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脑子里一秒钟闪过的概念,笔下两三个词就能做的批注。如果一篇文章能被这样透彻地读下来,这样读完一本散文集,读完不同作家的多本书,阅读理解的能力应该也就不会太差了吧。
现代文阅读的题型也就那些,有哪些套路、术语。这些都需要自己在练习中总结、体会。毕竟每个人都不同,题型的设置也在不断变化,只有自己去总结了,才有可能真正掌握。
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
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
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诗歌鉴赏(8-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
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④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⑤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11-12题,25分,力争17分以上)[约23分钟]
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4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模板
语言文字运用(13-17题,20分,力争14分以上)[约20分钟]
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另外要充分调动已有的解题灵敏性和思考的兴奋点,确保在一定成就感的状态下完成。
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5、主要抓“合乎语境”。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
语病:典型错题收集,已做过的试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