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慈禧最女人,吴三桂没那么恶,一本全是悖论的《千年悖论》

更新时间: 2025-09-03 18:18:27

阅读人数: 838

本文主题: 写慈禧的书哪本比较好

读史,本应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惜,我们很多专业的学者把这么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掰成了一份份的佐料和冷盘。夹起任何一片内容,都显得那么干巴巴而又生冷。

我们永远要记着时间、地点、概念、材料以及意义几何。写好这些,就能得高分。而纵观很多外国史学家的书籍,你会发现真正的波澜壮阔,纵横四海。更会令读者眉飞色舞,神往之!

今天要说的就是张宏杰老师的这本,令人大开眼界甚至有些颠覆的《千年悖论》!

我对历史剖析的一个重点就是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独特心理结构——张宏杰本人如是说。

而张宏杰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则是远离“学术范式”的特立独行,也就带来了很多完全不同于刻板教材上的历史“真相”。

《千年悖论》中的吴三桂不再是一个面目模糊、“一叛再叛”的“汉奸”,他有过热血、坚持、挣扎、犹豫和愤怒,他始终保持谦恭谨慎八面玲珑,但他“利益最大化”的强烈愿望让他最终抛弃了道德的枷锁,向着我们不齿的方向狂奔而去!

张宏杰说吴三桂不过也是普通人一枚,但他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让他一个普通人的愿望和选择成了改变历史的多米诺骨牌。

曾国藩,他是“圣贤”,又未免无趣。书中更不留情的把曾圣人迟钝的一面直接抖搂给你看!

他写慈禧,说她首先是女人,然后才是太后,说她“错误地理解政治”,也说“她希望别人不要效仿她,而要做单纯的女人”。

他写朱元璋,一方面肯定“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赤手空拳九死一生搏来的,在群雄逐鹿的过程当中,他表现出的勇气、眼光、魄力、坚忍是他人所不能及的”。另一方面又花了大篇幅声讨朱元璋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沉重打击:“他的高压政策和血腥手段扭曲了民族的心理性格,封闭了人们的视野。联想到此时西方已处于近代文明的前夜,欧洲人将要开始他们野心勃勃的扩张,朱元璋不合时宜的出现尤其令人痛心疾首。”

张宏杰的文字能让人感受到他发自内心深处激荡澎湃的热情。对待历史人物,张宏杰把他们再次拉回了是具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这一基础定位!是人就有爱恨情仇,就会犯错误,他们不但会基于价值观去做决断。他们会冲冠一怒为红颜,也会大难临头慌乱不堪,会自私自利。总之是人犯的错误他们都会有,无论是皇帝还是圣人。

书中也有年轻张宏杰的青涩和不羁的主观思考。如关于“汉化”的理解,有些以点看面的意味。

青涩总是伴随着激情,激情也总是与缺憾同行。我看到了热情如火,又义愤填膺的张宏杰,看到了不要称呼他为文学青年的采访。也看到了成熟后收于书中的其他采访和后记,比起书中历史人物,我却更偏爱这两篇采访。那是一种成长后的思考,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总结。更是对历史的不同解读。在冰冷枯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张宏杰的作品能让你感受到大锤砸蝴蝶翅膀的激情(作者语),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岁月绝对是个好东西。如老酒,如佳酿,没有了时间的积累,也就失去了灵魂。写史之人亦然。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用宏大的书名,详实的史料,颠覆的角度写出了历史中的一群人物,也写出了作者的热血和稚嫩。一本初看惊艳,细读不会完全苟同,又割舍不下文字给你带来的快感和冲击的有些悖论的《千年悖论》。其实这名字本身就是这本书最好的解读。

宏阔的历史视界,深沉的人文关怀,独特的文字风格,读完了张宏杰的一本,你会想要迫不及待的阅读他的其他作品。

张宏杰是个观察和记录的高手。他用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贼子乱臣,在张宏杰笔下,都由冰冷的史料,变成了鲜活的形象,让我们目录直接感受古人的智慧、权谋、无奈、残暴和血腥。

张越(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说:

历史书大多可分为两类:一是所谓“严肃的”,揪住一个小题目小角度小分歧不放,与读者没太大关系;一是所谓“通俗的”,成全某些国人崇尚“厚黑”的心理。极少数历史书属于第三类,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不腐朽的价值观支撑,还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和有个性的表达,张宏杰的书属于这一类,于我们有趣、有益、有关。

而今的张宏杰,用更加成熟的思想,更加谨慎的观点依旧书写着他眼中与众不同的历史。

我的书单里已经罗列了张老师的一堆的书名。而他的畅销书《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千年悖论》2022重装再现了,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入了。

重装之后,新版的开本小巧、外观典雅、翻阅舒适,护封大地特种纸质感十足,主书名潘通专色、副书名烫印,层次丰富,内附精美铜版彩图,比之前的版本更丰富了。

而且套装随书附赠“张宏杰历史写作关键词”卡片6张,正面是乾隆朝精美绘画,背面是张宏杰亲撰关键词解说,包括人性、兴趣、顽愚、史识、转化……

可以说道出了创作好看历史写作的独家方法,也为读者提升历史认知的提供了有效门径。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深度剖析乾隆的性格、爱情与统治得失,并揭示乾隆盛世从缔造到崩塌的历史逻辑;

《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生动再现朱元璋华丽逆袭的传奇经历。

细密铺陈封建专制帝王的多样统治术,从文化与人性的角度,深入剖析朱元璋统治的成败得失与深远影响;

《千年悖论》以平等悲悯之心,对待被标签化的历史人物,吴三桂、曾国藩、乾隆、慈禧、朱元璋……书写他们的生存困境、精神震荡与欲望追求,历史剧场中的人性之复杂和丰盈令人感叹,是张宏杰珍爱的初心之作,也荟萃了后续历史写作精华。

原标题:《慈禧最女人,吴三桂没那么恶,一本全是悖论的《千年悖论》》

慈禧最女人,吴三桂没那么恶,一本全是悖论的《千年悖论》

非常棒的一本书,一口气读完

从咸丰皇帝逃难至热河火烧圆明园开始写起,到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驾崩张之洞去世结束,描写了慈禧皇太后从普通的贵妃到掌握实权的皇太后的故事,期间慈禧太后两度垂帘,一次训政,将国家带入了同光中兴,最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签署庚子条约使国家陷入深渊。

整本书以史实为依据,让人感觉慈禧也就是普通大家庭的老太太,只不过性格强硬,不屈服,让人感觉有魄力,有主心骨,下面的大臣才会对她又敬又畏,而能够掌控全局,自己也不断的学习提高,冷静沉着,等待机会拿住对方弱点,加以利用,迫使对方让步。

到后期,戊戌变法失败,慈禧训政,有废皇上的念头,过继来一个大阿哥,导致被有图谋的大臣(端王、刚毅等)利用,有图谋的大臣与义和团勾结,导致局面失控,又被人煽动,最后与十一个国家宣战,酿成庚子惨剧。

全书史实详尽,对史实的引用基本不添加个人点评,同时让读者觉得逻辑合情合理,非常棒的一本书。

慈禧印象(慈禧传)书评

关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年间的历史,让我有一种吊诡之感的是关于他们俩的死,这两个(实际上实际掌权者仅是慈禧太后一人)大清帝国的最高掌权者,怎么那么巧,他们的死亡时间仅相差一天一前一后相继死去?光绪帝先于慈禧太后一天而亡,令人对光绪帝的死因疑云重生,而关于光绪的死因已成为了历史的一桩悬案,真正的死因只有太监总管李莲英知晓,现在各种历史书上说光绪病死(包括阅读本书所说病死,还是不敢确切肯定光绪皇帝真正的死因。),或是被慈禧太后害死也是一种猜测罢。李莲英作古,真相已无从可寻,留给后人一段悬案,诸多猜想…… 通过阅读众多关于清朝的历史书,慈禧基本上给了我一个穷奢极恶、独断专横、心狠手辣、贪生怕死的贬损形象。但是通过本书的阅读,两个英国人写的关于清代在北京的见闻,关于写慈禧的文字颠覆了以往对慈禧的印象。也许通过两个外国人居于中立的立场,他们在当时的见闻实录,大量有关慈禧、晚清宫廷的日记、私人信件、奏章等等,更公正地还原出真实的慈禧太后。本书摒弃从人所共知的大事件写起,更着重于宫廷内部事件的具体细化,让人近距离看到一个真实的清朝朝廷,慈禧、光绪、李鸿章、曾国藩、翁同龢、康有为、荣禄、景善、李莲英等等一众人的宫廷活动细节。看似流水账似的记述,却正是慈禧执掌下的真实大清帝国、一代太后、一代帝王、一代臣子。本书从咸丰宾天,同治帝登基慈禧太后首度垂帘听政开始写起……慈禧作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人,使大清朝这个到咸丰时已颓败丛生的大清帝国,在她手上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只能说,慈禧这个女人不简单,像这些当时臣子的日记、私信中所说,慈禧固然有很多令人诟病的恶行,但也不能抹杀她的坚毅果敢和聪慧,以及宽严并重的政治手腕。从景善的日记以及两作者的叙述细节当中(特别是慈禧死后浓重葬礼的记述),还告诉读者一个慈祥、宽厚、公正的慈禧太后,不过,即使读上去真实可感,但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一个“慈祥、宽厚、公正的慈禧太后”。也许她做的坏事太多了,如携光绪出逃西安时残忍指使李莲英推珍妃下井而亡;如是自己一手促成义和团运动想借此消灭支持光绪归政的洋人,义和团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转而又将所有罪过归于臣子,为讨好洋人又杀害大批参与义和团运动的臣子,支使李鸿章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所谓平息“庚子之乱”;借建设北洋海军之名大肆收刮钱财作维修颐和园之费用……总之她做的坏事太多,好的方面不足以抵消其犯下的过错。不过作为一个妇人,二十多岁开始垂帘听政走上政坛,使晚清这个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昔日大帝国在她手里维持了近50年之久,她的政治智慧、她的勇敢坚毅,还是必须要承认的。 读这本书,不足以推翻我心目中慈禧的恶劣形象,但起码使我对慈禧的看法有了一些改观。也许这才是历史中更接近真实的慈禧太后。这样从大量当时真实的一手资料当中读慈禧,令人有了更多的信服感。

标签: 慈禧全传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