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电子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 2025-09-03 18:49:07

阅读人数: 366

本文主题: 军事工程学院历任领导班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前身系1952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的雷达工程系,是国内最早开设雷达、微波天线、DZDK等专业的院系之一。经过近70年的建设,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

学院现有3个硕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包含 7 个博士学科方向和8个硕士学科方向),4个本科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教师是核心竞争力的办学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工338人,其中专任教师297人,包含133名博士生导师、215名专任硕士生导师。学院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等。

学院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毕德显教改班”、“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五年,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百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4%和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学院现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际科技合作中心、1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学院曾制造了新中国第一部气象测雨雷达,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代大型相控阵雷达,在雷达、天线与微波、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南校区办公地点:图书馆4楼B区438室

电话:(029)81891663

北校区办公地点:办公楼223室 电话:(029)88202236

电子工程学院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编制军衔

在陈赓院长的领导下,到六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一所领导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房舍标准齐备、设备先进配套、院区环境幽美的现代化的高级军事工程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终于建成为全国重点院校之一。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位于哈尔滨市文庙街,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号称军工大院。此地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址,原有房屋4万平方米,军工学院成立后,新建各种房屋6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学员宿舍、专家宿舍、干部宿舍(含将军楼)、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工厂、印刷厂、体育馆(含室内游泳馆)、俱乐部、医院、邮局、书店、军人服务社、招待所、食堂、锅炉房、浴池、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小学校等。共建道路5000米,其中高级路面4000米,植树2万株。院内道路宽畅,绿树成荫,冬季银装素裹,夏季花香鸟语,环境宜人。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组织原则、专业设置和教授会建立均参照苏联军工院校《教学过程组织实施条例》确定的。学院的编制军衔是军委以命令形式颁布的。此命令规定:

正副院长、正副政治委员为大将、上将、中将;

教育长、政治部主任为上将、中将、少将;

副教育长、政治部副主任为中将、少将、大校;

院下属各部(处)长、系正副主任、教研室正副主任为少将、大校、上校;

部下属各部(处)长、班主任、政治指导员、教研室副主任为大校、上校、中校;科长、

军事工程学院专科正副主任、正副政治委员为上校、中校、少校;

副科长、政治协理员为中校、少校、大尉、上尉。

机关干部根据本人条件可授上尉、中尉、少尉,有的也可授中校、少校。

在各级军衔的三个档次中,陈赓院长主张评中档,授低了过几年可以提升。

刘居英同志按规定应授中将,但授了少将,以后也未得到提升。

军工学院的毕业学员,原则上成绩优秀的授上尉,良好的授中尉,较差的授少尉。

1955年10月1日国庆节,授衔后的陈赓大将和粟裕大将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典礼。

1955年11月,彭德怀元帅和陈赓大将(左)与全军工程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们合影。

周总理视察哈军工期间与欧阳钦、刘居英少将、唐铎少将交谈。

彭德怀元帅第三次视察哈军工时在干部大会上讲话。

陈赓大将和叶帅、李达上将、萧华上将、萧向荣中将在一起。

刘伯承元帅、刘志坚中将在谢友法中将和刘居英少将等陪同下视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贺龙元帅、罗瑞卿大将、杨勇上将、刘亚楼空军上将视察哈军工。

分建后的哈军工隆重纪念建院七周年谢有法与刘居英、张衍院领导检阅学员分列式_。

1953年9月,陈赓院长在哈军工第一期开学典礼上讲话。

1955年在全院军人授衔典礼上,前排左起:徐立行、张子明、李懋之、徐介藩 。

素质教育:军事工程院校的急切呼唤

邵子钧,海军工程学院院长,海军少将。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任海军军校部部长。1994年任现职以来,致力于探索和建立具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国军事教育协会常务理事。 高等教育由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更重素质的重心的转移,是教育更接近其本质的观念性变革。军队院校素以严明的纪律、严整的步伐、严肃的作风著称,是否也应进行素质教育呢?我们叩开了海军工程学院院长邵子钧将军办公室的大门。 邵院长热情接待我们,并且第一句话就消除了疑惑:素质教育对军事工程院校来说,不仅必要,而且比地方高校更加迫切。邵院长说:“这是未来战争的迫切要求。” 海工1995年就开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适应两个转变(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实施三个教育(综合性教育、创造性教育、超前性教育)、培养四种能力(技术保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的教学改革,以培养技指结合、工管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接着,邵院长向我们介绍了海工目前正在准备建立的“四个体系”。他说:一是着力探求军队工程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系。由传统的“智力教育”观念,转变为智力与非智力培养相结合,由传统的“专业对口”教育观念,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由“一次性”教育观念,转变为终生教育,由单纯“工程技术军官”的“专才”观念,在“综合性复合型”上下功夫。 二是以优化专业设置为龙头,建立适应未来战争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国家教委将全国各类院校本科专业由500多个压缩到248个,全军也从316个压缩到143个。海工前几年按大专业、宽口径、新内涵的要求,对学科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今明两年将按照“继续发展海军建设所需的特色专业,重点发展超前性高技术专业,合并改造与地方重复的老专业”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 三是确立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地位,构筑起具有海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邵院长向我们重点介绍了海工“模块式课程组合”的改革思路。所谓“模块式课程组合”就是根据合格军事工程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将课程组成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强调内容全面、基础扎实、突出人文。 四是努力探索培养高素质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途径,建立起新的培训方式体系。军校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特殊性,实行“人才模式化”、“专业岗位化”、“培训封闭化”教学,人才素质不高,发展路子不宽。目前,海工正按照“基础教育合训,专业教育分流”的思路,转变培训方式。 最后,邵院长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已经站在新世纪的门槛。时不我待。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探索适应军事工程院校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把一个具有鲜明海军特色、全军一流、并在全国有影响的新海工带入21世纪。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