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炎明校友任陆军勤务学院院长
近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和军事经济学院为基础合并组建的陆军勤务学院正式在渝揭牌,我校校友1982级计划班周炎明任院长。
据了解,后勤工程学院前身为河南新乡第三军械预备学校,历经多次调整组建,1975年恢复后勤工程学院校名,定址重庆;军事经济学院最初为东北民主联军供给学校,三迁校址,十易校名,1951年定址武汉,1986年定名为军事经济学院。 合并前的这两所院校,均为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 此次新挂牌成立的陆军勤务学院,由位于重庆的院本部、位于湖北襄阳的训练基地和武汉营区三部分组成,是一所培养后勤通用专业军事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其主要承担后勤综合业务、后勤基层管理、油料勤务、军需勤务等领域的多层次培训任务,并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国家、省部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此次合并组建,标志着学院发展开始了新篇章,标志着学院向‘建设一流军事院校、培养一流勤务人才’的目标迈上新征程。”陆军勤务学院院长周炎明表示。(文/校友办 编辑 /匡琳)
周炎明,我校82级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本科毕业,曾任军事经济学院军需系主任,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院长,军事经济学院副院长。2015年任军事经济学院院长。2017年7月任陆军勤务学院院长。2016年晋升少将军衔。

井延坡工作室|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干部级别的沿革
实行职务和军衔两个等级体系时期(1988年至今)
1988年10月,我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并再次改革薪金制度。取消了行政级别,调整了职务级别,军官薪金由职务薪金、军衔薪金和军龄薪金三部分组成。
新的职务等级取消了副兵团职和副排职,共15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职务等级最少的一次。同时,将原科技、文艺级和体育级合并,设专业技术等级1~14级,1级与军委委员工资相同,14级与正排职工资相同。
新的军衔制制度军官军衔设3等11级:
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1988年我军干部制度“三大条例”
实行军衔制后,军衔薪金取代了原来的级别工资,约占基本薪金的30%左右,而军官住房、医疗、乘车船等待遇则仍是以职务等级为标准的。
1994年5月,我军军衔条例进行修改,取消了一级上将军衔,军官军衔设3等10级。
解放军报刊登《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草案)>若干问题的说明》
此外,在1988年实行军衔制的同时,军队实行文职干部制度。文职干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被任命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办事员级以上职务、不授予军衔的现役军人。
文职干部级别分专业技术和非专业技术两类,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等级与专业技术军官相同,为1~14级;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等级设9级,依次为:正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一级科员、二级科员、办事员。以后,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又在正局级之上增加了3级,分别按副大军区职待遇、按正军职待遇、按副军职待遇。另外,由于军队文职干部都是现役军人,其薪金待遇与现役军官相同,还专门设置了与军衔等级相应的“文职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分别对应上将至少尉的薪金待遇。社会上的说法“文职中将”“文职少将”,是指文职一级、文职二级,但只是享受与中将、少将相当的待遇,而并不是军衔,所谓“文职将军”的说法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军于2005年建立实施文职人员制度。文职人员,是按照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文职人员为我军人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文职人员等级是我军干部级别一个新的系列。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2017年9月27日修订),文职人员岗位分为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两类:
(一)管理岗位由高到低分为九个等级,即部级副职、局级正职、局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二)专业技术岗位分为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由高到低设一级至十三级。
丁仲礼同志简历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丁仲礼,男,汉族,1957年1月生,浙江嵊州人,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
1978年-1982年 浙江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学习
1982年-1988年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1988年-1999年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室副主任(其间:1989年-1990年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
1999年-2000年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000年-2007年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其间: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2008年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2014年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14年-2017年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2017年-2018年 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2018年-2018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2018年-202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20年-2021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2021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