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飞将军李广军功赫赫,为何却终身没能封侯?

更新时间: 2025-09-05 14:09:10

阅读人数: 275

本文主题: 十大巅峰军功封侯小说

公元前121年,李广的堂弟李蔡封了侯,李广和星象家王朔闲谈:“我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不少,却没能封侯,我感到很郁闷,我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难道就没有一点功劳吗?还是本就命该如此?”王朔听闻后,就问李广:“将军可有做过什么悔恨的事?”李广说:“我曾诱骗反叛的羌人投降,然后杀光了他们,这是我如今最悔恨的事了。”王朔说:“这就是将军未能封侯的原因之一。”(一、)曾受梁王印,错失一次机遇自古以来,皇室纷争不断,兄弟相争不在少数。汉文帝刘恒去世后,景帝刘启继位,对于这个皇位,有多少人盯着,比如淮南王刘安,还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都觊觎这个皇位。在这样的一个不稳定的情况下,汉景帝刘启派李广跟随周亚夫去平定七国之乱,这个时候的景帝对他还是寄予很大的希望的,封他为郎中骑将。再后来,李广在这场战役中还夺得了敌方的军旗。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作战的时候,夺得敌方军旗是大功一件,按理来说这是可以论功行赏的,当时的李广可谓是无限风光啊,不出意外的话,李广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李广接受了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的将军印。这让李广的辉煌在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景帝刘启与梁王刘武是有很大的矛盾的,梁王刘武觊觎皇位已久,景帝对他多有防备。况且,封赏将领这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做的事,一个诸侯怎敢干这事?这不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吗?而这时候,偏偏作为景帝的臣子李广却接受了诸侯梁王的将军印,这两人还真敢啊,这能不让人起疑吗?试想一下,一个失去皇帝信任的人,还会再得到皇帝的重用吗?很显然是不会的,从这之后,景帝就把李广调到边境上谷做太守,长期与匈奴作战。这是李广失去封侯的第一次机遇,当然,这对李广来说,失去这次机会还是他自己的原因,他没有看清楚景帝刘启与他弟弟梁王刘武之间的那种波涛暗涌的局势,怪他自己。

(二、)君主更替机会再现,却因功绩封侯无缘本来以为封侯已经无甚希望了,毕竟已经在无意中得罪了皇帝。谁知道景帝在位时间不过十几年就去世了,汉武帝刘彻继位。这时候,汉武帝把李广召回朝中,为未央卫尉。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遣30万精兵,命李广、公孙贺等人在马邑附近设伏,准备歼灭匈奴。本来这也是一件可以立功的好事,但是后来,被走漏了风声,匈奴单于下令撤兵,等到他们准备打仗的时候,匈奴人早就已经不见踪影了。所以这一次出征,他们无功而返,这就是“马邑之战”。从这之后,就拉开了大汉与匈奴之间长达多年战争的序幕。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匈奴的战争,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漠北之战”。汉武帝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大将率领军队出征匈奴,他命卫青和霍去病各带5万精兵,其他人马若干,分别从两个方向出发,追击匈奴。

这次出征,卫青的前将军就是李广。对于这次出征,汉武帝本来没有打算让李广去的,为什么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这个时候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年纪较大。

第二、汉武帝认为李广“数奇”,什么叫数奇?就是命不好,汉武帝认为李广命数不好,所以不想让他去。

第三、这是李广主动要求去的,本来汉武帝刘彻并不想让李广去,但是李广坚决要去,最终汉武帝答应了,封他为前将军,让他去了。这里就犯了一个大忌,在汉朝那样的一个封建时代,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只有君主给你,你才能要,但你不能要求君主给你。

大军出征以后,很快到了边境。在两军交战前夕,卫青抓到了一个敌兵,通过审问,从这个敌兵的嘴里知道了匈奴单于的具体位置。这个情报对于他们来说很有价值,所谓擒贼先擒王,如果摸清了匈奴单于的位置并且一举击败匈奴单于,这一场仗基本上就赢了。于是卫青了解了匈奴单于的具体位置后,任命公孙敖接任李广前将军的位置,卫青想起了汉武帝对他说过,李广“数奇”,他也明白汉武帝的意思。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担任前将军的李广,调到了右路军去跟右将军赵食其汇合。而右路有些迂回绕远,且路上水草稀少,李广不愿,请求卫青收回命令,卫青不允。没办法,李广愤愤不平地带领着他的士兵,都没向卫青辞行就走了。

后来,由于军队没有向导,在大漠之中迷失了方向,没能与大军按时汇合。这场战争结束后,卫青派人带去美酒和干粮去问李广怎么没能按时汇合的原因,好写报告寄给汉武帝,但是李广并没有回这个问题。卫青后来又派人去问李广原因,李广就亲自到卫青的大帐中去接受审问。去了过后,李广很是悲愤,他说:“我这一生打了这么多场仗,如今已经是六十多岁了,我只有这么一次和匈奴单于对阵的机会,但是大将军却把我调到了右路军,天意弄人,我又迷失了方向,我的士兵们没有错,错的是我自己。我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使的侮辱。”说完之后,李广就拔剑自刎了。李广死后,他所带领的士兵们无不落泪,消息传开了之后,百姓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为李广流下了眼泪。这一次机会的失去,源于李广的失利和汉武帝的不信任。

飞将军李广军功赫赫,为何却终身没能封侯?

担负的使命不同,决定了两人出使的价值也有差异

然而当他们历尽千幸万苦归汉后,最终的结果却是张骞被封博望侯,而苏武却只官拜典属国,其中的差距是很大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张骞的目的是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汉武帝即位后,随着汉朝国力的强盛,意欲对匈奴用兵,已解决匈奴之患。当时,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后,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想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而张骞正是在担负着如此重任的情况下奉命出使西域的。

2、苏武出使西域的目的是礼尚往来,互通友好。

苏武出使的背景是:汉朝和匈奴已经相互攻伐多年,匈奴在政权发生变更后,主动送还了扣押的汉朝使臣等人员,并表达了想两国修好的意愿。

,于是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赠送单于礼物,以答谢单于。

张骞出使西域途中,亲身行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诸国,又对附近五六个大国的国情细心调查了解,回长安后将有关信息向汉武帝作了汇报,使中原得到了前所未闻的丰富的关于西域的知识,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

之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还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因为了解地理情势,熟悉水草资源,先前收集了很多西域的水源和牧草分布资料,他以行军向导的身份,为异域作战的汉朝远征军的胜利提供了交通方面的重要保障。

汉武帝因此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张骞对正式开通丝绸之路的首功,是永远不能被磨灭的。

反观苏武出使西域时间要晚于张骞,所以他只能是出使西域第二人,功劳比张骞就小很多。

有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是: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被抓11年,返回汉朝时,面见了汉武帝 ,汉武帝对自己派出去的使臣能有如此气节,感到十分欣慰,自是对张骞大加夸奖。

而苏武被囚达19年,这19年发生了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汉武帝死了,而 苏武在汉武帝死后三年方才归汉,回去面见的却是汉宣帝 ,可想而知苏武回去是太晚了,毕竟新君是不太能理解先帝派出的使节的遭遇和境遇的。

虽然张骞被封博望侯,要高于苏武被封典属国,但是后世的影响力却是张骞不如苏武。

苏武不为威胁利诱所动,甚至“引佩刀自刺”,至死不降匈奴的典型事迹,以及苏武牧羊的形象, 成为千百年来究“忠”与“节”的道德教育的榜样。

班固认为他是实践孔子提出的“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原则的典范(《汉书·苏武传》)。 在汉朝后期时,苏武已经成为图画形貌于麒麟阁的11位名臣之一。

有人曾统计过汉代以后的正史记录,发现“苏武”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张骞”。由此看来,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意识中,所谓“张骞立功异域”,是不如“苏武忠君报国”的,就实现外疆立功(如张骞“凿空”)和表现政治忠贞(如苏武“全节”)两个方面来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更符合封建统治者对臣子忠诚侍主的要求。

再论诸葛亮武乡侯和张飞西乡侯:就是个乡侯,不可能是县侯

之前发过几篇文章提到诸葛亮武乡侯和张飞西乡侯是乡侯而非县侯,引来不少争议,有必要再来讨论一下,我的观点仍然不变,那就是诸葛亮武乡侯和张飞西乡侯:就是个乡侯,不可能是县侯。

今天不再纠结武乡到底是山东琅琊武乡县,还是汉中南郑县下面的武乡谷,只从另外的角度来论证一下。

第一,蜀汉秉承汉制,封侯有三大途径,分别是军功、恩赏和外戚封侯,除了存疑的诸葛亮武乡侯和张飞西乡侯之外,蜀汉只有九个县侯,其中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是恩赏封侯,济阳侯吴懿和绵竹侯吴班兼有军功和外戚两种封侯,纯粹军功封侯的只有魏延、姜维、王平、句扶和马岱五人(当然马岱的军功不明显,他的封侯可能和斩杀魏延有关)。

刘备生前有爵位者屈指可数,除了追谥的法正之外,大概也就关羽、马超、张飞和黄忠寥寥数人而已,最高的也才是乡侯,黄忠只是个关内侯,说到这里很多人又要说张飞西乡侯是县侯了,再说一遍,刘备登基后设立的是南乡县而非西乡县,西乡县是晋武帝司马炎改的名,如果刘备要封张飞为县侯的话那也只能是南乡侯而非西乡侯,西乡只能是南乡县下面的一个乡而已!

何况骠骑将军马超斄乡侯只是乡侯(董卓有过斄乡侯升为县侯的郿侯经历,所以斄乡侯是乡侯),地位不如马超的车骑将军张飞的西乡侯能是县侯?刘备表面文章做得很好,高官厚禄养着马超,他能做得这么明显和过分?所以张飞西乡侯只能是乡侯而已!

刘备生前诸葛亮并未封侯,223年刘禅登基后一来就封诸葛亮爵位最高的县侯?诸葛亮封侯肯定不是恩赏和外戚封侯,至于军功,诸葛亮之前一直负责后方留守,行军打仗都是刘备自己的事,即使参赞军务也是庞统和法正,所以诸葛亮223年以军功封县侯也很勉强。

蜀汉一直到234年诸葛亮病逝之前,爵位主要是亭侯、都亭侯和关内侯,连乡侯都很罕见,至于县侯则只有魏延南郑侯一个县侯,而这个县侯可是魏延凭230年阳溪之战大败郭淮的军功获得的(吴懿也凭此战进封为高安乡侯)。

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敬仰,不是因为他的地位有多高,而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封侯的难度是吴蜀魏三国之中最高的,诸葛亮贵为丞相,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军功前提下一朝大权在握一上来就封自己为高高在上的县侯?说出来都没人信!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三国志-李严传》记载: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刘备223年病逝白帝城之前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李严是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论地方也仅略次于诸葛亮而已,刘备生前他同样未能封侯,刘禅登基后他的爵位是都乡侯,都乡侯是乡侯的一种,按《华阳国志》的说法,蜀汉的都乡侯略低于乡侯。

同样是托孤大臣,蜀汉地位最高的两个人,同时封侯没理由诸葛亮是高大上的县侯,而李严是都乡侯,只有诸葛亮是乡侯略高于李严的都乡侯才说得过去。

标签: 张飞西乡侯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