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三部曲.
非常难得可以看到这么好的犯罪小说,和白夜行的感觉完全不同。 震惊的点:第一,构思非常细致,甚至细致到画了地图,对一个公司的所有文献资料的阐述,还有宗教信仰中的一些内容。 第二,以温纳斯壮的案件开始诉说,以此将两位主角联系起来,最后以温纳斯壮的案件结束,丝毫没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第三,每个人的性格塑造非常好,包括莎兰德对待自己监护人,自己母亲,自己老板的一些片段 从剧情上说,环环相扣抽丝剥茧,非常精彩且具有悬念,最后的发现也的确够惊人; 从人物塑造上而言,龙纹身的女孩只是三部曲中的首部,已经充分交代了莎兰德和布隆维斯特的经历和个性,给后一本书中的两人的情感关系及遭遇也充分埋下了伏笔; 从我个人喜好上而言,龙纹身的女孩中爱莉卡一直是个配角,布隆维斯特的律师妹妹在这本作品中甚至没有出现,但我的确非常喜欢这两位女性角色。 三部曲从头到尾的悬疑色彩,精彩的人物塑造,精细庞大的故事结构和细节描写,最后全部体现的是社会关怀。非常值得推荐。

安非他命疯魔了拉斯金峡谷
安非他命疯魔了拉斯金峡谷【剧透剖析】
在剖析这本小说之前,先了解下预备知识 ①乡村黑色文学【本书作者丹尼尔·伍德里尔被誉为乡村黑色文学的最佳诠释着】 Ans.其一、黑色有凝重、深邃、禁锢的魅力,是一个富于创造力的空间。其二、黑色不仅仅代表颓废,更多的还是死亡的安慰,是一个能融化你思想的世界。其三、黑色能给你安全感,在黑色里徜徉穿行,虽有点点忧伤,但它是保护你的金刚。这就是黑色文学。】 α)保释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担保或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的制度。在英美法系,保释制度已较为发达,立法趋于完善,司法实践经验也较为丰富。 β)保释金是以金钱换取暂不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的一种制度,说通俗一点,就是“你现在是犯罪嫌疑人,但我现在不关你,但你要交一点钱,在未定罪之前,你享有被限制的部分人身自由,如果你跑了,保释金被没收,如果你规规矩矩,将来保释金还你”和以后的有罪无罪无关。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Amphetamine)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此外,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甲基苯丙胺药用为片剂,作为毒品用时多为粉末,也有液体与丸剂。 ❤如果想了解更多请自行Wiki =====================剖析分割线======================= 首先申明的是以下仅仅为个人的理解,如果有新的阅读发现请大家留言赐教,这本书伤了我不少脑细胞。我是先看的原著在看的电影,但要特别说明的是电影是【改编】,所以并不是完全忠实原著,所以我打算对比着电影和原著来提出自己的理解。关于电影网上能够搜到一篇被普遍认同的凶手分析,这里我把它帖出来,对比着原著找根据,希望能帮助读者或者观众有更好的理解。 先抛出影评上的论断,凶手是警察【巴斯金】---就改编电影,的确很可能是警察,但原著就比较模糊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①1:真正担保莉父亲出来的是,麦克·萨特菲尔德。他还说过一句话,就是:“你家的房子和土地完全不够担保你父亲出来,有一天,有个不知名的家伙口袋里装着皱吧吧的钱为你父亲交了保释金。”而且在结尾,还拿了一些钱给莉,说:“那些皱吧吧的钱我拿了我该得的那份,这些是余下的,是你的了。(这些联在一起,完全证明了,那个警官所说的一切全是谎言,他的目的是赶走莉一家,免得夜长梦多。) ❤原著里关于父亲杰苏普的保释有两处比较直白的说明 第一处在P12,出自警察巴斯金 【他把这房子作抵押,签了取保候审。你知不知道?杰苏普把一切都签出去了。如果他不出庭的话,你瞧,这房子就不是你们的了,会被卖掉,你们也必须搬出去,你们有地方去吗?】 第二处在P113,出自三X保释金借贷公司的麦克·萨特菲尔德 【“这事儿挺怪,看上去就有点不对劲。屋子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根本不够那男人的保金——你知道吧?” “是这样。他保金不够,但是,有一天晚上,一个家伙到我们那儿,带来一整塑料袋的皱巴巴的钱,把剩下的支付了。我到监狱去的时候,你爸爸好像并不是百分百确定下来,他们那种人很少有这样的。但是,到早饭的时候,他就出来了。似乎有人继续他出来。” “你在这儿估计还能再住三十天,孩子,这是我估计的。”】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来,麦克·萨特菲尔德是知道房屋抵押保释金的事情,并且注意【把剩下的支付了】中【剩下的】,理解无误的话是指出去用房屋抵押做保金的剩余。再加上他告诉芮【你在这儿估计还能再住三十天,孩子,这是我估计的。】所以,和巴斯金的说辞也是能够核对上的。所以原著中不存在【警官所说的一切全是谎言】 ②泪滴带莉去酒巴找线索,(这个酒巴是泪滴卖毒的地方。那几个打手是泪滴的分红对象,也就是说泪滴在那里卖毒是要分点油水出去的,于是那几个打手跟泪滴就像是兄弟。)泪滴问那几个打手是否知道一些事,他们不敢说,泪滴最后砸了他们的车,那几个打手不敢还手,只是说朋友决裂。泪滴砸完车,开车和莉回家。半路上,警官出现了。警官就是那几个打手告密而追上来的。警官来的目的就是杀死泪滴,不想让泪滴查下去。当时警官叫泪滴下车谈谈关于莉父亲的事,其实是想告诫他别多管闲事,如果不听就当场杀掉。当时泪滴相当危险。但是泪滴看清了一切,反问了一句:“是你杀死他的?”这时警官拿出枪,想杀死泪滴算了,此时,警官发现莉也在车上。加上泪滴也早已拿起了枪。他害怕加上莉也在场,如果事情不顺利会让他的谎言一落千丈。于是害怕的后退了。 ❤这个事电影改编得很大的地方,原著中,关于这段描写在P156 【眼泪说:“你跟谁说了杰苏普的事,啊?”】并不是质问巴斯金“是你杀死他的?”我想这里的改动,直接导致了电影的观看者佐证警察巴斯金才是真正凶手。而半路上,警官出现。也有可能是因为眼泪叔叔先前在酒吧砸了车,但是巴斯金的突然出演我个人都觉得很突兀。 ③莉能找到父亲的双手,一切全是因为同情,他的悲剧早已让大家所知悉,山上的老头不忍心杀死莉,泪滴由不理不睬变成全力帮助,好朋友从不答应借车到偷车出来借给莉。不知名人士拿着皱吧吧的钱去给担保人保释莉父亲出来。担保人不敢独吞莉的父亲所留下来的唯一血汗钱,只是拿了自己该得的那份。余下的还给了莉。 (这些正是影片所反映的世间真情。“那个不知名拿来的钱影片为什么特地说是皱吧吧的钱,为什么钱是皱吧吧的,只有一种解释,就是那些钱是很辛苦得来的并且急急忙忙送过来的。) ❤这个分析就完全偏离了原著,而且对于影评来讲也很偏颇,举一个小地方,麦克·萨特菲尔德根本不是担保人,原著中已经说明这是三X保释金借贷公司的,并不能够做担保人【详见英美法系说明】 ④我觉得P126眼泪的话,或许说明了一种可能性 杰苏普做错了事,这可怜的傻逼。他做了他们的线人,这是最要命的大忌,不是吗?我从来没想到。。。 。。。 但是这次进去他没扛住,受不了在蹲十年的班房。还有你妈,疯在家里。这在她心里压得很沉。那两个孩子,当然还有你。你去跟那个他妈的巴斯金交代——不过,我要告诉你,杰苏普从来没把任何一个拉斯金峡谷的人供出去。没有,没有。他说他没有。他绝不会那么做。 但是很纠结的是,书末尾眼泪又惊觉【我知道是谁了!】这让我百思不解,难道真的如影片传达暗示的那样是警察巴斯金? ♬♬♬♬♬♬♬♬♬♬♬♬♬♬♬♬♬♬♬♬♬♬♬♬♬♬♬♬♬♬♬♬♬ 最后,我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这是一部黑色文学,并不是主打类似丹布朗或者千禧年三部曲的悬疑,总有那么一个终极BOSS,如果只这样,我想同名改编电影也不会在圣丹斯上获得那种殊荣,大概读者已经习惯了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迷,好像是书中的父亲,他在哪?是谁杀了他。就像一片影评中提到的【冰冷的世界 坚韧的生命】其实作者透过芮 多利寻找父亲这个过程中的勇气,坚忍,对家庭的责任感...才是终极熬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别忘了芮是个年仅17的少女。
此千禧年与彼千禧年
虽然一直非常认同影视和文学应该分别看待 电影是电影 小说是小说 翻拍即是再创作 不再是同样的作品 即使始终抱持这样的态度 在看文学改编的电影的时候还是不免对比一番 纯属惯性使然撇开原著小说不看 不得不说 瑞典拍摄的千禧年三部曲算是挺成功的 个性鲜明的主角 跌宕起伏的剧情 层出不穷的悬念 动人心魄的冲突 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 作为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之外的一部作品 可以说是诚意满满 就从没过多久好莱坞也买来版权进行翻拍也能看出这部作品着实有出彩之处——————————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这一切都是我在看完千禧年原著之前的看法 在看过千禧年三部曲小说之后 又找来这部六集 每集九十分钟的剧集看了一遍 这个时候的看法与第一次看的时候就不尽相同了总体来说 剧集选取了千禧年三部曲的主要情节 而且为了方便在荧幕上呈现整个故事可以说是做了不少改动 就按照顺序来说吧《龙纹身的女孩》首先第一部 最大的出入就在于布隆维斯特和马丁正面冲突之前的那一段情节 非常有意思的是 不管是瑞典原版的还是美版翻拍的都与原著中有很大出入 1】原著中 是布隆维斯特发现范耶尔的门卫(好像是这么个关系 看得太久了不太记得 总之不是他们家族的人)有一部相机 并且在案发当日 他用来拍照了 所以布隆维斯特去索要了相片之后 发现了在照片中 马丁的穿着与哈里哈莉在街上看到的那个人的穿着一模一样 所以确定当天哈莉就是在看见马丁之后便慌忙回家去了 而马丁的证词说他案发当天没有见过哈莉也被证明是在撒谎 有了这两条线索 但没有具体的证据的布隆维斯特决定偷偷潜入马丁的住所一探究竟 结果被马丁抓个正着 2】在美版里面 布隆维斯特决定造访亨利的哥哥哈罗德 结果意外发现哈罗德不想外界传说的那么蛮横冷酷反而是个和蔼孤独的老人而且有摄影的爱好 所以布隆维斯特在哈罗德的摄影作品中发现了案发当天穿着一样的马丁 之后偷偷潜入马丁家被抓个正着 3】瑞典版的是布隆维斯特偷偷潜入哈罗德的家中被哈罗德发现还差点被打个半死 正在此时马丁现身解围 并邀请布隆维斯特过去喝一杯压惊 反观三个版本并无明显优劣之分 美版为了避免再塑造一个门卫的形象于是利用了已有的人物进行了一下改造并没有什么不妥 反倒是瑞典版的令我大吃一惊 因为在观看之初 别人推荐我看瑞典版的理由便是 瑞典版的最尊重原著 是最符合原著的版本。。。其次一个不管美版还是瑞典版都省去了的支线情节就是布隆维斯特和西西莉亚之间的那段感情 美版删减的一点也不剩 瑞典版还有一点影子 但是也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虽然西西莉亚对案情的发展其实做了很大的一个推进作用 我觉得这条线所对于塑造布隆维斯特的性格的话 可以和后面和国安局的费格劳拉之间的感情形成一个很好的呼应 更能凸显布隆维斯特这个人的性格 奈何千禧年三部曲基本都是为萨兰德服务 所以 这两段风流韵事都被删去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玩火的女孩》从这一部小说开始 这个千禧年的故事开始呈现出庞大的故事构架整个小说支线众多 多条线索同时发展让人读起来目不暇接所以从这里开始电影也开始了对整个小说框架的大刀阔斧的改动 最大的改动莫过于去掉了米尔顿安保阿曼斯基出于对萨兰德的信任自己着手开始调查的部分 而且还指派了两名安保公司的成员参与到警察的调查活动当中 协助警察工作 这里面同时埋伏了一个阴谋就是米尔顿的成员贺斯壮本人对萨兰德相当有成见而且利用向媒体泄漏消息这件事祸害调查小组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警官茉迪 这其实是非常精彩的一条直线 从前期对这个人物的痛恨的咬牙切齿到最后事情败露的大快人心 看的人酣畅淋漓 但是鉴于米尔顿成员除了阿曼斯基之外在整个千禧年三部曲里面戏份也没有多么吃重 删掉也是意料之中 所以电影中将这个人物的情节置换到了一个同样对萨兰德抱持很严重的偏见并且十分大男子主义蔑视女性的警官法斯特身上其实算是不错的改编 既避免了相似性格人物的重复也保证了情节冲突 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对于这一事件的结局 原著中贺斯壮事迹败露 米尔顿安保被迫退出参与警方调查 电影中法斯特只是得到一个警告却奈何不了他 实在让人觉得不够大快人心然后就是布隆维斯特和萨兰德之间通过电脑的联系 基本也被删减的没剩下什么 使得两个人之间本来就少的可怜的交集更是少之又少 而一个我个人觉得很有趣很有用的细节在电影里也被改动 失去了原有的效果 就是在布隆维斯特发现并闯入萨兰德的豪宅之后触动了警报 原著中布隆维斯特在紧急关头猜出了萨兰德的密码 而电影中是萨兰德发现闯入者是布隆维斯特之后远程遥控取消了警报 使得我认为原著中少有的最能体现两个人默契的情节也不复存在了《直捣蜂窝的女孩》艾莉卡作为千禧年杂志的创始人合伙人主编布隆维斯特的情人在千禧年系列中也算是个重要人物 而这个重要人物在原著小说第三部中自己开辟了新的支线情节 跳槽到一个更好的报社并且经历了一系列是是非非 甚至早到恐吓威胁 之后得到当时身处医院的萨兰德的帮助揪出了背后黑手 电影中只保留了艾莉卡遭到恐吓的情节 并且是因为他们正在做的千禧年的杂志的原因 而且最后也不了了之没有结局让人觉得这些情节有些无关紧要身为一篇一点也不专业的纯属抒发个人感情的影评 我还是暂时就到这里吧作为一部剧集 千禧年三部曲诚意满满 可以说是精彩绝伦 但是作为一部改编作品 就不是那么完美了 还是那句话 虽然说文学原著和改编电影应该分别看待 但是 没有看过原著的话我对这部剧集的评价会更高一些 相反 如果想要继续沉溺于千禧年的世界 并且想要体验更非同一般的快感 找来原著一读绝对是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