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路网文讲坛:文博中的历史,网文里的脑洞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以“恢复与重塑”为主题。本期陕西北路网文讲坛也应景地推出“2021国际博物馆日专场”,邀请到两位擅长历史题材的畅销作家唐隐、纣胄,与来自西安的“陕西历史文化使者”王超展开对话。
悬疑小说作家唐隐,热衷于研究唐朝历史文化,对唐朝人物风情、隐秘文化、历史悬案等尤为痴迷。她的代表作《大唐悬疑录》四部曲(《兰亭序密码》《璇玑图密码》《长恨歌密码》《大明官密码》),以大众熟知的古代文物为故事素材,展现了精致细腻、神秘辉煌的大唐传奇。讲好中国故事、激发读者对祖国的文化自信,是她一直以来的创作目标。
唐隐介绍,《大唐悬疑录》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达·芬奇密码》集侦探、惊悚和阴谋论等多种风格于一体,问世后不仅创下惊人的销售纪录,还激发了大众对某些宗教理论的普遍兴趣。读完《达·芬奇密码》后,唐隐便联想到,唐朝那么多有名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文物遗产,不正是写悬疑小说的绝佳素材吗?考虑既要有神秘感,又不能让读者太过陌生,她最终敲定了兰亭序、璇玑图、长恨歌与推背图四大元素。
左起:主持人吴斐,嘉宾唐隐、王超、纣胄
“历史小说的写法讲究虚实交加、亦真亦假。即使故事是虚构的,但我们为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必须得是真实、有代入感的。” 考虑到这点,唐隐挑选历史人物也是多方考量的。比如被后人称为“诗鬼”的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此人少年成名又英年早逝,成语“呕心沥血”正是来源于他。最重要的,是他的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善于营造悲冷的、鬼气森森的氛围,与唐隐的创作氛围很契合,于是她大搞“拉郎配”,将李贺设定为了书中女主角曾经的未婚夫。
这种由“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的历史人物,串联起人物线索的写法,慢慢地成为了唐隐的创作特色。如今《大唐悬疑录》系列除了实体出版,也得到了影视、游戏、话剧等多元的IP衍生开发。“写历史小说的人很多,首先要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才能够写出自己的特色,得到读者的喜爱。”唐隐说道。
来自起点中文网的作家纣胄,拥有一个酷酷的笔名。走上历史小说这条路其实是误打误撞,起初她创作的是言情小说,被读者评价“一点感情都没有,还不如去写历史小说”,纣胄思考后觉得可行,她平时就喜欢研究历史人物,写权谋剧情,真的去开坑了。
纣胄写过唐朝太子,也写过明朝君王,在新近完结的《回到明朝做昏君》里,主角穿越到明末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脑洞大开的故事里,融合各种对明代科技的描述,很是有趣。至于一度是她弱项的感情线,她笑道:“简单点,把帝王当做霸道总裁来理解就好了。”找对了创作方向的纣胄,成绩越来越好,近年还入选了浙江省“新雨计划”人才库。
上海“地铁速写哥”现场创作并赠画
西安博物院特邀讲解员、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友核心会员、西安市长安唐诗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王超说,今年舞蹈《唐宫夜宴》不仅带火了河南春晚,还带火了河南博物院里的文物展品。说到以胖为美的唐朝,古都西安当然也很有发言权,看到河南同行取得出圈的好成绩,西安文博从业者羡慕不已。
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或许还不是那么为大众所熟知,却是文博行业者意义重大的节日。为了迎接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陕西省文物局将陕西主会场设在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当天,“青铜之冠”秦陵两乘彩绘铜车马博物馆也试开放了。
网文讲坛活动现场,王超还带来了一份《唐长安城》手绘地图。他介绍道,这一作品由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半的走访加考证完成, 108坊错落有致,将唐朝时期长安城的样貌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涵盖了盛唐长安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唐长安城》手绘地图风靡一时,不少游客拿着这份“长安人生活指南”探访古都西安。
王超表示,此次来沪分享交流,感受到上海对于近现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常重视,作为“陕西历史文化使者”深感任重而道远。他相信,无论是手绘地图形式的文创产品,抑或是历史小说形式的跨界合作,都能为文博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宝贵的可能。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特地在云南无量山里过了一个月,把新书前半部分的稿子全部做出来了。”“告诉你,我爱死写新书的感觉!当一本书开始有构思出现,一直到它成型,这段时间我感觉有种类似于寻宝的刺激。”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这番话时,“孑与2”的眼睛蓦然发亮。
这般描述,听起来更像是传统写作者的状态:作品必经细细打磨与熬制,满足感才徐徐酝酿而溢出。不过,真名云宏的“孑与2”的实际身份是网文作家,主打历史类小说。
身处一个普遍争夺“日更”产量的大环境,云宏的网文写作节奏随性很多:有感觉时,每天码8000字;没有感觉,一两天都不动笔。“你千万不要以为网络文学就是坐在书斋里面开开脑洞、翻翻百度百科,它同样是一种艺术创作。”
云宏是阅文集团的“白金”作家,代表作有《唐砖》《大宋的智慧》《银狐》等,连续4年蝉联历史类销售冠军。2012年,他的《唐砖》一发布,各平台累积点击过亿,11次蝉联历史军事月票榜冠军。云宏也凭《唐砖》在这个圈子里“一书封神”,跻身顶级“大神”行列。
云宏与网文圈的交集始末,恰似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首先是这个颇令读者费解的笔名。他曾公开解释,自己早先想使用的理想笔名,都被起点中文网的其他作者“抢占”了,“一连输入七八次都失败”,于是他一巴掌拍到键盘上……“孑与2”,这个独一无二的笔名横空出世。
然后是网文作家身份的意外开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云宏都沿传统文学路数前行,写诗歌、散文、小说……但收益甚微。家庭生活不宽裕,他在2012年才拥有人生第一台电脑,以无比生疏的“二指禅”手法,敲下了首部作品《唐砖》。
云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己万万没有想到,写《唐砖》的第一笔稿费,竟多达2.6万元,当编辑通知他时,自己完全不敢相信,还拉着爱人夜里12点钟偷偷下楼查银行卡。“写东西平时稿费几百块,上千块钱已经够我开心一阵子,没有想到这次一下子有2.6万(元),人家还告诉我这是最少的一笔,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拿到首笔“巨款”,云宏第二天就带全家人花完了——“以前欠他们的”。云宏形容,那一天,是一种类似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觉,“从那次兴奋、肾上腺素飙升到极致了以后,就彻底觉得自己成为一个网络人了”。
正式转为“网络人”,云宏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专攻历史题材。
按类型划分,成名作《唐砖》属于历史穿越类小说,书中主人公“毛头小子”云烨穿越到唐朝贞观初年,作为大唐贵族的他面临种种考验,“不懂政治,也不懂军事,他不能翻云覆雨,也不能乾纲独断,但他注定要改写这段由剑和笔渲染的时代”。喜欢《唐砖》的读者,评价这部小说有情怀、热血、踏实、基调欢快。
和执着于跌宕剧情的一些网文作家不同,云宏对自己的创作要求,略有学者打捞史料的味道,他很希望读者能跟随文字,一脚坠入他所铺展的真实历史时空。“写《唐砖》就不用说了,西安是一座我生活过10年的城市;写《大宋的智慧》,我把茶马古道整个走了一遍;写《银狐》,我把西域哈密那一带的风土人情也看了一遍。”
近来“宅”在云南深山里创作新小说《汉乡》,云宏说:“我想让读者知道汉人是怎么来的,他们面对匈奴、面对自己人、面对皇权、面对奴隶是什么样子;贵族、游侠、纨绔子弟又是什么样子,这些都要写出来,类似于《清明上河图》的细描。”
从个人发展来看,云宏跨越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界限。除了“网文大神”的身份,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不过现在,他拒绝划分和比较这两种身份,“大家用文字述说自己的故事就够了”。
网文的传播特征和市场需求,决定网文作者的工作强度高于传统作家,保证网络平台“日更”堪称立身之本。
关于“日更”,云宏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信一笑:“是你可能想象不到的轻松。”云宏举了一个经典案例,发生于某次他和“唐家三少”相约喝酒的晚上。“我给他(唐家三少)打电话,他说‘你等我一个小时,我今天要更3章,9000字’,一个小时后他准点到了,我问他更完了没有?他说完了,这是他的速度。”云宏笑言,自己的手比较“笨”,但每天只要一门心思投入在书里面,工作3个小时足够,码字“指标”根本不愁人。
云宏觉得,当前整个网文行业的局面早已不仅是“百花盛开”,更是走到了“结果”之时,“应该会有一部真正的好作品出来,就看他什么时候出来、爆红”。云宏表示,目前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扛鼎之作”,但他相信,只要是好作品,读者就一定能够“认出来”,“网络文学最大的好处,是给所有人都带来了一种‘把自己介绍给世界’的可能”。
历史类网文怎么写?对历史人物不过于苛刻,也不过于美化
今年3月上海发生了一件能进入中国网络文学历史的事—— 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大厅举行,有10位网络作者拿到了上海文学创作系列网络文学专业的中级职称。“从前只有专业作家才能评定职称。这次作协把网文作者作为单独的一个职业来定义,给了我们这样的荣誉,凸显上海始终站在我国文化的高地。”此番首批获证作家中擅写历史文的两位作家府天、君天,日前在做客陕西北路网文讲坛时对这件走在行业前列的上海文坛大事件赞不绝口。当天在阅文集团高级主编、历史频道负责人锐利的主持下,两位嘉宾也就如何书写不一样的历史传奇与观众展开了讨论。
和其他网文作者相比,府天、君天两人虽然拥有非常丰富的作品数量,在IP改编上可能不是那么突出。这与历史小说本就比较模糊的界定有关,也和它幻想成分少、专业程度高的特点有关。在君天看来,历史小说的确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一篇优秀的历史文是要具备本身的厚重感、清晰的历史线、字里行间丰富的国学知识和民族精神的。
府天介绍,自己看二月河的作品入门,等到自己很多年后查找资料发现二月河的文中有一些历史事件存在错误、人物也有所歪曲时,大多数读者心里已经被小说中固有的人物设定扎根了。以至于很多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也沿用了本就“戏说”的情节,“说到‘九子夺嫡’,可能很多读者觉得自己了解的还要高于作者呢。”
从两位作者的代表作品,也能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特定朝代与历史人物的偏爱。比如府天热爱明朝(《朱门风流》《高太尉新传》)、唐朝(《武唐攻略》《盛唐风月》)。“明朝的皇帝都十分放飞自我,很有性格,很适合编故事。”府天表示,历史资料丰富、人物生平记录也很详细的明朝对网文写作初学者来说,是个相对容易驾驭的选择。
君天则对岳飞与诸葛亮情有独钟(《不败战神岳飞》《岳家军风起》《三国兵器谱》),他自小便通过单田芳的评书、书店里的连环画对这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埋下向往的种子。但君天强调,写文时自己会避免带入鲜明的个人喜好,也不能完全倚仗历史资料来创作,“流传到今天的很多人物传记,都经过了很多年代的编撰,不仅美化,甚至是‘神化’了人物。作为创作者,要学会分辨历史资料的真假,站在中立的态度写作。”
府天也赞同地表示不能对历史人物过于苛刻或过于美化,要体现出创作的两面性:“我在阅读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小说《张居正》时,就发现作者其实把一些张居正的政敌高拱的政绩安到了张居正头上,把主角刻画得过于正面了,没有全面展现人物的魅力与缺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家查找历史资料也便利了不少。府天介绍自己过去会上中国知网买论文,还会从书店搬回家十几本书,只为了了解唐宋明清时期科考进士的不同情况。“现在网文读者可能觉得故事性更重要,但过去历史文的读者是很吃专业度和细节性的,” 府天说,“有的时候写之前脑子里并没有鲜明的故事,但是在看史料找切入点时,不经意间就会灵光一闪。比如明代徽州丝绢案,从产生兴趣到衍生出故事,很水到渠成。”
对君天来说,查找资料也是创作中最麻烦最有乐趣的环节。 “史料太少,无从查起;史料太多太详细,虚构的情节又加不进去。”君天笑道,“当然看的大多数资料最后都没用上。”
有时作者写好了大纲,查资料后发现史实与想象很不一样,于是又会陷入到底要不要按大纲来写的纠结。对此君天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大纲就是用来‘歪’的,作家要相信最初的灵感。”
“其实写历史题材的网文,你采用的历史人物都是自带人性拷问的。”君天如此告诫后辈,“创作中遇到了问题,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告诉你怎么回避、怎么解决,最好在创作中积累实践出应对的方法。”
相关资讯
网文小说史中十大经典神作!老书虫:这才是我当初通宵的青春回忆
1《紫川》老猪 小海点评:佛本这本书像极了扮猪吃虎,前三分之一就是一本俗的不能再俗的现代修真流,直到周青通过化血神刀推演出了十二都天神煞,灭尽人间道统,晋入地仙界才算开启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