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一样的小说
《大秦帝国》是我读过的小说中最长的。当初买这套书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能坚持读完。 结果,没有刻意去“坚持”,自然而然地就读完了。 读这套书之前,才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不免在心里比较一下。给我感觉,《明朝那些事儿》好像是把历史当小说写,嘻嘻哈哈中讲述历史故事。而《大秦帝国》好像是把小说当史书写,一个故事呈现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帝国史。读《大秦帝国》之前,很喜欢《明朝》,但是读后,更欣赏《大秦帝国》的大气。 不过,这样长的著作,要从头到尾都引人入胜也很难。书一共六部,我感觉最精彩的还是前两部,第一部有商鞅,第二部有苏秦和张仪,而到了后面,就不再有这种偶像式的人物了,接下来的白起、吕不韦、李斯,塑造得也很鲜明,但已经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想,作者把商鞅写得太完美了,成了秦国的神,也成了整部小说的神,以至于后面无法再超越。最不喜欢的是第三部,感觉结构有点乱。 整部小说褒扬秦人的色彩非常浓厚,有时近乎偏执,不过在作者营造的环境下,觉得褒扬得还是挺有道理的。书中描述的那个由商鞅在秦国一手缔造的“法治社会”,虽说有虚构成分,但也让人不得不改变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

史书一样的小说
《大秦帝国》是我读过的小说中最长的。当初买这套书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能坚持读完。 结果,没有刻意去“坚持”,自然而然地就读完了。 读这套书之前,才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不免在心里比较一下。给我感觉,《明朝那些事儿》好像是把历史当小说写,嘻嘻哈哈中讲述历史故事。而《大秦帝国》好像是把小说当史书写,一个故事呈现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帝国史。读《大秦帝国》之前,很喜欢《明朝》,但是读后,更欣赏《大秦帝国》的大气。 不过,这样长的著作,要从头到尾都引人入胜也很难。书一共六部,我感觉最精彩的还是前两部,第一部有商鞅,第二部有苏秦和张仪,而到了后面,就不再有这种偶像式的人物了,接下来的白起、吕不韦、李斯,塑造得也很鲜明,但已经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想,作者把商鞅写得太完美了,成了秦国的神,也成了整部小说的神,以至于后面无法再超越。最不喜欢的是第三部,感觉结构有点乱。 整部小说褒扬秦人的色彩非常浓厚,有时近乎偏执,不过在作者营造的环境下,觉得褒扬得还是挺有道理的。书中描述的那个由商鞅在秦国一手缔造的“法治社会”,虽说有虚构成分,但也让人不得不改变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
让你一次看过瘾的历史小说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说,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历史像一面镜子,可以避免我们对错误的重蹈覆辙。历史也如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让你贪婪地从他身上吸取前人的智慧和阅历,从而使我们眼光高远,视野开阔,明智通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与人之道,纳其言行,做人之本,三省吾身。圣人的智慧如明镜照身,亦如警钟长鸣,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也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难,为坚持理想而不懈奋斗。
纵横中华文明五千年,大秦帝国是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要想了解大秦帝国的兴衰起落,
不幸的是,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使得秦帝国在“暴虐苛政”的恶名下几乎湮没在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
说起秦始皇嬴政,被誉为“千古一帝”,他出生在公元前259年,是战国时代秦国庄襄王的儿子,13岁继位为秦王。继位十年后,他除掉了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掌大权。然后就展开了他一生的雄图伟业,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更曾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万里长城、筑起灵渠,也成就了其不世威名。
对于自己的成就,秦始皇可谓是无比的满足。诗人李贺这样评价秦始皇: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通常意义上,“帝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帝国没有小国家);
其二,专制统治(帝国没有民主制);
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
秦在这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国,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王朝。
统一全国之后的秦始皇,做了很多事,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件:
首先是自称皇帝。对,“皇帝”这个名称就是秦始皇发明的。然后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外是攻打匈奴、南征百越。修建万里长城,修筑驰道,然后五次巡游全国。当然了,他坏事干了也不少,比如说焚书坑儒等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仅仅三年后,他留下的这个庞大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秦之作为大帝国,略早于西方的罗马帝国,但大体上是同时代的。但有两个基本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其一,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
其二,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历史命运的不同,隐寓着两种文明方式内在的巨大差异。详细比较研究这种差异,不是文学作品的任务。《大秦帝国》所展现的,只是这个东方大帝国的生灭兴亡的形象故事。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这样的大帝国是独一无二的。
初版的《大秦帝国》有500万字,体量真的太大,很多人还没开始读,就觉得自己肯定读不下去。为了让更多读者朋友们轻松入坑,作者孙皓晖亲自精改,不漏任何精华,把原著11册的篇幅浓缩到5本。让我们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棒的阅读体验!
想要了解秦一统天下全过程,其实读精华版就够了。
读史书,能让我们以史为鉴,保持头脑清醒。
从另一个方面说,历史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多年而没有中断的重要保证。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以一个民族犯错误或者有成就的总结。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一个民族就会失去未来。所以读史书,无论是从个人修养来说,还是从民族大义来说,都是必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