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心"
时间:2016-01-19 来源:
心是一个古老的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心字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了心脏的模样。正如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所言,秦统一文字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大转折,经过这一转折,汉代的文字和先秦的文字已有相当大的差异。汉代名碑《曹全碑》上的心字,就和甲骨文、金文、篆书中的心字不一样了,但和我们今天写的心却是一样的。
《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古人认为在五脏六腑中,心居于统率地位,是思考的器官。思是一个后起的形声字。《说文解字》说:“思,容也,从心囟声。”其实,《尚书》就说过:“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
与心相关的汉字还有很多。金文中的德字右边有一颗心,心的上面有一只眼睛,眼睛上面有一条小竖线,就好像是眼睛直直地往上看,左边的“彳”旁表示行走的意思,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德字包含着目直心正、行为端方的意思。金文中的惠字下面是一颗心,上面是专的本字,因此惠字有“心专”的意思。金文中的恒字,右边有两条小横线,横线中间是月字,有的学者说这表示月球永远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有永恒的意思,而左边的那一颗心,表示心也要持之以恒。
古人有很多关于心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塑造了中华文化重视正心修德的特质。今天去故宫游览中和殿的游客,都能看到“允执厥中”这块匾额。这四个字出自《尚书》,原文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朱熹说人只有一个心,感知到天理的是道心,感知到声色臭味的是人心,人心是容易变恶的,道心却是微妙幽隐的。所谓“精”是能辨别出道心与人心,所谓“一”是能坚守道心、克制人心,如此行事才合乎中道,不偏不倚。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才能“明明德于天下”,《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八目以修身为中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之法,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道德外化的成就。意念真诚而不自欺,内心纯正而无邪思,这是通向道德自我完善的必经之途。后世学者极重视正心诚意的作用,程颢就说进修之术“莫先于正心诚意”。
《孟子》说人与生俱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四端就像是四肢一样,是人人必有的。不过,君子的心还是与众人的心不一样,他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还说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单纯而没有任何矫饰的心。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它被后人称为“横渠四句”。四句之首“为天地立心”该当何解?有学者认为张载所说的心即人的道德观念,为天地立心就是要为天下建立一套合乎儒家价值的道德秩序。张载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一直为后世中国人所推崇与践行。
到了明代大儒王阳明这里,他从心学的角度出发,对格物致知都有了别开生面的解释。王阳明曾经格竹七日劳思成疾,他领悟到心外无物,格物就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王阳明还说“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因此致知也不是前人所说的“充广其知识”,而是“致吾心之良知”。王阳明的心学强调道德内省,倡导人人可为圣贤,他的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并在日本、韩国落地生根。
不仅儒家谈心,道家、释家也从不同的角度谈心。《庄子》说人欲达到虚静的状态必须“心斋坐忘”。禅宗的传承更要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心传心。正是在儒道释三种思想资源的碰撞与融合中,才滋养出深邃厚重、蔚为大观的中华心法。(易舜)

自缚禁地五百年,我当散修你哭啥
最新网址:m.shuquta.com 顾修就像是跃进水中的鱼儿,又好似在狂风之中却依旧可借空飞行的鹰隼一般,不光没有彻底湮灭在那可怕雷劫之中,反倒在其中振翅高飞。 每一次被雷柱冲击的落下,但可很快又能重新跃起,他闭着眼睛,整个人好似陷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通明状态之中,身周可怕的雷劫未曾伤到他分毫。 除了他那遍布全身的护体剑光之外。 还因为,他那好似随波逐流一般,不断在雷柱之中沉沉浮浮的身形。 而他唇齿不断轻启,口中始终念念有词: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顾修此刻口中念的,是自上古之时便已经流传下来的一些圣人之言,这些圣人言大多数修士都有看过,都有思过,但却鲜少有人能从中获得什么。 伴随着顾修口中那一道又一道圣人之言开口,一道道玄妙的力量开始浮现,拖着顾修的身躯,引导着顾修的灵气,开始自主运转起来。 顾修好似和这金光雷柱融成了一体,不光未曾被雷柱伤到半分,只是伴随着雷柱每一次冲击。 甚至,若是仔细看的话,便能看出,顾修身上,似乎有什么力量正在不断将他身周金光雷劫不断吸收进入体内。 而若是有人能够内视便可看到,那股玄妙的力量不光在雷霆之中庇护着顾修的身躯,而且还在不断的,朝着他那道台之上的元婴汇聚而去。 开始慢慢的,朝着心脏的位置冲去。 而此时此刻,他的道心,正在不断由空明之境,慢慢朝着顾修丹田汇聚,朝着顾修的元婴心脏处汇聚。 顾修曾在金丹期入道一次,那一次入道,帮助顾修将修为推动的提升到了炼气七层,但那一次入道,最大的提升并非境界方面的提升。 修士道心,关乎修士未来前行路上,是否可真正做到坚定不移,是否可避免外邪入侵,关乎修士未来可走到什么样的高度。 这一次悟道,看似声势似乎比上次要小了许多,但事实上,却让他的道心,从空明之境,开始化作实质,开始入主了元婴心脉。 指的,便是自身道心开始入主,真真正正稳定。 道心入定之后,意味着修士的道心已经彻底安定,此生除非修士本人自愿,否则永生永世,不会因为其他外力因素而被磨灭,而被击碎! 上一次顾修入道,生出九极旋涡,疯狂吸取天地灵气,帮助他提升境界。 而这一次顾修入道,那九极旋涡同样出现,不过这一次未曾吸取天地灵气,反倒是开始吸取这身周的万千金光雷劫之力。 真要说的话,此刻的顾修,并非是真正的和雷劫融为一体,雷劫无法伤到,而是雷劫在近身的瞬间,便会被这九极旋涡疯狂吸收,化作精纯之力。
最新网址:m.shuquta.com
人为啥只有经历过绝境,才有可能大彻大悟?有句话叫做“心不死、道不生,人心死而道心生”,因为那个时候,他放下了所有的幻想,...
来源:雪球App,作者: 大川成长价值投资,(https://xueqiu.com/3965370993/280968827)
人为啥只有经历过绝境,才有可能大彻大悟?有句话叫做“心不死、道不生,人心死而道心生”,因为那个时候,他放下了所有的幻想,放下了对所有人的期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一个人在进入绝望之前,他还存在着幻想和期待,幻想着亲情友情爱情,但事实刚好相反,对自己打击最深的反而是自己所期待的!那么,过去自己所信仰的全线崩塌,这个时候,他会发现,还剩下的就只有他自己!这个时候,当看清一切事物本身的时候,就创造出了重新建立信仰体系的环境,大彻大悟往往发生于此。(转) 大川:股市也是如此,往往越幻想的牛市、越幻想的自己一夜暴富、炒股赚钱反而成了击溃自己心理防线的最后一环。当自己处于绝境中,对自己所期待的不再抱有幻想的时候,反而会冷静下来,周围环境仿佛安静了下来,世界停止转动了,慢慢的自己开始思考过往的种种经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也是如此。 $上证指数(SH000001)$ $片仔癀(SH600436)$ $同仁堂(SH600085)$
相关资讯
人为啥只有经历过绝境,才有可能大彻大悟?有句话叫做“心不死、道不生,人心死而道心生”,因为那个时候,他放下了所有的幻想,...
人为啥只有经历过绝境,才有可能大彻大悟?有句话叫做“心不死、道不生,人心死而道心生”,因为那个时候,他放下了所有的幻想,放下了对所有人的期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一个人在进入......
上篇:音乐类型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