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美军规模结构优化提升战斗力
美军根据国际安全形势、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使命任务的变化,以科技进步为驱动,以国家实力为支撑,推动军队向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方向发展,尤其注重发挥军队的整体功能,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在此过程中,美军改革体现出四大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总体力量论”,强调对国防与军队建设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主张国家武装力量必须实行正规军事力量与准军事力量相结合、现役与预备役相结合、军人与文职人员相结合的基本制度。美军以“总体力量一体化”政策为指导,在对武装力量适度裁减的同时进行战略性重组,全力推进“现役部队、国民警卫队与联邦后备队一体化”。一是将现役、预备役和文职人员视为武装力量的“三大支柱”,在共同的使命之下,赋予三者不同的职能。二是将现役与预备役部队深度融合,预备役部队在规划、计划、兵力、装备、训练以及部署等各个方面,均统一纳入军队建设的总规划。如在编制体制调整上统一考虑,使预备役部队能与现役部队无缝接合。美军北方司令部下设的常设联合特遣部队,就是典型的现役和预备役一体化的应急反应部队,其主要任务是抢险救灾和对核化生威胁的防护。三是适时调整三种力量的比例,保持预备役部队在总体武装力量中占有较大比重。2013年,美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文职人员占总员额的比重分别为46.1%、28.1%和25.8%。
美军除了20世纪50年代三军种均衡发展的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并导致军队建设受到惨重损失外,基本上坚持了三军种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未来的信息化战争要求重塑作战力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力量体系。一是核常兼备。核力量将继续在美国家战略中扮演有限、但关键的作用。未来美军将继续维持可靠、安全、有效的核力量,推进重要核投送系统、预警、指挥与控制系统及核基础设施现代化。同时,美正在寻求更多地依靠常规武器方面的优势,来弥补削减核力量所带来的影响,使美国的战略打击能力不会因核武器数量的削减而遭到削弱。二是攻防兼备。美军力图将导弹防御系统建设成一种类似核力量的威慑手段,正在欧洲和亚太构建多手段、立体化的导弹防御体系。目前,导弹防御作战能力已成为美军一项核心作战能力,并初步具备了实战能力。三是分类建设。美军将常规作战部队按战备程度、反应速度、装备状况等分成几个层次,特别重视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美军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试验模块化部队。模块化部队的最大特点就是平时共同编组、共同训练,战时根据作战任务,随机灵活组合,即插即用。模块化部队除了具有兼容性、灵活性等优点以外,其合成化、多能化特点也比较突出。如美陆军,模块化旅与师属旅相比,增编了旅属作战支援力量,包括火力营以及由信号、工兵、军事情报等组成的特种营;增加旅属保障营,为旅提供维修、补给、食品、卫生等直接保障。这使得旅战斗队在不减弱突击力量的前提下,大大增强了作战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并摆脱了对师的依赖而可以独立遂行作战部署任务,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强度、不同规模的作战任务需要。
美军职业化制度相对成熟。一是军官职业化制度。美军官职业化制度具有完备的法规体系、严格的评价制度和严密配套的保障措施,使军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对军官岗位进行评估分类,根据岗位需要设定军官员额,规定各职(衔)级军官的比例。二是文职人员制度,通过有效吸引、保留和灵活便捷地使用社会优秀人才,将部分现役军人从机关或业务部门中替换出来,充实到作战部队;将大量事务性工作从军官身上剥离出来,使军官更专注于作战的核心功能。三是兵役制度、士官制度和退役军人安置制度。美军实行募兵制,目的是保留专业技术骨干,提高军队职业化程度,适应军队质量建设需要;士官制度方面,强调增加士官编配比例,延长服役期限,大幅提高各类专业技术兵员的比重,建制部队班长由士官担任,充分发挥士官骨干作用,以适应信息化军队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减小兵员征集压力;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方面,从制度层面规定退役的人员、时间、方式,以及退出现役后采取何种方式妥善安置等,并以相对健全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作为后盾。
总的来看,美军一直十分注重通过规模结构调整改革,推动军队向精干、联合、多能、高效方向发展,尤其注重发挥军队的整体功能,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以确保其世界最强军队地位。(作者: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美大室助理研究员 童真)

比健康比演说办壁报办展览写慰问信
看74年前:欢乐的川大附小学生儿童节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参加各种活动等。74年前的孩子们是如何度过儿童节的呢?
在四川大学档案馆一份馆藏档案《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三十三年儿童节活动情形报告》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民国三十三年儿童节活动情形报告:活动要项
74年前是民国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历1944年。那时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儿童节可不是6月1日,而是4月4日。儿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档案里记录着六项活动:健康比赛、演说比赛、办壁报贴标语、办专题展览、写慰问信、举办传统歌舞表演。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不论哪个年代,儿童的健康都是社会和学校所倡导的。国立川大附小的孩子们根据年龄进行分组,一般分为四组,由当时的国立四川大学校医院校医进行身体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等,老师也要检查孩子们的整洁度,最后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每组的前三名给予奖励,奖品为笔墨和课本。
抗战时期,儿童是挽救国家危亡的希望所在,学校要教育更多的儿童将来具有救国图强的思想。国立川大附小选定一些合时事的演说题目,比如“儿童节”、“国防之重要”、“科学故事”、“民族英雄”等主题。全校的孩子根据年级分为高、中、低、幼四组,不同组选定的题目也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会参加演说,每组比赛选出前三名给予奖励,奖品也是笔墨和课本。
演说比赛评委阵容也是强大,除了附小的老师外,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的专家教授也来助阵。时任师范学院院长的黄建中是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时任师范学院教育系的教授郭有守是当时的四川省教育厅厅长,著名教育学家邓胥功也担任评委。有了这样的强大评委团,评选结果也是十分权威和专业的。
民国三十三年国立四川大学教职员名册
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黄建中
办壁报贴标语也是当时儿童节的活动之一。壁报是围绕儿童节出的专刊,标语的张贴也和儿童节相关。因为时处抗战时期的大环境,抗战漫画也是要张贴的。
当时,和儿童节相关的一些流行标语有:“儿童是改造社会的小工人”、“加紧教育儿童,训练儿童”、“儿童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儿童不是旧时代的继承者,儿童是新时代的开创者!”、“专心读书、不忘救国、留心时事、立志建设”等,主题积极而鲜明。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节举办的各类专题展览也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展览由孩子们每人提供一件展品,无论是自己制作的还是搜集而来的,都是可以的。劳作类展览就是手工作品展览,由劳作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制造简单的科学仪器模型以及小型家具。标本类展览由常识科的老师指导学生去收集、制作常识科的标本进行展览。美术类展览有图画、铅笔画、图案画、图案字等,作品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蔡元培曾在《儿童节歌》中写道:“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准备,将来落伍憾无穷。好儿童,好儿童,而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分力,前方将士早成功。”
国立川大附小历来都是一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校,在“重庆市儿童慰劳盟军万信运动”的号召之下,附小对孩子们进行了最为直接的国难教育,提升孩子们对前线战士的敬意。学校统一发放信笺信封给中高年级的孩子,让他们每人写一封慰问信,并在儿童节那天寄出给盟军战士。
儿童节举办的传统歌舞表演有音乐团体操、舞蹈、话剧、以及表情操等。当时,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举办儿童节活动的经费是法币2000元。当年的100元法币的购买力为半只母鸡,可见经费是十分有限的。
从以上这些活动可以看出,74年前国立川大附小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尽管国难当头,但他们也能欢天喜地度过自己的节日——儿童节,拥有一份童真和希望!
《幼童文库》第一集《儿童节》中的插图
民国三十三年儿童节活动情形报告:经费支出
少年强“拳”,家国在肩!猎人生存学校团支部点燃校园国防课
当刚劲有力的武术遇上萌趣童真的校园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猎人生存学校团支部青年教官走进胜利路小学,以传统武术“乾坤拳”为载体,为孩子们带来了充满活力与深意的国防教育课,用“拳脚功夫”诠释爱国强军的精神内核。
在传统国防教育以理论讲解和军事技能操练为主的模式下,我们的青年教官大胆突破,将“乾坤拳”这一兼具文化底蕴与强身健体功能的传统武术融入课程。为让小学生更好理解和接受,教官们拆解复杂招式、简化动作难度、结合儿童身体协调性设计教学方案,将一招一式与国防精神紧密结合——出拳如保家卫国的果敢,踢腿似抵御外敌的坚毅,让武术训练成为传递国防意识的生动媒介。
青年教官们深知,国防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精神传承。在教学中,他们巧妙融入国防文化元素,通过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技能训练与精神培育融合,既让国防教育“活”了起来,也让少年儿童在刚柔并济的拳脚中,领悟到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资讯
童真画笔描摹“最清澈的爱”给冬日的军营带来一股暖流
戍边官兵创作的“石头画”引发华山中学开展“笔绘丹青,共话国防”活动—— ■丁 雷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贾广宇 华山中学三年级学生的画作。黄 超摄 几天前,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官兵收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