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大咖来研讨,留言有机会免费听讲观展

更新时间: 2025-09-10 17:49:08

阅读人数: 251

本文主题: 在线听讲历史

2024年1月27日,是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日。“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两个传统、两个世纪——世界艺术史中的赵无极”将在 。本次研讨会邀请中国、法国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从艺术史、艺术世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不同视角,共同探讨赵无极的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中的独特意义,呈现赵无极在东西文明互鉴、中法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影响。

潮新闻将独家征集30位读者(根据留言挑选),送出一张“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 ”门票(展期至2024年2月20日),以及免费参与2024年1月27、28日两天研讨会的机会。

2024年1月27日(9:40-12:00)

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Françoise Marquet-Zao)

扬·亨德根(Yann Hendgen)

魏文妮(Ankeney Weitz)

美国科尔比学院东亚研究系齐斯金教授

主题:研究与创新:艺术史如何改变赵无极的绘画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教授

主题:视见无界——赵无极艺术的文本间性

2024年1月27日14:00 - 17:00

主题:巴黎的三场展览——赵无极与瓦迪姆·埃利塞夫围绕中国古代艺术与现代绘画的交流

菲利普·杰奎琳 Philippe Cinquini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徐悲鸿纪念馆荣誉通讯馆员

主题:1948年5月4日,赵无极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Marie Minssieux-Chamonard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品藏书库首席策展人

Béatrice Grenier

法国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策展部主任

主题:抽象艺术的新制图法——赵无极给博物馆收藏带来的遗产

扬·亨德根(Yann Hendgen)

主题:委托创作作为赵无极艺术思考的源泉

2024年1月28日9:00 - 12:00

Eric de Chassey

法国国家艺术史研究院院长,教授

主题:赵无极,从中国到马蒂斯,从马蒂斯到中国

弗朗索瓦·米修 François Michaud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学者、艺术家、独立策展人,《Yi Shu》杂志创办人之一及总策划,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总监

主题:亦师亦友:赵无极书信整理研究案例之——顾媚

2024年1月28日14:00 - 17:00

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院士

主题:回归本源,赵无极之无限创造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教授

德国汉堡大学手稿文化研究中心成员,教授

主题:“书法本源”——赵无极艺术中的笔墨观念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主题:重返心灵绘画——赵无极艺术的启示

主题:“我的一生都在努力描绘云彩”:赵无极与中国和欧洲绘画中的离形传统

主题:熔铸古今,汇通中西——向赵无极百年致敬

即日起至2024年1月26日17:00,在本条内容后留言“我为什么想了解‘赵无极’”的读者,有机会获得本次福利。

潮新闻将于2024年1月26日20:00前通知各位入选读者。

展览:“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

时间:2023年9月26日-2024年2月20日【09:00-17:00(16:30后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大咖来研讨,留言有机会免费听讲观展

“阴阳五行”为什么能被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去年,“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被作为基准点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迅即受到公众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争论。

不久前,“SELF格致论道”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小淳等嘉宾对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这场讨论对于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理性地做好科普工作,无疑有着远远超过讨论本身的深远意义。 我们今天的讨论,其实不是网上所说的什么“科学之争”,而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好科普这件事情。要做好科普,就涉及怎样认识古代的科学、历史上的科学等问题。

什么是“阴阳五行”?“阴阳”是指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属性,它们是相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有所谓的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如金克木、水克火,古代就是用“阴阳五行”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事物的性质以及演变过程。

与“阴阳五行”相关联的还有一个概念,这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里也提到了,就是“天人合一”的概念。“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它的大致含义是说,人是小宇宙,和天这个大宇宙是对应的,人要做什么事情,必须要按照天这个大宇宙的节律来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天人合一”。

那么“阴阳五行”为什么可以作为科普内容呢?“阴阳五行”是属于中国古代科学的一个概念、一种范畴,当古人用这种概念来解释事物的变化、认识事物时,它实际上比过去的神话、巫术有了了不起的进步。

比如过去发生地震了,老百姓会说因为地底下的乌龟摇了摇尾巴,所以地就震了。有了阴阳理论以后,古人说是因为阳气被阴气压迫,在地下蒸发不出来,所以会发生地震。“阴阳五行”还被用来解释四季变化。因阳气越来越多,天气就变得越来越热;而过了夏至,阳气越来越弱,阴就开始生长。这些描述很多与我们所看见的日常现象是吻合的。

康德说过,要认识世界,就需要用一种框架去认识事物。“阴阳五行”在中国古代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构造世界图景的框架,这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

也许有人会问,“阴阳五行”不是一种封建迷信吗?怎么会是科普内容呢?其实,它只是一种概念,是一种古人认识世界的语言,它既可以用作科学研究,合理地解释自然现象,也可以被滥用,被用作占星、巫术,可以变成迷信。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些迷信的存在,就说“阴阳五行”本身就是封建迷信,这是两码事。

这其中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来看待古代的科学、怎样来看待科学史。

首先,任何时候,科学都不是终极真理,它只是一个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国的“阴阳五行”就是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古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它的有些方面看起来很不科学,有点粗糙,但是它不是巫术不是迷信,它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科普不能离开科学史,历史上曾经有过这种科学理论,即便现在看来是错误的,我们也应该让老百姓知道,让大家能够思考,让大家来进行比较。只有了解历史上不同的科学理论,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才能培养批判性的科学思维。

其次,我们传播科学时其实绕不开一些不正确的知识。像地心说、日心说,它们都是正确的科学知识吗?所以,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里写入“阴阳五行”,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个概念,而不是要求我们把它当作科学真理来对待。

再次,“阴阳五行”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它是中国人语言和思维的一部分,它曾经在历史上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阴阳五行”确实很重要,但它是哲学内容。在我看来,即便是哲学的内容也是可以科普的,你们看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第一条内容“世界是可知的”,这不就是哲学内容吗?科学从本质上来说,和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里加一些哲学内容呢?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阴阳五行”对于现代科学的现实意义。

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波尔在自己的勋章上,就设计了一个阴阳鱼的图案。2013年1月的《自然》杂志封面上,讲到肺巨噬细胞时也使用了阴阳的概念。当然这个阴阳同中国古代的阴阳已经不一样了,但是人们开始借助中国古代的概念来对新的知识进行重新思考,这难道不是我们阴阳五行对现代科学的一种影响吗?

如果我们搜索一下15年来西方主要杂志上的论文就会发现,其中标题里直接出现阴阳、阴阳概念的论文数量就有700多篇。可以说,阴阳概念对现代科学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最后我想说,我们的科普不仅是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人们怎样思维、怎样进行批判和比较,最终实事求是地去追求科学精神,这才是我们要做的科普。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掌握这些课堂听讲技巧,学习效果能提升多少?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掌握一些有效的听讲方法能大大提升学习效果。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课堂听讲技巧。

提前进行充分的学习准备,有助于我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预习阶段,我们可以标记出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部分,这样一来,在课堂上我们就能更有目的地聆听。以数学为例,如果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公式,等到课堂上老师讲解时,我们便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增强自学的能力;这样做,为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为此,我们要尽量消除所有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比如,关闭那些与学习无关的电子设备,防止注意力分散。如果发现自己开始分心,就要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重新跟上老师的思路。集中精力不仅能帮助我们捕捉到老师讲解的每一个要点,还能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记录课堂内容能帮助我们梳理学习要点,提升记忆力。笔记能够捕捉老师着重讲解的重点内容、实例和题目,以及解答问题的技巧。在复习阶段,笔记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以语文课为例,借助笔记,我们能够记录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手法,便于后续的复习和归纳。而且,记笔记还能在听课过程中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神。

课堂交流中,我们要热情参与,这是保证听课效果的关键途径。我们应当勇于向教师提问,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做不仅能让教师了解我们的学习进展,还能增强我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历史课上,和教师及同学们一起讨论历史事件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而拓宽我们的视野。

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内容,这样做确实很有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笔记,理清思路,将所学知识有条不紊地整理出来。同时,通过做练习题,我们能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比如,物理课后,可以尝试一些相关的习题,以巩固课堂所学。而且,总结的过程还能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便于及时补充。

在授课过程中,你是否察觉到某个方法对你帮助极大?请点赞、分享这篇文章,并分享你的见解。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