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平安过春节,幸福在新街”疫情防控倡议书

更新时间: 2025-09-10 17:50:11

阅读人数: 766

本文主题: 外出佩戴小玩具坐地铁的原文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剧蔓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尤其在冬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随着春节期间人员大量流动、聚集,疫情传播的风险不断增大。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也为了您和家人的生命健康,现倡议如下:

一、增强防控意识。疫情面前不容侥幸,我们再次呼吁每个人都能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到商场、电影院等人群聚集场所时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交流。乘坐地铁要扫车厢内的定位码。到景区游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一米线”距离,避免聚集。在外就餐时自觉使用公勺、公筷。

二、非必要不出行。春节期间,我们希望您和家人尽量在家过节,同时动员外地的亲友,也能在当地过年。如确需离开或返回的,一定密切关注国内疫情重点地区变化情况,在行程途中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三、主动配合管理。如果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其他口岸入境返回的,请提前3天向社区(村)报备,进行集中隔离14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如果从省外低风险地区来返的,请积极配合健康监测。

四、减少人员聚集。全市范围内原则上不举办大型会议、大型培训、大型演出及年会聚会等聚集性活动,不组织参与大规模聚会聚餐,家庭私人聚会聚餐控制在10人以内。春节减少走亲访友活动,提倡“云上”拜年,微信拜年、视频拜年、电话拜年等,以“云上”方式送祝福送欢乐送吉祥。大力倡导喜事缓办,白事简办或不办等新风尚。

五、严防物品传疫。提倡不网购境外物品,收拆快递包裹时要注意消毒,及时洗手。采购冷冻、海鲜等食品时主动索要人员、货品和环境核酸检测结果,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做到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

六、做好健康监测。如果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一定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医,尽量杜绝自行购药治疗,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佩戴好口罩。

您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希望广大干部积极响应,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带头劝导亲朋好友在当地高高兴兴过大年;希望各企事业单位全力做好职工的生活保障,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温暖送健康等活动。

衷心祝愿您和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新春快乐!

“平安过春节,幸福在新街”疫情防控倡议书

五一假期地铁全力保障出行

记者昨日从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了解到,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为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郑州地铁制订专项运输服务方案,全力保障乘客平安、顺畅出行。

假期期间,1号线约4分半钟一趟车

结合劳动节前一天(4月30日)客流特点,地铁1号线、2号线与城郊线晚高峰时段提前至中午12时,同时还将根据客流实际组织备用车上线运行;假期期间(5月1日~5日)1号线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约4分半,城郊线增开孟庄站区间车。郑州地铁将密切关注客流变化,科学配置资源,全面提升线网运力。

4月30日,受返乡探亲、外出游玩等客流影响,与学校相邻车站如市体育中心站、文苑北路站、龙子湖站、河南工业大学站、双湖大道站等进站客流将有所增长;与铁路、客运站、机场接驳的枢纽站如郑州火车站、二七广场站、郑州东站、刘庄站、秦岭路站、南三环站、新郑机场站将出现持续出站大客流。

5月1日~4日,预计线网客运量将有大幅增长,商圈和景点相邻车站如二七广场站、东风路站、关虎屯站、紫荆山站、金水东路站、市第二人民医院站、会展中心站、奥体中心站客流涨幅明显。根据以往假期客流特点,5月1日10时~13时30分紫荆山站换乘压力将明显增大,乘客可根据出行方向,调整出行路线,避开客流高峰。

行李太大,可联系地铁人员帮忙接送

假期最后一天(5月5日)受返程客流影响,上述交通枢纽车站将从当日10时许出现持续返程客流高峰。请广大乘客提前做好出行安排,尽量错峰出行。

4月30日、5月1日、5日,郑州火车站、郑州东站、新郑机场站将设置晶晶爱心服务台,为乘客提供热水、医药箱等暖心服务。线网车站均配备爱心手推车,提供推送行李服务。有需要的乘客可通过郑州地铁服务热线55166166或商易行APP进行爱心预约,车站工作人员将进行地铁站间联系接送。

郑州地铁提醒广大乘客:乘坐地铁时请全程佩戴口罩,郑州地铁全线网支持手机扫码过闸。如需帮助,可以拨打郑州地铁服务热线55166166(3号线服务热线为0371-89820000)或通过“郑州地铁”官方微博、微信等及时获取地铁运营动态。

没手掌、看不见,他们用科技“武装”生活

先天手掌缺失,张粤成总习惯把缺了手掌的手臂遮起来。

青豆(化名)因为青光眼急性发作而致盲,她时常待在一个地方好几个小时不敢动。

他们说,自卑、孤独、无助,是残障人士内心最常见的感受。他们常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没勇气迈入喧嚣的人群中。

不过,就在最近两年,科技先后改变了张粤成和青豆的生活。张粤成装上了机械手,他可以“随心所欲”地用这只手做出抓、握、捏等20多种动作,他的心意通过肌电神经传感器阵列和AI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机械手。一顶“长眼睛”的助盲帽,让青豆可以独自坐地铁上下班。

他是“机械手”画家,不再刻意隐藏自己的左肢

在长宁区茅台路的一间画室内,张粤成坐在画板前,右手握笔不时在画布上涂抹。他的黄色左手稳稳地拿着调色盘,五指形如子弹,肉色臂套散发异常光泽。这是一只机械手,手背上的莹莹绿点,是它的开关。

张粤成出生于1981年,天生左掌缺失,就读于普通学校,自小就习惯了只用右手生活,系鞋带这样的细致活儿,一只手也能迅速完成。

身体上的缺陷,让他不敢和同龄人过多接触,害怕被当成异类排挤。“我的右手能满足90%的生活需求,而我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缺失,遭到歧视,感到自卑。”他说。

张粤成热爱画画,考取了景德镇陶瓷大学园林景观专业,毕业后入职一家园林设计公司,可在入职后第二天就被公司老员工告知,他不适合从事设计工作。接下来的几份工作,他也陆续遭到辞退。

有一次和客户见面接洽,因为他没有左手,对方拒绝与他握手,合作也没谈成。

尽管只有一只手,但他坚持作画,在画家王心旭教授的指导下,张粤成不仅绘画技艺日益见长,还在2018年创办了自己的公益画室。

机械手,缩短了他与正常人的距离。

2019年他参加残疾人创业大赛,结识了自主研发智能仿生手的企业傲意科技,次年3月,他安装上了这只机械手。

“是过往生活中不曾体验过的正常人生活的感觉。”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他已经可以用这只机械手熟练地喝水、打伞、拿东西,甚至还能作画以及教授学生。

他终于可以和别的画家一样,左手端着调色盘,右手握笔画画了。打网球时,他用机械手抛球,右手挥拍。他用机械手握住球拍,与乒乓球机器对练,“我这只手的力量,要比一般残疾人大得多。”

张粤成的机械手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张粤成的机械手特意定制成了金色,他说这样更酷更炫,“过去总喜欢把缺失手掌的手臂遮起来,现在我总是这样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机械手张粤成’。”这个新的身份标签没有让他觉得自己因为残疾而“与众不同”,反而让他觉得既自豪又好记。

这个机械手不但有酷酷的外形,更有高科技的内涵。所有手指可单独控制和弯曲运动,可模仿人手做出包括抓、握、捏等20多种手部动作,并通过肌电神经传感器阵列和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用户控制意图的识别,实现更精准和易用的义肢使用体验。通俗地说,就是使用者心里想用这只义肢做什么动作,残肢上的神经就会传达出来,智能地控制这只机械手。

如今,张粤成作画、打网球、骑自行车,他更快乐了。“智能仿生手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缩短了我和常人之间的距离,包括生理和心理的。”

他不再刻意隐藏自己的左肢,还开起了美术班,来上课的孩子们看到他的左手,总会感叹“老师的机械手好炫酷!”

她戴上这顶帽子,更多走出家门感受不同生活体验

下班时间的浦电路,熙熙攘攘,夕阳把人们的影子拉长。与周围行色匆忙的人群不同,一个戴着帽子的女子孤身慢行,不断用手杖轻扣地面,探清前方路面情况后,移步前行。

她是青豆,一个因为青光眼急性发作而致盲的女子。尽管看不见路,但是她能成功从位于浦西的家,只身前往浦东的工作单位。这其中,她头上戴着的“帽子”功不可没。

突如其来的黑暗世界,让她只敢躺在床上。有一次青豆尝试自行下床,看不见的环境让她突然不知所措,她只好趴在地上,匍匐着去摸索最近的墙来倚靠。

失明之后的日子里,青豆的每次出行都有人陪同。她笑称,自己像个快递包裹,被家人和朋友精心护送。虽然如此,青豆仍然对看不见的世界充满不安,差之微毫的距离,都可能让她迷失方向。“对于失明的人来说,一毫米都是千山万水。”所以,她时常待在一个地方好几个小时都不动,生活中也只有触碰得到的东西让她觉得安全。

这样的生活她过了18年。家人和朋友总是全程陪伴她,但青豆的生活也少了自己的世界,家人和朋友的时间也受到限制,增加了家庭负担。

戴上智能导盲帽的青豆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青豆独自上下班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2021年初,青豆结识了中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该企业的资助下,青豆拥有了一款功能多样的新型盲用辅具智能助盲帽。这款助盲帽就如同一双眼睛,帮助青豆指引方向,提供出行安全保障。

从外观看来,智能助盲帽与普通帽子差别不大,但内藏的功能大有乾坤。在青豆出行过程中,当前方遇到障碍物时,助盲帽会自动发出警报,提示避开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如若青豆外出时,找不到自己所要去的目的地,或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求助,帽檐上的一键呼叫功能可以派上用场。只需按下按钮,她就可以一键呼叫客服助手,实现远程实时视频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青豆还可通过亲情呼叫功能一键呼叫亲友。通过帽子上的摄像头和GPS定位系统,亲友可以在手机APP上全方位观看到青豆所处环境的现状,了解她的实时动态。亲友远程即可陪伴出行,负担大大减轻。

智能助盲帽将摄像头捕捉到的视觉信息以及内置超声波探测到的障碍信息,通过帽子的云计算及AI人工智能转化为视障人士可以感触到的听觉信息,同时辅助以盲杖进行实地探测,有效规避头部碰撞损伤。视障人士比较关心的路口交通、公共卫生间、公交站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智能助盲帽进行实时播报。

此外,助盲帽还能识别文字、钱币、物品等。有了这些功能,青豆开始尝试独自出行,甚至还能戴着帽子独自坐地铁上下班。“助盲帽不仅是探出行路上的安全,更是心理上的安心。”

她说,外出时最大的担心就是自身的安全问题,而依托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助盲帽,为她筑起了安全屏障。她开始愿意更多地走出家门,参与各种活动,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

用青豆的话来说,对于视力障碍群体来说,虽然生活不便显而易见,但科技也正慢慢深入助残的各领域,让这部分特殊群体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改变。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