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陆新武侠作家凤歌的《昆仑》基本全是模仿金庸才产生的作品
大陆新武侠作家凤歌,如果是资深侠友基本都看过他的《昆仑》、《沧海》、《灵飞经》。不得不说,凤歌的武侠小说很有创意,同时也很用功,写出来的东西有很强的可读性,在网络盛行之初,着实让人看到了大陆新武侠的希望。
但自从看过凤歌的《昆仑》之后才发现,凤歌是直接把金庸的几部作品中的人物与情节改个头换个面再重新排列,并再加上一部分自我创作的内容就成了一部新的作品,可谓是裁剪高高手了。
1、先说说《昆仑》中的几位高手。
释天风、公羊羽、九如大师、萧千绝、楚仙流、贺陀罗的设定基本是遵循金庸《射雕英雄传》里中原五绝加上老顽童的设定。
这个人物基本包括了杨过的悲惨童年与萧峰的可怜经历和张无忌的绝世奇遇,才使得这个人物有着杨过式的偏激、萧峰的胸怀与张无忌式的优柔寡断。
看到这个人物,给人的感觉太像《天龙八部》里面的虚竹了。
这不就是《笑傲江湖》里的桃谷六仙吗?有时连说话的语气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虽然新修版里把中条五宝给删除了,可是这样也没有用,抄袭就是抄袭。
5、花晓霜就是王语嫣与程灵素的综合体,这个无话可说。
因此这样的设定与模仿作为创作基础,再加上凤歌把算学融入到武学之中的这一创举直接让《昆仑》跃上了一个高度,说真的,如果不是认真的看过这部作品,再加上看过金庸的相关作品,一般人还真是不会往这方面考虑。
但我想,无论是模仿还是致敬,凤歌的《昆仑》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武侠作品,至少看到了作者对于武侠的无比热爱与创作的尝试。就凭这一点就值得被尊重。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由沧月原著小说《听雪楼》系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听雪楼》近日登录视频网站,从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除了画面还算漂亮外,着实乏善可陈——世界设定含混,主线不够清晰,支线乏力,一众人物皆缺乏亮点,情节逻辑时有缺漏。而要说这部作品最受诟病之处,或许还在于虽然顶着《听雪楼》的名字,却除了人物姓名外,几乎和原著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尤其是女主角舒靖容的人设,从一身红衣似火、武功超群、骄傲倔强、凌厉寡言却又带着彻骨孤独的强大角色,变成了武功不高、性情天真温婉的悲情孤女,于是原本萧忆情与舒靖容之间势均力敌、惺惺相惜,一旦相互靠近却又会彼此伤害的复杂感情再次被简化为了电视剧中司空见惯的霸道总裁与傻白甜。顶着“新武侠改编”名号的《听雪楼》问题出在哪儿?
温瑞安创作现代派武侠并于次年提出“突变”。
网络BBS诞生了很多写作群落,有榕树下的“侠客山庄”、清韵社区的“纸醉金迷”、天涯社区的“仗剑天涯”、西祠胡同的“武侠大说”。
清韵社区“纸醉金迷”板块的“匪帮”里,后来成名的武侠作家有沧月、凤歌、杨叛、香蝶、水泡、多事等。
《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后成为大陆最大的武侠杂志。
《今古传奇·武侠版》与著名武侠评论家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共同提出“大陆新武侠”概念。
部分内容参考了“大陆新武侠的轨迹”、“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后金庸’武侠小说创新的发生学逻辑理路”等文章。
“大陆新武侠”是传统武侠向玄幻的过渡阶段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诞生的一批网络小说中,顾漫、饶雪漫、明晓溪等为代表的校园言情、都市言情,《诛仙》《花千骨》等仙侠题材小说,《斗破苍穹》等玄幻小说……但凡有点名气的,大抵都已经影视化了,现在终于轮到“大陆新武侠”了。
“大陆新武侠”指的是相对港台而言,二十一世纪初在内地出现的一批武侠小说,以沧月、凤歌、步非烟、小椴等为代表作家,这批作品大抵承袭温瑞安、金庸等港台武侠脉络,但又与港台武侠有着巨大的区别,特别是沧月、步非烟等女性作者的创作,在主题、手法、风格等方面独树一帜,诞生了众多网络文学初期的经典作品。
《听雪楼》系列是“大陆新武侠”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第一部被影视化的“大陆新武侠”作品。事实上,《听雪楼》改编的失败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听雪楼》以及同期的“大陆新武侠”小说大都很难进行影视改编,这也是为什么有着强大读者基础的“大陆新武侠”作品迟迟没有开始影视化的重要原因。
以《听雪楼》为例,在世界设定方面,“大陆新武侠”虽然以“武侠”为名,但往往并不采用经典武侠设定,而是在传统江湖想象中杂糅更加超现实的玄幻、神鬼、宿命等设定。网络文学中有一对儿重要概念叫做“高度幻想”与“低度幻想”。传统武侠属于“低度幻想”,因为这样的武侠世界基本符合现实世界的运行逻辑与物理法则,而仙侠、玄幻等类型相对而言则属于“高度幻想”。这些小说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更大的差异,主人公的能力(武功、法术)也远超过现实中的人。
网络小说自诞生以来,便在“高度幻想”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大陆新武侠”恰恰是从“低度幻想”的传统武侠向“高度幻想”的玄幻修仙小说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所以小说的世界设定常常带有武侠、玄幻、仙侠混杂的特征。沧月继《听雪楼》之后甚至直接转向了玄幻小说创作,也与“大陆新武侠”的这种过渡性特征有关。《听雪楼》中拜月教的设置最接近于玄幻,拜月教大祭司长生不老、圣湖中布满怨灵等,都是现实世界的运行法则无法解释的设定。这种体系多元的世界设定并不符合一般电视剧观众的接受习惯,势必给改编带来难度。
《听雪楼》一剧的改编困境不是个案 会出现在很多剧上
在情节方面,《听雪楼》系列实际上并不是一部首尾完整的长篇小说,而是一系列共用同一套世界架构,但彼此独立成章、时间线上并不连贯的中短篇小说构成的合集,只有《拜月教之战》一卷可以勉强称得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长篇小说。比如《听雪楼》系列中人气颇高的《指尖砂》,便分四篇,讲听雪楼四大护法紫陌、红尘、碧落、黄泉进入听雪楼前各自的人生历程,无法融入到萧忆情与舒靖容共同执掌听雪楼、征战四方、南征拜月教的主要故事线索中去。因此整部作品实际上故事体量不大,各篇中人物彼此几乎没有交集,更不足以提供一部近六十集的长篇电视剧所需要的连贯、完整、复杂的情节线索。《听雪楼》的电视剧剧本努力想要扩充故事的前因后果,但想要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诉求与原著小说精彩但彼此分散的核心情节相互掣肘,最后两面不讨好,既冲淡了原著小说浓厚的情感体验,也失去了一部影视作品应有的严谨清晰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节奏。
在人物塑造方面,《听雪楼》系列中的所有人物都很难用好坏、善恶来简单框定,他们都有各自沉重的责任、强大的执念,有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拥有或者守护的东西,有巨大的能量。但同时也都有着各自无法挽回的缺陷与创伤,带着压抑的疯狂,以及毁灭或自我毁灭的冲动。现在,网络小说中都很难再见到这种难定是非的角色了,更遑论本身更趋于保守的影视作品。所以,《听雪楼》电视剧彻底简化了小说中含混的善恶界限,听雪楼成了以战止战的名门正派,拜月教成了无恶不作的邪教败类。最终,舒靖容、萧忆情与迦若一定会落入到傻白甜女主、忍辱负重的霸道总裁男主、悲情反派男二的俗套三角关系中去,那么原作究竟是《听雪楼》还是别的什么作品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作品风格方面,《听雪楼》系列小说并不以织就复杂精彩的故事见长,而是以强烈的情感所带来的强大审美裹挟力取胜,这也是沧月小说的一贯特征。《听雪楼》系列始终以尖锐而唯美的情绪推动故事发展,沧月自身婉约华丽又不失大气的文字风格也完美适应于这种情感表达。沧月动笔写《听雪楼》系列时还在上高中,那种少年特有的敏感与锐气充斥在小说之中。尽管有不够成熟之处,却带着一种天成之感。即使是沧月自己,此后也再难复现。但这样的作品想要用商业电视剧的一般程式去呈现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原本的情感高潮被劣化为情节冲突,故事变得平稳而寡淡,原本小说中在足够情感强度下能够自然出现的经典台词,到了电视剧里也就显得刻意而尴尬。
《听雪楼》的改编困境绝不是这一部作品独有的,“大陆新武侠”的大部分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情况。除《听雪楼》外,沧月的《镜》系列,以及步非烟、藤萍等其他“大陆新武侠”作者的作品也有影视化的计划。或许“大陆新武侠”将要迎来一波改编热潮,但对其成果,我们却很难给出更好的预期。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由沧月原著小说《听雪楼》系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听雪楼》近日登录视频网站,从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除了画面还算漂亮外,着实乏善可陈——世界设定含混,主线不够清晰,支线乏力,一众人物皆缺乏亮点,情节逻辑时有缺漏。而要说这部作品最受诟病之处,或许还在于虽然顶着《听雪楼》的名字,却除了人物姓名外,几乎和原著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尤其是女主角舒靖容的人设,从一身红衣似火、武功超群、骄傲倔强、凌厉寡言却又带着彻骨孤独的强大角色,变成了武功不高、性情天真温婉的悲情孤女,于是原本萧忆情与舒靖容之间势均力敌、惺惺相惜,一旦相互靠近却又会彼此伤害的复杂感情再次被简化为了电视剧中司空见惯的霸道总裁与傻白甜。顶着“新武侠改编”名号的《听雪楼》问题出在哪儿?
温瑞安创作现代派武侠并于次年提出“突变”。
网络BBS诞生了很多写作群落,有榕树下的“侠客山庄”、清韵社区的“纸醉金迷”、天涯社区的“仗剑天涯”、西祠胡同的“武侠大说”。
清韵社区“纸醉金迷”板块的“匪帮”里,后来成名的武侠作家有沧月、凤歌、杨叛、香蝶、水泡、多事等。
《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后成为大陆最大的武侠杂志。
《今古传奇·武侠版》与著名武侠评论家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共同提出“大陆新武侠”概念。
部分内容参考了“大陆新武侠的轨迹”、“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后金庸’武侠小说创新的发生学逻辑理路”等文章。
“大陆新武侠”是传统武侠向玄幻的过渡阶段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诞生的一批网络小说中,顾漫、饶雪漫、明晓溪等为代表的校园言情、都市言情,《诛仙》《花千骨》等仙侠题材小说,《斗破苍穹》等玄幻小说……但凡有点名气的,大抵都已经影视化了,现在终于轮到“大陆新武侠”了。
“大陆新武侠”指的是相对港台而言,二十一世纪初在内地出现的一批武侠小说,以沧月、凤歌、步非烟、小椴等为代表作家,这批作品大抵承袭温瑞安、金庸等港台武侠脉络,但又与港台武侠有着巨大的区别,特别是沧月、步非烟等女性作者的创作,在主题、手法、风格等方面独树一帜,诞生了众多网络文学初期的经典作品。
《听雪楼》系列是“大陆新武侠”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第一部被影视化的“大陆新武侠”作品。事实上,《听雪楼》改编的失败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听雪楼》以及同期的“大陆新武侠”小说大都很难进行影视改编,这也是为什么有着强大读者基础的“大陆新武侠”作品迟迟没有开始影视化的重要原因。
以《听雪楼》为例,在世界设定方面,“大陆新武侠”虽然以“武侠”为名,但往往并不采用经典武侠设定,而是在传统江湖想象中杂糅更加超现实的玄幻、神鬼、宿命等设定。网络文学中有一对儿重要概念叫做“高度幻想”与“低度幻想”。传统武侠属于“低度幻想”,因为这样的武侠世界基本符合现实世界的运行逻辑与物理法则,而仙侠、玄幻等类型相对而言则属于“高度幻想”。这些小说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更大的差异,主人公的能力(武功、法术)也远超过现实中的人。
网络小说自诞生以来,便在“高度幻想”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大陆新武侠”恰恰是从“低度幻想”的传统武侠向“高度幻想”的玄幻修仙小说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所以小说的世界设定常常带有武侠、玄幻、仙侠混杂的特征。沧月继《听雪楼》之后甚至直接转向了玄幻小说创作,也与“大陆新武侠”的这种过渡性特征有关。《听雪楼》中拜月教的设置最接近于玄幻,拜月教大祭司长生不老、圣湖中布满怨灵等,都是现实世界的运行法则无法解释的设定。这种体系多元的世界设定并不符合一般电视剧观众的接受习惯,势必给改编带来难度。
《听雪楼》一剧的改编困境不是个案 会出现在很多剧上
在情节方面,《听雪楼》系列实际上并不是一部首尾完整的长篇小说,而是一系列共用同一套世界架构,但彼此独立成章、时间线上并不连贯的中短篇小说构成的合集,只有《拜月教之战》一卷可以勉强称得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长篇小说。比如《听雪楼》系列中人气颇高的《指尖砂》,便分四篇,讲听雪楼四大护法紫陌、红尘、碧落、黄泉进入听雪楼前各自的人生历程,无法融入到萧忆情与舒靖容共同执掌听雪楼、征战四方、南征拜月教的主要故事线索中去。因此整部作品实际上故事体量不大,各篇中人物彼此几乎没有交集,更不足以提供一部近六十集的长篇电视剧所需要的连贯、完整、复杂的情节线索。《听雪楼》的电视剧剧本努力想要扩充故事的前因后果,但想要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诉求与原著小说精彩但彼此分散的核心情节相互掣肘,最后两面不讨好,既冲淡了原著小说浓厚的情感体验,也失去了一部影视作品应有的严谨清晰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节奏。
在人物塑造方面,《听雪楼》系列中的所有人物都很难用好坏、善恶来简单框定,他们都有各自沉重的责任、强大的执念,有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拥有或者守护的东西,有巨大的能量。但同时也都有着各自无法挽回的缺陷与创伤,带着压抑的疯狂,以及毁灭或自我毁灭的冲动。现在,网络小说中都很难再见到这种难定是非的角色了,更遑论本身更趋于保守的影视作品。所以,《听雪楼》电视剧彻底简化了小说中含混的善恶界限,听雪楼成了以战止战的名门正派,拜月教成了无恶不作的邪教败类。最终,舒靖容、萧忆情与迦若一定会落入到傻白甜女主、忍辱负重的霸道总裁男主、悲情反派男二的俗套三角关系中去,那么原作究竟是《听雪楼》还是别的什么作品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作品风格方面,《听雪楼》系列小说并不以织就复杂精彩的故事见长,而是以强烈的情感所带来的强大审美裹挟力取胜,这也是沧月小说的一贯特征。《听雪楼》系列始终以尖锐而唯美的情绪推动故事发展,沧月自身婉约华丽又不失大气的文字风格也完美适应于这种情感表达。沧月动笔写《听雪楼》系列时还在上高中,那种少年特有的敏感与锐气充斥在小说之中。尽管有不够成熟之处,却带着一种天成之感。即使是沧月自己,此后也再难复现。但这样的作品想要用商业电视剧的一般程式去呈现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原本的情感高潮被劣化为情节冲突,故事变得平稳而寡淡,原本小说中在足够情感强度下能够自然出现的经典台词,到了电视剧里也就显得刻意而尴尬。
《听雪楼》的改编困境绝不是这一部作品独有的,“大陆新武侠”的大部分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情况。除《听雪楼》外,沧月的《镜》系列,以及步非烟、藤萍等其他“大陆新武侠”作者的作品也有影视化的计划。或许“大陆新武侠”将要迎来一波改编热潮,但对其成果,我们却很难给出更好的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