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时代的推理桂冠
提及推理小说,我们总会想到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等璀璨的推理巨擘,但在严格意义上,他们写的都是“侦探小说”而非“推理小说”,推理小说这个名词的出现,其实距今不足百年。
1946年以后,日本进行文字改革,限制日文中的汉字字数,一批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被取消,其中就包括“侦”字。自此,侦探小说遂改称推理小说。虽然在英文中它们的名字依旧是“Detective story”或者“Mystery story”,但在东亚文化圈里,侦探小说的名字已经逐渐被推理小说所取代。日本侦探小说创始人江户川乱步甚至对此做出了完善的定义,既然“主要着眼于运用逻辑推理,逐步解开有关犯罪的秘密,描写破案过程的有趣的文学”,日本推理小说的地位如何,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种环境下,日本推理小说奖项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含金量早已不逊于欧美推理奖项,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日本推理界的重要奖项。
一、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奖项的无冕之王
江户川乱步奖,又称“乱步奖”,创立于1954年,最早是为了庆祝江户川乱步60岁寿辰所设立。其目的是鼓励人们从事推理小说创作,培养新人作家。可以说是日本推理小说的最高荣誉,也是日本推理小说界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具知名度的新人奖。
江户川乱步在日本推理小说界的地位,堪比爱伦·坡,设立这个奖项也是对他贡献的认可,许多作家都以获得此奖为最高荣誉。截止到2022年,江户川乱步奖已经举办了六十八年了,培育了不少推理小说的名家,东野圭吾就是在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正式进入大家的视野,开始成为职业作家。高野和明也曾在2001年凭借处女作《消失的13级台阶》一举拿下第47届江户川乱步奖,然后一炮走红,此奖项堪称日本推理界的新星孵化器。
二、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一生只有一次获奖机会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的前身为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于1947年六月创立,隔年开始颁发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由于社团法人化,在1963年由原先的同好团体变更为由职业作家组成的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名也改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而更名前后的纪录则合并计算。
第一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于1948年举办,当时设有长篇奖、短篇奖及新人奖三项,不过新人奖也就仅此一届,直到目前为止都未再设立新人奖项。从1952年的第五届起不再分项,直到1976年的第二十九届才再度分项,目前分为长篇或连作短篇集、短篇、评论及其他等三项,并规定不限类别,同一人不得重复得奖。目前的选评方式是由多名推理小说评论研究者担任预选委员,分别选出四到五部最终入围作品,再由数名推理作家担任决选评审。
该奖项的地位十分特殊,获奖作品几乎可以看作是日本推理文坛那段时间的巅峰之作,有不少获奖作品曾出版中译本,目前已取代乱步奖成为中国的推理读者最为关注的大奖。连城三纪彦的《一朵桔梗花》,大泽在昌的冷硬派风味警察小说《新宿鲛》,桐野夏生描写女性心理的《越界》都曾获得过此奖。
但这个奖项在声望上却远逊于江户川乱步奖,由于该奖项不得重复授奖,对作家本身的纪录也是,若某位作家曾得过奖,即使之后写出超越得奖作的作品也无法再受到这个奖项的肯定,这让该奖项始终难以与海纳百川的江户川乱步奖相比。
三、梅菲斯特奖 ——对推理小说的创作热情永无止境
梅菲斯特是歌德创作的歌剧《浮士德》中魔鬼的名字,在《浮士德》里,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抵押在魔鬼梅菲斯特手中,只要一停止对生命的追求便会迎来死期。讲谈社把自己为推理新人准备的奖项以魔鬼梅菲斯特命名,正是希望获奖的作者能如与魔鬼周旋的浮士德那般,永远保持对推理小说的创作热情。
讲谈社从1995年创办了第一期梅菲斯特奖,采取长期征稿方式,每期梅菲斯特奖不设评审委员,没有奖金,没有征稿期限,作品字数无上限,下限是三百五十张稿纸,由编辑从不断涌入的稿件中阅读、遴选而出,有时一年只有一名得奖者,有时多达五六名。评选方式可以说是相当任性。但讲谈社的不俗品味却年年能选出让大家信服的作品,让这个奖项保持住了极高的含金量。
本奖第一届得奖作是一九九六年出版的森博嗣《全部成为F》,除此以外,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雾舍巧的《二重身宫》,殊能将之《剪刀男》与古处诚二《UNKNOWN》都曾获得过梅菲斯特奖。
(梅菲斯特奖曾经获奖作品《姑获鸟之夏》)
四、横沟正史推理大奖——赠与才华横溢的新人500万日元
上世纪70年代后半叶,多部横沟正史作品由市川崑执导搬上大银幕,大获好评。借此横沟热潮,角川书店于1981年设立横沟正史奖。2001年改名为横沟正史推理小说大奖,受奖对像是从没发表过的长篇推理作品的新人作家,奖金为500万日元。并于隔年增加一项附奖——东京电视台奖,由东京电视台以影像化为标准,独立选出。
虽然以横沟正史为名,特殊的是本奖并非以传统本格风格作为单一选评方针,而是广泛的接受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推理小说投稿。此外,只要入围最终决选,作品便得以出版,此点与一般新人奖不同,再加上数额颇高的奖金,一旦新人获得了横沟正史奖,那他几乎马上可以摆脱贫穷,因此该奖项的投稿数量一直相当之多。
山田宗树的《直线的死角》,小笠原慧的《DZ》,鸟饲否宇的《中空》,初野晴的《水时钟》,伊冈瞬的《有一天,将会前往彩虹彼端》都曾获得过该奖项。
除了以上的奖项之外,日本还有很多有名的推理奖项,比如由17名热爱本格推理小说的作家于2001年11月开始举办的本格推理小说大奖,1994年由日本文学振兴会为纪念社会派推理大师松本清张而创办的松本清张奖,2002年由宝岛社、NEC、Memory-Tech联合创办,奖金高达1200万日元的“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等等。
这些奖项的主办方不同,奖金和影响力也各有高低,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对推理界的新人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日本推理文学之所以能在不足百年的时间中发展到如此程度,这些奖项真可谓是功不可没。

新时代的推理桂冠
提及推理小说,我们总会想到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等璀璨的推理巨擘,但在严格意义上,他们写的都是“侦探小说”而非“推理小说”,推理小说这个名词的出现,其实距今不足百年。
1946年以后,日本进行文字改革,限制日文中的汉字字数,一批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被取消,其中就包括“侦”字。自此,侦探小说遂改称推理小说。虽然在英文中它们的名字依旧是“Detective story”或者“Mystery story”,但在东亚文化圈里,侦探小说的名字已经逐渐被推理小说所取代。日本侦探小说创始人江户川乱步甚至对此做出了完善的定义,既然“主要着眼于运用逻辑推理,逐步解开有关犯罪的秘密,描写破案过程的有趣的文学”,日本推理小说的地位如何,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种环境下,日本推理小说奖项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含金量早已不逊于欧美推理奖项,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日本推理界的重要奖项。
一、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奖项的无冕之王
江户川乱步奖,又称“乱步奖”,创立于1954年,最早是为了庆祝江户川乱步60岁寿辰所设立。其目的是鼓励人们从事推理小说创作,培养新人作家。可以说是日本推理小说的最高荣誉,也是日本推理小说界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具知名度的新人奖。
江户川乱步在日本推理小说界的地位,堪比爱伦·坡,设立这个奖项也是对他贡献的认可,许多作家都以获得此奖为最高荣誉。截止到2022年,江户川乱步奖已经举办了六十八年了,培育了不少推理小说的名家,东野圭吾就是在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正式进入大家的视野,开始成为职业作家。高野和明也曾在2001年凭借处女作《消失的13级台阶》一举拿下第47届江户川乱步奖,然后一炮走红,此奖项堪称日本推理界的新星孵化器。
二、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一生只有一次获奖机会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的前身为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于1947年六月创立,隔年开始颁发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由于社团法人化,在1963年由原先的同好团体变更为由职业作家组成的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名也改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而更名前后的纪录则合并计算。
第一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于1948年举办,当时设有长篇奖、短篇奖及新人奖三项,不过新人奖也就仅此一届,直到目前为止都未再设立新人奖项。从1952年的第五届起不再分项,直到1976年的第二十九届才再度分项,目前分为长篇或连作短篇集、短篇、评论及其他等三项,并规定不限类别,同一人不得重复得奖。目前的选评方式是由多名推理小说评论研究者担任预选委员,分别选出四到五部最终入围作品,再由数名推理作家担任决选评审。
该奖项的地位十分特殊,获奖作品几乎可以看作是日本推理文坛那段时间的巅峰之作,有不少获奖作品曾出版中译本,目前已取代乱步奖成为中国的推理读者最为关注的大奖。连城三纪彦的《一朵桔梗花》,大泽在昌的冷硬派风味警察小说《新宿鲛》,桐野夏生描写女性心理的《越界》都曾获得过此奖。
但这个奖项在声望上却远逊于江户川乱步奖,由于该奖项不得重复授奖,对作家本身的纪录也是,若某位作家曾得过奖,即使之后写出超越得奖作的作品也无法再受到这个奖项的肯定,这让该奖项始终难以与海纳百川的江户川乱步奖相比。
三、梅菲斯特奖 ——对推理小说的创作热情永无止境
梅菲斯特是歌德创作的歌剧《浮士德》中魔鬼的名字,在《浮士德》里,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抵押在魔鬼梅菲斯特手中,只要一停止对生命的追求便会迎来死期。讲谈社把自己为推理新人准备的奖项以魔鬼梅菲斯特命名,正是希望获奖的作者能如与魔鬼周旋的浮士德那般,永远保持对推理小说的创作热情。
讲谈社从1995年创办了第一期梅菲斯特奖,采取长期征稿方式,每期梅菲斯特奖不设评审委员,没有奖金,没有征稿期限,作品字数无上限,下限是三百五十张稿纸,由编辑从不断涌入的稿件中阅读、遴选而出,有时一年只有一名得奖者,有时多达五六名。评选方式可以说是相当任性。但讲谈社的不俗品味却年年能选出让大家信服的作品,让这个奖项保持住了极高的含金量。
本奖第一届得奖作是一九九六年出版的森博嗣《全部成为F》,除此以外,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雾舍巧的《二重身宫》,殊能将之《剪刀男》与古处诚二《UNKNOWN》都曾获得过梅菲斯特奖。
(梅菲斯特奖曾经获奖作品《姑获鸟之夏》)
四、横沟正史推理大奖——赠与才华横溢的新人500万日元
上世纪70年代后半叶,多部横沟正史作品由市川崑执导搬上大银幕,大获好评。借此横沟热潮,角川书店于1981年设立横沟正史奖。2001年改名为横沟正史推理小说大奖,受奖对像是从没发表过的长篇推理作品的新人作家,奖金为500万日元。并于隔年增加一项附奖——东京电视台奖,由东京电视台以影像化为标准,独立选出。
虽然以横沟正史为名,特殊的是本奖并非以传统本格风格作为单一选评方针,而是广泛的接受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推理小说投稿。此外,只要入围最终决选,作品便得以出版,此点与一般新人奖不同,再加上数额颇高的奖金,一旦新人获得了横沟正史奖,那他几乎马上可以摆脱贫穷,因此该奖项的投稿数量一直相当之多。
山田宗树的《直线的死角》,小笠原慧的《DZ》,鸟饲否宇的《中空》,初野晴的《水时钟》,伊冈瞬的《有一天,将会前往彩虹彼端》都曾获得过该奖项。
除了以上的奖项之外,日本还有很多有名的推理奖项,比如由17名热爱本格推理小说的作家于2001年11月开始举办的本格推理小说大奖,1994年由日本文学振兴会为纪念社会派推理大师松本清张而创办的松本清张奖,2002年由宝岛社、NEC、Memory-Tech联合创办,奖金高达1200万日元的“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等等。
这些奖项的主办方不同,奖金和影响力也各有高低,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对推理界的新人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日本推理文学之所以能在不足百年的时间中发展到如此程度,这些奖项真可谓是功不可没。
《黄》:雷钧,唯一获得日本推理小说奖项,却难掩叙诡的缺陷
《黄》:雷钧,唯一获得日本推理小说奖项,却难掩叙诡的缺陷
看之前有人给我推荐说,这本书是“华文第一叙诡”。而我自己,可能是看的少吧,说到华文叙诡想到的总是宠物先生。不过,这毕竟获得了日本推理小说奖项,岛田庄司奖,也就认真的看了一遍,心里不免就会把《黄》和《虚拟街头漂流记》作比较了。
《虚拟街头漂流记》是我看的比较早的一本华文推理,也是我觉得比较好的一本。其实说《虚》是推理吧,但是他其中的叙诡,包括那个杀人案,我觉得都不是重点,单独拿出来看,很弱,与其说它是叙诡还不如说是推理吧。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打败了林斯缪的诡计流作品《冰镜庄》,拿下了第一届岛田奖,或许胜在他的故事和所描绘出的那个虚拟台北吧,我觉得它是一部很完整的作品。而《黄》,就是支离破碎的。
说到《黄》,在最开始就告诉读者,本书有一个叙诡,非常的大胆也体现出了作者的自信,事实证明这种自信是有底气的。在我隐约猜出那个主诡计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四星起步了,一般来说,我认为一个单纯的叙诡是撑不起一个长篇的,但是,这个叙诡虽不能说令人意想不到但是绝对没有人去真正的把它写出来过,我觉得他是能够作为主诡计的。但是,整本书为了这个诡计牺牲的太大,甚至看到最后,我感到了一种崩塌感,神一般的诡计也救不了这样一个故事啊!
整个故事完全是为了这个叙诡而存在的。我认为好的叙诡,应该是完全融入到故事中,在你不察觉间将你误导,最后让你看到的和你想的是两个故事,比如《剪刀男》。而一般的叙诡则是显得不那么重要,有没有他好像并不影响故事的走向,所以你即使被误导也不会有惊诧的感觉,比如《萤》,虽然有人说萤是反叙诡但是我确实是完全无视了那个叙诡。
而《黄》这个,就是为了叙诡而搭建起来的一个巨大的谎言,对于书中人物对于读者皆是。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没有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骗局,你以为的案件,书中出现的人物,他们的行动,全部是为了这个诡计而设的骗局,不仅是书中的“我”,还是现实中的我都深深的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不复存在了。
作为局中局的“男童挖眼案”解答比较草率,但解答本身同样也在为整体布局服务。整体布局主要是两重叙诡。手法本身都不新鲜,但从剧情角度说,这两处叙诡的应用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后一重,赋予了宏大布局合理性,并完美契合了标题“黄”的意义,把主题一下拔高了好几个层次,很难不为文章传递的情怀所感动。
以前网络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推理小说都以谋杀死人为主要题材”,有个答案说得很好:因为不想让读者觉得,屁大点事就叽叽歪歪半天。像本作这种,虽叙诡手法用得不错,推理部分也算合格,但是缺少足够引人入胜之处。读推理小说绝大部分是冲着解谜去的,如果谜题本身不够吸引人,那作品整体就没什么阅读快感。虽然推理小说不一定非得要死人才够劲,但是像本作这种,给人的感觉真的是“屁大点事”,而且人格分裂这个梗真心味同嚼蜡。
相关资讯
“深圳十大佳著”
中篇小说《毕业生》获得深圳市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往生》获得《人民文学》首届柔石小说奖,作品《木兰辞》《我想要的一天》先后在2014年获评第一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类文学),......
下篇:“深圳十大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