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小说文类探源与中国玄幻武侠小说定位问题
宋明炜. 历史·诗学·文本[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孙建江. 出版的力量——从三套丛书看出版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推动[J]. 出版广角, 2019(9): 38-41.
金婧. 1997: 幻想之花初开——论"大幻想文学"丛书(中国卷)的诞生与式微[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卢宁. 英语儿童幻想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分析[J]. 东方翻译, 2020(3): 6-15.
高红梅. 中国玄幻小说对英国现代奇幻文学的变异性接受[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 137-141.
韩云波. 大陆新武侠和东方奇幻中的"新神话主义"[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5): 65-68.
贺欣晔, 王纯菲. 多丽丝·莱辛幻想小说中的真幻意识[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215-220.
HUME K. Mimesis and Fantasy: responses to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M]. Slingsby: Methuen, 1984: 20-21.
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M]. 苏炳文, 译. 广州: 花城出版社, 1984: 93.
MANLOVE C N. The Fantasy literature of England [M]. New York: Palgrave, 1999.
郭星. 符号的魅影: 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的文化逻辑[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3: 2.
吴翔宇. 思想资源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化建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127-136.
白璧德I. 卢梭与浪漫主义[M]. 孙宜学, 译.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16.
布赖恩·奥尔迪斯, 戴维·温格罗夫. 亿万年大狂欢——西方科幻小说史[M]. 舒伟, 孙法理, 孙丹丁, 译.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1: 37.
彭懿. 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M]. 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
舒伟. 从工业革命到儿童文学革命——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DARTON H. Children's books in England: five centuries of social lif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8: 82.
EILERS M. On the orgins of Modern Fantasy[J]. Extrapolation, 2000(4): 317-337.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 杨德豫, 译.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6: 251-253.
朱自强. 儿童文学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安徒生. 安徒生童话[M]. 李可, 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08.
马丁, 乔治. 冰与火之歌1权力的游戏[M]. 谭光磊, 屈畅, 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4: 12-13.
吴翔宇. 代际话语与性别话语的混杂及融通——《彼得·潘》的性别政治兼及儿童文学"不可能性"的理论难题[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9): 30-36.
王卫新, 隋晓荻. 英国文学批评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72.
易晓明. 优美与疯癫: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164-165.
朱自强. 小说童话: 一种新的文学体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4): 63-67.
梅子涵, 方卫平, 朱自强, 等. 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M]. 天津: 新蕾出版社, 2008.
黄孝阳. 2006中国玄幻小说年选[G].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6: 前言14.
黎慧. 中国玄幻/奇幻小说研究二十年(2000—2019)[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6): 57-71.
韩云波.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形式建构的生成——一个类型学的分析[J]. 浙江学刊, 2019(6): 21-31.
冯琦. 网络玄幻小说的特征、发展及其价值[J]. 网络文学评论, 2019(2): 84-89.
韩云波. 从"后金庸"看金庸小说的历史地位[J]. 浙江学刊, 2020(4): 40-50.
刘国辉. 论2010年以来的中国大陆武侠小说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2): 51-64.
黄露. 中国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热点与趋势[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03-116.

你真的很了解奇幻世界吗?
本期推书《奇幻盛宴》——大卫.普林格尔近年来的奇幻大作可谓层出不穷,前有托尔金的《指环王》、《霍比特人》,后有《哈利波特》系列和《加勒比海盗》系列,再到更近的《权力的游戏》、《猎魔人》,除了原著,这类奇幻文学的影视化、游戏化,也带动了庞大的市场。上述几部头部作品,相信看过的人很多。然而看过上述几部,就能说自己很了解奇幻世界了吗?那恐怕还很难说。因为你不知道的,还要更多。本书《奇幻盛宴》的引言和第一章介绍了奇幻文学的基本定义和类别。我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奇幻文学一般都是欧洲,中世纪,剑士,魔法师,打败巨龙或巨兽等这种类似的情节。但是你要知道这只是奇幻文学中的一个的类别,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说克苏鲁宇宙的缔造者,H.P.洛夫克拉夫特,他笔下的恐怖作品,可以归类为黑暗奇幻,是奇幻文学和恐怖文学的混血。再比如,我们中国古代名著中的《水浒传》、《西游记》,具有强烈的魔幻色彩。本书中将其归为神话奇幻。从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以电影、电视剧、作者、游戏四个模块介绍百年来的奇幻作品。本书的特点在于,并不是只讲最有名的作品和作者,而是尽可能详尽地给大家罗列了大量奇幻题材的作品。所以本书称之为“盛宴”可谓当之无愧。本书甚至可以当成奇幻词典来用,连日本动漫《火影忍者》、《钢之炼金术师》都收录在列。那些自以为对奇幻作品了解很深的小伙伴们,可以挑战一下自己的认知极限在哪里。本书第六章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奇幻世界观进行详细讲解,比如托尔金的中土世界,罗琳的霍洛沃茨魔法学校,C.S.刘易斯的纳尼亚世界,厄休拉.勒古恩的地海世界。有别于传统的奇幻大陆,地海世界已知的部分是由独立岛屿组成的群岛,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周围是无尽的海洋。因此,不同于传统经典奇幻文学中的依靠步行或骑乘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中进行旅行都离不开的是航海和导航的能力。
科比发布新书中文版首次涉猎魔幻体育文学
原标题:科比发布新书中文版,首次涉猎魔幻体育文学
在离开体育赛场三年之后,美国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影响下一代的年轻人。去年,科比制作的《亲爱的篮球》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自传《曼巴精神》一度登上畅销书榜单。近日,科比又在北京发布了中文版新书《巫兹纳德系列:训练营》。
9月14日,“曼巴之夜——科比新书《巫兹纳德系列:训练营》发布会暨球迷见面会”在腾讯北京总部举行,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来到现场,介绍自己最新的著作。有着“卫平·布莱恩特”之称的篮球解说张卫平、曾经的湖人队友孙悦也在现场与科比展开对话。
《巫兹纳德系列:训练营》由科比和作家韦斯利·金共同创作,该书讲述了5个性格迥异、背景截然不同的少年,在巫兹纳德教练的训练营共同度过10天的故事。在此期间,这些少年学着克服了恐惧,成就了自己,完成了蜕变。
去年,以科比职业生涯为题材的动画短片摘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如果说《亲爱的篮球》是关于过去的,那么新书《巫兹纳德系列:训练营》则是面向未来的。虽然仍是以自己20年篮球生涯的所学所感为蓝本,但书中5位主人公充满奇幻色彩的成长蜕变、自我认知历程,以及全书魔幻世界的用心营造,都充满了未来感,并让普通人看到映射到自我的可能。
这是科比首次接触魔幻文学题材,但书中的人物形象却来源于影响过科比的身边人。科比透露,书中的主人公巫兹纳德乐于挑战球员,也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他的很多教学理念来自于传奇教练菲尔·杰克逊和约翰·伍登,他们对科比的职业生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被问到写这部书的初衷时,科比这样回答:“当我年轻时,无比期待能有《训练营》这样的故事激励我前进,这是我创作这本魔幻体育小说的动力之源。希望这本书能激励当今的年轻人,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书中详细描述了“恐惧感”在成长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困惑,这来源于科比从高中生直接进入职业体育联盟的亲身体会。科比说道,告诉新一代,当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鼓起勇气直面这些恐惧,这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他创作这本书的初衷。
作为四个孩子的父亲,科比认为自己仍有使命把篮球经验和“曼巴精神”传递给下一代,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无论是动画、音乐还是写书。科比坦言,他想用“故事讲述者” 重新定义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巫兹纳德系列:训练营》是科比“魔幻体育系列”的开山之作,科比的创意工作室Granity Studios透露将在今明两年内陆续出版5部系列小说,意图构建一个用“曼巴精神”内核打造的“曼巴宇宙”。
相关资讯
上篇:《阿波罗的试炼》
下篇:奇幻文学可能没有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