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万恶的“三寸金莲”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后才被最终废止
缠足俗称“裹小脚”,是封建社会残害妇女的一种病态型恶俗,强烈摧残了古代妇女的精神和身体,是封建社会一个典型的糟粕。
接下来,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这个至今谈起都令人望而生畏的恶俗。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作为一个配角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取悦男性,而裹小脚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追溯历史,中国妇女开始裹小脚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
我们都很清楚,南唐的后主李煜根本不善于治国,也不喜欢治国,他最感兴趣的事就是风花雪月和酒池肉林。久而久之,一般的消遣方式和娱乐项目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开始去关注女人的走路姿势。
受此影响,社会上开始推崇“女子以柔为美”之风,尤其是“我见犹怜”的姿态美。于是,女人裹小脚的风气开始传播并且蔓延开来,一步步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为了打造出“三寸金莲”的效果,女子在少年时期就得含泪裹足。因为,年龄越小裹足相对越容易,所受的疼痛也越小。如果年龄变大后再裹,不仅足骨成型疼痛加倍,而且再也不能达到“三寸金莲”的效果。
在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裹足的风气日盛。北宋是一个“重文抑武”和“守内虚外”的朝代,作为统治阶级的士大夫阶层特别喜欢附庸风雅,喜欢舞文弄墨,他们承继了五代时期的陋习,那就是喜欢妇女的小脚。
最开始裹足的妇女不是民间女子,而是皇室和皇宫内的女子。据《宋史·五行志》记载:
对此,不仅上层统治者极力推荐,就连很多的文人墨客也是趋之若鹜,比如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曾写下过赞美之言。据《菩萨蛮·咏足》记载: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以上,就是苏轼这位大文豪的作品,所谓的“莲上承步”和“罗袜凌波”,都是对于小脚女子形象生动的描写。
而伴随着汉族妇女裹小脚的逐渐兴起,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也竞相模仿,比如蒙古族、鲜卑族、朝鲜族的女子也被迫开始裹足。只是,少数民族裹足的程度没有汉族那么夸张和普遍。
到了明朝时期,妇女裹足现象达到了最鼎盛时期,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就颁布了《衮冕制度》,其中明确规定:
随着崇祯自缢和满人入关,汉族的最后一个封建政权宣告终结。满人入主中原后,开始推行自己民族的一系列统治,比如“剃发令”、“禁裹足”等。
在顺治时期,禁止妇女裹足的政令推行了一段时间。不过,由于这种流毒已经流传了数百年,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定,满人认为裹足现象并不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也就逐渐对此放松了管控。
就这样,裹足现象在默许纵容下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的灭亡。
在辛亥革命后,随着三民主义的兴起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正式下令废除了中国妇女的裹足制度。至此,这一封建陋习才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原创中国历史上万恶的“三寸金莲”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后才被最终废止
缠足俗称“裹小脚”,是封建社会残害妇女的一种病态型恶俗,强烈摧残了古代妇女的精神和身体,是封建社会一个典型的糟粕。
接下来,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这个至今谈起都令人望而生畏的恶俗。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作为一个配角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取悦男性,而裹小脚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追溯历史,中国妇女开始裹小脚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
我们都很清楚,南唐的后主李煜根本不善于治国,也不喜欢治国,他最感兴趣的事就是风花雪月和酒池肉林。久而久之,一般的消遣方式和娱乐项目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开始去关注女人的走路姿势。
受此影响,社会上开始推崇“女子以柔为美”之风,尤其是“我见犹怜”的姿态美。于是,女人裹小脚的风气开始传播并且蔓延开来,一步步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为了打造出“三寸金莲”的效果,女子在少年时期就得含泪裹足。因为,年龄越小裹足相对越容易,所受的疼痛也越小。如果年龄变大后再裹,不仅足骨成型疼痛加倍,而且再也不能达到“三寸金莲”的效果。
在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裹足的风气日盛。北宋是一个“重文抑武”和“守内虚外”的朝代,作为统治阶级的士大夫阶层特别喜欢附庸风雅,喜欢舞文弄墨,他们承继了五代时期的陋习,那就是喜欢妇女的小脚。
最开始裹足的妇女不是民间女子,而是皇室和皇宫内的女子。据《宋史·五行志》记载:
对此,不仅上层统治者极力推荐,就连很多的文人墨客也是趋之若鹜,比如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曾写下过赞美之言。据《菩萨蛮·咏足》记载: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以上,就是苏轼这位大文豪的作品,所谓的“莲上承步”和“罗袜凌波”,都是对于小脚女子形象生动的描写。
而伴随着汉族妇女裹小脚的逐渐兴起,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也竞相模仿,比如蒙古族、鲜卑族、朝鲜族的女子也被迫开始裹足。只是,少数民族裹足的程度没有汉族那么夸张和普遍。
到了明朝时期,妇女裹足现象达到了最鼎盛时期,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就颁布了《衮冕制度》,其中明确规定:
随着崇祯自缢和满人入关,汉族的最后一个封建政权宣告终结。满人入主中原后,开始推行自己民族的一系列统治,比如“剃发令”、“禁裹足”等。
在顺治时期,禁止妇女裹足的政令推行了一段时间。不过,由于这种流毒已经流传了数百年,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定,满人认为裹足现象并不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也就逐渐对此放松了管控。
就这样,裹足现象在默许纵容下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的灭亡。
在辛亥革命后,随着三民主义的兴起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正式下令废除了中国妇女的裹足制度。至此,这一封建陋习才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自我摧残,中国古代最不耻的陋习,女子“裹脚”
夏日午后,扬州盐商张府的绣楼里传来一声凄厉的哭喊。
九岁的玉娘被三个婆子按在春凳上,母亲颤抖着将浸透药汁的裹脚布缠上她稚嫩的双足。
(1897年),距离朝廷颁布禁缠足令已过十年,
玉娘不会想到,这场持续三年的酷刑,
将让她余生无法正常行走,更让千万中国女性在缠足布里挣扎了整整十个世纪。
窅娘为在莲花台上起舞,用绸帛紧束双足,竟引得「举国皆效」
黄昇墓出土的缠足女尸(1243年)足长仅
贵族女子被迫将双足弯折成新月状。
真正的缠足远非文人描绘的「步步生莲」般诗意。
先将双足浸入热药汤软化筋骨,再用三米长的裹脚布层层紧缚。
刻意折断四根跖骨,让脚掌对折成「折腰弓」
记载,山西某些地区甚至要求「双足裹成羊蹄状」,
导致80%的缠足女子患有骨髓炎。
用碎瓷片垫入足底,以渗血程度判断缠裹是否到位。
在绍兴民间,新娘子入门时要当众解开裹脚布,婆家根据足形判断贞节。
记载,某县令因妻子「放足」遭同僚弹劾「治家不严」。
更荒诞的是,缠足竟衍生出独特的「莲学」:
等九品十八式,连裹脚布花纹都要对应节气。
,竟用珍珠粉混合人乳浸泡裹脚布。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颁布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女性解放法令。
据传某女营首领当街焚烧裹脚布,高呼
,上海天足会成员集体剪开发髻以示决心。
中痛陈:「折骨伤筋,害人生理,无辜之民受此刑毒。」
1912年,孙中山正式将「禁止缠足」写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9年,杭州最后一家缠足培训班关闭时,老板在招牌上写下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00余双弓鞋
值得深思的是,某些地区至今流传着
新娘要在婚鞋里垫入棉花,暗合「假金莲」的畸形审美。
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 「缠足不是简单的肉体摧残,更是文化基因的暴力植入。」
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那些不足手掌长的绣花鞋时,
看到的不仅是封建社会的荒诞,更是文明进程中付出的惨痛代价。
从缠足布到高跟鞋,对身体的规训从未消失,只是换了形式。
任何以「美」为名的暴力,终将被钉在文明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