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北朝时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隐居在江苏哪座山上?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实际上也出奇人。在南北朝时期那段历史上的大乱世,就有这么一位奇人。他在山中过着闲云野鹤般悠闲的日子,虽不在庙堂,但凡大事,国君常常咨询于他。人虽在山中,却仍能影响一些重大决策,人称“山中宰相”。他就是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在江苏的山上隐居了四十多年,活了八十多岁的陶弘景。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来隐居时取了个通俗易懂的号---华阳隐居,一听就是世外高人的感觉。他确实既是高人也是奇人,一生拥有诸多成就。他从小就是神童级别的存在,九岁时就已经开始阅读诸多儒家经典,如《礼记》、《尚书》、《周易》、《春秋》等。不但爱读书,还爱思考问题,博学多才。不到二十岁就作为南朝宋末诸王的侍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资格的,可见他有多厉害。
其实,陶弘景更厉害的还在后面,终其一生不懈努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儒释道、医药、养生、化学、炼丹等都有很深的研究,成为集大成者。集道教思想家、医家、文学家、书法家、化学家等众多光环于一身,著有《本草经集注》、《真浩》等二百多部著作,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
不遭人妒是庸才,陶弘景早年仕途却不顺利,可能正因为他太有才。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官居六品,不过是金字总会发光的。492年,陶弘景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般悠闲自在的日子,却没想到反而更有所成。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不但开创了道教茅山宗,而且深得梁武帝萧衍的敬重,屡次请他出山为官,都被他拒绝。“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么洒脱自如怡然自得。但是,梁武帝经常就国家大事和他商讨,对他颇为倚重。甚至连梁朝的国号“梁”,都是萧衍询过他后定下来的。陶弘景虽人不在庙堂,却能左右朝堂大事,因此被人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隐居在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距离南朝梁的国都南京不远,只有约60公里。茅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代管的句容市境内,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句容因勾曲山(茅山)而得名,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古代“句”、“勾”二字相通,故又名句曲。句容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美誉。茅山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不到400米。可以说是座很小的山了,但是它却印证了古人“山不在高”这个说法。
茅山虽小但风景独特而秀美,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茅山积金峰南腰处的元符万宁宫即为陶弘景隐居修炼之地。因为陶弘景的到来,并开创茅山派,使得茅山名气更大了。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茅山道士的形象出现,相信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唐宋时期,茅山道教发展极为鼎盛,人才辈出,可以说这里面有陶弘景这位山中宰相很大的功劳。

孤女逃荒隐居深山的种田文
一秒记住【m.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 “福运绣娘:带着傻夫种田去 (.shg.tw)”! “你个遭天谴的玩意儿!让你嫁给陈家二小子算是看得起你,不然你以为就你这样的,还有谁会要你?镇子上的翠烟楼吗?!” 王初喜跌坐在王家小院灰蓬蓬的泥土地上,只觉得手脚一阵发凉。 她穿越了,成了王家的二女儿,眼前这个正举着扫帚要往自己身上招呼的妇人是原身的娘李氏,正带着全家一起逼着她嫁给村东头陈家的二儿子,一个傻子。 而原身早就在李氏那一扫帚呼过来的时候,磕到了地上的石块,就这么没了。 王家的大女儿王香学着城里小姐的模样,捏着张帕子抽抽搭搭地站在一旁,满脸凄楚地哀求。 “妹妹,我知道这事是与你为难,但姐姐也没有办法,陈家二哥他出去了几年,谁想竟然变成了一个傻子……你就答应爹娘吧,别惹娘生气了……” “姐姐这话说得倒是轻巧,与陈家二哥有婚约的人是你又不是我!你看不上人家是个傻子,就想让我给你收拾这个烂摊子!就你是个人,别人就草都不如了?” 王初喜冷眸看着王香嘴角用帕子都遮不住的笑意,满脸讥诮。 王家这么穷,王香还养了一身娇惯的小姐做派,而原身只是不想替姐姐嫁给一个傻子,竟然活生生被打死,同样是女儿,怎么小女儿就连草都不如了? 一听这话,李氏立马又变了脸,抬手就是一扫把刮上她的后背,瞪着一双三白眼:“你瞎说什么话?香儿她能和你这赔钱货一样?我香儿以后可是要嫁官老爷的,哪像你!老娘今天就告诉你,你要是不嫁陈家二小子,改明儿我就把你卖楼子里去!让你夜夜换相公!” “你!” 王初喜胸口剧烈地起伏,一把扯住扫帚上的竹枝,生生折断了好几根。 李氏为了贪墨那几个聘礼银子,竟然要用让她“夜夜换相公”这种话来逼迫自己的女儿,这是一个娘会对女儿说的话吗?! 她转头看了眼坐在檐下抽着旱烟瞪着自己的王长贵,心中沉了又沉。 这样的家人真的太让人窒息了! 她只跟这几个人说了两句话,就已经难以忍受,哪怕以后要跟个傻子生...
南北朝时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隐居在江苏哪座山上?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实际上也出奇人。在南北朝时期那段历史上的大乱世,就有这么一位奇人。他在山中过着闲云野鹤般悠闲的日子,虽不在庙堂,但凡大事,国君常常咨询于他。人虽在山中,却仍能影响一些重大决策,人称“山中宰相”。他就是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在江苏的山上隐居了四十多年,活了八十多岁的陶弘景。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来隐居时取了个通俗易懂的号---华阳隐居,一听就是世外高人的感觉。他确实既是高人也是奇人,一生拥有诸多成就。他从小就是神童级别的存在,九岁时就已经开始阅读诸多儒家经典,如《礼记》、《尚书》、《周易》、《春秋》等。不但爱读书,还爱思考问题,博学多才。不到二十岁就作为南朝宋末诸王的侍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资格的,可见他有多厉害。
其实,陶弘景更厉害的还在后面,终其一生不懈努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儒释道、医药、养生、化学、炼丹等都有很深的研究,成为集大成者。集道教思想家、医家、文学家、书法家、化学家等众多光环于一身,著有《本草经集注》、《真浩》等二百多部著作,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
不遭人妒是庸才,陶弘景早年仕途却不顺利,可能正因为他太有才。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官居六品,不过是金字总会发光的。492年,陶弘景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般悠闲自在的日子,却没想到反而更有所成。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不但开创了道教茅山宗,而且深得梁武帝萧衍的敬重,屡次请他出山为官,都被他拒绝。“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么洒脱自如怡然自得。但是,梁武帝经常就国家大事和他商讨,对他颇为倚重。甚至连梁朝的国号“梁”,都是萧衍询过他后定下来的。陶弘景虽人不在庙堂,却能左右朝堂大事,因此被人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隐居在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距离南朝梁的国都南京不远,只有约60公里。茅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代管的句容市境内,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句容因勾曲山(茅山)而得名,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古代“句”、“勾”二字相通,故又名句曲。句容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美誉。茅山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不到400米。可以说是座很小的山了,但是它却印证了古人“山不在高”这个说法。
茅山虽小但风景独特而秀美,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茅山积金峰南腰处的元符万宁宫即为陶弘景隐居修炼之地。因为陶弘景的到来,并开创茅山派,使得茅山名气更大了。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茅山道士的形象出现,相信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唐宋时期,茅山道教发展极为鼎盛,人才辈出,可以说这里面有陶弘景这位山中宰相很大的功劳。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