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地坛书市上举行读者见面会茅奖得主乔叶分享《宝水》创作心得

更新时间: 2025-09-14 20:08:08

阅读人数: 269

本文主题: 女性化写作的定义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长篇小说《宝水》读者见面会日前在地坛书市主舞台举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和作家乔叶进行了分享,带领读者走进《宝水》的世界。

《宝水》是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文学书写力作,生动呈现了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在四时节序中将当下的乡村生活娓娓道来。“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有着无上殊荣的奖项,乔叶《宝水》荣获茅盾文学奖意义非凡。”韩敬群表示,“对于北京来说,意味着自从上一届徐则臣的《北上》获奖之后,北京市连续两届获得茅盾文学奖。此外,对于女性作家的写作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距离上一次女作家迟子建荣获茅盾文学奖已经整整十六载。而特别幸运的是,无论是《北上》《宝水》,还是《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获奖的。”

“女性化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回归的过程。”乔叶坦言,“之前我还不时地有男性叙事角度或中性叙事角度,如今几乎全是女性角度,这是一种必然的返程。”她说,在《宝水》中写了许多女性,她深爱她们每一个。

《宝水》关注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关系,即人和故土,和过去,和过去的自己的关系。在宝水村清爽而又踏实的环境中,小说的主人公地青萍得到治愈,逐渐对父亲当年的意外释怀,对乡村、对老家不再耿耿于怀。关于“老家”,乔叶在《宝水》中这样写道:“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世的老人在那里生活,等着我们回去;去世的老人在那里安息,等着我们回去。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得寸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

谈及《宝水》的创作历程,乔叶与读者分享自己跑村和泡村的经历,她坦言:“迄今为止,这是我写得最耐心的一部长篇小说。我在忐忑中一次次奔向这些村庄,去的次数越多我就越知道:只有走到乡村内部去仔细端详才能发现,它蕴藏的其实是一部怎样丰沛丰满的小说。乡村正在发生巨变,而所有的巨变都必须附着在细节里。这细节又由无数平朴之人的微小之事构建,如同涓涓细流终成江河,其中的每一滴,皆为宝水。”

在读者互动环节,有小读者困扰于怎么写作文,乔叶坦诚地分享创作经验,“我觉得孩子们写东西,要写小不写大。因为小事是最真切的。生活中有很多像针尖上的蜂蜜一样小而甜的爱,这种爱是能实实在在接触到的,发现这种爱,表达这种爱就很好。”(记者 路艳霞)

地坛书市上举行读者见面会茅奖得主乔叶分享《宝水》创作心得

茅盾文学奖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乔叶的《宝水》、刘亮程的《本巴》、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东西的《回响》五部作品获奖。他们五人之中,乔叶是唯一的70后。她也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70后女作家。

消息公布后,乔叶收到了铺天盖地的祝贺信息与采访邀请。“感谢时代,感谢生活。感谢许多许多人,亲人们,师友们。”

在微信那头,她也特别感谢了老家河南和新家北京。《宝水》写的是河南的乡村故事。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小说中最基本的体验和感受都来源于河南。而北京三年的生活和工作对她的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和成长,这个小说的精神气场就是北京。

“我一直认为,作家必然在时代中,不可能架空写作。你笔下的唐朝在本质上其实也是你心中的这个时代。无论多么个人化的写作,也是这个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你的写作必然会和时代情绪、时代问题有关联。”她感慨道,作家和时代,就是浪花和大海,庄稼和土地的关系。“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这一瓢水里也是时代的成分。在这个大时代里,我很幸运地取到了属于自己的《宝水》,充满了感恩。”

乔叶写作三十年,其中小说写作有二十年,著有《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走神》 等作品。新小说《宝水》首发于《十月·长篇小说》2022年第4、5期,并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

在小说中,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正在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人到中年的地青萍被严重的失眠症所困,提前退休后来到宝水村帮朋友经营民宿。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渐治愈,终于在宝水村落地生根。

年轻的时候,乔叶很不愿意让自己的小说中显示出鲜明的乡土气和女性指征。但这么多年过去,在生活和文学的教育中悄然回首,她发现自己的小说写作有了两个方向的回归。

“一是越来越乡土。作为一个河南籍作家,近年来虽然已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但地理视野的多维度似乎让我的乡土性更鲜明了些。二是越来越女性。之前我还不时地有男性叙事角度或中性叙事角度,如今几乎全是女性角度。也许对很多女作家而言,进行女性化写作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原点选择,可对我而言这却是一种命中注定的返程。”

《宝水》中写到了许多女性,第一人称叙事者地青萍,青萍的奶奶王玉兰,宝水村的九奶奶,村支书大英,秀梅香梅雪梅这“三梅”……

“我深爱她们每一个。同时,在我心里,宝水村和福田庄这些村庄也都是女性的。土地母亲,乡村母亲,我们不都这样形容吗?小说里的九奶奶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人在人里,水在水里’。如水的女性在这个大时代中,她们的光芒照耀的,绝不仅仅是自身。”

中国文艺网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丛书”图书分享会举办

——“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丛书”图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9月16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联合主办的“让我们为自己立法——‘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丛书’图书分享会”在怀柔区雁栖镇水岸雁栖社区藏书房举办。丛书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晋江文学城副总裁胡慧娟,《光明日报》高级编辑饶翔,丛书作者王玉玊、高寒凝、薛静,与现场读者畅谈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研究的发展。中国文联出版社学术分社总监、编审冯巍主持分享会。

冯巍作为丛书责任编辑介绍,“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丛书”目前签约9部,从2019年10月第一本书出版立项,至今已出版4部。她评价道:“网络文学研究是一个特别当下的学科,甚至曾经说它是学科的时候还要加上引号。这套丛书作为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集合,也因此发挥了夯实‘网络文学研究’学科的特殊作用。”

作为当之无愧的网络文学研究的领军人,邵燕君带领着学术团队出版了大量著作,对文学研究的整体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一书破圈到社会各个领域。事实上,邵燕君是在网络文学飞速发展了十几年后才走上这条研究道路的。她跟观众分享了自己从传统文学转向网络文学研究的历程,她说:“网络文学发展到2011年时,用户将近2亿,发展出了所有重要的类型,产生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大神林立。然而,我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傲慢与偏见让我们视而不见?”“我心目中的当代文学要有志对当下人们最新的欲望心态作文学表征。”有了这样的判断,她毅然决然地转向了网络文学研究。在邵燕君看来,赶上千年一遇媒介变迁的这一代,有权利、有责任“为自己立法”。邵燕君希望她的学生们能够做第一代立法者。这些立法者要找到生命中最深最隐秘的问题,甚至需要创造一些非常核心的理论概念,于是就有了这套博士学位论文集成。

《编码新世界: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是丛书出版的第一本书。该书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玊从游戏角度切入网络文学,并提出了“二次元存在主义”的概念。今天的网络空间中诞生的电子游戏和网络文学,共享着相似的媒介环境,同时共享着相似的创作和接受的底层逻辑。王玉玊将这个逻辑叫做“数据库与模组化”。她认为,传统文学是个有机体,而网络文学是“设定叙事”。网络文学创作就是基于作者和读者脑海中关于人设和世界设定的数据库,来创造自己的文学世界和文学人物的。网络文学小说的主人公们常常会生活在多种真理体系、多种正义体系并存的世界中,他们要去选择决定和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要承担选择所带来的一切的后果和代价。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这种新的英雄形象,就是“二次元存在主义”的英雄形象。

《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高寒凝,在北大网络文学论坛观察女频网络文学的过程中,关注到了网文、动漫等网络内容被生产出来之前的环节,这个前置存在被她命名为“罗曼蒂克2.0”。在“亲密关系试验场”里,以女性为主的群体聚集在一起,通过角色配对(也就是CP)的方式,表达出对亲密关系的看法。“以亲密关系实验场为前提而产生出来的这些流行化产品或者文化娱乐活动所描述的爱情,和骑士文学、前网络时代言情小说描述的爱情是绝对不一样的。”这就是罗曼蒂克 2.0 跟罗曼蒂克 1.0的区别。

《脂粉帝国: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讲师薛静循着网络文学类型变迁的脉络,梳理了女性意识、女性观念的变迁。她谈道,网络文学让大批女性写作者进入大众视野,也拥有了很高的商业价值,“其实意味着这是一个女性被看到的特殊事件”。她期待能够从女性网络文学的视角折射出女性对于世界的认知。薛静在书中梳理了网络言情小说的发展历程,从网络文学诞生时期的虐恋霸总文、古代穿越文,到宫斗宅斗文、女尊文,再到“女性乌托邦”小环境下的甜宠文,以及现在最流行的无限流,网络文学类型的变迁展示了女性对于自身欲望的想象和焦虑。

伴随着网络文学产生,晋江文学城发展出特有的评论机制——资深网友自发成立的官评组,自由挑选作品放在榜单首页的重要位置来进行阅读点评。晋江文学城副总裁胡慧娟说:“评论对好作品的推介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通过参与共建,促进读者和作者形成共同的阅读审美取向,从而影响整体网站的风格。”她认为,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不能套用传统文学研究模式。“网络文学研究能够抓取作品中隐含的与社会、时代相关联的蛛丝马迹,给读者恍然大悟的感觉。”胡慧娟分享道,“我觉得这就是网络文学专业理论研究的作用。”针对用户粉丝化、极端言论增多的现象,胡慧娟指出,网络文学评论对于维护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学生态氛围有积极的意义。“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深入到一线研究,更多地发声,让更多的作者、读者看到研究成果。”她对网络文学研究寄予厚望。

作为传统文学研究者,《光明日报》高级编辑饶翔表达了他对网络文学及其研究的看法。首先,饶翔主张要拥抱新的媒介、新的文学样式。他认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链条的一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既折射出精英和大众的区隔,同时也在不断消解和融合二者。饶翔感慨,传统文学领域的好作品越来越少,面临着“破圈”的难题,而网络文学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反映了最当下的现实和最真实的欲望。同时,他也指出,自发的网络文学缺少传统文学强大的思想性和话语权,传统文学对现实的批判性仍然有价值。

冯巍总结道,“为自己立法”的主题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层面是丛书为“网络文学研究”学科立法,另一个层面,也是为“性别”立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

最后的现场提问环节,嘉宾和观众分享了关于乙女游戏发展、女性化创作表达的见解。

标签: 文学奖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