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男频剧崛起女频剧衰弱,大女主剧怎么不香了

更新时间: 2025-09-14 20:08:55

阅读人数: 100

本文主题: 女频女强玄幻修仙文

前几日,男频网文改编的电视剧《雪中悍刀行》在一片争议声中播出了大结局。虽然这部剧最后的评分有点难看,但各平台的收视数据却颇为喜人。《雪中悍刀行》虽则口碑远不如同为王倦改编的《庆余年》,但最近也传出可能会有续作或者动画化的消息。

与众人翘首期盼着第二季能快点开拍的《庆余年》不同。不久前《楚乔传》第二季也有了动静,却未能在网上引起大范围讨论。想当年《楚乔传》也是大女主剧中佼佼者,剧粉众多,而今男频剧却乘风而上备受关注,女频剧日渐衰微不复往日辉煌,唏嘘之余也不禁令人想问,大女主剧怎么不香了?

衰微的女频剧,女强外衣下难逃男性凝视

要说到女频剧,就不能不提《甄嬛传》,开播十年仍旧被观众喜爱,但若要选出这部最不好看的段落,甄嬛和果郡王的凌云峰之恋必会上榜,一心“搞事业”的甄嬛才是观众们喜爱的大女主。

在《甄嬛传》后,一大波女频剧登上银幕,《楚乔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都没有再能延续《甄嬛传》的辉煌,反而是走了下坡路,《燕云台》《上阳赋》《大宋宫词》一部比一部扑得惨烈。抛开服化道千篇一路、特效只有五毛等问题,女频剧叙事核心存在的问题在这几年中暴露无遗,用电影学者戴锦华的话来说就是“女性主人公的生命逻辑,她们的统治逻辑,她们战而胜之的逻辑,基本上是对男性逻辑的复制。”

这是女频剧普遍存在的问题,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强悍女性的奋斗成长史,细究起来不过是女性的幻想而非现实,她们的成功依赖于男性帮助,她们的结局往往回归到爱情,即便是《甄嬛传》也没能逃脱被人诟病“甄嬛不是靠温太医就是靠四大爷”。当女频剧的女主们最后都开始甜甜的谈恋爱把事业抛之不顾时,男频剧的机会出现了。

2021年的观众哀叹着“女频剧亡了”,殊不知2018年被灰心丧气叫衰的是男频剧。当年的《延禧攻略》《如懿传》趁着女频剧的东风,播放量、关注度遥遥领先,同年的《将夜》《择天记》则有些灰头土脸。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这一年《庆余年》的出现打破了男频剧被叫衰的魔咒。剧中男主范闲游走于各派势力,在风云诡谲的朝局斗争中探寻被暗藏的往日真相,集合烧脑、悬疑与喜剧于一体的《庆余年》口播收视双丰收,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

去年年初,同为爆款男频剧的《赘婿》被卷入了几个网文作者的口舌纷争,《赘婿》原作者在微博上与网友的骂战挑起了颇为严重的男女对立情绪,也使不少女性观众猛然意识到了男频剧与男频小说有巨大的割裂感。回到最初的起点,大女主剧的流行与剧方有意迎合女性幻想密不可分,而剧方对男频文的改编除了规避审查问题,释放对女性观众的友好信号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管是《庆余年》《赘婿》还是刚完结的《雪中悍刀行》,原小说的男主身边莺莺燕燕从不断绝,万花丛中片叶不沾身的风流人设,所有女性角色都拜倒在男主雄风之下的设定若是被原样搬上了电视剧,多半能让女性观众倍感不适并选择退避三舍。以《庆余年》为例,尽管女主林婉儿后期成了工具人,但范闲与柳思思、战豆豆等一众女性角色的感情线做了大量删改,很好剔除了可能在主流价值观上“雷区蹦迪”的部分,保留了权谋与智斗两大亮点,收获了很好的成效。

男频剧的开山祖师爷金庸的IP宇宙是一个很好的平衡男女角色的案例,无论男女,家国大义与深刻的人性贯穿始终,那些闪耀在金庸剧中的女性角色们亦令人难忘。这对当下的网文改电视剧不乏是一个启示,不论是男频剧还是女频剧,创作者对女性贫瘠的想象已让观众厌倦。

女频剧中的大女主不再重复“像男性一样”,男频剧中女性也不再是个工具,我们期待着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现。

男频剧崛起女频剧衰弱,大女主剧怎么不香了

魔改女频文,好竹出歹笋?

文|阿步‍‍‍‍‍‍‍‍‍‍‍

陈都灵新戏《翘楚》官宣与男主周翊然平番后,引来了巨大争议。

不久前播出的《雁回时》让陈都灵事业上达到了新高点,粉丝对她的下一部作品期待值极高。有爆款加成,却只能和作品上明显差她一大截的周翊然平番,自然激起粉丝不满。且女星粉大都是事业粉,爆剧归来仍要给无实绩男主抬轿无异于花粉地狱,甚至有粉丝在愤慨之外还因为失望脱粉,亦有不少花粉想到了自家姐姐的类似境遇而共情,声援陈都灵粉丝。

《翘楚》原作是毫无疑问的大女主,平番绝不仅是剧外的咖位之争,更意味着剧中的大女主也要给男主让道,这才真正犯了众怒 。《翘楚》抖音官方发布的唯一一条视频,点赞数不到两万,评论却冲到了30万以上,鸣不平的路人们在评论区摇旗呐喊大女主魔改男主剧必扑。

久矣,也始终在期盼着真正尊重原著内核、也尊重观众的作品。

女强大女主IP改编,女主要够强

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女频作品,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靠女主成长吸引读者的女强向,一类靠情感互动吸引受众的言情向 ,两者的领地划分不同,观众对魔改的界定和区分也不同。

《翘楚》原作《楚后》属于前者。《楚后》为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希行的作品,故事的女主角楚昭前世是被皇帝赐死的糊涂皇后,重生后自立自强搞事业,在权谋江湖中平衡各方势力,这一世成为了辅佐幼帝、权势鼎盛的实权皇后。

故事的主线是女主的逆袭升级,从弱者变成强者——这正是女强文最吸引读者的爽点。

《楚后》的另一重爽点在于,原作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主,读者统计原著中角色姓名出现的次数,几个重要男性角色戏份基本持平,和女主都有感情线。谢燕来这个角色之所以是男主,是因为女主最后喜欢的是他。

总之,女主拥有绝对核心地位,女主是故事的天,所有人都是她成长play的一环,用来给她攒成长点和经验值。男性角色人均男配,男主之所以是男主,只是因为被女主选中了。

改成双强后,女主被拉到了和男主同一层面,男主不再居于女主的从属地位而是要和她平起平坐,女主成长逆袭的高光也要因为男主而削弱,大女主的主权被侵犯,爽点也已经从根本上被破坏了。

另一个典型的倒反天罡的例子是《天盛长歌》,原著《凰权》是女强权谋,结局女主成国君和男主平分天下,多年后二人退位归隐。而电视剧爆改大男主,女主被边缘化,结尾女主自尽,男主称帝,原著里所有以女主为核心建立的爽点都被抹杀,这部剧也开了“大女主改大男主必扑”先河。

《楚后》首发于起点,《凰权》则出自潇湘书院,同属阅文系作品,阅文系作品以大女主、女强文见长,这两年同样改编自阅文的还有《墨雨云间》《九重紫》《国色芳华》《雁回时》等。其中《墨雨云间》和《雁回时》同属潇湘书院作家千山茶客作品,《九重紫》《

这四部热播作品也都对原作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改动最大的《雁回时》在情节上已经和原著毫不相关。 但它们都将原著的女主视角、女强内核保留了下来 ,女主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在故事中的绝对核心和能动性不变,再以适宜剧集表现的形式构建新的情节和爽点。

观众看着女主们一次次化解危机、由弱变强,特别是几部剧前期都是女主开局地狱,然后一步步扭转局势,代入感和升级感超强,沉浸在剧集本身带来的爽感中的观众,也就不那么在意是否魔改原著了。

与之相应,一旦这些剧集里的女主变得不够强时,观众也很容易逆反。《国色芳华》结尾女主做妾、《雁回时》女主嫁真姐夫等,都因为没有达到大女主应有的体面而被审判。尽管创作者们想方设法用更多情节铺陈她们变弱的合理性,但爽感一旦被打断,观众们就会变得挑剔,尤其原著里又没有这样的情节,剧集里的此类创作就更显得不讨好。

其实观众们并不是只能接受单纯的女强爽剧,好的爽剧是可以和悲剧共存的。《甄嬛传》也可看作大女主女强剧,剧里宫斗升级的爽感与被皇权压抑的人性悲剧交织在一起,让它比普通的爽剧更值得回味。

的悲剧性也被她人生赢家的事实中和得刚刚好,她守护住了自己身为女强大女主的尊严,那就是世俗层面上的成功,满足了观众慕强的心理,在这样的基础上,甄嬛痛失爱情才会被观众心疼。相反,被废后的絮叨“墙头马上”的如懿只会被笑话。

当然,《甄嬛传》76集的容量让它有更多的余地从容不迫地叙事,而且剧情节奏、演员演技等方面都是巅峰水准,那种刚刚好的悲喜度也很难平衡,难以在当下市场复刻。眼下的大女主女强剧,还是应该先把起码的爽点抓好。

以言情为主要卖点的文改编影视剧,男女主的核心地位并不像女强大女主那样绝对。

和女强大女主不同,言情受众们总会更关注男性角色。 例如《长月烬明》原著《黑月光拿稳be剧本》以女主视角展开,剧版弱化了女主形象,改成了大男主。其实男主澹台烬在纸片人时期人气就远高于女主黎苏苏,他才更像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在言情故事里,男主的苏感、感情线的好嗑才是观众们的真正爽点所在,女主当然也会成长进步,但和女强故事里的大女主谈恋爱一样,属于锦上添花,观众们真正想看的是她们怎么被爱,也习惯用看女主被爱的爽点来代替看到她们变强。

《苍兰诀》《永夜星河》的男主都是市面上不太常见的款式,一个bking,一个傲娇病娇混合型少年,满足了观众对新鲜类型男主的需求。女主则都是可爱偏弱型,小兰花法力低微,妙妙起初不会术法,但她们的弱小可以衬托男主的强大,让男主更苏。而且弱小者在感情里占上风,拿捏强大的一方,也是一种感情上的逆袭升级,同样具有爽点。

《长相思》和《宁安如梦》则是用品类丰富的男主搞雄竞、女主1vN的多重感情线来抓住观众的心,女主一个人得到众多优质男性的爱慕,对于爱好这口的观众来说不亚于在感情世界里称霸。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剧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对原著还原程度较高的剧集, 在原著粉众多、情节又扎实的情况下,老实还原原作才是硬道理,灵机一动不可取

另一部非常成功的“魔改”是改编自《清穿日常》的《卿卿日常》。《 日常》是清穿题材里极具知名度的一本IP,现代人女主穿越到清朝,一边吃吃喝喝一边和雍正培养感情,最后成了宠妃,文风轻松,但其实故事基调压抑,女主的现代意识在封建制度下一点点被压抑磨灭,日常只是苦中作乐,甜和宠都是表象。

《卿卿日常》从清穿改成架空后,不仅情节大变,连男主名字都改动了,但它保留了原作的美食元素和轻松日常风格,同时还真的构建了一个和现实对应感极强的新川世界,且这个世界还是一个女性可以自立自强、不用依附他人的世界,女主不用再像原著一样是男主的附庸,和男主的甜也成了真甜。这样的魔改,相当于把憋屈的点改成了爽点,观众的接受度当然也很高。

多数时候观众看剧还是图爽,女强就要看女主变强,言情就要把恋爱谈到位。剧集改编可以大刀阔斧,可以挖掘新的爽点,但不能把原作的底层爽点改成憋屈点。 很多改编忽视了观众对爽点的追求,也难怪观众要起义。

男频剧崛起女频剧衰弱,大女主剧怎么不香了

前几日,男频网文改编的电视剧《雪中悍刀行》在一片争议声中播出了大结局。虽然这部剧最后的评分有点难看,但各平台的收视数据却颇为喜人。《雪中悍刀行》虽则口碑远不如同为王倦改编的《庆余年》,但最近也传出可能会有续作或者动画化的消息。

与众人翘首期盼着第二季能快点开拍的《庆余年》不同。不久前《楚乔传》第二季也有了动静,却未能在网上引起大范围讨论。想当年《楚乔传》也是大女主剧中佼佼者,剧粉众多,而今男频剧却乘风而上备受关注,女频剧日渐衰微不复往日辉煌,唏嘘之余也不禁令人想问,大女主剧怎么不香了?

衰微的女频剧,女强外衣下难逃男性凝视

要说到女频剧,就不能不提《甄嬛传》,开播十年仍旧被观众喜爱,但若要选出这部最不好看的段落,甄嬛和果郡王的凌云峰之恋必会上榜,一心“搞事业”的甄嬛才是观众们喜爱的大女主。

在《甄嬛传》后,一大波女频剧登上银幕,《楚乔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都没有再能延续《甄嬛传》的辉煌,反而是走了下坡路,《燕云台》《上阳赋》《大宋宫词》一部比一部扑得惨烈。抛开服化道千篇一路、特效只有五毛等问题,女频剧叙事核心存在的问题在这几年中暴露无遗,用电影学者戴锦华的话来说就是“女性主人公的生命逻辑,她们的统治逻辑,她们战而胜之的逻辑,基本上是对男性逻辑的复制。”

这是女频剧普遍存在的问题,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强悍女性的奋斗成长史,细究起来不过是女性的幻想而非现实,她们的成功依赖于男性帮助,她们的结局往往回归到爱情,即便是《甄嬛传》也没能逃脱被人诟病“甄嬛不是靠温太医就是靠四大爷”。当女频剧的女主们最后都开始甜甜的谈恋爱把事业抛之不顾时,男频剧的机会出现了。

2021年的观众哀叹着“女频剧亡了”,殊不知2018年被灰心丧气叫衰的是男频剧。当年的《延禧攻略》《如懿传》趁着女频剧的东风,播放量、关注度遥遥领先,同年的《将夜》《择天记》则有些灰头土脸。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这一年《庆余年》的出现打破了男频剧被叫衰的魔咒。剧中男主范闲游走于各派势力,在风云诡谲的朝局斗争中探寻被暗藏的往日真相,集合烧脑、悬疑与喜剧于一体的《庆余年》口播收视双丰收,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

去年年初,同为爆款男频剧的《赘婿》被卷入了几个网文作者的口舌纷争,《赘婿》原作者在微博上与网友的骂战挑起了颇为严重的男女对立情绪,也使不少女性观众猛然意识到了男频剧与男频小说有巨大的割裂感。回到最初的起点,大女主剧的流行与剧方有意迎合女性幻想密不可分,而剧方对男频文的改编除了规避审查问题,释放对女性观众的友好信号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管是《庆余年》《赘婿》还是刚完结的《雪中悍刀行》,原小说的男主身边莺莺燕燕从不断绝,万花丛中片叶不沾身的风流人设,所有女性角色都拜倒在男主雄风之下的设定若是被原样搬上了电视剧,多半能让女性观众倍感不适并选择退避三舍。以《庆余年》为例,尽管女主林婉儿后期成了工具人,但范闲与柳思思、战豆豆等一众女性角色的感情线做了大量删改,很好剔除了可能在主流价值观上“雷区蹦迪”的部分,保留了权谋与智斗两大亮点,收获了很好的成效。

男频剧的开山祖师爷金庸的IP宇宙是一个很好的平衡男女角色的案例,无论男女,家国大义与深刻的人性贯穿始终,那些闪耀在金庸剧中的女性角色们亦令人难忘。这对当下的网文改电视剧不乏是一个启示,不论是男频剧还是女频剧,创作者对女性贫瘠的想象已让观众厌倦。

女频剧中的大女主不再重复“像男性一样”,男频剧中女性也不再是个工具,我们期待着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现。

标签: 雪中悍刀行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