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再读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专制社会中权力的垄断和官僚主义

更新时间: 2025-09-15 19:08:18

阅读人数: 905

本文主题: 官场谴责小说和谴责小说区别

《官场现形记》自1903 年开始连载于《世界繁华报》,共计60回。该书被香港《亚洲周刊》、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评为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优秀小说。是李伯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该书和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一起被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主要记录了专制社会末期社会上各种怪事,荒诞不经,以及末世社会中各阶层的生活和表现。

《官场现形记》是在写完一人之后又转入到下一人,用不断的蝉联而下的形式,利用若干个故事情节相对的独立短篇故事组合而成。书中涉及到的大小官吏达百人以上,上自太后、军机大臣、太监总管,下至府、州、县官以及佐杂小吏,无不应有尽有。

《官场现形记》其实主题在于说官吏,揭露当时社会官吏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而这背后的实质其实就是官本位和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实际上专制社会的主要表现而已。

那个社会就是以权力为本位的专制社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权力的垄断、封闭、私有性和等级性。 垄断和私有很容易理解,就是权力只属于皇家。只有皇家的后代才能继承皇位,其它任何人都不能染指,否则就是谋反,就是叛乱。专制社会将这种权力的家族化传承刻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从上到下,整个社会都是这种认知。所以历史上每到出来一些人夺权,或多或少被认为是奸贼,比如曹操和曹丕。因为在民众心中,只有汉室才是正统。

权力垄断和封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君主专制和官本位。 君主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官为君设”,皇帝掌握着官职设置和官员升迁的决定性权力。

君主掌握了官吏任免的决定性权力。从官职的升迁罢黜,到荣辱奖惩,皇帝拥有对全体官僚的生杀予夺大权。 所谓,“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绝非戏言。正因为君主和上级掌握官吏的任命和升迁,所以对于上级和君主而言,下级和臣子毫无独立的人格可言。皇帝既有权给予官员“恩典”,也有权对官员肆意羞辱。

在整个官僚体系中,君王居于最高权力地位,是整个官僚阶层的总代表。皇帝作为“人主”,也是“官主”。这种等级也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官吏依附于君主,下级依附于上级。

上下级的依附关系其实就是权力的等依附关系。权力的从属关系也决定着人身的依附关系,被统治者是统治者的奴仆。下级权力附属于上级权力,下级官员依附于上级官员,所有官僚最后都依附于君主。

所以说,专制社会,官吏表面上看是在行使管理社会的职能,但根本上是为了巩固皇权的需要。君主决定着所有官僚的命运。官僚的根本职能是服务于君主。在帝王面前,无论官位多高,都不过是君王的“奴才”和“仆人”。

以君主为代表的整个官僚阶层垄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其他社会阶层不得分享任何政治权力。社会的权力高度垄断于君主。 在整个权力体系中,君主作为国家主权的掌握者实际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超越法律之上,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具有极大的任意性。

在专制社会中,统治阶层的权力本质上没有边界,它无所不及,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任何领域,从控制物质资源到控制思想文化,既支配公共领域也支配私人领域。在官本主义条件下,行政权可以在决策、执行、监督之间有所分工,但立法权、司法权和执行权最终都集中于君王。

俞可平.《官本主义引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反思》

再读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专制社会中权力的垄断和官僚主义

再读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为啥专制社会大小官吏都喜欢弄权?

《官场现形记》是李伯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1903 年开始连载于《世界繁华报》,共计60回。该书被香港《亚洲周刊》、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评为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优秀小说。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时期谴责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品,与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一起被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而《官场现形记》是当时谴责小说的鼻祖。

小说中总共描写了三十多个官场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中不仅涉及到底层的官吏,甚至太后和军机大臣也有所涉及,其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小说中所描述的所有官吏,无论职位如何,最终都会被金钱所收买。这些人经过寒窗苦读,已经不想再受苦,只想利用自身的职权进行权钱交易,在任职期间不断搜刮民脂民膏遥,甚至还包括一些暗中行贿和公开买官的行为。官职越高所能收取的金钱也就越多, 同时,专制更是放大了他们贪婪的人性,变本加厉,极尽其所能,乘机敛财,大肆搜刮。

比如小说中涉及的官场敬仪名目繁多,三节两寿、拜师到任、婚丧嫁娶都要用钱打点,其中提到的炭敬、冰敬、门敬、跟敬、贽见、别仪等都是官员贪污受贿的常见手段。

第三十四回的知州阎佐之借山西赈灾之名,肆意妄为,疯狂敛财,逼得太原一府百姓死净逃光。第八回的陶子尧靠着抄来的条陈糊弄上司,挣得买办机器的肥差,后将公款挥霍一空,机器未买,还伙同他人造假合同,向山东官场索赔四万银钱。第三十五回的何孝先办差途中遇灾民鬻儿卖女,贱价购买五十多个女孩,高价贩卖,大获其利。

第二十回的浙江巡抚傅理堂,上任之初力倡节俭,大小官员争穿旧衣,打扮得如同一群叫花子。就是这样一位“清官”,在任副钦差时借查案捞银五十多万两。第五十四回的候选通判梅蔚,做钦差随员出洋途中偷鸡摸狗,罔顾身份,丑态百出。

总之,《官场现形记》向世人描绘了一幅“百官群丑图”。我们能总结一点,专制社会中,无论大小官吏似乎都不能豁免,不知不觉都会被卷入弄权。 都会将权力的势能发挥到极致,大官有大官的权力势能,小吏有小吏的权力势能,哪怕只是有官吏家的门岗也是变本加厉,以最小的权力去最大限度的为难百姓、刁难百姓,肆无忌惮,何以如此?

从根本上讲,专制社会吏治败坏、官吏弄权,以最小权力最大限度的刁难百姓,根本原因在于专制制度本身决定。清朝是专制社会的巅峰时期。

专制社会中权力高度垄断,垄断于君主,君主不受任何形式的制约、约束和监督,权大于法,凌驾于一切法律和制度之上。整个社会所有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维护皇权,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私有。权力呈现出的是垄断化、私有化、封闭化的特征。

比如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这就等于各级官吏的权力中心在于君主。官吏权力来源于君主,这种从上而下的权力架构、垄断体制导致君臣上下级间严密的隶属关系和等级差别及上下级间“主”与“奴”的角色,官民间“贵”与“贱”的差别。下级的政治命运完全操控于上级手中,奖惩黜陟、升降迁徙均需由上级提议或决定,上级依仗官势、玩弄权术,下级则极尽逢迎、巴结贿赂。

而君主最在意的首先是官吏们的忠诚,能不能维护皇权,所以清廉与此相比,只能退居其次。统治者们向来都不能宽恕谋反、大逆不道,而官吏谋财图利,则往往被视为胸无大志没有野心而不加以严惩得到宽恕。官吏腐败、弄权根子在于君主,至于所谓的监察制度,不过流于形式。所以说,权力没有任何约束和监督的官吏们,自然肆无忌惮的弄权了。而且不分权力大小。

刘沛.《官场现形记》中的腐败问题及其当代启示

原创再读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专制社会中权力的垄断和官僚主义

《官场现形记》自1903 年开始连载于《世界繁华报》,共计60回。该书被香港《亚洲周刊》、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评为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优秀小说。是李伯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该书和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一起被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主要记录了专制社会末期社会上各种怪事,荒诞不经,以及末世社会中各阶层的生活和表现。

《官场现形记》是在写完一人之后又转入到下一人,用不断的蝉联而下的形式,利用若干个故事情节相对的独立短篇故事组合而成。书中涉及到的大小官吏达百人以上,上自太后、军机大臣、太监总管,下至府、州、县官以及佐杂小吏,无不应有尽有。

《官场现形记》其实主题在于说官吏,揭露当时社会官吏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而这背后的实质其实就是官本位和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实际上专制社会的主要表现而已。

那个社会就是以权力为本位的专制社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权力的垄断、封闭、私有性和等级性。 垄断和私有很容易理解,就是权力只属于皇家。只有皇家的后代才能继承皇位,其它任何人都不能染指,否则就是谋反,就是叛乱。专制社会将这种权力的家族化传承刻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从上到下,整个社会都是这种认知。所以历史上每到出来一些人夺权,或多或少被认为是奸贼,比如曹操和曹丕。因为在民众心中,只有汉室才是正统。

权力垄断和封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君主专制和官本位。 君主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官为君设”,皇帝掌握着官职设置和官员升迁的决定性权力。

君主掌握了官吏任免的决定性权力。从官职的升迁罢黜,到荣辱奖惩,皇帝拥有对全体官僚的生杀予夺大权。 所谓,“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绝非戏言。正因为君主和上级掌握官吏的任命和升迁,所以对于上级和君主而言,下级和臣子毫无独立的人格可言。皇帝既有权给予官员“恩典”,也有权对官员肆意羞辱。

在整个官僚体系中,君王居于最高权力地位,是整个官僚阶层的总代表。皇帝作为“人主”,也是“官主”。这种等级也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官吏依附于君主,下级依附于上级。

上下级的依附关系其实就是权力的等依附关系。权力的从属关系也决定着人身的依附关系,被统治者是统治者的奴仆。下级权力附属于上级权力,下级官员依附于上级官员,所有官僚最后都依附于君主。

所以说,专制社会,官吏表面上看是在行使管理社会的职能,但根本上是为了巩固皇权的需要。君主决定着所有官僚的命运。官僚的根本职能是服务于君主。在帝王面前,无论官位多高,都不过是君王的“奴才”和“仆人”。

以君主为代表的整个官僚阶层垄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其他社会阶层不得分享任何政治权力。社会的权力高度垄断于君主。 在整个权力体系中,君主作为国家主权的掌握者实际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超越法律之上,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具有极大的任意性。

在专制社会中,统治阶层的权力本质上没有边界,它无所不及,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任何领域,从控制物质资源到控制思想文化,既支配公共领域也支配私人领域。在官本主义条件下,行政权可以在决策、执行、监督之间有所分工,但立法权、司法权和执行权最终都集中于君王。

俞可平.《官本主义引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反思》

标签: 官场现形记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