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花式嘲讽评论者指南

更新时间: 2025-09-16 20:23:48

阅读人数: 163

本文主题: 小说作者翻牌是什么意思

在此书的第247页,我再次陡然感受到街角处迎面撞上来的嘲讽气息,先是一慌,然后释然:“还好我不是一个评论家,我只是一个微小的读者,嗯。”我花了三个并不连续的晚上读完全书,然后第一个冒出来的疑问是:“大头马是男的女的?”(我并不认识大头马,读这本书纯粹是被书名所吸引)我拿着问题去问朋友,得到的答案是:这不重要。我转头想了想,是啊,的确不重要。 老实说,看到开头的那句“评论从来就是模仿”,有那么几分钟不敢下笔。万一着了道了,成为模仿之作,岂不就尬评了?所以我决定,还是正襟危坐些,体面地写点个人的小看法(但不得不说,模仿这件事还是挺诱人的)。 大头马的这本小说,着实技巧华丽,语言这玩意在他手上像转笔那样自在随意。为什么大头马是男是女不重要呢?套用罗兰·巴特的话来说就是:他死了。大头马在《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中说:“但凡上过文学理论的课,应该都能够明白这个小把戏是什么。”侥幸有几节文论课没睡着,使得我此刻能够稍稍揣测一下这个小把戏。没错,这个小把戏,就是前面提到的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的说法。 罗兰·巴特在《作者的死亡》一文中提出,文本概念的诞生宣告了作者的死亡。这种死亡并非指作者不存在了,而是作者隐蔽了。按照传统的文艺评论方法,一部作品的空间属于作者这个人的,这既是因为时间上的先后,也是因为行为逻辑上的一脉相承。但巴特认为,作者仅仅是写作的主语,而非有具体精神的人。 在大头马的这本小说里,从《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到《评论指南》一共八篇,每一篇他都用不同的语言将自己隐藏起来,就像许多推理小说中提到的反侦察秘诀一样:把一棵树藏在森林里。大头马把自己隐藏在诸多作家的语言森林中,包括马尔克斯、塞林格、索尔·贝娄、赫胥黎等等等等。本雅明曾梦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构成的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头马对这一想法进行了实践,只不过他的引文是抽象的、诸多过往写作者的声音。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大头马营造的这一语言迷宫,并非像本雅明那样出于某种写作上的雄心壮志,更多的反而可能是一种游戏心态(至少从外部表现上来看是的)。他像一个游戏地图的设计者,从上帝视角观看在主谓宾之间穿梭的人们,可能还会配上BGM。这些人都是谁?当然是评论家了,还有更多渺小的读者。他能够看到,有人在死角处暗暗死磕,有人在多岔路口选择困难,还有人在前途莫辨处狂妄自大。看着这一切,一定开心极了,假如他真的存在,并且是个熊孩子的话。 大头马创造了一个《盗梦空间》般的多维的、复杂的叙述空间。同时在这一空间中,又安插了“如何写小说”这一命题,使得小说与现实的边界越发地模糊起来。这一“小把戏”安德烈·纪德在《伪币制造者》中也玩过,并称之为“纹心”(莫名感觉很杀马特)。同样,大头马的这一戏仿,可能依旧不是出于某种野心,而是好玩。一会儿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一会儿是写两个人爱情故事的作者,一会儿又是写作者的作者,仿佛在八门金锁阵中生门入景门出,来来回回,闲庭信步;又如古装电影拍摄现场,“Action!”“卡!”循环往复,导演端坐一旁,隐隐有穿越荒诞之感。 从结构上来看,这本小说真的是八个短篇组成的吗?并不是。其实每篇文本都切实关联着另一文本,或隐或现,用老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各种语言上的小把戏,就像这棵树上的果实,在枝桠间相互交错,撑起整个文本里巨大的叙事空间。正如大头马在文本中说的那样:“你可以把这些短篇视为一个长篇的若干碎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世界。”而这一切都将评论者引入早已挖好的文本陷阱。 再回到罗兰·巴特。巴特说:“批评以在作品中发现作者为己重任:作者一被发现,文本一被‘说明’,批评家就成功了。”想在大头马设置的迷宫中成功,显然没有那么容易。除了用语言的森林来设置障碍、用多维的叙事来模糊空间、用戏谑的口吻来诱导方向,大头马在最后一章《评论指南》中更是一本正经地创立“评论学”这一冷门学科,煞有介事地介绍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理论方法。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太像是真的了,以至于溢出太多真实,就好像不是真的一样。而这恰是对评论的一种反讽。就像文本中男主说的那样:“光背定式没用。” 巴特说:“生活从来就只是抄袭书本,而书本本身也仅仅是一种符号织物、是一种迷茫而又无限远隔的模仿。”大头马对“评论”这一行为的模仿(也是评论)带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来自智商与天赋的碾压式嘲讽。这种嘲讽很难说是善意的还是不善意的,因为这仅仅是一场文本游戏。只不过你面对的是一个博览闲书、智商感人、转笔娴熟、同时又极具演员天赋的“顽童”(推荐语里金宇澄老师是用的是这个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聆听嘲讽,并赞美、享受着迷宫的精致。总之,是服了。 另外说点题外话。作为一名伪资深摇滚乐迷,我对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摇滚乐队颇具好感。我印象中看到的就有科特·柯本、大卫·鲍伊、齐柏林飞艇、AC/DC等传奇音乐人。有了摇滚乐,那一定少不了嗑药。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各种大麻、迷幻蘑菇以及LSD等药物,在《阿姆斯特丹旅行指南》中还着重描绘了大型高科技嗑药现场。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本书都弥漫着迷幻摇滚的气质。当然还有一点儿性挑逗。总之,很嬉皮。 以上解读,都是我一家之言。如有过度阐释,或与大头马本人创作意图相左等情况,我还是要把巴特老师再搬出来一次:“为使写作有其未来,就必须把写作的神话翻倒过来:读者的诞生应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来换取。”翻译成人话就是:我是读者,我想说啥就说啥。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花式嘲讽评论者指南

简单谈谈(折叠术)书评

写书评之前不得不说,《折叠术》在目前我读过的小说类里能排上前几名,绝了!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出版社似乎并没有看到背后真正的价值,装帧很平凡,像是七八年前的水准,极大影响阅读体验。刚挑到这本书时,因为书名,还好奇过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是否有雷同要素,毕竟珠玉在前。折叠术,折叠的是肉体、记忆和情感,展开的是人生与命运。伍尔夫害怕未来的小说走向散文化,光靠描写动人,可以说如今绝大多数小说的确在走这种路线,一味地空发牢骚。《折叠术》不一样,曲折的情节和惊人的脑洞,不再单纯是小说的助推力,而成为了小说本身。碧河的故事就像一张网,每个主角都是其上的结点。陈崇正老师很巧妙地将虚幻与现实扭折在一起,“李寻欢”折叠了自己下岗女司机的身份,靠游戏中潇洒的侠客带给自己一点生存的希望,葛先生折叠了自己饱受病痛折磨的精神,幻想着妻贤子孝、风波平稳的幸福生活……一折一叠里,透露着大时代下人类抵达极限的无力感,陈老师的手法富有先锋性,这些东西他敢写,也能写。陈老师舍弃了文字上的过分精细,追求语段上的流畅和出其不意。《寻欢》《念彼观音力》《折叠术》《虚度》《尘埃法则》《凤凰铁锁咒》成一循环,《心灵手术刀》虽粘连在前面的框架内,却足已自成一循环,靠后面的《替身》《海岸线》《红焰》《匕首》《爱慕》尽管写的也算不错,可因为之前技巧秀得过多,隐隐有脱力感,印象不够深刻了。这一大部分循环里,每篇各采用不同主角,而这每一位主角又恰是其他篇目之中或许只留下一掠而过的踪影,他们的遭遇与命运有的能够互相对照,拼凑完整,有些类似于富春山居图和无用师卷,更像一副棱镜塔罗,一组牌共同展现一个荒唐的故事;而有的则发生转折,已相区别。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值得反复品读,也来不及一一叙述,总之《折叠术》一书是值得写作者反复阅读借鉴的好书,对技法的培养有极大佐助。

谁嬗变成了谁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豆瓣的第一篇文章就这样献给了一本书。

我喜欢看悬疑推理小说,喜欢书中人物不断追寻真相的感觉,看着真相在作者笔下一点点揭开面纱浮现在眼前,是一件很畅快的事情。

“黑暗中,她摸到了那块骨头。”

开篇第一句话,就让大晚上看书的我不寒而栗。一本书上来就把凶手的犯罪现场勾勒出来,书还没开始读几行,就把一堆的问题跑出来。

是谁摸到了骨头?又是谁的骨头?是谁?

看悬疑小说的乐趣就在这。一边看作者用文字给你叙述的事实,一边自己在脑海里边勾勒、推测故事的真相,一边带着蠢蠢欲动的好奇心飞速的看下去。

主人公林香茗,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一个活剥俏皮的女性,其次香茗嘛,此人可能是如茶一般香气四溢,娴静的人。恰恰相反,wuli香茗主人公是一位帅气的男子——行为科学小组组长。

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剖析为主要题材的悬疑小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读者,可能是打破常规的破案手法吸引了探案迷,也可能是像薄靳言那样帅气又高智商又有个性的犯罪心理专家的男主吸引了大批迷妹。而且近两年,这类题材的小说,翻拍成电视剧的也不少,虽然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让我们也一起小小期待一下这本书翻牌的电视剧吧。

看悬疑小说的另一乐趣就是,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真相永远都书的最后一页。

看书的时候,可能不太会去想,书的名字为什么是嬗变,可当把整本书看完,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才会回想嬗变是这样,才会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

到底什么是生,什么死。有些人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有些人死了,却是一条活路。人性有时候也会想基因一样,在特定的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会发生基因突变,人性的嬗变,也只是一瞬间。我们所坚持的所谓原则,所相信的事实被打破的那一瞬间,你是否有信心去面对真相?是否有信心坚守本心。在书中,作者用野兽来形容凶手,野兽凶猛,隐于林中,踪迹难寻,也许就隐藏在你的身边,不要放过书中的任何细节,没准那就是你推开真相大门的助力。

对于悬疑推理小说,我总喜欢在知道真相之后,重新翻看回味,每一个细节,把故事在脑海里串联,体会作者对每一细节的处理,感慨作者令人赞叹的能力。

关于嬗变的真相,只能你自己去书里边找寻了。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