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源于爱读书懂生活善思考
网络文学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文学,或者说通俗文学。网络小说基于市场,市场的主体语言是欲望,在欲望驱使下的心理补偿和痛楚释放,使网文写作自行建立了想象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小说的想象性要重于现实性,但并非与现实无关。
网络文学试图传达人的情感和愿望
网络小说题材的发散和丰富,正是源于现实中社会人不同的情感和愿望的表达与期待,它们的想象因素,以不同形态存在。比如玄幻、修真、仙侠之类的小说,相当一部分灵感,是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衍生的,《山海经》为诸如《诛仙》等玄幻小说,提供了最初的设定蓝本,小说是建立在中国民间志怪传奇基础上的想象再生。
当很多事物可以通过科学来解释时,人类便丧失了对自然的恐惧,神话已经消亡,但没有了敬畏之心,人类又深陷于社会现实压力的恐惧之中。这个时候,玄幻小说便展现了一部分挣扎于人生漩涡的青年人对现实世界进行精神征服的图景。早期的武侠小说,已经充分发挥了想象,将人的能力提升到极致的境地。玄幻小说中的想象因素,需要更加离奇和跳跃。而所有的想象,都折射着现实中的各种愿景。上天入地的神魔般能力,代表了人类挣脱现实桎梏的期望;各种宝物灵器的大量出现,代表了人们内心对于资源的渴求;空间和时间的延展虚幻,则反映了社会人内心的焦躁和寻求突破的愿望。
同样,重生、穿越类小说,映射人们自我挽回和不甘平庸的内心期望。这个类型小说代入感比玄幻小说更明显。穿越类小说,主人公在异世界光芒四射、大展宏图。重生类小说,展现的则是一种“回到过去,从头再来,且将旧貌换新颜”的主题。这都是人对于不能实现的愿望或者无法挽回的过去的一种情感诉求。写作者呼应这些诉求,以虚幻的精神想象来弥补读者的缺憾,满足读者的愿望,调节读者被现实挤压得日益逼仄的心理空间。
而惊悚小说,则以极端夸张的恐怖想象,满足人们寻找刺激的欲望和对内心恐惧的释放。武侠军事小说,则以各种对抗想象,对读者进行意志锤炼。总体来说,网络小说以幻想来面对现实,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精神。
前期优秀,中期臃肿,末期一言难尽,网文也“烂尾”
代表性的网络小说,一般都具备相当浓厚的现实因素。一些作品依托真实的背景,勾连各重大事件,立足现实小人物浮沉的历程,选取了受人关注的热点和事件,构建现实气息扑面而来的故事。饱满的现实意义,引起相当一部分拥有相似经历青年读者的共鸣。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资源相对集中的社会态势,使普通人的欲望和进取心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很多读者和主角建立了情感共同体,主角的上升过程,就是作者借助故事实现内心期望的过程。
同样,女性婚姻文中所折射的是现代女性的婚姻爱情观。高富帅主角的盛行,反映了当代女性缺乏安全感和对男性的信任感,以至于不得不借助外物的丰足性来强化安全感,从某种角度折射了当代婚姻的不稳定性。男主角多半都比女主角地位高,则是社会上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映射。
而其余题材小说的现实因素,无不与社会现象和人的内心活动有关,反映了人生中各种困顿,以及在困境中逆袭而上的过程。网络作者正是基于社会人内心的浮躁和深层欲望而写作。
看似脱离现实、无根之木,实则深扣人心紧跟热点,是网文的一大特质。与此同时,网文的开放、多元、包容,生产与消费周期短,传播速度快,创作、阅读和读者互动多,使其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发布门槛较低,阅读方式灵活,作者数量庞大、阅历各异,以及创作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的兴趣点和思路,也可以满足文化市场推陈出新、抵抗消费疲劳的需求。
但网络小说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因为网文的独特连载方式,层积上升的叙事方式,故事靠随机触发来推动,某一部分是完整的,整个故事却是滔滔长河,无法一眼就看见奔向何方。或者说它类似于一种螺旋上升结构,无法形成故事的内在闭环,无法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化解,然后再有新的矛盾生成。网络文学形式的敞开、叙说的零散、情节的随机性变化性,导致无法预设终结性线索。因此网文的现实因素大部分是平面化的,只为情节服务,不一定能形成有效的价值视点。
网文写作,本身体量庞大,需要作者有海量的学识、丰富的阅历、无穷的想象,加大了写作的难度。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前期优秀,中期臃肿,末期一言难尽。“烂尾”“灌水”之类的批评甚嚣尘上,某种程度上一向是网文被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行走和阅读之中开阔视野,感知人生百态
网络作家常常被问这些问题:一个人能有多少才华储备,经得起日更万字这样近乎透支的挥霍?高强度的更新,能让多少人保持不变的创作激情和新鲜思路?写作同质化、脸谱化现象严重的网络作者,又能否支撑起对人文和历史的宏大叙事,承担起文化工作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虽然网络写作本身不应该用传统文学的标准来评判和衡量,但文学创作的宗旨不应改变。作为网络写手,也应以传递文学精神为己任,借助庞大、便利、快捷的网络媒介,开拓更为宽阔多样的创作格局,在网文新鲜、灵活、平实、丰富特色的基础上,拓展深度,提升高度,传递积极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信念。
网络写手不妨静下来,慢下来,走近生活和阅读本身。创作灵感,本就来自敏感细腻、懂得体味生活的内心,来自善于捕捉纷繁信息、从中寻找闪光点的眼睛。爱读书、懂生活、善思考,拥有对人生和万物独特而丰富的理解,就拥有了不断发掘灵感的源泉。
我多年网络写作,每部作品完结之后都不会立即开新,给自己留下最少半年时间读书充电。读书过程中以泛读为基础,以精读为提升途径,日常所读所见所想,都会有的放矢,深入挖掘,哪怕是一篇小文,都能有所收获,一幕场景,都会产生角度不同的思索。将精力和思维用于情节构架、人物设定、谋篇布局、设置亮点,让作品不断走向精炼与纯粹。
同时也需要走出去,向前看。积极投入社会生活,不断观察、行走、历练,开阔视野,了解人性,感知人生百态、社会万象,只有这样,作品才有可能被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基因。全职写作,也应该具备捕捉世情动态、了解社会万象的能力。
还需要找平衡,找定位。网络文学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归根结底和文学价值相关,而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并不适合以传统文学的标准评判,这是因为受众、媒介、表述方式、传播方式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但真正的优秀网文,依旧是具有一定传统气质的,从文笔、情节到谋篇布局都经过精心打磨。这需要网络作者在网络与传统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点,以达到读者口味和作品品质之间的良性平衡。
写作或因疲惫而搁笔,读书的步伐却不能停止。文学天地很广阔,所有人都只是管中窥豹。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会发现视野愈宽天地愈大。因为阅读而积累,因为积累而扩大眼界,因为扩大眼界而看见更多,因为看见更多而开始思索,因为思索,而发现光辉无处不在。(作者:天下归元,原名卢菁,系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网络小说作品有《扶摇皇后》《千金笑》等)

研究人员从小说里找灵感制出生物胶带
崴脚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踝部损伤。崴脚后,如果没有明显创伤,也未发现骨折,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可以尝试康复治疗,例如戴上可穿戴式设备,帮助受伤肌肉做恢复训练。但这样既不方便,也不美观。
有没有一种具有修复功能的“创可贴”,能做到哪里的肌肉受伤了就贴在哪里,既方便还可以反复使用?日前,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胡兴好团队研制出的生物胶带,有望让这一设想成为现实。把这种基于纤维人工肌肉的生物胶带贴敷在受伤或者萎缩的人体肌肉上,在外部施加小幅电压,胶带就会自动收缩,从而带动肌肉组织收缩,帮助受伤或萎缩的肌肉组织恢复。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
人工肌肉是人们依照动物骨骼肌设计出的具有高输出应变、高输出能量、高输出功率以及大负载能力的柔性驱动器。由于其体积小、运动自由度高,可以适应一些受限的工作环境,因此在柔性骨骼、柔性飞行器、生物医疗、精准微创手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胡兴好团队一直从事人工肌肉驱动机理的研究。他们在此前的相关研究中,提出一种新型高性能电化学驱动人工肌肉,探索出了人工肌肉的全新驱动机理。这为人工肌肉的实际应用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团队开始探索纤维人工肌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然而,一根纤维人工肌肉直径仅有100多微米,粗细同头发丝差不多。如果将其应用在外骨骼机器人等医疗辅助设备上,对能量、功率、材料等要求很高。胡兴好认为,要让细如牛毛的纤维人工肌肉在医疗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是要从“小”方面入手。
胡兴好告诉记者,他曾读过的一篇科技小说中,介绍了一个关于小鼠的生物实验,受伤的小鼠贴了膏药后恢复了肌肉功能。这个描述让胡兴好大受启发,他由此想到把人工肌肉做成生物胶带。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生物胶带。
“普通医疗胶带是靠药物起作用帮助患者恢复,有效性短,药物失效了就不能再使用;而生物胶带靠的是物理作用,用人工肌肉的收缩带动人体肌肉收缩。而且这种生物胶带体积小、便携带,随时可用,还能反复使用。”胡兴好介绍。
要想真正制出生物胶带,还需要根据对生物胶带的特殊要求,进一步解决结构设计和凝胶材质这两个关键问题。为了让生物胶带轻便美观,团队首先从改变电极结构入手,以减轻生物胶带的重量。实验室过去通常采用的是单根纤维电极与其他电极材料组成的三电极系统。在新研制的生物胶带中,团队采用的是两根纤维组成的相对电极,这样能够使生物胶带的重量大大减轻。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峰瑞介绍,测试结果表明,改变电极结构后的生物胶带,性能基本不受影响。
随后,团队又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纤维人工肌肉材料的改性上。碳纳米管纤维是国际公认的制作人工肌肉的理想材料之一,加捻成螺旋结构的碳纳米管纤维可以在多种方式下进行驱动。胡兴好解释,碳纳米管纤维有很多孔隙。在电化学电压作用下,电解液中的溶剂化离子,会跑到碳纳米管纤维的孔隙中,从而使碳纳米管纤维的体积增大;再通过类似搓麻绳的加捻过程,就可将碳纳米管纤维体积膨胀转化为长度收缩。
“以前,我们关注的是在外界电压作用下,纤维人工肌肉可以伸多长、缩多短。现在,我们设计生物胶带是为了带动人体肌肉运动,我们更关注纤维人工肌肉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多大的力。”胡兴好说。
要让纤维人工肌肉在静止状态下产生更大的力,除了要优化材料,让更多数量的溶剂化离子进入碳纳米管纤维,还要增大每个进入离子的有效体积。其中,电解液的选择非常关键。通过实验,胡兴好团队最终决定采用有机电解液,使得制备的纤维人工肌肉输出应变提高了16%。
生物胶带是一种凝胶敷贴。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类似果冻的凝胶就充当了有机电解液,可以有效驱动纤维人工肌肉。但胡兴好发现,电解液从液体变为凝胶后,纤维人工肌肉的性能出现明显衰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团队不断更换凝胶的选型和浓度,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凝胶电解液,使纤维人工肌肉在凝胶电解液下的输出应变也能达到10%。
在胡兴好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两条涂覆凝胶的黑色纤维人工肌肉被固定在硅胶材料中。这就是生物胶带的雏形。把生物胶带贴在皮肤上,施加1至3伏左右的电压,人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皮肤和肌肉随着胶带收缩。这相当于给人体肌肉施加外力,帮助受伤的肌肉康复。
“如果将来生物胶带应用到临床,可以将柔性电池、柔性传感器和纤维人工肌肉一起封装在硅胶基体中,制成自供电、可穿戴的生物胶带,类似于柔性显示屏。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来操作和监控生物胶带的收缩效果,提升患者的体验度。”胡兴好说。
目前,生物胶带还只是实验室成果,在透气性、使用寿命和工艺制作流程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生物胶带目前使用的基底材料是柔性且无害的硅胶,但基底材料的透气性较差,如果长期使用,需要提高透气性。此外,生物胶带除了本身需要优化,应用于临床还要考虑对不同位置肌肉复健的适用性、肌肉复健时的通断频率等问题。
基于纤维人工肌肉制作出的生物胶带,只是电化学人工肌肉的应用场景之一。胡兴好表示,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探索电化学驱动人工肌肉的机理。在机理清晰的基础上,他们还将广泛开展纤维人工肌肉的应用研究,例如制作用于手部康复的康复手套、外骨骼机器人等。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吴奕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写小说灵感太多不会串联剧情怎么办?方法有三,建议收藏
有个伙伴给我留言特别有趣,他说我每一天脑子里都能蹦出很多很多的灵感来,但是我没办法用一条线把灵感完好的穿在一起,我不知道该如何让情节之间顺承的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如何让我们脑海中的灵感还有故事情节能够连贯出现,三个方法建议收藏。
在实际的写作中又分为两种分支写法:
第一点,就是以一条时间线从头到尾的完整叙述故事情节,是依据时间线不断在推进的。
第二种,就是回忆和现有的时间线之间不断的往复交叠。
这一种回忆以及现有叙事之间完美过渡的方法,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分享过,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想了解详情的伙伴们,可以找我之前的文章来看。
我们今天重点来说一下以时间为轴的方法。也就是顺承着时间来写故事。
这个时候你需要在你的本子上面画一条横线,横线的起点就是故事的开端,终点就是故事的结局。
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你可以画很多竖线,这些竖线代表在这个时间轴上面所发生的所有情节节点。
比如:大奉十五年二月二龙抬头,在下面画一个竖线,这个竖线就是男主与女主相遇的时间。
再比如:大奉三十五年腊月初八,这一天是女主为男主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间。
这种方法叫做鱼骨图,大家可以看下图:
关于每一个时间点上情节的写法还有两种:
一种有明显时间标记的写法,另外一种就是没有明显时间标记的写法。什么叫有明显时间标记?
就是我刚刚举例的大奉十五年,大奉三十五年,或者又是一年春暖花开,都叫做有明显时间标记的写法。
没有明显时间标记,我们可以用“今年的莲藕比去年更好吃。” “雪花纷纷的落下。”用这种自然现象以及情景的描述来代入到时间已经开始推移了。
举例:我们可以从男主和女主的小孩身上去体现时间的变化。
他们的小孩现在还不到1米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不断长高,也在预示着时间已经随着整个事件的推进而慢慢的开始向后发展了。
还可以用景物做对比,芦苇荡现在是这么高,主角比了比胸口的位置,去年我记得还只有这么高,主角又比了比腰部额位置。
用现在看到的景象跟过去做对比,让读者能够感知现在已经推进了时间轴,事物有所变化了。
以上就以时间为轴的写法,接下来讲第二种让情节连贯的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主线故事。通常我们头脑中所想的情节,或者迸发的灵感,是松散的,不聚焦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它跟主线故事融合在一起。
要想把这些故事穿插进主线中去,就需要利用一些小技巧,比如开支线剧情,加任务模块,增加人物等等。
举例:一个精英警察,他被停职了。被停职的第一天他特别难过,但是他又必须要回到警局去,因为要接受调查。
他到了警局之后,就坐在审讯室里被询问,前前后后在审讯室里面待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整个人头脑都是发蒙的,被一遍又一遍重复的问着当时的情况。
其实最终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问为什么要殴打犯罪嫌疑人。然后主角当然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又不能言明。所以就老老实实的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
审讯的一个阶段结束后,他走出会议室,看到的就是沿着走廊两边全是他的下属站在那里,眼神中既是担心,又是愤愤不平。
那他没办法,就开始安抚下属们,然后就走出了警队。
出门后,他溜溜哒哒的,也没什么好去处,就顺着马路走。他溜达出来大概 1 公里左右的时候,捡到了一个钱包。
其实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他没想到这个钱包里面的照片,正是那个被他打过的犯罪嫌疑人的。
这里无论是从拾金不昧的角度,又或者说从他是刑警队长的角度,看到了跟犯罪嫌疑人有关的东西,必然要回到警局上交。
他回到警局,刚好赶上犯罪嫌疑人被司法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接受审讯。却没想到在警局门口光天化日之下,犯罪嫌疑人,就被一群骑摩托车的混混给截走了。
他一看这事情不行啊,赶忙冲进了院子里面,开上他的 G56就出来追。
这里就把两个灵感故事串联在一起了。
第一个灵感故事是刑警队长因为殴打犯罪嫌疑人而被停职,
第二个灵感故事是刑警队长去追逃犯。
这两个灵感故事中间用一个过度情节串联起来,就是捡钱包情节。
捡钱包这件事,就是为了推动两个灵感情节能够顺承发展的。
所以当我们以事件为线创作故事的时候,要在情节与情节之间加一些可以穿针引线的小故事,让灵感能够顺畅地推进过去,让情节整体达到流畅的效果。
这里还可以加入新的人物或者任务,道理同上。
很多小伙伴都不缺灵感,可能每天睡觉的时候会冒出一个新的灵感,洗澡的时候又会冒出一个新的灵感,有些人很着急,就会把新的灵感马上就放在他正在创作的故事里面去,其实这个是不可取的,你一定要看一看这个灵感,段子加入故事后,符不符合人物的性格。
比如你塑造的是一个很暴躁简单的人,他很少深思熟虑,但你突然爆发的这个情节,或者灵感,是需要有一个心思非常缜密的人来完成的,他必须会运筹帷幄和计算,灵感有了你就放不下了,急着把灵感桥段放在了那个暴躁的人身上,这样就很违和,读者看完你的故事,觉得你这个人物有精神分裂的嫌疑。
所以我们在串联故事情节的时候,一定要以人物为核心。
符合人物性格的灵感,可以用在剧情里,不符合的就用素材本记录下来,等下次有新人物出场,或者有开新书的时候用。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有任何问题,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以下是上述内容的视频版,应粉丝们的要求,会逐步把主页300多条写作干货视频,转化为文字,以便大家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