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小说中的英雄好汉都会随身带把朴刀,朴刀究竟是种什么刀?

更新时间: 2025-09-17 17:15:36

阅读人数: 382

本文主题: 小说里有名的刀

朴刀这种武器在《水浒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冷兵器,比大刀略长,看上去就像在大刀握柄的一端加长了木柄,但是事实上朴刀上钢刀的部分也是要比大刀还要宽一些的,朴刀也没有标准尺寸,短的全长60cm,长的能达到一米六。特别说明下,朴刀是短兵器!

朴刀这种兵器,在我国宋朝,元朝,太平天国时期最为常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民间使用频繁,但是这种武器却并不是正规武器,对朴刀的描述: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 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可见这种兵器出现最开始还是随意组装的产物,之所以安在木柄上我猜,是为了弥补大刀刀柄短的缺陷,再用时直接劈砍就行,又不像枪棍需要一定的技巧。

另外我们现在叫习惯朴刀,朴刀其实只是刀的那个部分,通常是可以拆卸的,平时为了携带不那么引人注目,不会向宋江去找柴进时,领着刀到处跑,多显眼,平时朴刀和刀柄是拆开的,末端有螺纹,用的时候现组装,另外有人可能会误解,朴刀比大刀长,是不是步兵骑兵都用,事实上这只是步兵武器,我们在水浒上看到好汉们拎着朴刀大战几十回合,事实上朴刀杀伤力并不大。

朴刀在宋,元,清三代常见,但是用者多为强盗,所以在古代朴刀也属于违禁物品。

小说中的英雄好汉都会随身带把朴刀,朴刀究竟是种什么刀?

小说中的英雄好汉都会随身带把朴刀,朴刀究竟是种什么刀?

说朴刀,得要与剑对比,方显其本色。

剑器往往飘逸疏狂,带有个人强烈色彩,李白笔下《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可见说的是剑客。

刀是百兵之祖,不过兵器当中刀的家族非常庞大。朴刀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冷兵器,常常带有草莽英雄气息,为《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们居家旅行杀人劫货报仇雪耻之良备。

本处问朴刀究竟是一种什么刀,在武术界好像都清楚,今天我们说的朴刀是双手长柄大刀。一般词典的解释略有不同,认为朴刀是柄不太长的刀,比如《辞源》的解释是窄长有短把的刀,《汉语大词典》 解释为刀身窄长、刀柄较短的刀。

到底朴刀是什么样的,学术界对“朴刀”的形制和历史是有争议的。

黄永年先生认为:“至于朴刀,通常之观念亦甚明晰,即为如今日尾系红布无鞘短靶之大刀,民国22年长城战事时所谓‘大刀队’之军器……窃谓朴刀之显著不同于腰刀者,即其刀刃之外,厥有刀杆。”这是说朴刀有刀杆,他列举了《水浒传》中许多例子来证明,所以他认为,“朴刀既有刀杆,自属双手持用之军器,为长兵而非短兵。”

黄永年先生的说法,和上面两种辞典的解释稍有不同,但只是朴刀的柄的长短有些差异。争议最大的是,有人认为朴刀根本就不是兵器。石昌渝先生认为朴刀是一种农用刀具,并非兵器,理由是宋代严禁民间出现兵器,而且根据音训,因为po(一声),就是劈砍,所以是一种砍柴刀,装上短柄,就成了畲刀。 (这应该就是石昌渝先生所说的畲刀)

但很快有人指出石昌渝先生的观点的不当。陈松柏认为,朴刀就是兵器,而且是十八般兵器之一。民间禁用兵器,宋代大家族护院也是可以用朴刀的。梁山泊好汉使用兵器,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本来就不是农民,而且他们在江湖上使用朴刀,本来就有些违禁。所以《水浒传》当中写卢俊义,到了要使用刀的时候,就把柄和刀再装起来,这时他手中的武器便是朴刀:“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水浒传》第六十一回) (电视剧里面的这个朴刀就真的像手柄加长的砍柴刀了,显然并不符合朴刀的形制)

从以上介绍看,个人更倾向于朴刀是一种较长柄的兵器,因为梁山泊好汉们很多是宋朝中下层武官或者看家护院武师,他们使用兵器实在正常,同时这种官匪之间游走的好汉们,明显带有草莽气息,和剑客之流完全不同,和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搏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南宋人耐得翁在所撰的《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瓦舍之间关于绿林英雄好汉的民间叙述在逐渐丰富后,形成了独具门类的“博刀杆棒”类题材话本。博刀,即为朴刀,宋史中曾有“为盗者多持博刀”的记载,而官修之《武经总要》中详列北宋军中制式用刀四种,唯独不见关于“朴刀”的记载,则证明它是一种在宋代严禁民间携兵,压制搏击技艺发展的环境中出现的“私兵”,《宋会要辑稿·兵》曾记载,宋仁宗天圣八年三月曾专门下诏,命令川陕路不得私造“袴刀”,并明确指出,将袴刀安装在柱仗头上,就称为拨(博)刀。《宋史》兵志,先说“广南民家毋得置博刀”,而后则说“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通鉴》续编里则说是“广南东西路”多见。

这种盗匪,乡民,以及豪强庄园所豢家丁所常用的兵器,逐渐成为民间文学叙事中对于绿林好汉江湖逸事的指代性符号,宋代《述古堂书目》中,就曾将《山亭儿》,《赖五郎》等与强盗,义侠相关的故事统称为“朴刀类话本”。关于朴刀的使用,《水浒》作为“朴刀杆棒”类话本小说的经典之作,自然描述非常多,比如“杨志调过朴刀杆就打”,以及"武松.....先把朴刀杆虚按一按,刀尖在上,棒梢向下”.“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

日本著名学者筱田耕一在《中国古兵器大全》中说,朴刀全长60至150厘米,刀刃在45到70厘米之间。使用时必须双手持刀杆,所以又有“双手带”之称,明代“双手带刀”曾是军中标准配置兵器,但是手柄不再是可拆卸式。

之所以称之为居家旅行必备神器,原因如下

盘点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的五种长兵器,果然还是三尖两刃刀最帅!

提起中国古代兵器,小编的脑中就映入了形式多样的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其名称,始见于元曲。今天,我就浅谈一下小编认为的最好用的五把长把的冷兵器。

这种兵器的样式应该叫做"凤翅镋"或"凤翅镏金镋",因为它的两边外展像是凤凰翅膀而得名。一般这种兵器是镏金的。所以有人叫它"凤翅镏金镋"。是宇文成都的兵器。

隋朝大将宇文成都传说就使用凤翅镏金镋,威猛罕匹,仅次于李元霸,武器是凤翅镏金镋重320斤,跟李元霸决战的时候是400斤。

《隋唐》中排名前十的好汉就有两个用这样的武器,分别是排名第二宇文成都和排名第六的伍天锡(伍天锡用的是两柄短把的凤翅镏金镋)。这种武器除了叉原本有的刺、挑功能之外,由于两翼内弧,与当中的刺头一并合成了一个“圆”,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出“拍”的动作了。而且通常凤翅镏金镋的两翼会被制造成刃,甚至是带钩的刃,这样镋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又大大加强了。

钩镰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冷战兵器。又称“麻扎刀”,就是将镰刀用麻绳绑扎在长枪上。用于步兵战斗,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兵器。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隋唐演义》里罗成的兵器就是五钩神飞亮银枪(小编暴露年龄了),应该算是钩镰枪的一种了吧,尤其是配上五虎断门枪绝对是一绝啊!

啥?大家是不是对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那二郎刀这个称呼呢,没错,据传就是二郎神使用的兵器。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两面有刃,构成其法门独特,随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门外,其前端三叉刀可作锁、铲之用,加上配合各种步法、身法演舞,构成一套完整的套路。

用这种刀的最有名的人应该就是杨戬了,直到我看了水浒才知道这种刀的名字。水浒中用这种武器的人中

现今香港较为少家派演练此械,资料所得精武少林拳及山东螳螂拳现在还有传习此械。

隋末唐初名将单雄信的兵器,首尾长丈八,重一百二十斤。槊头为圆形如枣的铁锤,上面密布六排铁三钉。柄尾有棱形铁鐏。

隋唐勇将单雄信手中兵器。,单雄信为曹州济阴人,隋末入瓦岗起义军,为领兵将校,骁勇善战,手使金钉枣阳槊,军中号称“飞将”。史载:“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

方天画戟是古代兵器名称,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历史上,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只是它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

戟的本体中,也是有实体的,吕布墓就出土方天画戟。虽然已经年代久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来制作的精良。

古典小说中最优选的五种长把冷兵器戟的月牙刃,有单边的,也有两边的,当然戟的枪头也有一般的和蛇形的等各种区别。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