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杂技版《霸王别姬》虞姬演绎悬空自刎

更新时间: 2025-09-18 18:26:13

阅读人数: 756

本文主题: 开创历史先河是什么意思

西楚霸王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昨晚,大连杂技团历时3年多排演的全球首部杂技版历史悲剧《霸王别姬》在人民文化俱乐部首演。在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融合了空竹、软功、绸吊、滚环等多种杂技元素,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了这一经典爱情故事,也改变了杂技的“炫技”核心。据悉,这部作品今明两晚还会连演两场,之后将展开国内和世界巡演,其艺术高度将超过杂技团的压箱之作《胡桃夹子》。

当融合了3D全息投影技术的大幕上显示着血红的“霸王别姬”四个大字时,高空中降下楚军大旗,虞姬在莲花池中起舞,霸王则带领着将士为战习武。两人因为一只受伤的大雁结缘,定下终身。这段序曲结束后,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争战也由此展开。紧凑的剧情、高难的技艺、悲凉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一种悲凉情绪之中。

在1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融合了戏剧、杂技、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也配合写意的空中特效和游动的舞台效果,因为有很多气势磅礴的画面很难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比如,在经典桥段“鸿门宴”部分,刘邦与项羽坐饮对弈,两人绕舞台旋转。此时众兵与侍女在席间炫技,一位演员倒立状,四肢转伞,最多一次可倒立旋转8支伞,技惊四座。而在诠释破城时,众兵骑单车、耍帽子表现出作战气势。最终气势磅礴的攻城部分则是演员通过荡秋千升空,在舞台上空翻入城中,非常震撼。

在这部剧中,从头至尾皆是以杂技动作来寻找人物性格,空竹、软功、绸吊、滚环、钻圈、单车、浪桥等杂技元素对剧情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全剧最高潮的部分当属虞姬自刎,虞姬随着一段悲凉的音乐腾空而舞,两人在吊起的丝带上舞蹈、诀别。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最后部分,演员在吊丝带时从离地1米左右的高处意外摔下,但并未破坏整体气氛,反而更加突出了其中的悲凉色彩。最终,虞姬随着舞动的丝带慢慢升空,在高空中自刎,鲜血顺着丝带流下,以绸吊衬托死亡的厚重。

大连杂技团团长齐春生介绍,这部戏原本至少需要80名演员来完成表演,但为了节约成本,最终人数控制在40人,因此演员在排演过程中要吃很多苦,大部分演员都要一人分饰多角,而在演出过程中演员的配合更是十分关键,有时换装时间只有几十秒。

齐春生介绍,这部杂技颠覆了以往的杂技表演形式,在国际上也首开先河。众所周知,杂技艺术向来是以技艺和舞台风貌为人称道。然而,2009年,大连杂技团反其道而行之,首开先河决定创作这部杂技悲剧《霸王别姬》。这是国内首部涉足正式历史题材和悲剧体裁的原创杂技剧,拥有完整的戏剧结构,在世界上也是首开先河,连太阳马戏团都未曾排过这样拥有完整故事架构的杂技剧目。

据悉,这部杂技剧在大连连演3场后,将会在国内和世界展开巡演,而它的创作难度和艺术高度也将超过大连杂技团的压箱之作《胡桃夹子》。首席记者李洪波

杂技版《霸王别姬》虞姬演绎悬空自刎

开创的近义词开创的同义词

[start;found;initiate] 创立,开拓创建

[start;found;initiate] 创立,开拓创建

亦作“ 开剏 ”。 1.开辟;开拓。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南山则夹渠二田”自注:“南山是开创卜居之处也。”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自古三皇五帝,开创乾坤……其功德不小也。” 李季 《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诗:“ 毛主席 开创的革命道路,我们一定要走到底!”

2.指创建国家。 宋 秦观 《治势上》:“昔 汉 之 文 景 承 高祖 开创之后,接 吕氏 蹀血之餘,除诽谤,去肉刑,减笞法,定箠令,可谓宽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开国第一科》:“是时, 刘基 、 宋濂 、 章溢 、 王禕 辈,俱 浙 人,一时同为开创名臣,宜其声气之相感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然 赵 、 岳 、 梁 三家立功于开创之初,而 遇春 奋跡于承平之后,尤遭遇所难。”

3.泛指创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那时节天下荒荒,恰 周 秦 早属了 刘 项 ,分君臣先到 咸阳 。一箇力拔山,一箇量容海,他两箇一时开剏。”《水浒传》第八二回:“自从 王伦 上山开创之后,却是 晁盖 上山,今至 宋江 ,已经数载。”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我国历史上巡视制度的开端

巡视工作作为一种监督方式,是从我们的祖宗那里传下来的。先秦以及秦代,曾有天子、帝王“巡狩”、“巡幸”之类的活动,但并不能视作巡视。巡狩是指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巡幸则专指皇帝巡游驾临,这和我们今天说的以监督为职责的巡视工作都不是一回事。

真正意义上的巡视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五代皇帝,他即位后面临着如何巩固中央集权的重大课题。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其中就包括刺史出巡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地方推行新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部(习惯上也称州)。分别是:冀州(约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及河南北部);幽州(约今辽宁大部分地区,河北、内蒙古、吉林一部及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分地区);并州(约今山西大部及河北、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兖州(约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地区);徐州(约今江苏长江以北和山东东南地区);青州(约今山东大部分地区及河北一部分地区);扬州(约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不是今天江苏省的扬州);荆州(约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一部分地区);豫州(约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及江苏的部分地区);益州(约今四川、贵州、云南大部分地区及湖北西北部等地区);凉州(约今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及陕西、内蒙古一部分地区);交趾(约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北部、中部);朔方(约今宁夏银川至壶口的黄河流域地区)。

每部设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实际工作中,每名刺史手下应有若干助手。刺史每年八月起开始在各自的监察区内巡行,年底回中央报告工作。据史书记载,刺史出巡时“乘传周流”。乘传,指乘坐公家驿站的车马,传即车马;周流,即在自己的监察区内到处转悠。汉武帝给他们规定了明确的监督职责,叫“六条问事”,即按照六个方面的问题去监督检查,具体内容是:第一条,豪强恶霸侵占田地,以强凌弱;第二条,二千石的郡守对抗中央,欺压百姓;第三条,二千石的郡守贪赃枉法,滥杀无辜;第四条,二千石的郡守任人唯亲,不举贤能;第五条,二千石的郡守依仗权势,拉帮结派;第六条,二千石的郡守勾结豪强,不奉政令。当时官员以“石”表示职级的大小,领取俸禄。以石论秩,是因为战国时候有用谷物衡量取酬的做法,而石是最大的量器。

这是一种全新的监督方式,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巡视制度的先河。从那时起到今天二千一百多年过去了,但刺史出巡制度因包含合理的监督内涵,仍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给人以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割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刺史定期出巡很好地实践了战国时期商鞅关于监督的理论。今天的人们能记住商鞅,很多是因为他辅助秦孝公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其实,他在监督理论上也颇有建树。现在传世的《商君书》“禁使”篇中,记载了商鞅的一句名言:“夫同体一者,相不可。”这里的相,读作xiàng,观察的意思,引申为监督。这句话是说同体不能监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自己的左手不能监督自己的右手。商鞅认为解决的思路是做到“利异而害不同”,即保证双方的利害关系不在同一体中,监督才能奏效。他还打了一个比喻,大意如下:如果让马夫监督马夫就行不通,他们利益一致,会互相串通,不会彼此监督。假如马儿能够说话,那么马夫就无法掩藏其过错了,因为马儿与马夫的利益是相矛盾的。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深刻,说明只有在官员中确立职务相联系而利益相异的钳制关系,才能使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可惜的是,商鞅把他政治生涯的主要精力都贡献给了秦国的变法事业,关于如何能使马儿说话的问题,他无暇潜心思考。

汉武帝派遣刺史出巡的做法,恰好在操作层面解决了商鞅监督理论中留下的空白。刺史由中央委派对中央负责,工作方式是流动的,不易与被监督者形成利益关系,能够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于是,刺史就成了“会说话的马儿”。刺史出巡的实质用一句概括,就是用流动的方式割断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使监督收到实效。

——巡视内容为政治的中心工作服务。汉武帝出台“六条问事”是有其政治背景的。西汉初年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和王国并行的双轨制。诸侯王有异姓王和同姓王两种。异姓诸王在刘邦和吕后时已被铲除殆尽,同姓诸王成为刘邦之后汉朝中央政府的主要威胁。汉景帝时还曾发生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息后,同姓诸王的实力也被削弱。汉武帝登基后,继续拿诸侯国“开刀”。经过一系列整治,诸侯国已不能构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这时郡守胡作非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政治上的突出问题。因此,汉武帝就把刺史出巡的目标对准了他们,集中精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六条问事”中除第一条外,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二千石郡守的。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六条外还有不成文的一条,就是考察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把监督国王的内容载入明文中,是因为这个问题已不显得十分迫切了。

——刺史秩低权重,以小监大。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级别,却能监督职级二千石的郡守,权力很重。这种做法为后来的统治者所沿用,并扩大到整个监察制度中。秩低权重的设计可谓用心良苦,清人赵翼一句话道破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即职位低的人顾忌少,可以大胆工作。同时也便于管理和约束。从当年的实践看,还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西汉刺史出巡的做法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刺史的任期为九年。实践证明,监察官的任期不宜太久,尤其是巡视官员。“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玩法”。更为严重的是,刺史出巡没有一个长效保证机制。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也就是汉武帝死后的七十九年,丞相翟方进和大司空何武上奏,请求将刺史改为州牧,理由是按照祖宗的家法应该以贵治贱,不能以卑督尊。成帝只得下诏,把刺史改为州牧,增秩二千石,与郡守平起平坐。表面上提高了刺史的地位,但改为州牧后,不再“乘传周流”,而是长驻地方。刺史也由监察官转为行政官,与普通官员利害相同,立场一致,由“会说话的马儿”又变成了“马夫”。汉武帝在生前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却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保证它的长效机制。人在政存,人亡政息,这是封建时代无法避免的悲剧。(修晓波)

标签: sina.cn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