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少年的你”,河南这样做!
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通公益心理援助热线……为孩子们筑牢心理健康防线,河南动了真格。近日,《健康河南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正式公布,未来3年,我省将推动健康河南行动16项专项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位列其中。为何我省对于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又是怎样做的呢?
2022年河南开展心理科普、团辅活动2540场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关注重点。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首次入选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今年此项行动再次纳入。
“青翼家园”是河南共青团在实施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过程中建设的一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阵地,也是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线下阵地,以帮助青少年疏导和解决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预防心理障碍为主要职能,组织开展线下活动,承接处置服务台转交的个案。据了解,2022年我省共开展心理科普、团辅活动2540场,个案心理咨询11303人次,建成“青翼家园”工作阵地227个。募集项目资金和心理健康服务共计价值983万余元。关注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送上门”等活动,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3284人次。服务重点领域,围绕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家长关注的热点领域,开展心理科普、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针对性服务。组建1095人的河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为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依托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业务培训,覆盖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者2258人次。
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王砧林表示,今年我省重点民生实事除了“青翼家园”建设数量持平以外,活动场次数量和个案咨询数量都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同时,还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个案咨询数量作出了明确要求。
提供“心灵驿站”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比较特殊的成长阶段,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青少年时期,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有利于给孩子树立健全人格,养成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的政策为他们保驾护航——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2022年,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内容,确保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不少于14课时。
《健康河南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我省要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完善多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省辖市开通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持续开展“12355中高考减压”“12355健康守护行动”等活动,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益性专业化心理服务,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发生的事情很容易造成孩子焦虑、压力过大,五、六年级的孩子还可能会产生叛逆。如果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形成焦虑,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老师就可以跟他们站在同一个战线上,告诉他,这样的心理是正常的,有这样的情绪也是合理的,只要他把这个情绪宣泄出来,跟老师倾诉一下,他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甚至可以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原阳县北街中心小学校长孟杰说。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在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并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是很有必要的。孟杰说,在心理咨询室,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内心的人际互动,并在游戏过程中逐渐达到创伤愈合的效果,他们也可以向老师诉说心中的烦恼。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孟杰表示,听孩子们叙述心事,不仅能帮助孩子把情绪、压力释放出来,还能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环境,交到新朋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专家:家校联动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日,郑州市发布《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专家曾指出,心理疾病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和关心、孩子在家庭中的参与度,都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重视的同时,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尚宇红给出了建议——
首先,重视家庭教育的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家庭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任何家庭成员所表现的行为,都受其他成员的影响;家长是孩子行为学习的楷模,建议家长通过正规渠道加强心理知识,提升自我指导和养育能力。
其次,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避免拔苗助长。家庭作为孩子最早且最为长久的生活环境,是孩子学习诸多经验的重要场所。但很多家长只让孩子读书,其他事情一概包办,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学习承担责任、向外包容理解他人、向内自控内省的机会,孩子成长目标被工具化、狭窄化。
最后,端正对心理问题的态度,切忌讳疾忌医。对于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成长烦恼,可通过正规渠道的心理咨询进行辅导。对于已经被诊断为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信任学校、信任教师,如实告知病情,便于学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风险的孩子,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医嘱,不能随意增减或停止药物服用。(王靖)

守护“少年的你”,河南这样做!
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通公益心理援助热线……为孩子们筑牢心理健康防线,河南动了真格。近日,《健康河南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正式公布,未来3年,我省将推动健康河南行动16项专项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位列其中。为何我省对于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又是怎样做的呢?
2022年河南开展心理科普、团辅活动2540场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关注重点。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首次入选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今年此项行动再次纳入。
“青翼家园”是河南共青团在实施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过程中建设的一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阵地,也是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线下阵地,以帮助青少年疏导和解决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预防心理障碍为主要职能,组织开展线下活动,承接处置服务台转交的个案。据了解,2022年我省共开展心理科普、团辅活动2540场,个案心理咨询11303人次,建成“青翼家园”工作阵地227个。募集项目资金和心理健康服务共计价值983万余元。关注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送上门”等活动,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3284人次。服务重点领域,围绕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家长关注的热点领域,开展心理科普、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针对性服务。组建1095人的河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为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依托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业务培训,覆盖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者2258人次。
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王砧林表示,今年我省重点民生实事除了“青翼家园”建设数量持平以外,活动场次数量和个案咨询数量都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同时,还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个案咨询数量作出了明确要求。
提供“心灵驿站”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比较特殊的成长阶段,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青少年时期,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有利于给孩子树立健全人格,养成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多的政策为他们保驾护航——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2022年,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内容,确保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不少于14课时。
《健康河南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我省要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完善多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省辖市开通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持续开展“12355中高考减压”“12355健康守护行动”等活动,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益性专业化心理服务,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发生的事情很容易造成孩子焦虑、压力过大,五、六年级的孩子还可能会产生叛逆。如果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形成焦虑,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老师就可以跟他们站在同一个战线上,告诉他,这样的心理是正常的,有这样的情绪也是合理的,只要他把这个情绪宣泄出来,跟老师倾诉一下,他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甚至可以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原阳县北街中心小学校长孟杰说。
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在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并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是很有必要的。孟杰说,在心理咨询室,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内心的人际互动,并在游戏过程中逐渐达到创伤愈合的效果,他们也可以向老师诉说心中的烦恼。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孟杰表示,听孩子们叙述心事,不仅能帮助孩子把情绪、压力释放出来,还能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环境,交到新朋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专家:家校联动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日,郑州市发布《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专家曾指出,心理疾病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和关心、孩子在家庭中的参与度,都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重视的同时,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尚宇红给出了建议——
首先,重视家庭教育的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家庭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任何家庭成员所表现的行为,都受其他成员的影响;家长是孩子行为学习的楷模,建议家长通过正规渠道加强心理知识,提升自我指导和养育能力。
其次,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避免拔苗助长。家庭作为孩子最早且最为长久的生活环境,是孩子学习诸多经验的重要场所。但很多家长只让孩子读书,其他事情一概包办,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学习承担责任、向外包容理解他人、向内自控内省的机会,孩子成长目标被工具化、狭窄化。
最后,端正对心理问题的态度,切忌讳疾忌医。对于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成长烦恼,可通过正规渠道的心理咨询进行辅导。对于已经被诊断为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信任学校、信任教师,如实告知病情,便于学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风险的孩子,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医嘱,不能随意增减或停止药物服用。(王靖)
心灵驿站丨和有温度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滋养
幸福无关财富和名利,而在于你与什么人相处。
幸福无关财富和名利,而在于你与什么人相处。
错的人,彼此消耗;对的人,相互滋养。
和温暖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向阳而生,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有些人,像小太阳一样,自带光芒。
他们能给予你正向的反馈,认可你的价值,给你带来热情和能量。
世界犹如一个大磁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和悲观的人相处,你也会被负面情绪环绕,陷入无尽的焦虑。
而积极、乐观的人,总能看到万物美好的那一面,言行间也带着一股恰到好处的温柔。
他们会在你失落的时候,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在你消沉的时候,递上一个关切的眼神。
跟这样的人相处,你心中的阴郁也会一扫而光。
有温度的人自带光亮,照到哪里哪里亮。
跟他们在一起久了,你的世界也会洒满阳光。
人这一生,会经历许多事情,为了保护自己,有时难免在心里筑起一道城墙,把他人拒之门外。
和有温度的人在一起,再冰冷坚硬的心,也会慢慢融化,变得柔软起来。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让你卸下心里的防备,去发现万物可爱。
他们会把你放在心上,邀请你进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去发现爱,去感受爱。
他们会用爱焐热你、滋养你,让你冰冷沉寂的心灵,再次活跃起来。
和有温度的人在一起,感受到了被爱的滋味,人也会变得越发温和柔软,对这个世界重新充满善意。
有温度的人,就是我们前行路上那盏最亮眼的灯。
当你陷入泥潭,他会伸出援手,托住你摇摇欲坠的心灵,带给你生机和希望。
当你窘迫无助,他会指引着你,为你搭桥铺路,帮你把天堑变成通途。
有人说: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
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 ,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生活是一片海洋,在潮起潮落中,总有一些时刻,你独木难支。但请你相信,会有一些人的出现,如山间温暖的风,如古城温暖的阳光,清除掉你生命中所有的阴霾。
无论你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那些不经意的温暖,会让你释怀生活之前对你所有的刁难。
怀一颗感恩心,谢谢那些默默温暖你的人、滋养你的人。
原标题:《心灵驿站丨和有温度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