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迷会鉴书团
之前对乙一久有耳闻,只看过他的那几篇被《继续活下去的五个故事》影视化的作品。一直以来对于现在日本的社会派推理作家并不感冒,总觉得以前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还在用社会派的笔调去批判社会的丑陋黑暗,而现在就剩下了人性的“变态”。不过好像这种认知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些许转变,于是闹不清,到底是自己入世已深,见识更广,还是口味变得更重。前不久给自己开了一篇社会派小说的书单,乙一当然必不可少。
说说阅读这本书的具体经历,开始没弄明白为什么会有一本如此多作家的集子,要知道现在除了那些年度精选外,已经很少有多个作家的合集,多少让人感到一种类似中外世界侦探推理大全的廉价感。而七篇小说的整个阅读过程,更为奇特,开头几篇非常治愈,结果越来越变态,直到最后一篇,万劫不复。
合上书开始回忆整本书阅读那种滑入深渊的过程,回头一看扉页,好吧,原来,本书中那四个风格各异的作者和那个可有可无无时无刻不装模作样的点评家完全是一个人——集合温暖黑暗悬疑恐怖治愈暴力的精分作家乙一。
当人开始回忆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老了。而触动人们回忆过往的往往是某个不经意触动的小物件,然后从这个物件开始浮想联翩。这篇流水账式的小说可能就是主角人到中年后的一次回忆吧。从父亲留给他的一个墨水瓶开始,一切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发生着生活的变化。
整部小说更像一篇大纲,特别是在拿到墨水瓶那一刻开始,一整段直接结尾,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由此及彼的因果互联环环相扣,包含了几十年间所有的努力,奋斗,成长,挫折,成家,立业。我想这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的一次尝试,利用小说的结构而产生的连绵不绝的既视感,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
作者很克制,也可以说很冷血,置身事外,言冷旁观。他用一种很淡的口气来讲述一个很黑暗的故事。在一次次的校园霸凌之中,除了受害者,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是施暴者。
作者并没有主动去批判任何人,而是让主人公和嫌疑人一道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逃亡,在整个逃亡过程中去刻画一个受霸凌者精神状态,从而反衬出受到欺凌对在一个人心中所造成的不可磨灭的伤痛。
最后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反转,才让我想起原来这是一篇社会派推理。
《宗象君与钢笔事件》日常推理+法庭推理
笔名“中田永一”的推理,同样以校园欺凌为题材,前一篇重点在果,这篇重点在因。让一个写惯社会派,叙诡之类的作家来写一篇本格推理,的确难得。作者完成得中规中矩,宗像同学最后在所有人面前做得一番推理,使诈让真凶原形毕露,那时候他背后一定有光。
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文中,几乎所有的人,包括老师,家长,其他同学,对待主角的那种排斥、猜忌、诽谤,不信任和冷暴力同样是霸凌事件中带着回钩的暗器。还有当宗像和海野赌上名誉的对决时,不作为的老师更愿意去相信,甚至袒护好学生,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遥远,甚至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身边。
可惜满身汗臭的宗像同学最后走了,小说未能变成系列,也没能和主角来上一段酸臭的校园恋爱。希望校园里多一点纯洁的爱情,少一点欺凌。
点题之作。刚看到题目时,有种深得我心的感觉。整体结构和《可爱的猿猴日记》类似,讲述一个关于以擅长写同人YY小说的肥宅自我修炼成为女神的成长故事。人们总是习惯把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伪装好并且表现出来。那么玛丽苏就是主角在现实中对小说的投影,所谓的“杀死”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所缺失的一切。虚拟的世界总能创造出心中想要的美好,而如何去面对现实的不美好,并且有勇气去改变一切,这才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需要去面对的一切。
这篇中第一次见到玛丽苏真正的定义:是指同人作中作者自我意识过剩而创造的人物。
用“白山朝子”写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在海啸中失去自己妻子和儿子的父亲如何去开始今后的生活,重新振作的故事。作者总是在每次心狠手辣后保留着一丝温暖,而当主人公决定追随着自己亲人远去的时候,对讲机的声音让他放弃了这一愚蠢的举动。然后遇到了下一个对的人,然后开始了一段恋情,然后彼此决定共同度过下半生,对讲机那头一直在发出牙牙学语的声音,那边的亲人也一定知道这自己的丈夫和父亲在这头有着一个美好的将来。
我相信任何一对相爱的人最后总希望对方能够得到幸福,所以,为了回报妻子的爱,丈夫给了自己最好的一生。
最后的两个故事的确让人有点恐怖的感觉。开头的悬疑,为什么要一个人来专门负责焚毁打印物,而之前的工作人员又为什么辞职。并且地点又在某个研究院。这种设定一下子把人带入了那种西方哥特时期恐怖古堡的环境中,在不断地探查后,直接真相揭晓,也足够让读者大吃一惊。
至于3D人造人是否能称之为生命的争议,其实早在克隆羊诞生那一刻就已经甚嚣尘上,而小说最后女主用安葬的方式告别一切,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马甲越前魔太郎创作的一篇小说。最恐怖的一篇小说,一个别有用心的记者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去参加一个富豪的音乐会。最后一句话,让我毛骨悚然。不想多言,希望所有读者,小心,加小心。
七篇小说风格各异,其中最喜欢《宗象君与钢笔事件》和《山羊座的友人》,幸好,在被欺凌的时候,还有人可以陪伴着我。它们都说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说了一段最好的友谊。

乙一《杀死玛丽苏》
每篇都很有趣,整体很喜欢的一部小说集。选了乙一用不同笔名写下的一些小说,风格差异很大,每个笔名也都有自己对应的写作风格。《可爱的猿猴日记》:浪漫的作家独白。因为爸爸遗留下来的一瓶墨水,我逐渐变成了意想不到的样子。也许每一次改变都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充分的准备,只是一次小小的冲动,一份“不这样就可惜了……”的心情,人就可以不知不觉地成长、变化。想要创作什么的冲动,想要把“那个”从自然中提取出来、化为生活一部分的冲动,正是这样简单的冲动诞生了人类的全部故事。从一个墨水瓶开始,“我”的人生不断改变。或许这种“想要……”的心情就是和猿猴诞下人类的那个瞬间一样重要的东西。《山羊座的友人》:结构很完整、伏笔回收有趣、主题也很深刻的推理短篇。谁也没有想到预言的真正解释,这就是无法逃离的命运。喜欢“阳台”的设定:我家住在风口,每天都能在阳台上看到被风吹来的稀奇古怪的东西。除了衣服、试卷,甚至还有小狗被吹过来。这次,随风一起来的是一张来自未来的报纸,上面记载了山羊出逃与一起高中生自杀的案件。《杀死玛丽苏》:和第一篇有点像。“我”与其说是逐渐杀死了玛丽苏,不如说是成为了玛丽苏。被杀死的妄想同时也杀死了自我,把“我”带入平庸的现实幸福之中。玛丽苏正是或在我的欲望与现实的落差之中,因为未曾拥有所以渴望,因为未曾认清所以寄托美好的幻想。所谓杀死玛丽苏、所谓成为优秀的大人,就是逐渐认清现实并不再幻想的过程,究竟孰优孰劣也见仁见智。《无线对讲机》:温柔的故事,在海啸中丧子的父亲,皆由醉酒后在玩具对讲机里听见的儿子的声音聊以度日。《某件印刷品的下落》:3D打印人体的故事。不觉得印刷品是真的生命,所以不太能理解主角的心情。《夏娃·玛丽·克罗斯 越前魔太郎》:风格迥异的一篇,误入一场恐怖的音乐会,探寻人体乐器背后的秘密。用外国人名、风格化语言、专有名词、事物的旧称、重描写轻对话等手法来塑造西方哥特小说的感觉。
谈谈《山羊座的友人》
大概是在15年还是16年的pinterest上,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山羊座友人”,当时就把这张图片保存下来了,因为觉得挺好看的。
然后,19年的今天,终于看了原文小说。中间有段时间,当我发现海报上有男神“乙一”的署名时,是有特意去网上找过这篇小说的,可惜没有找到,但是过了几年,还是如愿以偿了。
乙一的推理看多了,很容易猜出真凶不是一开始抛出来的嫌疑人角色,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忍不住担心,未来预报的内容会成真吗?如果是真的,那个善良的少年岂不是要无辜死去?
结局还是被摆了一道,预报是真的,只不过死的另有其人。男主救了直人,却没能救下那个喜欢他的女孩子。
建在风道上的家,满是落叶的阳台,以及落叶堆里奇妙的物件,来自未来的报纸……有些是乙一在其他文里用过的梗,但都是有意思的设定。
把弱弱的、可怜的凶手带回家藏匿在壁橱,与凶手一起逃亡去东京……对于过惯了平淡生活的男主,以及我们读者来说,这种情节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好比漫长的暑假,和无所事事的小伙伴捡回一只小狗,瞒着爸妈,偷偷养在院子后面的草堆里,这种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事件”,以及从微小事件中获得的巨大的乐趣感,是成年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