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已无恙英烈须铭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烈,是一个国家发展史清晰的标记,是一个民族文明史璀璨的光点。
从“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到“巾帼英雄”秋瑾;从“光复军”首领徐锡麟,到为国捐躯的宋教仁;从“铁血丈夫”林觉民,到“首义功臣”蒋翊武……自4月6日起,中央主流媒体开设“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集中报道793位(组)英烈人物,缅怀英雄品质、感受民族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共和国的天空上,英烈灿若群星,熠熠生辉。在上海、在南昌、在卢沟桥、在大渡河、在上甘岭……在那些阴霾试图笼罩的地方,无数英烈前赴后继、慷慨悲歌,或为理想艰难求索、艰苦奋斗,或为国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或为民族罹难刑场、血染沙场,用鲜血与生命让黑暗止于此,让光明始于此。
英烈者,军之剑,国之干,民族之魂。鲁迅先生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英烈大多历经磨难,但心灵一定是高尚的,因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坚守信仰的忠诚、以身许国的壮志、舍己为人的抉择、民族复兴的宏愿,不仅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也树立了价值的标杆,构成了今日中国的精神天际线。
“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如今,战壕被填平种上了庄稼,鲜血被覆盖开出了鲜花。“我们不怕死亡,就怕被遗忘”,一名抗战老兵的锥心之言,让很多人反躬自省: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春风呢喃: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山河作答: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清明时节,青山隐隐,芳草萋萋,广州黄花岗,南京雨花台,邹容故居前,秋瑾塑像旁……凭吊者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寄托敬意、安放思念。松涛阵阵,哀乐声声,如同电视剧《三八线》的片尾曲《山河已无恙》那动人的旋律:“北风吹起,芦花飞舞漫天霜,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茫茫冰原高高山冈上,到处都把他们的故事轻轻传唱。”
放在心里,是最深刻的铭记。黄继光、王杰、邱少云等英烈生前所在连,都有一张整洁的空床,每天清晨会有人把床铺整理妥当,每天晚上第一个被点到名字的也必然是这些英雄,而异口同声应答的则是全体官兵。这一声震耳欲聋的“到”,豪情万丈,撼人心魄!
落到实处,是最深切的纪念。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胜利日大阅兵抗战老兵方阵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再到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共和国奠基,以奉献与牺牲为人民谋福祉,将以国家的名义、以人民的名义,被永远铭记与传承。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其中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英烈永远不会“死亡”,因为他们留下的不是名字,而是丰碑;不是物质,而是精神。这精神,是在胜利和苦难中提纯的信仰,是在奋斗与牺牲中延续的信念,比金石还要坚硬,比枪炮更有力量。
“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红色江山是英烈拼杀出来的,民族复兴要靠我们接续奋斗。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强军梦,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高唱英雄赞歌,传承英烈精神,弘扬民族血性,方能征服“娄山关”、突破“腊子口”、坚守“松骨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华夏腾飞时,最是慰英灵。83年前,方志敏在狱中写道:“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是的,如果英烈在天有灵,看到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故园昌盛,盛世中华如当初所愿,必当会心怀快慰,安然长眠。

山河无恙青山犹在这盛世如你所愿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假期文化生活,国庆假期,抚远市华夏东极国门红军小学的部分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影院观看新上映的爱国主义电影《长津湖》。
《长津湖》穿越时空而来,把71年前冰天雪地中那场极其伟大悲壮的硬仗,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动人的故事令人震撼,鲜活的角色感动人心。在极其严酷恶劣的环境下,面对敌我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情境,信仰纯洁、战法出色的志愿军们,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挫败了美军嚣张气焰,扭转了战场态势。志愿军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取了祖国的安康、后辈的幸福,孩子们观影后感慨发文:“如今这繁华盛世,是对那些保家卫国的先烈们最好的回报。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决不能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当年志愿军战士们挨饿受冻,用生命换取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才有了如今中华儿女的美好生活。《长津湖》带给我们诸多重要启示,让中华儿女明白,一个民族如果想要强盛,必须具备精神的硬度。正如本片历史顾问王树增所言:“在那个历史阶段和那场战争当中,有这样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支撑起了我们民族尊严的脊梁。有了他们,我们民族才有希望。尽管他们倒在冰雪当中,很多甚至都没有留下姓名,但是他们依旧在我们心里,是我们民族的丰碑!”青山犹在,致敬先辈!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这个重要日子里,我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影片真实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战争场面,他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夺取抗战胜利。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都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打下来的,他们是英雄,是我们永远学习和敬佩的人,缅怀革命先烈,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电影的帷幕已落下,但冲锋的号角却还在耳边长鸣,历史在告诉我们,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样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够对得起逝去的烈士们的生命和鲜血!
文章来源:华夏东极国门红军小学
挥的作用是空前的。:,。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山河无恙 青山犹在 这盛世如你所愿——抚远市华夏东极国门红军小学红军小战士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长津湖》》
抗战英雄:血肉之躯筑长城
黑龙江的尚志市,吉林的靖宇县,山西的左权县,北京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湖北武汉的郝梦龄路、陈怀民路……行走在大江南北城市街道,一个个以抗战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地名定格下一段段红色记忆。
烽火年代里,无数英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钢铁长城;今天,山河无恙、岁月悠长,英雄们的动人故事众人传唱。
尽管已是冬日,四川宜宾翠屏山依然苍松翠柏、绿意盎然。在位于山腰的赵一曼纪念馆广场上,矗立着这位女英雄的雕塑,她目光坚毅,英姿飒爽。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一曼不顾孩子年幼,舍下身为母亲的缱绻柔情,战斗于白山黑水。
在一次战斗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不幸被俘。尽管饱受酷刑折磨,她始终未吐露一个字。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赵一曼在给幼子“宁儿”留下一封遗书后慷慨就义。
后来,这封遗书经“宁儿”陈掖贤重新誊写,留给他的女儿陈红。和遗书一并传承的,是赤诚的爱国情怀。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誓死报国的佟麟阁,面对日寇进犯慷慨陈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
抗战英雄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马宝玉!”“到!”“胡德林!”“到!”“胡福才!”“到!”“宋学义!”“到!”“葛振林!”“到!”
这是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狼牙山五壮士连”每天晚点名时都会出现的场景。每逢点名,首先从“五壮士”点起,官兵共同答“到”,是他们坚持了多年的传统。
1941年9月,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七连二排六班的5位战士顽强阻击,同敌人激战5小时。
打光最后一枚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用石块砸向敌人……在最后关头,勇士们宁死不屈,将枪支全部损毁,纵身跳下悬崖。
神州大地上,这样的壮烈比比皆是。
“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被捕后不畏日军胁迫,绝食殉国;“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四川战士王建堂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写有“死”字的白布大旗……
抗战英雄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只因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候。
布满弹孔的连旗、被折弯的步枪……在“刘老庄连”连史馆,一件件文物静静摆放,无声诉说着79年前那场战斗。
1943年3月,为掩护战友和群众转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82名战士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战斗到最后一名战士生命最后一刻。
晚霞褪去,战友和群众已安全转移。当地群众打扫战场时看到,4连的战士们仍然保持着生前搏斗的姿势:有的怒目圆睁,匍匐在战壕里;有的紧握弯曲了的刺刀,弓着一条腿斜靠在大树旁;有的双手紧紧抓着敌人头发;有的嘴里狠狠咬着敌人耳朵……
还有许许多多抗战英雄也作出了一样的选择。
杨靖宇食棉絮、啃树皮,率部坚持战斗,直至战死仍然保持射击姿势;后来被称为“白刃格斗英雄连”的战士们与敌人进行肉搏战,取得最后胜利……
抗战英雄不畏强暴、誓与敌人血战到底,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
在北京市密云区张家坟村的山岩上,一尊5米高的花岗岩女性雕塑格外醒目。
她就是“英雄母亲”邓玉芬。抗战爆发后,她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面对沉重的打击,邓玉芬硬是咬牙挺住了。她脸上的笑容少了,但对抗日工作更积极了,对子弟兵更亲了。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和儿子们:咱们胜利了!
临终前,邓玉芬对乡亲们说:“把我埋在大路边,我要看着孩子们回来。”
“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当年华北平原上一个庄户人家写下的对联,就是邓玉芬一家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面对中日两国国力的巨大差距,中国人民从未失去必胜的信念。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左权将军在给亲人的家书中憧憬着光明的未来;“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信念如炬、誓言铿锵……
正是因为有坚不可摧的信念,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前仆后继赴国难,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历史长空,抗战英雄灿若星辰,熠熠生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相关资讯
上篇:抗战我用军火堆死你
下篇:现实题材拯救剧集暑期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