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忆张恨水:自费出抗日小说
“桌子就这么大,他就背对着我们,勾着腰,在那里不停地写,八年写了八百万。”4月4日下午,“2015年哈佛春季中国文学书展演讲会”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举行。一头银发、年过七旬的张明明,在演讲会上回忆起父亲张恨水和自己的童年往事,并谈起了父亲在抗战期间的创作与作品收集工作。
张明明:父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工作
“我生于1940年,那时,我父亲已经有了四个男孩,非常希望有一个女孩。生我的那天,我们家已经在重庆安家,住在乡下,三间茅草房里。生我的那一天,我父亲就在走廊里来回来回等,后来天快亮的时候,护士走出来,对我父亲说:‘恭喜张先生,你得了一位千金。’于是,我的父亲喜形于色,也说:‘恭喜张先生,你得了一位千金。’后来,这件事就总是被我哥哥们拿来调侃我。”
讲座开始,张明明首先回忆了自己的出生。不过,张明明的演讲题目是《十年豪放居河朔,一夕流离散旧家》,这两句来自于张恨水的一首七律《二十三年冬由平南下过南京感而赋此(四之三)》。这一年(1934年),张恨水因积极宣传抗日而上了黑名单,不得不告别居住多年的北京南下,经过南京时写下这首诗。张明明的演讲便集中介绍了抗日战争八年期间张恨水的创作。
张明明首先介绍了张恨水笔名的来源。张恨水本名张心远,17岁那年,父亲去世,下面还有5个弟弟妹妹。张恨水便只能断断续续读书。1913年,张恨水去了苏州读书。战乱的时候,停了课,张恨水便在家写写诗,填填词,也写小说,署名便是“恨水愁花生”。第二年,张恨水去了汉口,当时张家有一个本家在那里办报,对张恨水说,你诗词不错,给报社投稿吧。张恨水便投稿,落款“恨水”两个字,作为笔名,从此也成为其笔名。这个笔名也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一句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张明明看来,父亲取“恨水”这两个字有珍惜时间之意: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奔流不返,所以要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张明明印象最深的便是父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工作,所以才能写下大量的作品。
张恨水一生唯一自费出版的作品是抗战小说集
不过,在此次演讲中,张明明没有介绍张恨水那些广为人知的作品《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纸醉金迷》、《夜深沉》等,而是集中介绍了张恨水不太为人所知的抗战时期的创作。“实际上,我父亲生命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写的是抗战文学,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我父亲便写了《太平花》,这是目前国内已知的最早的抗日小说;1932年又用两个月写了短篇小说集《弯弓集》,‘弯弓’乃弯弓射日之意。那段时间的创作里,有诗有散文有小说有戏剧有笔记等,都有。从那个时候,他就不断开始写抗战文学,或是国难文学。”
在《弯弓集》序言中,张恨水说:“今国难临头,必兴语言,唤醒国人……今国难小说,尚不多见,以不才之为其先驱,则抛砖引玉,将来有足为民族争光之小说也出,正未可料,则此鹅毛与瓜子,殊亦有可念者矣。”为了让这本集子早日见面,张恨水自费出版,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自费出版。
1934年的时候,张恨水又去了一趟西北,陕甘人民在民国初年经历的浩劫,十九年的旱灾和西安一年的围城,让那里发生了“人间不可拟议的惨象”。虽然张恨水到那里的时候,浩劫已经过去两年多,“但一切痕迹都在。人总是有人性的,这一些事实,引着我的思想,起了极大的变迁。文字是生活和思想的反映,所以在西北之行之后,我不讳言我的思想完全变了,文字自然也变了。”张明明说,父亲在自己的回忆录说了以上这段话。
抗战八年写了八百万字房子取名“北望斋”
之后,父亲离开了北京,辗转到南京办了一份报纸《南京人报》。“七七事变”后,报纸难以为续,张恨水又到了重庆,受陈铭德之聘,担任《新民报》主笔兼副主编。“我父亲真是一位很勤快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写,除开生病或是出差。他自称自己是一个报人,业余作家。他办报是一个能手。从1937年到1945年,八年我们住在重庆,就在那煤油灯下,抗战八年,他写了八百万字。”
张恨水是怎么写的呢?张明明现场展示了一张当时张恨水负责的《新民报》报的副刊,在这期副刊中,版面不大,却有张恨水的四篇作品:《大江东去》、《巴山夜雨》、《黑暗中的一点光明》以及一首诗。因此,在张明明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在写:“我总是看到父亲的背影,埋头在那里写东西。那八年的八百万字,大多是鼓励斗志的,那个时候生活比较苦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我们当时住的那三间茅草屋是漏的,我父亲因为想回到北京,所以给那房子取名‘北望斋’,但是因为老下雨,外面下雨里面也下,于是就要用瓶子罐子之类的接漏,所以又叫‘待漏斋’。这就是我们当时居住的环境。”

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抗日雷剧,下架停播
最近几天,因为过度偶像化拍摄抗战剧,电视剧《雷霆战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就在今天(16日),有观众发现,该剧已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站下架。
《雷霆战将》自11月3日在卫视首播,播出后出现不少备受争议的剧情和设计,如演员过度整洁的外表,抹了大量发胶的头发,以及身处战场依然不忘抽雪茄的设计。
15日,《人民日报·人民锐评》发文点名批评该剧,认为该剧“把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战剧”上,“影视剧中考虑年轻人的习惯,创新表现方式,并非不可以,但前提是尊重历史,不能剑走偏锋。只有心怀敬畏,尊重历史、尊重观众才能拍出真正接地气的影视作品。”
据了解,目前湖南卫视周播剧场也已停播《雷霆战将》。
剧中出现不少备受争议的剧情和设计。
比如,剧中的演员除了发量惊人,发胶量更是感人。
八路军独立团团部设立在豪华的欧式别墅里,野战医院更是敞亮规整。
而医院里八路军的女护士穿着裁剪合身的裙子,踩着带跟的皮鞋,战火连天救死扶伤,却依然保持着精致的妆容……
如果不是这身军装,就凭男主对女生挤出的小眼神,观众大抵会以为这是哪个小混混。
还有这在战场上枪林炮雨,却永不离手的雪茄。
该剧播出后,很快招来网友的大量吐槽和批评。
11月15日,《人民日报·人民锐评》也对《雷霆战将》点名批评:
“八路军”住别墅抹发胶,“偶像剧”套路用错了地方
以“亮剑3”为噱头的抗日剧《雷霆战将》,近期正在一些平台热播。然而,该剧的一些情节引来不少质疑,在这部电视剧中,竟然让“八路军战士”住豪华别墅,主角几乎清一色都用发胶、发蜡,这距离历史真实也太遥远了吧!
表面看来与过去的抗日神剧相比,《雷霆战将》并没有手撕鬼子、单手掏心、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情节。但是这部剧的离奇之处仍然让人咂舌,过于脸谱化的设计,过于浮夸的表演,明显缺乏事实依据的情节设定,让网友们评价为:“这部剧完全没有脱离抗日神剧的套路——只不过披上了一层‘青春热血偶像剧’的外衣。”
14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中国人民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今天用艺术手段再现这段历史,是为了让后世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也是为了缅怀抗日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一段时间中,曾经出现的“抗日神剧”背离这一初衷,情节夸张,不尊重历史,受到广泛批评,近些年来越来越少出现了。然而现在这类电视剧似有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势头。区别于前些年的套路,现在竟然把“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日题材上,可惜就算演员再俊美,服装再精致,背离历史真实,不能让人欣赏。
从这部电视剧看,用一些“偶像剧”套路,意在吸引年轻人观看,提高收视率。但正因为年轻观众多,更需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否则就容易误导青少年,使他们无法洞悉历史真相,无法真正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影视剧中考虑年轻人的习惯,创新表现方式,并非不可以,但前提是尊重历史,不能剑走偏锋。当年电视剧《亮剑》以新颖的叙事风格和表现手法,赢得亿万观众喜爱,多年来仍热度不减。然而今天这部电视剧,虽用“亮剑3”的名头来宣传,但距离《亮剑》的思想性、艺术性,实在差得太多。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雷霆战将》被质疑,提醒有关从业人员,在创作中必须坚守文艺创作的原则和责任,特别是对革命历史题材,应当对历史充满温情和敬意,而不能是轻佻和儿戏。只有心怀敬畏,尊重历史、尊重观众才能拍出真正接地气的影视作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综合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等
原标题:《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抗日雷剧,下架停播》
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抗日雷剧,下架停播
因为过度偶像化拍摄抗战剧,电视剧《雷霆战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11月16日,有观众发现,该剧已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站下架。
《雷霆战将》自11月3日在卫视首播,播出后出现不少备受争议的剧情和设计,如演员过度整洁的外表,抹了大量发胶的头发,以及身处战场依然不忘抽雪茄的设计。
11月15日,《人民日报·人民锐评》发文点名批评该剧,认为该剧“把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战剧”上,“影视剧中考虑年轻人的习惯,创新表现方式,并非不可以,但前提是尊重历史,不能剑走偏锋。只有心怀敬畏,尊重历史、尊重观众才能拍出真正接地气的影视作品。”
据了解,目前湖南卫视周播剧场也已停播《雷霆战将》。
剧中出现不少备受争议的剧情和设计。
比如,剧中的演员除了发量惊人,发胶量更是感人。
八路军独立团团部设立在豪华的欧式别墅里,野战医院更是敞亮规整。
而医院里八路军的女护士穿着裁剪合身的裙子,踩着带跟的皮鞋,战火连天救死扶伤,却依然保持着精致的妆容……
如果不是这身军装,就凭男主对女生挤出的小眼神,观众大抵会以为这是哪个小混混。
还有这在战场上枪林炮雨,却永不离手的雪茄。
该剧播出后,很快招来网友的大量吐槽和批评。
11月15日,《人民日报·人民锐评》也对《雷霆战将》点名批评:
以“亮剑3”为噱头的抗日剧《雷霆战将》,近期正在一些平台热播。然而,该剧的一些情节引来不少质疑,在这部电视剧中,竟然让“八路军战士”住豪华别墅,主角几乎清一色都用发胶、发蜡,这距离历史真实也太遥远了吧!
表面看来与过去的抗日神剧相比,《雷霆战将》并没有手撕鬼子、单手掏心、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情节。但是这部剧的离奇之处仍然让人咂舌,过于脸谱化的设计,过于浮夸的表演,明显缺乏事实依据的情节设定,让网友们评价为:“这部剧完全没有脱离抗日神剧的套路——只不过披上了一层‘青春热血偶像剧’的外衣。”
14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中国人民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今天用艺术手段再现这段历史,是为了让后世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也是为了缅怀抗日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一段时间中,曾经出现的“抗日神剧”背离这一初衷,情节夸张,不尊重历史,受到广泛批评,近些年来越来越少出现了。然而现在这类电视剧似有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势头。区别于前些年的套路,现在竟然把“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日题材上,可惜就算演员再俊美,服装再精致,背离历史真实,不能让人欣赏。
从这部电视剧看,用一些“偶像剧”套路,意在吸引年轻人观看,提高收视率。但正因为年轻观众多,更需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否则就容易误导青少年,使他们无法洞悉历史真相,无法真正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影视剧中考虑年轻人的习惯,创新表现方式,并非不可以,但前提是尊重历史,不能剑走偏锋。当年电视剧《亮剑》以新颖的叙事风格和表现手法,赢得亿万观众喜爱,多年来仍热度不减。然而今天这部电视剧,虽用“亮剑3”的名头来宣传,但距离《亮剑》的思想性、艺术性,实在差得太多。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雷霆战将》被质疑,提醒有关从业人员,在创作中必须坚守文艺创作的原则和责任,特别是对革命历史题材,应当对历史充满温情和敬意,而不能是轻佻和儿戏。只有心怀敬畏,尊重历史、尊重观众才能拍出真正接地气的影视作品。
原标题:《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抗日雷剧,下架停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