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时政热点:改革开放驱动下的文学放歌

更新时间: 2025-09-21 22:35:27

阅读人数: 159

本文主题: 改革文学概念

1998年开始大范围兴起的网络文学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谈起网络文学,许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有个疑问:互联网并不是诞生于中国,为什么中国创造了如此壮观的网络文学?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不同答案,不过有个原因不能忽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语境才是网络文学发展最重要、最不可忽视的因素。网络文学是数字技术传媒开启的文学新锐,但千万不要忽略它是改革开放驱动下的文学放歌。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镇江人事考试网(zj-offcn),备考咨询不遗漏,微信公众号已关联练题小程序,海量练习停不下来

20年网络文学的跨越式发展,正是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增加值”。中国的文学、文化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能发生根本性改变,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全面实施。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堪称浩瀚的原创作品,培育了一大批文学写作人才,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并以故事化的文化魅力吸引世界目光,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扇窗口,以至于有人把中国的网络文学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称为当今“四大文化现象”。

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对于文学的意义,首先在于解除了人们的精神枷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网络文学提供了自由、兼容的创作氛围。作家在光朗风清的社会氛围中,以文化自信释放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互联网出现后,为网络文学创作和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媒介环境,形成了“全民写作”的文学生产新机制,给了人们以张扬个性和舒展自我的新机遇。可以说,是改革开放营造的社会环境,让众多网络写手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学作品。官方网站访问:镇江人事考试网:(http://zhenjiang.offcn.com/),移动网站访问:http://m.zhenjiang.offcn.com/

改革开放提振的文化自信,让网络作者释放出强大的文学原创力。40年改革开放焕发出的创新活力,把人们从僵化、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人才自由流动,资源由市场配置,每个人都能自主择业,使千百万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得以走进网络空间挥洒才情,一圆自己的文学梦想,不管是打工仔、打工妹,还是公司白领、青年学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均可上网写作,自由发表,形成了文学创造力的充分释放。从业余到专业,由“写手”到“作家”,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网络创作队伍,在一个不到1/4的世纪里,创作出了恒河沙数般的网络文学作品。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78亿人,45家重点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总量已达1646.7万种,年新增原创作品233.6万部,网络文学创作队伍非签约作者达1300万人,签约作者约68万人,总计约1400万人。这样的活力,这样的业态,无疑是与改革开放时代朝气蓬勃、气象万千的社会面貌相一致的,是改革开放提振了文化自信,造就出庞大的网络文学创作队伍,释放出强大的文学原创力。可以说,网络文学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网络文学创作上的生动体现。

(作者欧阳友权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9日 19 版)

时政热点:改革开放驱动下的文学放歌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国内外学术界在中国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仍存在进一步探讨、发展和突破的空间,有待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文献梳理和研究。一些原创性理论与标识性概念有待进一步挖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以“改革开放40年”与“文学理论学术史”为两大关键词,从学术史维度提供理论支撑,着眼于文艺理论学科建设的同时,力求推动建立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南京大学文学院主办“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基础理论学术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主办方供图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学术观念变化巨大,话题演变复杂。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董晓教授认为,对其进行学术史梳理的过程就是对基本学术问题的探究过程,文艺基础理论研究非常重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课题总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研究员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基础理论学术史研究”子课题需要肩负统筹四十年来我国文艺理论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的重要责任,他将四十年文学基础理论的发展特质定位为综合性、游移性和探索性,并指出文学基础理论学术史研究需要注重三个维度——学术史视角、问题意识、中西比较视野,这是对四十年来我国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判断。

从纵向看,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复兴与重构,“向内转”与文学“内部研究”的繁荣,再到90年代至新世纪之后,出现了文学理论的扩容,文学理论开始多元建构、多元并存、学术自主创新的阶段。而从横向的“文艺学”学科自身的逻辑构架上看,文学理论(元理论)、文学批评学与文学史理论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汪正龙教授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基础理论学术史编写大纲》从一纵一横两条线索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基础理论学术史研究应该注重“学术”二字,不能只是单纯的资料汇编,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董晓教授认为,应该将文学基础理论的基本问题找出来,但同时要注重在每一个问题板块中的历史爬梳。《江苏社会科学》主编李静研究员提出,应该首先辨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的两种含义,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文学注重了政治背景,而文学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则是一个学术概念,应该处理好政治背景与学术问题的融合问题。《江海学刊》刘蔚研究员提出,应该辨析基础理论学术史和基础理论研究学术史两个概念,一个是对基础理论的研究,一个是对基础理论研究的研究,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层次。苏州大学文学院刘锋杰教授认为,基础理论史与基础理论学术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术”两字已经包含了对前人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含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永清教授认为要界定基础理论研究的概念边界问题,因为按照韦勒克在《文学理论》对文学研究的三分法,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应该是三个不同的板块。

目前艺术符号学的两大主要理论基础——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与皮尔斯的逻辑学符号学,虽然对于符号学研究来说都具有革命性意义,但对于文学艺术研究来说则都存在着根本性问题。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赵奎英教授认为,一是它不能很好地解释艺术符号的本质与意义,二是不能很好解决艺术符号与物性、与自然的关系。当今的艺术符号学研究要想获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对这两大理论基础的局限性进行反思。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与1980年以来文艺学界对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影响巨大的反映论文学观的深刻反思密切相关。新时期以来出版的许多文学或艺术概论教材大多吸收或采纳这一观点,但同时学界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张瑜教授就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界从审美反映论发展到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学理基础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学阐释学研究可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是阐释学翻译引进阶段;第二阶段为新世纪头10年,是阐释学认识论探讨阶段;第三阶段为中国阐释学方法论和本体论探索阶段。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卓今研究员认为,阐释学研究力图摆脱西方的影响,正在形成中国学派。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化传播学院李自雄教授认为,当代中国文论研究的范式转换,不是也不能是对西方理论话语的简单移植,而应立足中国问题,依据当代中国具体的历史语境及现实要求,坚持应有的学科性质与中国话语构建,在拓展文学理论研究疆界的同时,避免走向偏离文学本体的泛文化研究,从而为文学理论的文化转向及范式转换作出中国式的回答。

学者对相关议题的讨论,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基础理论学术史研究”子课题大纲的修订,推进接下来的具体研究,促使子课题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迈上新台阶。

【改革文学】

●本义:改革文学,曾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以颂扬改革精神,塑造改革者形像,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形形色色改革起过造势作用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改革文学是随着农村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城市开始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1983至1984年间,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大量涌现,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在社会上颇为轰动。

●延伸:1985年以后,改革文学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真正全面铺开后,逐渐减掉了它的锐气,作家们开始比较平和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状况,改革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改革文学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已经基本演化为“ 小说”或“涉案小说”了,成了市场图书出版机制下类型小说中的一种,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因素。

标签: zhenjiang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