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是谁

更新时间: 2025-09-22 17:41:07

阅读人数: 468

本文主题: 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作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产生了名著于世的艺术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辉煌的艺术成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在艺术创作领域上的表现,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列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世界的艺术巨匠和科学巨匠。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 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 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2]中期的著名 家、科学家和工程师,1452年4月15日生于托斯卡纳[3]的芬奇附近。他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4]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 家、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

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艺列昂纳多·达·芬奇 自画像术家,又是科学家即理论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和应用科学家(包含发明家),这位奇才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无师自通,是人类 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 蒙娜丽莎》《抱银鼠的女子》《卢克雷齐亚·克里韦利》和《 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他还擅长雕刻、音乐,通晓数学、生理、 、天文、地质等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难画那就是人,而他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画作和照相机拍的照片几乎一样的画家。

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简称拉斐尔,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拉斐尔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著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大战恶龙》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他为梵蒂冈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 《雅典学院》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将____和异教,统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同时也创作出许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奥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拉斐尔于1520年高烧猝逝于罗马,终年37岁,葬于万神庙。

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从此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

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 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辩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外文名: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3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斯柏里斯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他的作品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画家。1496年创作了第一幅代表作《酒神巴库斯》;1501年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雕塑作品《大卫》;1536年创作了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看过“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的人还看了: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是谁

文艺复兴三杰

油画的公众美学,这个基础,可以以文艺复兴三杰作为开头。文艺复兴是意大利地区在1350年至1600年吧,大致上这么个时间段。那个时期意大利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一些分散的城邦。意大利形成统一国家实际上很晚,大约是1861年。鸦片战争是1840年。也就是意大利成为统一国家还晚于鸦片战争。

文艺复兴这个历史概念,是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在1839年提出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西方绘画第一次高潮的中心。这一点是明确的。在这之前是中世纪。“中世纪”这个概念据说也是儒勒·米什莱提出的。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绘画开始了质的飞跃。这个跟那一段时期欧洲天主教的大发展有关,教会在意大利地区常常代行治权,教会收入盈余,就大兴土木建造教堂,因此在教堂的宏伟建筑里画圣经故事,用来教化信众。实际上在教堂画的壁画还不是油画,是湿壁画。不过湿壁画的绘画效果与后来衍生的油画是接近的。我们可以把当时的湿壁画归入油画这个大类。

这一时期两三百年里,意大利地区的杰出画家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但是我们建议公众作为油画的基础知识不必涉猎太多,把三杰的著名作品有个了解,即可。

三杰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达芬奇是一位传奇人物。据说是一个精通许多种学科的天才。但是他所留下的作品并不是很多。比较好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这幅画现在在巴黎的卢浮宫。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的典范。当时的画法是以人做模特儿,写实。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标准画法。对于没有经过绘画训练的人来说,当时绝大多数的肖像画都是这样的一种画法,很难区分画法上的细微区别。这个时期的肖像画大多比较晦暗,酱油色,肌肤都是画的光滑细腻。

达芬奇其他的油画没有这件作品画的好,比较有名的有《最后的晚餐》:

这也是一幅湿壁画,现在在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里。

这是西方油画中最多的一类题材,就是基督教圣经故事。 注意这个题材的大类,这个也是一个范式。 相比较而言,蒙娜丽莎那样的肖像画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很少的。

。下面我们看到的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画,颜色比较鲜亮,很可能是教堂不断加以修缮的关系,色泽得以保持鲜艳。

三杰的另一个是米开朗基罗,他比达芬奇小20来岁,去世于1564,比达芬奇晚近50年。差不多是晚一代人。他的代表作《创世纪》,是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聘他画 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的。

这幅画非常大,很难用照片拍下全景。其中最中间的上帝创造亚当,两人的手接触的瞬间,最为著名。

天主教的教堂,聘用画家画大幅壁画,除了圣经故事,就是这一类用绘画造神。就是把希腊神话罗马神话里的人物和故事作为题材,大书特书。

严格地讲,创世纪是圣经旧约的第一章。教皇指令按照罗马神话的形象绘制这个故事。最早出现的罗马神话故事绘画,可能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在米开朗基罗的年代罗马神话故事已经是常见的绘画题材。

对于中国的公众来说,罗马神话希腊神话圣经故事,都是比较陌生的。应该理解这些绘画是西方早期油画中大量使用的题材。

另一件拉斐尔的作品:《西斯廷的圣母》:

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由拉斐尔

这幅画是典型的天主教祭坛画。圣经故事。是拉斐尔的代表作。拉斐尔的最重要作品是《雅典学院》。这个是尤利乌斯二世请他为自己的梵蒂冈宫做的一系列壁画中的一幅。实际上教皇用四幅壁画装饰第一室,分别为“神学”、“诗学”、“哲学”、“法学”。而哲学这一幅就是拉斐尔画的,后来被称为《雅典学院》。

这四幅画应该是教皇的授意,也就是这一组主题都是预先由教皇订立, 这四组壁画总题目为《教会政府的成立和巩固》。 那个时期画家主要根据金主的意图作画,还远没有创作自由的说法。这幅画当时的名字是“哲学”,《雅典学院》是后世给改名的。教皇的意图是要表现梵蒂冈作为思想中心的地位。因此关于这幅画最初的构思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流行至今的说法,就是教皇要以柏拉图的雅典学院这个哲学圣地表现世界各地群贤毕至的胜景。另一种说法是这幅画表现“教义辩论”,教皇要表现罗马教廷与世界各种宗教派别之间的大辩论,这个假想的辩论把各国的思想流派的大师都囊括进来。

这幅画开创了一个用假想的集会描绘大量历史人物的先例,这种把大量历史名人画在一起的作品后来频频出现。

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去世后,意大利地区的油画大体上在他们二人的规范上继续,但是因为宗教改革的原因,教会大兴土木的时代过去了,因此意大利本土的画家供过于求,画法成熟但是缺少了发展动力。西方油画的第一次高潮逐渐消沉。而法国作为欧洲的列强开始冉冉上升,油画精英逐渐凝聚到了法国。

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优秀作品,篇幅有限,无法在此多讲。在我们公司的AI导览器上,读者可以进一步提问,AI导览会非常快地给予解释。因此我们这个公众美学基础读本就是一个引子。

文艺复兴意大利“小三杰”

“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他们之前还有文艺复兴意大利“小三杰”,弗朗切斯卡、曼泰尼亚、乌切洛。他们三人各有一项绝活,可以说到今天都影响着艺术与文化。有了这三位的绝活作为基础,才有了后来世人皆知的“大三杰”。

弗朗切斯卡的全名叫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可以说是“最早的灯光师”。因为在弗朗切斯卡的画中,人类第一次在一幅画中展现了一束光打在身上的形象。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没有像今天影楼拍照里常见的打光的概念。一束光打在人身上,是有了现代照明技术之后才变得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只有蜡烛这样微弱光线的条件下,无法制造出一束很聚焦的光的效果。因此,当时画家要展现非常具有明暗对比和戏剧性的“一束光”的效果,全凭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是非常不容易的。

曼泰尼亚(Andrea Mantegna)是“没有电影时代的导演”,因为他在作品中可以表现出非常令人震撼的戏剧性,即对画作所要表达主题的特点进行夸张和放大。曼泰尼亚的方式就是大部分绘画都采用自下而上的仰拍视角,这在之前的画家中是几乎没有的。他的代表画作之一《神圣的救赎》,是描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情形,这是很多画家都画过的题材,他们都采用正面平视的视角,只有曼泰尼亚是仰视的角度,显得耶稣非常无畏、伟岸且高大。

曼泰尼亚大胆的构图不只满足于小幅度的仰拍,甚至采用了天井式的角度,即画面是一种从深井中往上看的视角构图。这种视角把仰视的视角推到了极致,更为夸张且充满戏剧性。曼泰尼亚给同时代的画家提供了更多可能,绘画除了透视准确颜色鲜艳之外,还可以用非常极端的角度,去营造整个画面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戏剧性。

乌切洛(Paolo Uccello)原名保罗·迪·多诺(Paolo di Dono),“乌切洛”是他的外号,意为“鸟人”,因为他很喜欢画鸟。乌切洛在绘画艺术领域的重大贡献是,由他开始,人们才开始懂得如何在绘画中处理大场面。因为乌切洛是一位数学家、几何学家,非常痴迷于透视法,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将画中每个人的比例位置都安排的非常得当,是一位“会画画的数学家”。

在乌切洛之前的绘画中,基本都是三五个人的小场面,而乌切洛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方法,可以做到在一幅画中安排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物。在他的代表作《罗马诺之战》,有超过一百个主体,包括骑士、步兵、旗帜、旗杆等等,画面中没有任何比例上的不和谐,将一场活生生的战役展现在你面前。乌切洛甚至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数学才能,即便是混乱不堪的战场,他也刻意安排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折断的倒在地上的旗杆,也是精确地符合透视法,它们的延长线都消失于同一点。

乌切洛的画作非常具有辨识度,不只在于大场面与精确透视,而是他画中的人物形象特别失真。因为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计算之上,导致人物形象刻画相对粗糙。虽然在乌切洛活着的时候,他的不符合写实潮流的画作基本卖不出去,导致他很穷,但是放在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来看,反而成为了他的特色标签。

标签: 文艺复兴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