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看暗黑童话:孩子需要的不是魔法,而是直面现实的勇气
我们习惯这样的童话世界:“以真善美为核心,传递希望、勇气和道德准则,通过象征性叙事为儿童构建精神庇护所。例如《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通过蜕变隐喻自我认同,而《格林童话》中《灰姑娘》则传递善良终有回报的价值观”。
哪怕是包含悲剧元素(如《海的女儿》),其内核仍是通过牺牲与崇高之美实现精神升华,最终指向光明。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有魔法、精灵、仙女,当然也会有女巫。
然而斯蒂芬·金创作的一部黑·暗童话小说《黑童话》则带给我们另外一种视觉震撼与精神冲击。故事情节设定、各种地图切换,似乎都是在回应“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这一话题,也直接将读者童年记忆中的甜美符号强行置换为恐怖意象。
读完厚达600页的《黑童话》,我们再次理解了儿童童话(常规童话)与成人童话(黑童话)要严格划分的意义,“前者通过理想化叙事建构社会共识,后者通过解构性叙事揭示被遮蔽的真相。”
换个角度思考《黑童话》里“我”—查尔斯·麦吉·里德(以下简称麦吉)进入平行世界这一设定,是不是暗示着麦吉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被称为安彼斯的世界里,麦吉所要面对的状况要比现实更可怕。好在一路升级打怪中的麦吉也收获:濒死且患有关节炎的德牧变成了四岁健康活泼的小狗,麦吉自己也学会了独立与坚强。
从安彼斯回到现实世界的麦吉,看到了父亲的变化。短短的四个月,父亲已经从母亲离世而失去生活斗志的状态中走出,这的确是我们所期待的“一个快乐的结局”。
“这种从现实到超现实的转变,正是黑·暗童话的核心魅力所在”。读完本书,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认知:父母必看暗·黑童话,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魔法,而是直面现实的勇气。
《黑童话》是一部兼具娱乐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它通过黑童话的形式,探讨了成长中的痛苦与希望、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斯蒂芬·金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主题思考,再次证明了自己作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的地位。
这部作品不仅适合喜欢恐·怖与惊·悚的读者,也适合那些对成长与人性感兴趣的读者深入品味。

暗黑童话故事
读这本书之前就早已听闻过克苏鲁的大名,但是之前都仅停留在表面,模糊地认为克苏鲁是传说中面目可憎的怪物,仅此而已。拿到书以后,发现此书是一本恐怖小说,心又有戚戚焉,毕竟我是看少年包青天都会吓到半夜不敢去上厕所的人……
看到这,跟我一样因害怕的朋友而放弃克苏鲁系列的朋友,请不必担心,因为此恐怖小说非彼恐怖小说。
读此书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我之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本书开头的第一个故事《兰道夫卡特的供述》就打破了我心中恐怖小说的刻板印象。没有冗长的背景介绍,没有复杂而难读的环境描写,而是上来就切入重点直接进入主题。这个故事一口气看下来如同掐头去尾却又合情合理的电影最高潮最精彩的片段,让你欲罢不能。而克苏鲁在文中的出现并不多,仅仅在文末有一句精妙绝伦的对话一笔带过:
至此整个冒险故事戛然而止,犹如《谍影重重》的经典结局一般。当然了,应该说后世的创作都是对作者的致敬。让我不由得思考,在那个物资匮乏、创作受到礼教等多重限制的环境下,还能跳脱出现实,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比起在如今八大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今天,依旧能进行创新,哪个比较难呢?我想或许是前者,毕竟开天辟地才是在前的那个珠玉。
《门外之物》和《异界之色》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但是我认为故事的内核比较相似:
故事主线都是对人类大脑的侵占和控制
,让读者能尽情想象此超越人类理解范围的奇异生物。
但是比起《异界之色》,我更喜欢《门外之物》,私认为《门》篇的故事更为完整,有些像是《异》的续作。除了单纯审判的意味以外因为《门》还多了更多元素,比如对身份的认同,比如侵占他人身体以后的展开等等。当然了,《门》的描写也比《异》要简单许多,对新读者会较为友好。
而《树》,《埃里希赞恩之曲》则很像童话故事,不过并不是安徒生童话,更像格林童话,因为里面充满了复仇、怀疑、交易,克苏鲁在故事中扮演的更多的是审判者的角色,给予读者以深深思考。
在我看来,能给人冲击,让人立刻感觉到害怕的事物是与人相似的事物,比如《鬼吹灯》里面的猪脸大蝙蝠,长着一张与人极其类似却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让人毛骨悚然。而洛夫克拉夫特则抛弃了这种简单的恐怖谷式的形象描写,他提出:
正因为世上一切事物和情感都有固定的范畴和性质,作者笔下的故事才充满了现实世界中绝不会存在的悖谬、矛盾和反常现象。作者故事中对于人类过度探索的警示,以及在人类无法企及的未知边缘所徘徊的恐惧是永恒的。并非是刻意设置夜黑风高的恐怖因素让你为了害怕而害怕,让这种无序成为某种复仇的手段,也不失为一种浪漫主义。
《穿越银匙之门》是全书我认为阅读门槛最高的一篇。与其他几篇不同,此文不仅篇幅更长,而且比较偏科幻。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并且运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进行解释和举例,如果你是被速食文化侵蚀过的当代长文阅读障碍症群,可能会需要停下来反复阅读才能跟上作者的步伐。
但是如果你耐下心来,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对洛夫克拉夫特那些充满了哲学色彩的语言进行想象以后, 你会发现克苏鲁神话的世界带给你的体验远远超过动画和电影,如果你放弃了,会错过太多美好。
安徒生童话原型太“黑暗”,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1875年8月4日,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去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安徒生的童话是人鱼在歌唱、天鹅在飞舞、王子与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下去,也铸就了不少中文读者对于欧洲最初的“童话印象”。而事实上,安徒生的童话在被改写前是一部部黑童话,充满着撕逼、暴力和色情。套用一句经典的话: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大家都应该记得灰姑娘的两个姐姐都穿不进水晶鞋,其实原版是:她们一个切掉了脚趾、一个切掉了脚跟企图蒙混过关。后来,辛德瑞拉让她的魔法小鸟啄掉了她们的眼睛来作为惩罚。而且,她还用木箱的盖子压断了后妈的脖子。
《小红帽》在不同时代经历了不断改编,最初是训诫女孩贞操的重要。后来在格林童话中,小红帽突出女性的顺服和父权,宣扬维多利亚时代欧洲家庭生活规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漫画家弗雷德·艾维利把小红帽变成舞娘,在“落日脱衣夜总会”的舞台上甩去披肩,丢掉篮子,劲歌热舞,台下的大野狼看得血脉喷张。同时代幽默大师詹姆斯·瑟伯尔笔下,小红帽精明强干,两手叉腰冷眼看着躺在床上的野狼,配文是:现在要欺骗小女孩可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每个时代都赋予了小红帽光怪陆离的外衣。
迪士尼版本的《海的女儿》中:人鱼公主变成人和王子结婚了。但在安徒生的最初版本里,人鱼公主目睹王子和公主结合,绝望地离开。因为魔咒中,只有用剪刀刺死王子,她才能获救。她没有照做,而是跃进大海,悲伤地变成了泡沫。后来,安徒生对童话做了修改,新的结尾中,她没有变成泡沫,而是成了上帝的女儿。可无论如何,她依然死去了。
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原始的童话版本中,皇后要求当晚食用白雪公主的肝脏!另外,白雪公主并没有因为一个充满法力的吻醒来,她被带回了城堡。至于白雪公主“尸体”的用途并没有交代,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中,故事结尾,皇后被迫穿上铁靴,跳舞至死
在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1634年的原作中,王子没能将睡美人从沉睡中唤醒。那么王子做了啥呢?他把她迷奸完然后走了。睡美人,虽然还睡着,却怀孕了并生下了双胞胎。其中一个孩子吮吸了她的手指,将织布的碎片吸出并唤醒了他的母亲。
Escuse me???这是谁家的熊孩子? 黑人问号.jpg
上篇:什么?暗黑童话!
下篇:暗黑破坏神之毁灭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