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十大经典史书,你都读过几部?
中国古代拥有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很多著名的史书,这些史书被先人记录下来反映朝代历史变化,最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下面巴拉 网小编为你们带来了中国最好的十大经典史书,快来看看你都读过几部吧!
史记相信大家并不陌生,[bai]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广为流传。这是一部记载着从上古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历史的经典史书巨著,也是一部有着规模巨大、体系完备特点的中国历史上首部纪传体通史,在我国文学史、史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是一部以时间为纲记载着16朝1362年历史的中国最好的一部史书。是由司马光编撰的史料充实、叙事详明、脉络清晰、体制严谨的史料文献。该本书籍主要以军事、政治、民族关系为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评价为辅,对后人起警示作用,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汉书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编撰的中国首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前后历时二十多年编著的二十四史之一,并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记载着西汉汉高祖元年至新莽王朝帝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后汉书是由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所编撰的记载着东汉历史的史书,记述的是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计195年的史实,是利用这严谨有序的笔法描写着东汉兴亡历史、社会民情百态的史书。
三国志这部完整的记叙了汉末至晋初近百年历史全貌的三国有名史书,是现代人公认的可以与史记、汉书并称的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史学界还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纪传体史学名著。
新五代史是一部诞生在唐宋以后的唯一一部私修正史,也是一部仿照春秋笔法编著的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经典史书,欧阳修为这部史书的作者,并因简洁的文笔和生动的叙事因此在二十四史中较为少见。
尚书这部儒家的经典研习书籍,是研究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皇室历史的古代重要史书,其中记录者的帝王言行和思想倾向,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这部著作的完成也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春秋是中国的首部编年体史书,是讲述着周朝时期鲁国国史的中国古代经典儒家典籍,由于历史比较久远,很多地方无法考证,就其修订人来说也只是传说为孔子修订,而这部著作中利用极为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孔子深刻的政治思想,是先秦孟、荀、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
左转是一部由左丘明著写的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原名为左氏春秋的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学子重要的研习史书,这部著作的诞生也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是研究先秦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战国策又被称为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订,但原作者不明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多以战国时代为主,成书年代大约确定在秦朝统一之后,全书共分为东周、西周、秦、楚、齐、赵等十二国的策论,目前现存497篇,起于的在宋代早就有不少的缺失。

带大家领略“微观历史”的魅力历史学家王笛:日常就是最宏大的叙事杭州新闻中心
“快,王老师来了!”当历史学家王笛走进晓风书屋,提前买好书排队求签名的粉丝就迎了上来。昨天下午的这场世界读书日线下读书会,一屋子人坐得满满当当。
王迪是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著有《袍哥》《茶馆》《历史的微声》《那间街角的茶铺》《消失的古城》《走进中国城市内部》《碌碌有为》等作品。
这些作品让王迪火了。这几年,《那间街角的茶铺》印刷了4次,《历史的微声》印刷了5次,负责出版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李磊认为,它们“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王笛的老友陈志武教授评价他的书在今年“相当大卖”。
王迪的写作往往从细节着手。他关注街角茶馆里的无名茶客、上世纪40年代川西乡村的袍哥,在意碌碌有为的众生、侧耳倾听历史的微声,致力于重新发现和书写底层人的生活空间。王迪接续了中国历史学的微观史转向,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历史书写的努力。他说:“海面上的波涛往往由下面的潜流决定,所以我们要把历史放到显微镜下,仔细分析,只有听到普通人的声音,才能得到有血有肉的、更鲜活的、更真实的历史。”
这次来杭州,王笛参加了两场线下活动,从不同角度走进《那间街角的茶铺》《历史的微声》两本历史畅销书,分享自己的历史研究,带大家领略“微观历史”的魅力。
“人生最小的胜利是喝茶。”前一天,王笛在一席做了一场以茶为主题的讲座。在非虚构历史书《那间街角的茶铺》中,他运用田野调查、官方档案和小说诗歌等资料,以微观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深描的文学写作手法,生动展示了成都茶铺的日常生活、大众文化以及在那个公共空间中呈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王笛跳出学院派历史讨论和分析的模式,既保持了字字有依据的历史写作传统,又把茶铺这个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描绘得栩栩如生。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王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关注和研究茶馆。一百年间,茶馆经历了战争、革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国际化……茶馆这个历久弥新的公共空间像个舞台,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普通茶客、乞丐、算命先生、杂耍艺人、掏耳朵的、外来工人、拾荒的……茶馆里留下了无数人的身影,也满足了他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王笛说,自己一直将目光聚焦在普通人身上,他们往往是历史中的无声者。但是,“所谓的载入史册的惊天动地的事情,往往是大灾难,大动荡。一年又一年的日常生活,似乎是无趣的,但其实是我们的福分”。在时代风浪中,能坐在茶馆喝一杯茶,也是一种胜利。
“脱离帝王史观和宏大叙事,重视日常,关注普通人,关注自己。”这是王笛面对公众,一直在反复表达的观点。4月20日下午,在晓风书屋读书分享会上,他再次围绕“日常就是最宏大的叙事”这个主题,思考人类的历史、文明的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与分享。
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痴迷读书的王笛也谈到了自己的阅读观。《历史的微声》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也就是王笛的阅读史。在这本书中,王笛不断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他分享了自己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过程中,怎样通过大量阅读,丰富了他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入思考;怎样从一个象牙塔里边的历史学教授,成为了有着极大社会影响和大量读者的学者兼作家的过程。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怎样塑造了他的思想、史学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在现在碎片化阅读以及短视频主宰年轻人的业余时间的时候,提倡通过读书来鼓励青年人独立思考便有了特殊的重要性。
因为酷爱痴迷读书,王笛不小心把眼睛读坏了,曾导致视网膜脱落。在阅读分享会上,王笛说,相比纸质阅读,他现在更多的是进行电子书阅读,准确地说,是为了保护眼睛,进行“听书”,“我以前纸质阅读是一目十行,其实有时候读得很粗,但是自从改成听书后,由于很难做到眼睛读如此迅速,只能一句句听,反而读得更细了。”
王迪平时看什么书?喜欢当代经典,也爱看市井小说
历史学家平时看什么书?在昨天的读书会上,王迪谈到了这些年的阅读书目。
到美国读博之后,一门心思都是在学术发展和写作上,基本上没有时间读文学作品了,除了一些曾经在海外轰动一时的华人作品,如哈金《等待》、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虹影《饥饿的女儿》等。国内的小说读得非常少,只读了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生死疲劳》等少数名著。
一些民国时期或者写民国时期的小说,也是我阅读的重点之一,如李劼人《死水微澜》记不得读了多少遍了;选读了《沈从文文集》《汪曾祺全集》《张爱玲全集》中的一些篇目,特别是《边城》《金锁记》等名篇;还读了钱锺书的《围城》、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等。
我对新小说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近几年来,如果听到有反响比较大的小说,也会找来读,如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班宇《冬泳》、杨本芬《秋园》、王占黑《小花旦》《街道江湖》《空响炮》、张忌《南货店》《出家》、莫言《晚熟的人》以及李洱《应物兄》。我对《应物兄》感兴趣,是因为那部书描写的是大学的国学教授,我是想看看小说家笔下的大学教授的形象和故事,后来又顺便读了他的《花腔》。
我在历史写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文学资料。我曾经用成都竹枝词作为基本资料,来描写城市的日常生活。我甚至打算走得更远一些,我一直在思考利用《儒林外史》《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文人和市井小说作为资料,来研究文人、交往、旅行、生活、社会文化等,所以对这类书特别有兴趣。上述那几本古典名著其实过去都读过,最近几年又陆陆续续读了一遍,还记下了以后写作的一些要点。
回顾我自己的读书生涯,就是一个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先是立足于中国历史,虽然对外部世界也感兴趣,但主要还是关注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命运。在走出国门以后,眼界逐渐打开,但更多的是关心欧美的学术和文化以及社会,因为从中国进入到美国那个西方世界,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理解。到了澳门以后,澳门处于中西方的交汇处,在历史上就是西方与中国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使我更关注全球化的问题。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董宇辉推荐读书的正确顺序(收藏参考)
读书不知从何而起的,阅读顺序让你如梦初醒。
董宇辉推荐读书的正确顺序,先看经典小说,接着读历史书,然后再看学习类书籍,最后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这些要读的书全都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后就按照董宇辉推荐的顺序读,应该大有裨益。
努力把矛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系列看一遍。等你看完了小说,有了共情能力 ,就能感受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能看到众生相。
种能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 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的能力。
再读历史,一趣味性为主,会看到一个时代巨大的画面,可以结合历史人物传记看,放在历史中去看,尝试去理解很难理解的荒诞决定。
读完哲学后,能更加系统理性的全面的去思考很多问题,能辩证地看待生活中出现很多现象,不至于偏颇狭隘,学哲学使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有了前面这些强大的知识体系,再读自然科学和社会学,才能够去解决人类未来更多的问题。比如粮食问题、气候问题、疾病问题、贫富差异问题、战争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是不能有任何偏颇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危险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愚昧的。
感受时代的波澜壮阔和个体命运的走向
感受时代的波澜壮阔和个体的无依无靠,但他们并没有像蝴蝶一样被风卷走,而是像小草一样坚强的迎着风。
我与作者相同,与书中主人公共命运同呼吸,我应该可以做的同他们一样好。一本书读到最后其实都是在格物致知,是在唤醒内心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辉。
微信号 : gansutiyumeiyu
投稿邮箱:xstd_xyzj@163.com
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甘肃学校体育美育”。转载的其他稿件(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涉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