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中国古代真正顶级的军事统帅,只有这八位

更新时间: 2025-09-23 19:52:54

阅读人数: 989

本文主题: 最著名的军事著作

中国古代真正顶级的军事统帅,只有这八位,其余都是浮云

2022-04-26 08:22图片模式 自古以来,千军易得,良帅难求。纵观中国古代军事史,杰出名将数不胜数,猛将更是不计其数。然而,顶级的军事统帅却是屈指可数。在小编看来,要想成为顶级的军事统帅,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即:一是需要顶级的战略眼光;二是需要顶级的辉煌战绩;三是需要顶级的统军能力。 按照这一标准,中国历史上真正顶级的军事统帅,只有以下八位: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历史已经证明:孙武和他的军事思想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尊为“亚圣”。 吴起早期投笔从戎,为将生涯中几无败绩,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更是被记进《资治通鉴》。不仅在军事上造诣很深而且也长于法家,为楚国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继商鞅后另一位改革家。 据《吴子兵法》记载,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土地千里。期间,他共与诸侯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吴子兵法》。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北宋时期将《吴子兵法》列入《武经七书》中。 可以说,战国初期魏国之所以能快速崛起、称雄六国,吴起居功甚伟。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战神,绰号“人屠”。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征战一生,未尝一败,不愧为一代战神。他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作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王翦主要战绩如下: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基于此,他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正因如此,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统帅之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首先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纵观韩信一生,同样是屡战屡胜,未尝败绩。

西汉时期继韩信之后的又一位最为杰出的帅才,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著名军事将领。 他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可以说,西汉王朝之所以能够大破匈奴,卫青功不可没。

唐朝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帅。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自效力李唐后,其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先后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威震四海。 可以说,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将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宋朝为数不多的杰出统帅,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更加值得珍贵的是,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基于此,他堪称是南宋初期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以上便是中国历史上真正顶级的八大军事统帅,可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们缔造了那个时代的传奇,他们必将永远是中华之骄傲。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中国古代真正顶级的军事统帅,只有这八位

“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中国国防报

明代中后期,海防局面的变化和火器技术的革新等,极大促进了兵学理论的发展,古典兵学迎来一段快速发展的高峰期,诞生了众多军事著作。这其中,《武备志》尤为值得关注。明代学者茅元仪编撰此书,意在为统治者寻求安邦之策,研讨御敌良方,却恰好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完成了对古典兵学的阶段性总结。

茅元仪(公元1594年—公元1640年),字止生,号石民。茅元仪的祖父茅坤为明代著名文学家,父亲官至工部郎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之下,茅元仪自幼便博览群书。眼看明朝内忧外患日趋严重,他开始研究兵略。

茅元仪寓居南京期间,东北的建州女真逐渐崛起,多次击败明军。茅元仪以“知兵”之名随大学士孙承宗来到抗金前线,因收复失地有功被举荐为翰林院待诏,不久因受宦官排挤被免职。后茅元仪虽再度受命护卫北京,并升任副总兵,督理觉华岛(今辽宁省兴城市菊花岛)水师,最终还是遭到解职,不久抱憾离世。

虽仕途不顺,但茅元仪著述宏富,著有《武备志》《督师纪略》《石民未出集》《石民四十集》《复辽砭语》等60余种。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首推《武备志》。该书共240卷,附图730余幅。在这本著作中,茅元仪对历代军事战略、各种阵法战术、主要传世兵书等,都有较为系统的总结。

《武备志》卷帙浩繁,但总体结构较为明晰,包括《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等篇章,各部分都有相对集中明确的主题。他写作《兵诀评》,意在阐发古代兵学典籍的要义;撰述《战略考》,意在探究历代重要战略思想;撰写《阵练制》,意在考察古今阵法;著作《军资乘》,意在总结物资后勤保障之法;著述《占度载》,意在穷尽阴阳之变。内容丰富,基本概括了古代军事问题的各个方面,因此《武备志》可称中国古代的军事百科全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份研习兵法的详细参考资料。

茅元仪的梳理总结,多少受到《汉书·艺文志·兵书略》的影响。《兵诀评》和《战略考》讨论内容多属兵权谋和兵形势,《阵练制》和《军资乘》所论则多为兵技巧,《占度载》大体属于兵阴阳范畴。茅元仪巧妙地变换了一种方式,对古典兵学的研习内容重新进行归类与合并,尝试进行更加合理的梳理总结。

从自序、旁批和点评中,可以看出茅元仪对军事问题有独到的思考和总结。茅元仪强调爱民为本,顺应人心。除了顺应“天时”和力争“地利”之外,他格外强调“人和”,指出顺应民心、爱民之道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茅元仪强调严明治军,希望以此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了应对不时之需,他主张平时就应注意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为做好战争谋划,茅元仪强调情报先行,尤其注意料敌制胜,科学使用间谍。最为重要的是,在战争决策时,要立足“杂于利害”的原则,慎重谋划战争。在谋划战争时,必须周密计算敌我双方的各种情况,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充分掌握道、天、地、将、法等基本要素。

相比其他辑录体兵书,《武备志》具备明显的特点。第一是综合性。该书是一部大型辑评体兵书,体系宏大,点评精到。第二是合理性。茅元仪对古典兵学的分类编纂,思路更加明晰,结构相对合理。第三是独创性。《武备志》中有大量的点评文字,均为茅元仪深入研究的心得,对古典兵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第四是系统性。该书不仅完成了包括明代在内的既往兵学经典的系统性总结,而且能够用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军事问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茅元仪在自序中指出,因为看到国家承平日久,“朝野之间,莫或知兵”,因此发奋著述,希望能寻找治国安邦和御敌之策,竭力拯救正在逐步迈向衰亡的明政权。虽然这一写作目的最终未能实现,但该书依据史事战例,充分结合时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之论。

《孙子兵法》影响世界的中国智慧

天野镇雄的日译本《孙子 吴子》,明治书院,1972年

贾尔斯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出版社为Arcturus;Slp edition,2015年

格里菲斯的《孙子兵法》英译本,牛津大学出版社,1971年版

“从没想过会读一本写于公元5世纪的关于中国军事的书……该书(《孙子兵法》)非常简短,适合阅读,有趣、受欢迎”(LilyCReads)

“这本书应该在中学阶段阅读,大学阶段再阅读,每次换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应该再阅读,反复阅读”(Tassa DeSalada)

“不仅是军事经典,也是历史和哲学经典”(Fabian)

“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的一些非常强大和机智的策略”(Saadia B.CritiConscience)……

英语在线阅读平台GoodReads上,关于《孙子兵法》的上万条读者评论涵盖了41个语种,可见在世界上的传播之广泛。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著作,作者为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该书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被奉为兵家经典,现存13篇,6000字左右,其丰富的辩证思想,不仅被广泛传播,而且在军事领域以外得到关注和应用。当代国际社会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广泛用于企业经营、市场拓展、公共关系管理等各个方面,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的中国智慧。

《孙子兵法》最早的中文版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是1556年出版的《方山先生孙子说:二卷》。海外图书馆收藏的最早中文版是1568年出版、赵本学所著《孙子书:3卷》,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摄自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善本书的胶片。赵本学的《赵注孙子兵法》在海外也影响深远。1589年出版的黄邦彦校正的《孙子集注:13卷》,图书馆也以善本书胶片形式收藏。

由郭化若所著,1957年出版的《孙子兵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孙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海外影响较大。

开国少将陶汉章所著《孙子兵法概论》1985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不久,即被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袁士槟翻译成英文《孙子兵法:现代汉语解读》,由美国纽约斯特林公司1987年出版,2000年、2007年再版,该版本还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和波兰语出版。1998年伦敦华兹华斯公司出版《孙子兵法》(内容以上述版本和《尚书》为底本),是华兹华斯世界文学经典丛书之一。

漫画家蔡志忠1990年创作的《孙子说:孙子兵法》经典漫画,被翻译为英文、日文,传播广泛。2018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蔡志忠的《孙子兵法》,由世界军事战略权威之一的劳伦斯·弗里德曼为序,阐述了《孙子兵法》对西方战略思想的影响。

汉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通行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因此《孙子兵法》一书在这些汉字文化圈国家最早是以汉文本形式传播。15世纪李朝义宗至世祖时期出版《武经七书》的注释本,其中就有《孙子兵法》。16世纪后,朝鲜文的偐解版、翻译版的《孙子兵法》译著、评著才大量涌现。世界最大的图书馆联合书目平台WorldCat中,1956年后出版的韩文版《兵法新讲》《曹操兵法》《孙子,吴子》,都包含了《孙子兵法》的内容。

日语训读本《魏武帝注孙子》最早版本1764年由冈白驹校正,京都村上勘兵卫出版。日语训读本《孙子十家注》最早版本1842-1853年期间由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出版,孙星衍著,吴人骥校,内容包括孙子叙录和孙子遗说内容。WorldCat上收藏数量最多的日文版是《孙子 吴子》,作者天野镇雄,明治书院1972年出版。2013-2014年间,日本著名竹简研究专家汤浅邦弘组织编译出版了孙子丛书系列,共14本。1995年,由和田武司翻译的蔡志忠的《孙子·韩非子的思想》出版;2016年,三浦吉明翻译了赵海军主编的《图说孙子:思想与实践》。

在全球最大在线读书社区GoodReads上,英国汉学家贾尔斯翻译的孙子兵法收藏量最多,1910年由伦敦卢扎克出版公司出版的他的《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译成葡萄牙语、俄语、匈牙利语、瑞典语等。学者索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杰出翻译家之一,他的孙子兵法译本被译成西班牙语、波兰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格里菲斯退伍后进入牛津大学学习,获得中国军事史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孙子:第一位军事哲学家》1963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随后被译为西班牙语、中文、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德语等。在GoodReads拥有最多读者的译者,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亚洲经典翻译家之一的克利里,他关于孙子兵法的译著被译成20多种语言。

在世界范围内,孙子兵法思想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反过来推动了《孙子兵法》在全球的传播。

杰拉尔德和斯蒂文父子的著作《孙子兵法的市场营销战略》《孙子兵法的销售战略》《经理人的孙子兵法》等被译为西班牙语、韩语、越南语和中文。他们都曾在公司负责销售,杰拉尔德还是一名老兵,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得到国际认可。

商业战略家和业余军事历史学家,曾任步兵和炮兵军官的麦克尼尔·马克,通过演讲、电视、广播等方式宣讲孙子思想,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孙子兵法与商业艺术:管理人员的六项战略原则》和《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艺术》。美国企业家杂志评论第一本书说:如果你觉得商业就像战争,那么这本基于中国古代战争的书将会给你帮助。

很多国外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阐发孙子兵法的思想,如朱津宁的《女性孙子兵法:孙子不战而胜的终极指导》,邓恩·菲利普的《孙子兵法:和平的艺术》,阐释了孙子兵法中“慎战”的思想。

从古至今,从中国走向世界,《孙子兵法》凝聚的中国智慧,依然充满活力,其“止戈为武”的和平宗旨正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遍布全球的40多个语种译本,广泛、深入的阅读,使独有的中国古老智慧和传统经典文化思想在世界绽放光彩。(作者:周静怡 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

标签: 孙子兵法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