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虚新作《遗神》:架空历史中的故事探险
近日,青年作家王若虚的最新长篇小说《遗神》正式出版,这是一部颇具创新精神的架空历史题材作品,也是他首次跨越现实题材的创作。王若虚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创作给他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感受截然不同。作为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崭露头角的作家,王若虚身上始终贴着“新概念”的标签。
2023年,他出版的长篇小说《狂热》描绘了80后写作者的起伏人生,承载着个人情感与时代印记。他认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超越了故事本身,而《遗神》则让他重新回归到故事的核心。小说设定在公元前218年,讲述了秦始皇遇刺后,扶苏继位的平行宇宙故事,跨越时空至十四世纪的“小南北朝”时期。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官阶低微的小说裨和前朝名探的后人,他们在调查一桩外交特使的离奇命案时,面临生死考验与权谋斗争,最终见证了华夏大地的重归统一。
王若虚坦言,自己的创作激情并不算高,但他热爱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认为创作是一种探索的力量来源。在谈到《遗神》的灵感来源时,他提到了古代公案小说的影响,特别是高罗佩的《狄公案》及相关影视剧。他运用了“反英雄”和“反推理”的写作手法,塑造出既不完美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在创作过程中,王若虚经历了一些困难。他表示,半架空的古代背景让创作变得复杂,需要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要确保故事细节的真实感和逻辑性。他提到,像“鲨鱼”这样的词汇必须重新命名,以符合故事的设定,这样的细节让读者更易代入。
对于读者的期望,王若虚希望《遗神》能带给他们清晰而精彩的故事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到愉悦。他不希望读者在书中找寻过多的深意,而是希望他们能享受这段阅读旅程。
虽然王若虚的本科学习的是金融,但他已经成功转型为作家,并对自己的写作经历充满反思。他透露,明年将出版小说集《生于罗马》,这是他近几年在各大期刊上发表的中短篇合集。而长篇小说的创作,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恢复灵感。

在桃花坞读《桃花坞》,鲁奖得主新书首发!
7月23日,王尧长篇小说《桃花坞》首发仪式在苏州桃花坞美术馆举办。毕飞宇、徐则臣等众多著名作家到场推荐,共同见证这部作品的正式亮相。此次活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宣传部、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联合主办。
王尧长篇小说《桃花坞》刊于《人民文学》2025年第7期,作家出版社8月推出单行本。作品以现实主义笔法,聚焦抗战时期苏州桃花坞地区两户知识分子家庭的命运,讲述了他们在抗日烽火中的患难情谊与情感联结,勾勒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轨迹。小说从独特视角展现了苏州地区抗战时期的文脉传承,通过大历史背景与细腻生活细节,塑造出鲜活的桃花坞人物群像,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探索、民族气节、人生追求、生活状态与价值坚守。
活动现场,作者王尧分享了创作初衷与主题思想,他提到创作灵感源于家族记忆中战争创伤的细节,希望借此作品致敬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传承。
现场进行了富有象征意义的系挂书签环节,引用小说中方黎子“桃花坞妙就妙在没有桃花,你想象哪里有桃花,哪里就桃花灼灼”的话语,点明如今桃花坞“放眼尽是桃花灼灼”的景象。随后,各位嘉宾选取一枚写有小说片段的书签系挂在桃树枝头,以此寄托对和平的祈愿、对文化血脉延续的期盼。
最后,著名作家毕飞宇、李洱、徐则臣、何平、《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曾攀、《桃花坞》责编梁豪、装帧设计师周晨、苏州大学教授季进、《桃花坞》作者王尧等围绕《桃花坞》展开深入对谈。毕飞宇从文学创作的专业维度,结合自身经验,对小说的叙事结构、人物刻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剖析,为在场观众理解作品提供了深刻视角。徐则臣不仅在对谈中分享了对作品文学价值的见解,还特别提到《桃花坞》充分展现了学者式小说的风貌与魅力,其将历史真实与虚构巧妙融合的笔法,能让读者在品味精彩情节的同时,获得思想、历史和文化层面的多重启迪。
《桃花坞》的首发,不仅为读者带来了一部优秀的文学力作,也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分量。
众多知名作家,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董事长,保护区、姑苏区相关领导,媒体记者代表,省内及苏州媒体代表,读者代表等参加活动。
《双杨往事》作品研讨会在并举行
本报讯(记者朱慧)7月18日,由太原市图书馆、学府街读书会主办的《双杨往事》作品研讨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教授,及省内作家、评论家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山西文学、乡土历史与社会发展,深入探讨了这部聚焦农村变革的文学力作。
《双杨往事》是代县籍作家任秉友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1939年出生,1963年在《火花》发表处女作,1965年曾参加全国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退休后,他历时数年,完成了这部近百万字的作品。
小说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重大历史转折期为背景,讲述了滹沱河畔双杨地区从人民公社体制逐渐退出,到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刻变革历程。作品通过记述该时期各级干部与群众的生动故事,鲜活展现了这一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关键时期。
相关资讯
王尧长篇小说《桃花坞》苏州首发,为战争年代的家国情怀种下一棵桃树
此次首发仪式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人民文学》首次为在刊作品举行首发式。这一仪式不仅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更让每位参与者感受到文学与生命的紧密联系。此次首发仪式的成功举办,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