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世界上最长的小说多少字

更新时间: 2025-09-23 19:53:06

阅读人数: 306

本文主题: 最长的小说

小说一直是广大人民热爱的文学作品,那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小说是那一本吗?让学习啦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张炜写就史上最长纯文学小说——《你在高原》

450万字、20年、39卷、10部,这一串数字都属于著名作家张炜的新作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至此,这部历经20年精心创作的原创长篇小说成为迄今为止中外小说史上最长的纯文学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用“史无前例”来形容书的出版.他说,这部小说创造了当代中国文坛三个“第一”:第一部长达10卷本的文学作品;第一部450万字一次性推出的作品;第一部用20年不间断创作的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张炜就以长篇小说《古船》和《九月寓言》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世界最大的出版机构哈泼·柯林公司向全球推出现当代中国文学丛书时,《古船》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当代作品.目前,这两部小说都已在国外再版20余次.其中,《古船》还是海外印量最大的大陆纯文学长篇小说.

在完成两部代表作后,张炜写作的重点转入《你在高原》.在这场费时20多年的文学“马拉松”中,他靠惊人的毅力跑到了最后,获得了成功.

颠覆性的创作往往要经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寂寞.1987年,张炜开始了系统的行走和工作计划,也开始了长篇小说《你在高原》的呕心沥血的创作历程.

有人形容,张炜的《你在高原》是一部“走遍大地之书”.20年间,张炜长期自修考古学、植物学、机械制造、地质学,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数十本田野笔记;他花了大量时间去民间考察,足迹遍及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山区和最富庶的城市,搜集的民间资料有几大箱子;他把自己封闭在深山陋室中,不停地读写,甚至在遭遇车祸、术后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写作.

小说中,《家族》《人的杂志》《海客谈瀛洲》《我的田园》《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鹿眼》《忆阿雅》《曙光与暮色》《橡树路》共10部书各具特色.该书的终审、作家出版社编辑杨德华说,从语言到故事,从形式到内容,10部书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之大也叹为观止,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试验.

为使作品不失全面,张炜两走日韩、四去欧洲、远赴美洲,详细的考察和纵横比较,为小说《你在高原》奠定了思维框架,使其尽可能具备全球视野.

世界上最长的小说——《红轮》 《红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索尔仁尼琴最大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总字数接近千万。这部描写俄国战争和苏共历史的史论-政治性小说,从1914年8月的一战开始,一直写到1916年的俄国民权运动、俄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水兵叛乱,直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构成了俄罗斯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重现了整个20世纪俄国和苏联的历史。

世界上最长的小说多少字

最长的小说排行

互联网正式摧毁了每个人的专注力,因此我们非常担心能有多少人从头到尾读完这些散文巨兽,文段巨神。在下面的列表中,小编列出了历史上十部最长的,最诗史级的巨作,供大家参考。

10. PONNIYIN SELVAN/THE SON OF PONNI

作者:KALKI KRISHNAMURTHY

900,000 字/2,400 页

1950年代出版,以五卷的形式发行,这部以泰米尔语写成的历史巨著,讲述了Arulmozhivarman的故事。他是朱罗王朝诸王中的一位,于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期间在位。这本书花费了Krishnamurthy三年零六个月时间去写——很可能要花费我们相同的时间去读完(还不把要学一门新语言的时间包括在内呢)。

作者:MAHMOUD DOWLATABADI

950,000 字/2,836 页

一本著名的波斯小说,1984年出版,讲述了呼罗珊省的萨卜泽瓦尔里一个库尔德人家庭的的故事。故事背景设在二战后的几年,伊朗政治混乱不堪的时期,这个家庭得到了邻居和来访者的热情款待。它花费了Dowlatabadi15年的时间去完成:感谢上天读者们喜欢它,否则它将严重浪费了作者的时间。

8. JOSEPH UND SEINE BRüDER/JOSEPH AND HIS BROTHERS

由德国作家汤玛斯·曼写成,这部史诗级大部头诞生于战争之中,1943年的瑞典。这部小说重新讲述了创世纪的诸多著名的故事——从Jacob到Joseph——故事背景设置在亚马拿时期的古埃及(约公元前1300年)。曼花费了16年,分成了四个部分完成了整本书的创作——假如他下决心写几首歌,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一幕音乐剧,他说不定能挣到多得多的钱。

7. CLARISSA, OR, THE HISTORY OF A YOUNG LADY

作者:SAMUEL RICHARDSON

984,870 字/1,534 页

作为书信体式小说的一个范例——一部由一系列信件和日记等文件组成的小说——这本巨著于1748年出版,讲述了一个女英雄不断被家庭所阻扰的悲惨故事。坦白说吧:要是要我们阅读几乎一千万字,我们其实比较期待一个大团圆结局。

6. MIN KAMP/MY STRUGGLE

作者:KARL OVE KNAUSG?RD

1,000,000 字/3,600页

别担心,我们要说的不是那个夸大狂奥地利人的书,而是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出版的挪威作家Karl Ove Knausg?rd写成的六本一套的自传体小说。由于它在描写他的朋友,家庭以及“生命里的平庸和羞辱”时那无所畏惧的诚实和细节,这套书同时得到了巨大的赞誉和骂名——巨大到他的妻子经历了严重的情绪崩溃。到目前为止这套书单在挪威已经出售了超过五百万本,几乎每九个人就有一个人拥有一套。

5. ZETTELS TRAUM

作者:ARNO SCHMIDT

1,100,000 字/1,536 页/6,800,000 字母

这本书的作者Arno Schmidt和Hans Wollschl?ger得到了一个任务——把Edgar Allan Poe的作品翻译成德文。出于这个原因,他决定写一本小说——关于把Edgar Allan Poe的作品翻译成德文的问题。嗯,人们确实说过写自己知道的总是最合适的。

4. 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

作者:ROBERT MUSIL

这本小说,分三本书组成,是一本“关于想法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3年,奥匈帝国君主政体统治的后期。书里面讨论了大量重要的人文主题:真理;观点;社会和意见,同时在很多方面上,它预见了欧洲于1918年后将要面临的问题。不幸地,这本书永远不会被完成,因为作者Musil在完成它之前已经离世,未能为小说写上一个合适的结局。他在世时从来没有预见到他的书将会为他带来的名誉和财富,但他仍然花了13年的时间去写他。你也替这位作者觉得遗憾,不是吗?

3. MISSION EARTH

作者:L. RON HUBBARD

1,200,000 字/3,992 页

由科学论派之父L. RON HUBBARD写成的,一套十本的《地球任务》是奇怪地引起了反感,它虽以“发生在未来的讽刺科学探险小说”作为卖点,却被批评家揶揄甚至在某些地方被禁。佐治亚州的道尔顿镇试图把它从公共图书馆移走,说这套书包含了“大段的涉及受虐症,虐童,同性恋,巫术,血腥谋杀以及其他反社会,变态的和反一切的段落”。无论如何,这一套十本书本本都是畅销书。有些人就是什么都爱看,不是吗?

2.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IN SEARCH OF LOST TIM

作者:MARCEL PROUST

1,267,069 字/3,031 页/9,609,000字母

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最长的小说,毫无疑问Proust的这套杰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制门器,因为它足足有十三卷书将近一千三百万字数。它以非自愿记忆为主题,描述了叙述者从孩童到成年的人生。出版于1913年到1927年之间,它对于19世纪随后的许多作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被许多杰出学者视为是具有决定性的现代小说。所以,总结来说:真的很长,但真的很好。

1. ARTAMèNE/CYRUS THE GREAT

作者:GEORGES DE SCUDéRY/MADELEINE DE SCUDéRY

2,100,000 字/13,095页

单纯从字数来看,这部17世纪的小说完胜它的对手,以巨大的两千一百万字组成了十卷书。书页上面的作者是Geroges de Scudéry,但一般被认为是由他的妹妹Madeleine完成的。这本罗马英雄故事,基本上来说,是一本浪漫小说,通过无数的曲折情节来保持悬念,推动剧情发展。即使它惊人地长,但在它出版的年代却是非常地畅销。可惜它已经停止出版了。直到一个学术项目的实行使我们得以在线阅读它。那你还等什么?这一万三千零九十五页不会自己读自己的。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平日并不是话痨,但遇上三两知己,话题一开,就会颧飞桃红,两眼放出贼光,聊到把肠子都翻到桌上为止。而人一多,尤其是遇上有爱打官腔说套话、在两种话语系统里游刃有余的人,我就变得全然无话,像一只合得很紧的蚌。我不谙熟中庸之道,不太会在话痨和蚌中间那个得体的范围里活动。这种恶习难免会反射在写作上:遇到让人心跳加剧的题材,我就会成为字痨,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明知在这个超过两千字就是自杀的微信阅读时代,长篇大论就是滞销或者自杀的代名词。可是长篇让我觉得舒服,就像在旷野跳舞,怎么疯都不会越过边界。而我几乎不会写短篇小说——那是一门放出去就得马上收回来,字字玑珠的绝活。出道到现在二三十年里,我写过的短篇少之又少。这六七年来,我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长篇上,连中篇也极少沾手。

《胭脂》是我最近七年来仅有的二部中篇之一,写第一行字的时候就提醒自己不是长篇不是长篇绝对不是,要收要收啊要紧收,结果一不小心又写了七万字——这是我最长的中篇小说。

《胭脂》的灵感是一个纷乱的线团,线头来自不同的地方,其中最清晰明显的一条,来自2015年初的台湾之行。那年我应东华大学和洪建全基金会邀请,作为铜钟经典系列讲座作家,来到台湾访问。在台湾期间,我在大剧院观看了一场名为《婚礼/春之祭》的现代舞表演。那是一场集激光技术古典音乐和现代舞艺术为一体的视觉盛宴,令人耳目一新。后来我与舞剧的艺术总监、一位从纽约归来的现代舞艺术家成为朋友,慢慢了解到《婚礼/春之祭》激光背景画面,取自一位台湾著名画家的油画,这出舞剧,是对这位老画家一生成就的致敬。从朋友那里,也从这位画家的纪念册里,我得知了这位老先生艰难坎坷的一生。家境贫寒的他,凭实力考上了上海美专,在刘海粟的新潮艺术思想熏陶下努力学艺。就学期间不幸身染伤寒,身无分文,命悬一线。这时他遇上了他的福星,一位到医院探访朋友的国立音专女学生。这位素昧平生的红衣女子,不仅替他支付了所有医疗费用,并一心一意地照看他,直到痊愈。他们有过一段琴瑟和谐的美好时光,却终因战乱不幸分离,从此天各一方。老人家在台湾有患难与共的妻子和家庭,但他对那位救助他于危难之中的女子难以忘怀,他的多幅油画里,都出现过一个红衣女子的朦胧形像。

《胭脂》里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老画家的人生和画作给了我巨大的灵感。几乎就在看见那些画的时候,小说的题目已经呼之欲出。我知道《胭脂》是个被用得很烂了的标题,极容易引起风马牛不相及的低俗联想,但我只是觉得没有一个名字能更好地表达我当时的感动。这个胭脂,不是戏子交际花脸颊上的那层红粉,而是行走在死亡隧道中的人猝然发现的一丝逃生光亮,是哀鸿遍野的乱世中的一丁点温润和体恤。是颜色,是温度,也是品质。

但是穷画家和阔小姐的故事,并不是《胭脂》的全部故事,《胭脂》中还有一些别的感动和想法,它们化成了小说的中篇和下篇。《胭脂》的三个篇章可以看成是一个故事在三个年代的延展,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共同线索串联起来的三个单独故事。

中篇的灵感来自我的童年记忆。我读小学时遇上了一个疯狂的年代,我目睹了一切。那天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藏在一个捆成卷的棉胎里,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这么多年过去,时代早已回归平常,我也早已被出国大潮裹挟着去了异国他乡。《胭脂》里那个小女孩扣扣,和我一样见证了灾祸,她一直没有真正治愈恐惧,她只能用谎言来抵挡恐惧。即使撒谎已不再是刚需,她也无法改变自己,因为撒谎已经成为习惯,如同吃饭穿衣。

《胭脂》的下篇牵涉到了古董,那是我这几年在欧洲所见所闻的一个缩影。在欧洲有一大群做梦都想“捡漏”的华人,无论多么遥远偏僻的旧货市场,你总可以见到神情诡异双眼发亮的淘金者。有一次我在巴黎一家华人餐馆吃饭,发现那上下两层的店面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收藏品”。老板走过来和我热络地聊天,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地介绍着每一样藏品:每一块石雕都是圆明园旧物,每一张旧画都是郎世宁或八大山人遗作,每一件瓷器都是大明官窑。临走时,他神情凝重地嘱咐我们一定要保密,省得有人盯上他。诸如此类的发财梦,让我不由地想起多年前我的小说《金山》里那些怀着同样梦想出洋的淘金客。日历换了很多本,但历史只是类似事件的间隔重复而已。

《胭脂》的三个篇章是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写成的,因为中间插进了《劳燕》的宣传期。一个作家从前只要码字就可以了,现在还需要站在街头吆喝。吆喝的事比码字费心神多了,所以《胭脂》被搁置了多次。现在的成品是三个篇章,三种风格。从上篇的凝重写实,到中篇的半真半幻,到下篇的荒唐荒诞,权当是三个地点的日有所见,化成了三个时段里的夜有所梦吧。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