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婉约与李清照

更新时间: 2025-09-24 14:52:40

阅读人数: 521

本文主题: 李清照《月满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圆月悬空,抬望眼,我想起李清照一首词,字字句句,何其婉约。

宋朝时期,词主要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派系。

其中,婉约派以婉转含蓄为特点,表现多以“比兴”手法为主,内容侧重在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秦观、周邦彦和李清照。

追寻“婉约”一词,可在先秦古籍《国语·吴语》中觅得,“故婉约其辞”,意指说话委婉含蓄、柔顺谦卑。

晋陆机《文赋》用其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即文章应干净而婉约,避免多余的修饰。

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非常著名的女词人。

其词风别树一帜,有别于婉约派的其他词人。

李清照之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

后人称其词作为“易安词”、“漱玉词”。

李清照的词风以遭“靖康之变”,与夫赵明诚南逃,避居江南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是对女性内心世界及其生活状态生动的描述;而后期,她因历经了生活的动荡以及所处环境的改变,词风由轻快转为凄凉,以寄托哀思之情。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李清照对其多有描述。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借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以菊花(黄花)的幽香及其形做比,在重阳节之时,寄托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那是满地凋零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又有谁忍心采摘。

晚年的李清照在动乱中失去了丈夫与安稳,徒留一人,心中倍感哀伤,再一次以黄花做比,不仅映衬了秋的萧瑟,更是抒发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3、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在李清照眼里,花中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卓尔不群,在雪中盛开,以花拟人,更寄其情。

4、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此番春意盎然,送走了冬天的寒意,柳叶生长,梅花绽放,春心已动。

赵明诚闲居故里十年,后重新出仕,而李清照仍独自留居青州,与丈夫别离后,李清照对其思念之情,再一次借花来诉说。

5、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的海棠花,也常被李清照写入词中,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之一,海棠花开,但历经一夜风雨,怕不是花已落,只留下绿叶。

李清照怜花,借此抒发内心的苦闷。

6、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对丈夫的怀念不曾减少,落花无情,流水无意,但人在其中,又如何能将情与义抽离。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表达她对梨花的倾慕,又以一句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亲香腮”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柳叶被烟霭笼罩了,一曲《梅花落》从笛中传来幽怨的曲调。

春意来袭,元宵佳节,谁又能预料会不会有风雨出现……不如从帘帐之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初闻哀曲,听其意,不由自主深陷其中,纵然有好友来访,亦无心相聚,后来又听闻别人的欢声笑语。

前后两番光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清照南渡江南后,乡愁不减,日益渐浓,写下: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瑞脑,又称龙脑香,被列入佛教密宗的“五香”(沉香、檀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李清照之词多有用之,亦可知晓,李清照对此香的气味亦是喜爱。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櫻斗帐掩流苏”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一袭香,不仅能安神,烟云绕,更将丰富的情感蕴含其中。

在李清照看来,闲置、燃起、萦绕、消散,这又何尝不是人生。

无论是花、是声、是香,还是其他的一景一物,在李清照的笔下,它们有悲有喜,平添了几分情感。

当然,少不了圆月悬空带来的愁绪和情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婉约与李清照

听歌赏词|从宋词到现代歌曲: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先来赏析一下李清照的这首词吧。

当时,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未久。

原本应该享受着婚姻甜美的女词人,却因新婚不久丈夫就离家外出了,填这首词,来倾诉相思、别愁之苦。

上阕交待了季节,点明了时间。秋天,这容易让人生愁的时节,“ ”;荷花谢了,是红色的,分明地洒落在水上叶中,莲蓬结子,自有苦心。上船去,还是“兰舟”。干什么去?还是争渡?还是去捡拾荷花瓣子?一个“ ”字,写出了内心的苦。恰在此时,天空偏传来了大雁的叫,是在为什么人去送信的吗?雁,是群居的,天空中南飞的大雁或“ ”不断地过去呢。这才会让多愁善感的女词人一直呆呆地看到了夜幕降临。而这个晚上,还是有挂着圆圆的月亮的。

”,是眼前的景,更是自我劝解。可又劝不了自己,应该说是骗不了自己。我不是没有事情可做,实在是没有心思,没有动力去做。而这一“闲”,哪怕是被动的不得已的“闲”更让女词人无法承受,不能忍受。这份愁情实在没法消解。最后,说出了大实话:“

中国古代的诗词,原来都是可以唱的,有曲谱。这“一剪梅”便是词牌,填词的人,就按照这首歌曲的曲调和原有歌词的字数、格式,写出新词来,还要用老调子唱。

但到了现代,作曲家与歌者倒是反了过来,用旧词,谱不同的曲,唱出新的歌来。

前些日子,央视推出的一档新的节目,由小撤主持的《经典咏流传》便是用旧词唱新曲的。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台湾的歌者邓丽君也唱过不少“ ”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据琼瑶的小说改编的多部电视剧,其中的主题歌也有不少是用新曲唱古诗词的。

但根据李清照《一剪梅》编曲演唱这首《月满西楼》,就常常被误认为是邓丽君唱的。其实不是。

演唱者是京剧大师张君秋的关门弟子、87版《红楼梦》晴雯的扮演者 (原名张静林),作曲的,就是她那后来因诈骗罪被判了无期徒刑的作曲家

这也是我听到过最早,印象最深的一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是像口语,像说话一样的歌唱。

出这首歌的年代,正是通俗歌曲大流行的年代。因而,用通俗唱法来唱李清照的这一首,当时,我也觉得是恰到好处的。

但,听过宋祖英演唱的这首《一剪梅》之后,原有的印象彻底改变了。

宋祖英读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博士研究生期间,着力研究中国古诗词的演唱,并精心打造出一张全新编曲的中国古诗词大碟,这也是她筹备酝酿了将近5年才发行的一张极富文化底蕴的专辑,是宋祖英博士毕业后的第一张唱片作品。

很遗憾,在唱片的封面信息中没有标注出这一首歌的编曲者。

用七声雅乐变徵调式演绎了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那种孤独与闲愁之苦。是传统的音乐元素和 ,用现代的方式来表现,让你无法再去认为这是一种通俗的、流行的唱法。

宋祖英是用雅的唱法,唱出了李清照原词想要表达的那种情感。

安雯的《月满西楼》是一听就能接受的,宋祖英的《一剪梅》是要多听几遍才能越听越能听出味来的。

点个赞。如何?你喜欢谁演唱的?

《李清照词选(典藏版)》:月满西楼,词韵流芳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以笔为剑,以词为盾,于南宋的烟雨朦胧中,书写了一曲曲不朽的文学佳话。她,便是被后世誉为“巾帼词人翘楚”的李清照。其词作如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闪烁着独特而璀璨的光芒。而今,一部《李清照词选(典藏版)》横空出世,不仅是对这位伟大女词人艺术成就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古典文学之美的一次精致呈现。

此书,如同一扇精心雕琢的窗棂,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李清照那细腻温婉、又不失坚韧独立的精神世界。编选者匠心独运,从李清照丰富的词作中精挑细选,汇编成册,每一首都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着读者的心田。而徐北文先生的评注,更是为这部词选增添了无尽的韵味与深度。他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对李清照有着深厚研究的专家,其《李清照全集评注》早已成为学界公认的权威之作。在此书中,徐先生对每首词都进行了精辟入里的点评与赏析,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仿佛一位温文尔雅的智者,引领着我们漫步于李清照的词海之中,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李清照词选(典藏版)》不仅在内容上令人叹为观止,其装帧设计亦堪称一绝。封面选用了布面精装,触感细腻,质感十足,而图案则选取了北宋赵昌的《蜂花图》,画面生动传神,与李清照词中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不谋而合,给人以视觉上的极致享受。翻开书页,内文用纸考究,色彩还原度高,每一页都仿佛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将词与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诗画合一的艺术氛围。裸脊锁线装订的设计,既便于翻阅,又便于长久保存,无疑是对这部词选最好的呵护与尊重。

在这部词选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李清照词风的演变与成熟。从早期的清新自然、活泼灵动,到后期的深沉哀婉、缠绵悱恻,她的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她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与复杂多变的情感世界。在《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位年轻的李清照,在夕阳的余晖中,与伙伴们划船嬉戏,享受着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而在《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们又仿佛感受到了她中年丧夫、国破家亡后的孤独与凄凉,以及那份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李清照的词,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映。在她的笔下,有对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有对家国的忧虑与哀愁。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时代的沧桑巨变紧密相连,使得她的词作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与价值。而这部《李清照词选(典藏版)》,正是对这一价值的最好诠释与传承。

在这部词选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李清照那超凡脱俗的才情与智慧。她的词作构思精巧,意象丰富,语言凝练而富有音乐性,每一首都如同一首精美的诗篇,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她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她的词作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如《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以花与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相思的苦楚,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除了才情与智慧,李清照的人格魅力也是这部词选所展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她敢于追求真爱,不畏世俗的眼光与压力,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被传为佳话;她热爱生活,善于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好与诗意,使得她的词作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温度;她坚韧独立,面对生活的苦难与挫折,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人格特质,都使得她的词作更加具有感染力与生命力。

《李清照词选(典藏版)》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精选集,更是一部关于女性、关于爱情、关于生活、关于时代的百科全书。它让我们在欣赏李清照词作之美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女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情感与人格魅力。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在品味经典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心灵震撼。

在这部词选的陪伴下,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与李清照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们能够在她的词作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情感的执着。而这部《李清照词选(典藏版)》,无疑是我们走进李清照内心世界、领略其文学魅力的最佳伴侣。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在未来的日子里,愿这部词选能够陪伴着更多的人一起走进李清照的文学世界,去感受那份来自千年之前的温暖与美好。

标签: 李清照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