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毗陵诗社旭东西游诗歌集暨李煜《相见欢》赏析

更新时间: 2025-09-24 14:52:43

阅读人数: 635

本文主题: 李煜《相见欢》

毗陵诗社旭东西游诗歌集暨李煜《相见欢》赏析

,不为七彩神鹿,不为投身喂虎等等故事 …只为,千年前的文字,千年后的轮回…只问,来世再续的前缘。

喜怒忧思悲恐惊,千苦万难渡红尘。

今问来世不悔缘,佛祖典故莫高窟。

丝路雕石刻人生,冷暖沧桑哀无情。

西行漫漫雷音寺,化作佛灯更护花。

匆匆走过,竟忘了留言,但美丽动人的倩影,不时回忆。

声声驼铃绕沙海,楚楚芳草漫沙湾。

茫茫回首夕阳醉,潇潇蓦然游子吟。

羞花动人约玲珑,闭月剔透伴星辰。

谁道唯独苏杭秀,月亮泪珠落牙泉。

卓尔山,牛心山。山对山,山连山。

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一生一世,永远厮守。

远远望去,墨绿、酱紫、奶黄、青蓝

崖俊岭俏,轩墨色色,林深幽谷,白雪皑皑。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无忧,应风波面。

轩墨泼洒落卓尔,为峰流连石径斜。

青城隐没桃花涧,万仞俊立千冰崖。

恋雪白头牛心山,鹤舞云霄风月闲。

别梦遐思书悠境,浓淡娇曦竟无言。

丹霞容貌红蓝紫,神斧画工绘旖旎。

东边七色西边霞,不如仙子望君归。

黄花树下紫霞瘦,藏心于心心何忍。

三生三世君有情,不负桃林十里春。

秋又深了几许,一阵寒风掠过,消瘦的梧桐叶落在身上,即刻随风飘去。 不知落叶还能飞舞几时,也不知即将嫣然而落的雪花是否让飞叶寂静,只是感到,感到梧桐的寂寞!

每到梧桐寂寞时,总会想起词帝李煜那首耳熟能详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

在词人笔下,梧桐是一缕淡淡清愁。这种清愁,后来李清照在梧桐夜雨道: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庭院幽深几许?梧桐细雨何时尽?锁不住满园萧瑟,却紧锁了满腹心事。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愁思,那不可名状的痛而无言……寂寞梧桐的清愁多么哀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最好诠释和具现。

千百年来,梧桐,作为文人的倾听者,不但豁达容纳了文人倾诉,且把悲叹与愁思也一并接纳。因此,文人对它总有一份难舍难离的亲近感,此中有眷恋,有钟爱,也有以它为喻的顾影自怜。文人不乏想象,多愁善感是特质,自古文人伤春悲秋也是平常 ——―秋风扫落叶,落红亦无情。你的心事,深入潭底,伊无从知晓;伊的心事,寄给了皓月,天地可鉴,而伊只想知道你是否正守在这浩瀚夜空之下,与他(她)千里共婵娟……

是文人寂寞使梧桐倍加寂寞,还是梧桐与文人结缘,感染了文人寂寞气质? ……其实,寂寞的不止梧桐。寂寞,是清秋原味,是一种清欢,是一种寡欲,是一种淡然。岁月里,清浅时光淡淡掠过,漫步秋的深沉,无论经历怎样磨砺,怎样艰辛跋涉,也不管有过多少精彩,多少绚烂,匆匆人生与季节变换有着太多的相同,都不免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带着寂寞与沉静,带着忐忑与揣测,走在深秋小路,看岁月彷徨,看秋风起伏跌宕,看时光扑朔迷离,或许是一份寂寞与另一份寂寞叠加交融,愁上添愁,更加寂寞。或许会暂且忽略心中忧愁,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种豁达和释然?

人生岁月,总在一半明媚一半凄凉里跋涉,一路那些遇见的,擦肩的,快乐的,忧伤的,拥有的,失去的,蓬勃的,落寞的,经过光阴涤荡,最终沉淀成一个个或喜或忧,或铭记或遗忘的陈年往事。

人生所有得失,都是岁月所赐。怀一颗感恩与丰盈的心,就能守一份岁月静美;把红尘路那些纷扰牵绊丢弃,就会享受寂寞慎独辰光;让微笑屏退所有苍凉与凄婉,就能以明媚心情,迎接明日暖阳。

毗陵诗社旭东西游诗歌集暨李煜《相见欢》赏析

李煜《相见欢》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相见欢》是李煜的著名作品,写于南唐亡国之后。 被幽禁囚居期间,终日以泪洗面。其内心深处的痛苦,被这36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言”,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深沉厚重的痛苦压得词人无法喘息,“识尽愁滋味”时自然也就“无言”了。“独上西楼”,由众星捧月、前呼后拥到现在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我们仿佛看到这位曾经的帝王佝偻着腰,步履蹒跚缓缓登楼的凄凉背影。

“月如钩”,不仅形象描摹出月的形状,而且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看到词人登上西楼之后凭栏伫立的身影,他无神的双眼投向天边,如钩的月冷冷地向他投来鄙夷的目光,并残忍地勾起了他内心时刻都想忘却而又一刻也无法忘却的亡国思乡之痛。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清冷的月光深深刺痛了词人,他长叹一声,缓缓走下台阶,重又回到庭院中,与他相伴的只有那棵高大的梧桐树。“我来之前,你已在这里,庭院深深,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寂寞呢?”词人自语道。微风过处,稀疏的桐叶似乎在对他低语,“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不屑的口吻让词人更感凄凉,仓皇逃回了房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无力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但哪里有半分睡意?原本以为头脑中无法剪断难以整理的只是离愁,却不料天地万物都变得如此狰狞!这究竟是为什么?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让我落到这天人共愤的地步?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滋味啊!是寂寞,是忧伤,是失落,是无助,是追悔,还是绝望……

或许,没有南唐的风云突变,没有人生的大起大落,也成就不了李煜千古词帝的盛名,我们也就不会有幸读到人生的磨难从他的灵魂深处压榨出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清平乐》(别来春半)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了!

我想起来了十年前写下的一段话,用在这里做个结尾吧。

没有中国文人命运的坎坷和遭遇的不幸,就没有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屈原见弃,创作了《离骚》;司马迁受宫刑,写下了《史记》;陶渊明避世隐逸,用清新的文字描绘着永恒的山水;李白漂流一生,成为诗仙;杜甫贫困潦倒,成为诗圣。再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刘禹锡,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终日以泪洗面的李煜,“奉旨填词”的柳永,“不合时宜”的苏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放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岳飞...直至才华绝世却流落荒村的曹雪芹和蒲松龄,哪个不苦闷?哪个不彷徨?哪个不抑郁?没有了这群失意的文人,哪还有中华文化的厚重?胸中的块垒,眼中的泪水,酿成月光,啸成剑气,在文坛上留下了一行行,一笔笔。细细看来,不是文字,是辛酸,是失意,是惆怅!是寂寞;是悲凉;是沧桑!是,血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十首《相见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这首词写得极为含蓄,甚至纳兰连词中的主人公是谁都没有直接告诉读者。

整首词仿佛是许许多多破碎的画面,需要读者在心中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是一首惜春词,采用的是直抒胸臆、借物抒情的手法。首句“年年”二字透露出一种自责的心情,由于错过美好春光,因而每每满怀愁绪,二、三句进一步强化这种惆怅。下片用梅花雪,梨花月这两幅象征春景的图画来渲染惜春之情。美景总是稍纵即逝,让人留恋不己。于是感叹春光之易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伤春惜时之情达到顶点。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抒写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结句“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全词缠绵婉曲,清雅自然。

靖康之难后,改变了许多宋代词人的人生,他们伤怀国家,忧心政治,却无可奈何,只能一任忧愁,只有长恨别离中。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描写了与友人秋夜对饮的场景,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抒情而不露痕迹,表面看上去纯乎写景,不言世事人情,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闲云菊芳的外在展现,但实际上闲云松菊,表现的正是陶渊明式的境界。

十年江湖飘泊,多少愁,今夜白发的诗人对着青灯,一生寂寞的事情,到今天五更头,只能独自哀愁。

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清晨闺中妻子梳妆时所描画出的蛾眉,以及想象中妻子孤独凄清的情景。表达了客旅塞外的诗人对行役生涯的无奈和对妻子的思念。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标签: 纳兰性德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