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法国文学之父

更新时间: 2025-09-25 15:53:33

阅读人数: 328

本文主题: 欧洲小说之父小说有那么

莫伯桑把巴尔扎克称为“法国文学之父”.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法国文学之父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简介!_作业帮

其实你百度作者名字就能看到很多了.我就不复制了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其作品可读性强,主要构架为:主人公个人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创造了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人物鲁滨逊.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 基人,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出生于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1]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由于政论文章 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 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290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小说仍然脍炙人口.《鲁滨逊漂流记》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部分债务.此后,他还陆续写成了《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但债主总是跟着他追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们也对他撒手不管.1731年,丹尼尔·笛福去世,终年71岁.像生活在荒岛上长达28年之久的他的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一样,他孤独而又恐慌. 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国经商. 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英国第一部近代小说,“欧洲小说之父”笛福代表作

《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是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小说。因为在笛福之前,英国文学只是以诗歌和戏剧而闻名,比如大家熟悉的16世纪莎士比亚的戏剧,17世纪弥尔顿的诗歌,等等,在笛福之后,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渐渐多了起来,所以笛福毫无争议地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又被称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鲁滨逊漂流记》对英国小说有何影响?

写《格列佛游记》的斯威夫特,以及奥斯汀、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康拉德、吉卜林等19 世纪的英国作家,都从这部小说中吸取了营养。法国作家卢梭对这部小说倍加推崇,并在他的名作《爱弥儿》中将其列为爱弥儿15岁的必读书。20世纪前,《鲁滨逊漂流记》的翻译和模仿版本就有700多种,如今更是流传于世界各地。根据这本书改编的影视剧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比如,1946年,苏联根据《鲁滨逊漂流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立体电影,1996年,著名导演乔治·米勒也拍摄了同名电影,2016年,比利时和法国还拍摄了动画电影。

《鲁滨逊漂流记》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简单说下梗概。主人公鲁滨逊一心想着去海外闯荡一番,没想到,他在航海时遇到了海难,幸存者只有他一个。他被海浪冲到了海岛上,他独身一人面对恶劣的环境,制作工具,寻找食物,时刻面临生存的危机,还要面对内心的孤独,在海岛上生活了28年,才遇到过路的船只,这时,鲁滨逊终于获救离开海岛。

小说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鲁滨逊离家航海的经历,小说的第二部分,鲁滨逊开始了在荒岛上绝地求生的经历,这是小说最为吸引人的部分。

鲁滨逊想到的第一步,就是爬到树上去过夜,因为这样可以躲避野兽的袭击。

凭着一股聪明探索的劲儿,鲁滨逊的农业和畜牧业经营得很顺利。在海岛上,他每天都在摸索着学习各类手艺。他努力让自己变成农民,耕种,收获,把小麦磨成面粉;他又试着制作陶器,像原始人一样,做了陶罐、陶瓶作为炊具;他又把自己变成面包师,他专门做了一个火炉来烤面包。为了造房子,鲁滨逊又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工匠。烤羊肉,烤面包,用羊皮为自己缝制了帽子、外衣和雨伞。可以说,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鲁滨逊这里已经是应有尽有。生活到第六年,鲁滨逊还造了一只独木船,造好后却发现自己没法将船推下海,他只好又用两年的时间挖了一条通往大海的河道,顺着这个河道,他驾着独木舟驶向海边,然后时不时地在近处出航一下,或者像国王一样在他的小岛周围视察,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直到第二十四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俘虏,要把俘虏杀死后吃掉。鲁滨逊决心保卫自己的领地,他在暗中悄悄端起枪,潜伏在野人附近,突然一个俘虏挣脱绳子向鲁滨逊这边跑来,后面立刻追上来几个野蛮人,危急时刻,鲁滨逊开枪打死了野蛮人,救下了这名俘虏。这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把这名俘虏取名为“星期五”。他从此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几年之后,鲁滨逊盼望已久的救星终于到来了。有条英国商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乱,准备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然后独霸商船。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叛乱水手,夺回了船只,作为答谢,船长带他们离开海岛。就这样,鲁滨孙就要离开生活了28年的海岛,他难免有些难过。他想起同伴,心想,“我从此再也不会见到他们了”。

第三部分是小说的终结,说的是鲁滨逊从海岛脱险、回到英国的经历。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后来鲁滨逊又一次出海,路经他住过的海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岛上一片兴旺繁荣景象。鲁滨逊又送去一些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然后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小说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

鲁滨逊的经历,正是英国16到17世纪对外扩张活动的缩影。笛福生活的时代,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殖民扩张进入黄金年代。鲁滨逊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群人,代表了英国殖民扩张时期的时代面貌。他因为其征服世界的野心、毅力和斗志,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所敬仰的英雄。在星期五身上,也可以看到殖民扩张时代的落后民族的印记,他们被裹挟到新的历史车轮中,跌跌撞撞地跟着一路前行,被裹挟着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

同时,《鲁滨逊漂流记》又是宣扬理性、肯定自我价值的小说。在18世纪初的英国,启蒙文学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鲁滨逊在航海和求生荒岛中所展现的冒险精神,使人们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鲁滨逊看来,文明与野蛮的界限,就在于理性。

而另一方面,鲁滨逊在荒岛中所创建和统治的这个新世界,也带给人们更多关于现代文明的思考。在荒岛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远离人类社会,让鲁滨逊对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认识,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肉欲和虚荣,当他抛下这些,便获得了内心的安宁。所以当鲁滨逊从荒岛上归来,回到英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又开始准备开始新的远行,而且可能永远不再回来。

《鲁滨逊漂流记》也在文学史上引领了航海历险小说的模仿热潮。法国作家图尔尼埃写过一本《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戏仿了《鲁滨逊漂流记》, 2000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荒岛余生》,可以说是《鲁滨逊漂流记》的现代版。所有这些续写和戏仿,极大丰富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内涵,这也正是《鲁滨逊漂流记》的魅力所在。

鲁滨逊的传奇还在继续,他就像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他的归途漫长而又无奈,他经历了猛兽、风暴、食人族和战火,最后回到了故乡。神话的时代远去了,剧烈变革的世界产生了新的英雄史诗,鲁滨逊一个人的传奇经历,也映照了他所在的时代,他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内心,既战胜了自然,又战胜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鲁滨逊漂流记》又像是一个寓言,一部启示录,让我们在现代生活的忙碌和疲惫之中,也能像鲁滨逊一样勇往直前,最终展现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