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学十大名著西方经典文学名著盘点欧洲最著名的名著有哪些
在各大世界文学名著中,许多西方经典文学名著都占有一席之地,欧洲最著名的名著有哪些你觉得看后受益匪浅呢?本文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欧洲文学十大名著,包括:《荷马史诗》、《神曲》、《浮士德》、《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等等,这些欧洲文学名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荷马史诗》是欧洲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也是西方经典文学名著中小编最推荐的一部。 《神曲》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地狱、炼狱、天堂进行了一次游历,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浮士德》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歌德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书中反映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概括了这一阶段的人类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主人公一生不懈追求,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宏伟气魄,它诉诸形象阐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容,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压卷之作。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它是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这也是欧洲文学名著中小编最熟悉的一个,它曾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 在整个俄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战争与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小说,一方面这是一部由俄国人创作的反映俄国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它刚一面世,便令欧洲和全世界的读者感到新奇、震撼,另一方面这部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之高峰的俄国小说,却又最具有全人类性,《战争与和平》构成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也是最值得读的俄国文学名著之一。 《唐·吉诃德》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著作,在各大西方经典文学名著中占有非一般的位置,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问世后很快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济慈等也都曾从《十日谈》故事中汲取过创作素材,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尤利西斯》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在“意识流”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本书就开始使用它了,同时它也是一本相当错综复杂的小说,充满了隐喻、文字游戏、隐晦的玩笑、以及角色们欲说还休的个人沉思,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并被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小编强推这部英文名著。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玛丽·雪莱最为世人熟知的作品,它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展现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滥用科学及其后果,更重要的是它借19世纪初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现代”社会语境,揭示了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驱使下,人类无所顾忌、狂妄地自我奋斗的丑态及其对社会构成的巨大危害。根据它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多达几十个版本,1931年《科学怪人》的续集电影,被视为影史上重要的恐怖电影之一,其中的怪物形象在西方家喻户晓。 《一九八四》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的长篇政治小说,与《美丽新世界》、《我们》并称反乌托邦三部曲,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书中刻画了人类在极权社会的生存状态,有如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2015年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帝国与蛮族从罗马到欧洲的千年史(罗马史诗三部曲)彼得希瑟著
今天的欧洲,国家间互动频繁,生活方式大致相近,人口在各地流动,移民改变着所到之处,自己也被周遭改变。这样的格局,其实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 现代欧洲的起源,要追溯到一场千年大转型。1世纪初,亚欧大陆西部划分为两个世界。一边是拥有职业军队、银行、哲学、文学乃至垃圾收集系统的罗马帝国,地中海是它的中心;另一边是农业技术落后、几乎无人识文断字的蛮族欧洲,主导它的是讲日耳曼语的族群。而到了11世纪,在从大西洋延伸到乌拉尔山的广阔区域内,地中海的霸权早已失落,蛮族欧洲不再“野蛮”,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合成了一个欧洲。 其间的一千年里,匈人帝国横空出世又骤然衰落,西罗马陨落,法兰克人建起了头一个基地在欧洲北部的帝国,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使东罗马沦为地区性势力……随着一个个帝国的起落,讲日耳曼语的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游牧的匈人、阿瓦尔人、马扎尔人,跨海而来的维京人,取代日耳曼人统治中欧和东欧的斯拉夫人在欧洲大地上来来往往。这些移民觊觎帝国的财富,也惧怕帝国的暴力,他们沿着陆路、海路、河道网,或是拖家带口寻找新的家园,或是组成小型战队劫掠,或是贩卖奴隶、毛皮取利。 从罗马到欧洲,这是个移民改变世界的故事。一千年的迁徙终结了罗马帝国主导的秩序,罗马人眼中的蛮族重绘了亚欧大陆西部的人文地理和政治版图,在帝国与蛮族的角力中,现代欧洲的雏形逐渐浮现。
中世纪史诗:探寻英德共同祖先的传说与信仰
本书是德国作家、语言学家威廉·瓦格纳著作,由英国编辑W.S.W.安森汇编的中世纪文学研究作品。它收录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中世纪欧洲民间故事和史诗神话样本,并对它们做出了十分有见地的思考和解读,这无疑体现了瓦格纳的中世纪文学研究成果。
正如瓦格纳在本书引言中所说,传奇不同于历史,但我们发现传奇故事可以反映历史事件、旧时风俗、思想信仰和迷信观念,因为历史并不考虑这些要素,所以若非传奇留世,我们就会将它们早早遗忘。
细细品之,我觉得这段话很有道理。
正是因为严肃的、谨慎的史书常常不屑于记载这些略显得“下里巴人”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果不是还有传奇故事的存在,人类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无意间遗失掉多少瑰丽的文化宝藏,简直难以计数。
这将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损毁和消耗,当然,这也是学者们撰写并流传此类文学,而我们如今阅读传奇故事的动机和意义——写下来、读出来、传下来。
本书作者以严谨的笔触汇编古早时期的神话故事、传奇冒险和历史典故,却偏偏又没有晦涩难读的感觉。我们能从这字里行间,很轻易地感知到他对中世纪文化的热爱和痴恋。
但他又是冷静的,因为他对这些由来已久的故事们,又注入了别出心裁却圆融自洽的历史注解。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日耳曼中世纪六大英雄史诗集群中的主体内容,且还在其中加入了充满神话色彩的伟大巨作——加洛林史诗集群,这些史诗主要围绕查理曼与其麾下英雄的事迹进行叙述。
我们更可以读到亚美伦人及其同源传奇;尼伯龙根及其同源传奇;亚瑟王及其同源传奇。每一个部分都像展开了一幅恢弘的画卷,其中无限精彩,无限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