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侠到仙侠“侠义”精神如何时代表达?
7月20日,杨紫、成毅主演的仙侠剧《沉香如屑》“空降”上线,“沉香燃明灭,灰屑散不尽……”剧集开篇,仙气飘飘的场景让观众感叹“终于又有 剧看了!”,久违地再度引起一波“仙侠热”。
此前,改编自游戏《仙剑奇侠传六》的电视剧《 六祈今朝》官宣主演阵容,由许凯、虞书欣领衔主演。作为仙侠题材的知名大IP,“仙剑”系列不管是游戏还是影视作品,都已成为陪伴不少人青春岁月的代名词,仙剑的再度回归也吸引了不少“仙剑迷”的期待。
除了《仙剑六祈今朝》,目前待播的仙侠剧更是超13部以上,重点剧集包括由赵丽颖、林更新主演的《与凤行》,肖战、任敏主演的《玉骨遥》等。可见,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仙侠奇幻剧”已逐渐成为古装剧的主流,“仙侠热”也即将再次席卷荧屏。
从武侠到仙侠,关于侠义精神和侠义文化的讨论从未停止, 和仙侠究竟有什么区别?从《聂隐娘》《三侠五义》《施公案》等武侠小说,到《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经典的武侠影视作品,再到近年来流行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等仙侠古装剧,“侠义”精神的表达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在古今中国武侠文学作品中,“侠义”已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符号。从荆轲刺秦到《三国志》,从《水浒传》到《笑傲江湖》,“侠义”精神深入人心,统摄了大众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呈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登上时代舞台,并成为书写“侠义”精神的重要媒介,海晏的《琅琊榜》、丛林狼的《最强兵王》等武侠作品里的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了豪情万丈的“侠义”精神,成为当今网络文学创作中备受瞩目的文学形象。
到武侠影视片,故事在不同的媒介之间转换产生了新的火花。一直以来,武侠题材备受观众喜爱,也成为了中国影视产业里不可忽视的一朵奇花。武侠电影先在中国香港地区兴盛,千禧年前后,武侠影视热逐渐延伸到了内地,涌现出了一批包括《卧虎藏龙》《七剑下天山》《倚天屠龙记》等佳作。之后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天下第一》以及《新龙门客栈》……全是经典中的经典,引领着武侠剧进入全盛时期。
在国产动画领域,武侠题材数量虽不多,但在观众中的口碑却很好。《画江湖之不良人》《少年锦衣卫》《秦时明月》系列……质量都很高,人物、剧情都很在线,让人十分向往侠客行侠仗义走江湖的感觉。
在文学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十里桃花”乘着仙侠之风开满了人们的茶余饭后,诛仙青云、画骨师徒也在赚足了读者眼泪的同时,带来了畅游六界、三世轮回的奇妙体验。从上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侠在人们视野与话语中的嬗变折射出通俗小说出版风向的变化——武侠式微,仙侠崛起。
在网文作家宅猪看来,仙侠文学大红大紫与时代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人们既可以飞天遁地(飞机高铁),又可以千里传音、千里传像(电话视频),想象力飞升。仙侠题材相比武侠,更可以满足人们这种日益攀升的想象力。”宅猪表示,仙侠小说区别于武侠小说在于设定的故事背景。仙侠小说中的故事既可根植于市井,也可飞升入仙界。因不受时空局限,地球、宇宙星空、古代和未来可以同时同地出现在一个文本中。
在影视行业,仙侠剧的爆火,使曾经高居金字塔尖的武侠剧逐渐开始退出“江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琉璃》等剧开始成为观众的“宠儿”。
仙侠是对“侠义”在新技术加持下的创新表达,是对武侠的一种创造性转化。有观点认为:“仙侠题材的盛行造成了武侠题材的式微。”但在二次元世界里,武侠题材和仙侠题材似乎并没有存在着明显的迭代关系,而是一对并立闪耀的“双子星”。“在动画方面,武侠题材和仙侠题材一直都比较受欢迎,市场的反响也很好,它们之间应该不存在先来后到的关系,也不存在谁取代了谁这种说法。”《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总制片人尹训宇说。
武侠和仙侠到底有什么不同?“侠义”的内核变了吗?
来自成都的国风武侠游戏《千秋辞》项目总策划杨家认为武侠和仙侠最大的不同,是人物设定上的不同。“尤其是在动画和游戏领域,武侠更多的是聚焦于一个普通人的成长,仙侠的人物设定更多偏向于人物本来就拥有比较强的技能。”但杨家认为,深究其内核,他们都体现了要为苍生、为普通老百姓去抗争的心,所以“侠”的内核并没有变化。
宅猪认为,仙侠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创作手法一脉相承,这正是因为两者之间有极为相似的精神内核。“在我的新作《择日飞升》中,主角许应是永州的捕蛇者,受困于生计,待到他看到身边人死在神灵的欺压之下,这才爆发,除掉恶神,从此开始走上‘侠’之路。作为作家,我们应该去创作一些富有侠义精神的作品,在养家糊口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正义,宣传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认为,“侠义”精神并未改变,“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武侠还是仙侠,‘侠’的本质并未改变,只是它的表现程度可能有些差异、表达方式有些变化。”
武术作为“侠义”的灵魂所在,是一个作品能否真正走进受众内心的关键,也是“侠义”题材作品在大文娱领域内持续发光发亮的原因。杨家认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吃透一个招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就要求作者、演员都要很了解武术动作,只有吃透动作,才可以带来高质量的作品。”
“但在运用武术动作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尊重武术本身,不能随意变化动作,胡编乱造。只有敬畏中华武术,敬畏中国传统文化,才可能创作出市场、口碑双丰收的佳作。”尹训宇说。
无论是武侠还是仙侠,都是大众在当下的时代背景里对“侠义”的创新表达。随着时代语境的改变和相关技术手段的进步,“侠义”能否以新的方式、以高昂的姿态再度回到大众视野,再现当年侠的感动,我们不妨给内容生产者一点时间去沉淀、去摸索。我们期待,在大文娱领域,“侠义”可以继续书写新的华章。
所谓“侠义”,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据记载,“侠义”文化古已有之。春秋战国盛行养门客之风,侠客成为动荡的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群体。到了汉朝,典籍中出现了与侠相关的诗歌记载。唐朝,冷兵器发展至鼎盛,武侠小说大量涌现,诞生了《虬髯客传》《聂隐娘》等不少知名作品。清朝出现的《三侠五义》《施公案》,将武侠小说与公案小说糅合,武打描写方面更引人入胜,情节设置上更加完整。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通过武侠小说再造侠士,唤醒当时国人“尚武”之风以救国。梁启超在《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将儒家的忠、孝等概念植入到古代侠士剑客身上,使武侠之举变为道德典范,为尚武精神赋予更多“义”的内容。真正的侠,是为国家、为民族大义奋斗的理想,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唤醒民族自强的方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卢星宇 吴雅婷

成毅《赴山海》这部剧有可能成为观众心中的侠义启蒙
《赴山海》这部古装武侠剧已在今日取得发行许可证,并且会在5月份播出,还是值得期待的。
该剧以温瑞安经典武侠小说《神州奇侠》为蓝本,融合穿越、成长与家国情怀,未播已掀起观众对“新武侠”的热烈期待。
成毅赴山海,在 #赴山海 剧中, #成毅 一人分饰现代社畜、侠客萧秋水及反派“夜尊”三重身份,凭借“剧抛式演技”展现颓丧、热血与表面克制却暗涌杀机的复杂气质,他行云流水的打戏与角色深度更被赞“武侠剧扛旗者”。
而古力娜扎饰演的凌雪则打破传统女主设定,白衣执剑的清冷与权谋中的隐忍交织,打戏亲自上阵,飒爽与柔美并存,与成毅的敌对到并肩的情感张力拉满期待。
该剧创新性注入“反内卷”精神,将现代青年的迷茫与江湖侠义结合,穿插幽默设定(如魔剑变剪刀)消解沉重感,既延续“侠之大者”的经典内核,又以轻喜剧风格拓宽受众。
还有老戏骨丁勇岱、张智霖的加盟与非遗匠人打造的冷兵器细节,更让剧集在演技与制作层面堪称“武侠复兴”的诚意之作。
“赴山海”,这场穿梭于热血江湖与现代焦虑的冒险,或将成为Z世代观众心中的“侠义启蒙”。
不在江湖,侠义长存‖剖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
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汹涌、娱乐成为生活主旋律的时代,金庸武侠小说,犹如一股清冽的甘泉,穿透了岁月的尘埃,在无数人的心湖中荡起悠长的涟漪。它们不仅仅是文学殿堂中的璀璨明珠,更是心灵的灯塔,为在茫茫人海中漂泊的旅人指引着方向。
今日,让我们携手踏入金庸构建的武侠江湖,去探寻那些潜藏于字里行间的深意,去揭开那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侠义精神的面纱。
金庸武侠小说的不朽,首先源自于其构建的宏大而细腻的世界观。那是一片充满想象与激情的天地,从《 》里绝情谷底的情深意重,每一幅画面都如诗如画,每一部作品都是历史的缩影,诉说着一个个关于爱恨情仇、家国天下的动人故事。
在这片江湖中,有郭靖的忠义无双,他在襄阳城头坚守的信念,如同那城墙般坚不可摧;有杨过的狂放不羁,他的每一声长啸,都似乎在向命运宣战;有令狐冲的洒脱自在,他的剑法无招胜有招,正如他的人生哲学;更有乔峰的悲壮决绝,他的每一步足迹,都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心田。这些人物,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他们的故事,让人心潮澎湃,仿佛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然而,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绝非仅仅停留在这些表面上的波澜壮阔。它们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对“侠义”精神的深刻挖掘与弘扬。在金庸的江湖中,“ ”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郭靖在襄阳城头的坚守,是对“侠之大者”的最好诠释,他以一己之力,对抗着蒙古大军的铁蹄,展现了何为担当,何为牺牲。而乔峰,这位身世坎坷的英雄,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关于侠义精神的悲壮史诗。尽管他身负血海深仇,但始终心怀天下,最终,在悲壮中完成了自我救赎,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侠义精神的复杂与深刻,它不仅仅是武功高强、快意恩仇,更是心怀正义、勇于担当,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在金庸的笔下,还有更多关于侠义精神的生动描绘。《 》中的张无忌,他面对明教众人的期待与江湖的纷争,选择了以仁爱之心化解恩怨,他的每一次出手,都是为了保护无辜,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中的胡斐,他为了给父亲报仇,踏上了复仇之路,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他逐渐明白了仇恨的愚蠢与狭隘,最终,他选择了放下屠刀,用宽容与智慧去化解仇恨,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侠义精神的另一面——宽恕与包容。
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学本身。它们不仅塑造了几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更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金庸的江湖中,我们看到了面对强敌不屈不挠的勇气,如《 》中的红花会群雄,他们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不畏强敌,勇往直前;我们看到了面对诱惑坚守底线的原则,如《 》中的狄云,他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依然保持着对善良与正义的信仰;我们看到了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善良与宽容的胸怀,如《 》中的袁承志,他面对江湖的险恶与朝廷的压迫,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善良与正义,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光辉。
然而,正如任何经典作品都无法完全摆脱其时代烙印一样,金庸武侠小说也并非完美无缺。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的一些封建残余思想和男权色彩逐渐显露出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精神内核的欣赏与传承。我们应当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这些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剔除糟粕,让侠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里,金庸武侠小说无疑是一剂清凉药。它们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慰藉,也让我们在纷扰与迷茫中看到了希望与力量。在金庸的江湖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也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它们是我们心灵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愿我们都能像金庸笔下的侠客一样,心怀正义、勇往直前。在各自的领域里,用自己的方式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侠义篇章。无论是在职场上的坚守与奋斗,还是在生活中的关爱与奉献,只要我们心怀侠义、勇于担当,就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因为,不在江湖,侠义长存。
金庸用他的笔,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永恒的武侠世界,让我们在其中找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的侠义传奇。
编辑:张礼柏,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