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丨曹元红:为乡邻幸福生活而留守
(曹元红(左)与工人一起打包农场栽种的白桃)
从农村走出来,又从大都市重返家乡,为乡邻幸福生活而留守。曹元红,新化县曹家镇梅花洞村人,娄底市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新化县京新生态农场场主。近日,笔者对她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自始至终被她浓浓的乡情所感动。
1997年,怀揣着梦想,曹元红跟着伯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了首都北京,帮伯伯卖起了服装。
打工的日子里,曹元红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工作之余,曹元红自学外贸知识,仔细琢磨外贸服装的进货、销售、发货、结算等流程。凭着山里妹子不甘落后的倔强性格,很快,曹元红独当一面。
1999年,曹元红来到北京雅宝路国际批发市场,自己经营外贸服装店,与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客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外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随着事业的发展,曹元红在北京成了家,有了孩子。经过近20年的打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然而,她总是忘不了那方生她养她的土地。她总在想: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尤其每次回到家乡,面对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和妇女姐妹,这种想法愈发迫切。
2017年,曹元红说服家人,带着所有资金毅然回到家乡,在新化县曹家镇梅花洞村创办了养牛场,开启了反哺家乡的“二次创业”之路。
“家乡人民用淳朴和热情接纳了我”
对于一个阔别家乡20年的女性,回家创业的路,并非坦途。
这几年的艰辛,曹元红至今历历在目:只身前往外省购买种牛,深更半夜给牛喂药打针,夏天长时间在牛舍里与蚊虫共舞,顶着炎炎烈日收购稻草,踩着冻土给果树剪枝,四处参加各种培训,如饥似渴学习种养技术……
“白天忙着打理养牛场和果树,虽然很忙,也很辛苦,但还是非常充实的。可一到晚上,那种守山的孤独感、寂寞感前所未有。”曹元红说,由于丈夫、小孩都在北京,一年相聚不上10次,其中的心酸苦楚,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但家乡人民用淳朴和热情接纳了我,激励着我。”
曹元红讲述了一件她难以忘怀的事:为她干活的阿姨中有一名是童养媳,个子不足1.3米,儿子犯罪服刑,儿媳跑了,丈夫脾气暴躁经常打她,两个上小学的孙子全靠她一个人照料,日子过得很苦。第一次发工资时,这位阿姨领到了7200元。阿姨捧着这一叠钞票,从家里拿来一蔸白菜,哭着对曹元红说:老板娘,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终于可以给孙子买点好吃的、买件好看的衣服了。你是个好人,感谢你啊!
阿姨哭了,曹元红也哭了。正是这兜白菜,激励她把农场办好,尽自己所能去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带领村民致富。
5年来,农场共流转土地2000亩,新建100KV变压器1个,新修水井一处、水塔2个,修建公路2公里,既满足了农场生产所需,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用电用水和日常出行。县、镇、村三级也全力扶持农场发展,发改、林业、畜牧、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派出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2019年,县委领导到农场调研,当场帮她解决了发展中的困难,并对农场的发展给予了很有针对性的指导。曹元红说,这更坚定了她为乡邻幸福生活而坚守的信心和决心,她要用赤子之心为乡村振兴积极作为。
现在的京新生态农庄,总投资达到2700万元,流转土地达2000亩,主要从事生猪养殖、白桃等名优水果种植,为当地村民解决常年就业岗位50余个、季节性用工7200多个工日,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280余万元,农庄先后获评“娄底市就业扶贫基地”“娄底市巾帼创业之星”,现正在申报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当代表就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2021年10月,曹元红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21年底参加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短短3个月时间里,曹元红成功进行了角色转换。
“又像回乡养牛养猪、种植白桃之初那样,进行了一次知识恶补。”曹元红笑着说,当时,对代表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怎么做等等,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后来通过学习培训,逐渐“入行”了。
在随后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曹元红提交了两条建议,并在新化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作了半个多小时的审议发言。
“每天都与老百姓打交道,我确实非常清楚父老乡亲的所思所想所盼。”曹元红说。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关于加强乡村人才建设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36条“人才新政”中,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千人培训计划”“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将其纳入其中。
“这些‘乡村人才新政’,回应了我提出的建议,相信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会极大地助推乡村振兴。”对此,曹元红信心满满。
当问及如何当好一名市人大代表时,曹元红再一次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说:“当代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为乡邻幸福生活而留守
从农村走出来,又从大都市重返家乡,为乡邻幸福生活而留守。曹元红,新化县曹家镇梅花洞村人,娄底市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新化县京新生态农场场主。近日,笔者对她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自始至终被她浓浓的乡情所感动。
1997年,怀揣着梦想,曹元红跟着伯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了首都北京,帮伯伯卖起了服装。
打工的日子里,曹元红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工作之余,曹元红自学外贸知识,仔细琢磨外贸服装的进货、销售、发货、结算等流程。凭着山里妹子不甘落后的倔强性格,很快,曹元红独当一面。
1999年,曹元红来到北京雅宝路国际批发市场,自己经营外贸服装店,与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客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外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随着事业的发展,曹元红在北京成了家,有了孩子。经过近20年的打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然而,她总是忘不了那方生她养她的土地。她总在想: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尤其每次回到家乡,面对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和妇女姐妹,这种想法愈发迫切。
2017年,曹元红说服家人,带着所有资金毅然回到家乡,在新化县曹家镇梅花洞村创办了养牛场,开启了反哺家乡的“二次创业”之路。
“家乡人民用淳朴和热情接纳了我”
对于一个阔别家乡20年的女性,回家创业的路,并非坦途。
这几年的艰辛,曹元红至今历历在目:只身前往外省购买种牛,深更半夜给牛喂药打针,夏天长时间在牛舍里与蚊虫共舞,顶着炎炎烈日收购稻草,踩着冻土给果树剪枝,四处参加各种培训,如饥似渴学习种养技术……
“白天忙着打理养牛场和果树,虽然很忙,也很辛苦,但还是非常充实的。可一到晚上,那种守山的孤独感、寂寞感前所未有。”曹元红说,由于丈夫、小孩都在北京,一年相聚不上10次,其中的心酸苦楚,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但家乡人民用淳朴和热情接纳了我,激励着我。”
曹元红讲述了一件她难以忘怀的事:为她干活的阿姨中有一名是童养媳,个子不足1.3米,儿子犯罪服刑,儿媳跑了,丈夫脾气暴躁经常打她,两个上小学的孙子全靠她一个人照料,日子过得很苦。第一次发工资时,这位阿姨领到了7200元。阿姨捧着这一叠钞票,从家里拿来一蔸白菜,哭着对曹元红说:老板娘,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终于可以给孙子买点好吃的、买件好看的衣服了。你是个好人,感谢你啊!
阿姨哭了,曹元红也哭了。正是这兜白菜,激励她把农场办好,尽自己所能去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带领村民致富。
5年来,农场共流转土地2000亩,新建100KV变压器1个,新修水井一处、水塔2个,修建公路2公里,既满足了农场生产所需,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用电用水和日常出行。县、镇、村三级也全力扶持农场发展,发改、林业、畜牧、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派出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2019年,县委领导到农场调研,当场帮她解决了发展中的困难,并对农场的发展给予了很有针对性的指导。曹元红说,这更坚定了她为乡邻幸福生活而坚守的信心和决心,她要用赤子之心为乡村振兴积极作为。
现在的京新生态农庄,总投资达到2700万元,流转土地达2000亩,主要从事生猪养殖、白桃等名优水果种植,为当地村民解决常年就业岗位50余个、季节性用工7200多个工日,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280余万元,农庄先后获评“娄底市就业扶贫基地”“娄底市巾帼创业之星”,现正在申报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当代表就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2021年10月,曹元红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21年底参加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短短3个月时间里,曹元红成功进行了角色转换。
“又像回乡养牛养猪、种植白桃之初那样,进行了一次知识恶补。”曹元红笑着说,当时,对代表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怎么做等等,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后来通过学习培训,逐渐“入行”了。
在随后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曹元红提交了两条建议,并在新化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作了半个多小时的审议发言。
“每天都与老百姓打交道,我确实非常清楚父老乡亲的所思所想所盼。”曹元红说。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关于加强乡村人才建设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36条“人才新政”中,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千人培训计划”“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将其纳入其中。
“这些‘乡村人才新政’,回应了我提出的建议,相信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会极大地助推乡村振兴。”对此,曹元红信心满满。
当问及如何当好一名市人大代表时,曹元红再一次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说:“当代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为乡邻幸福生活而留守
从农村走出来,又从大都市重返家乡,为乡邻幸福生活而留守。曹元红,新化县曹家镇梅花洞村人,娄底市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新化县京新生态农场场主。近日,笔者对她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自始至终被她浓浓的乡情所感动。
1997年,怀揣着梦想,曹元红跟着伯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了首都北京,帮伯伯卖起了服装。
打工的日子里,曹元红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工作之余,曹元红自学外贸知识,仔细琢磨外贸服装的进货、销售、发货、结算等流程。凭着山里妹子不甘落后的倔强性格,很快,曹元红独当一面。
1999年,曹元红来到北京雅宝路国际批发市场,自己经营外贸服装店,与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客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外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随着事业的发展,曹元红在北京成了家,有了孩子。经过近20年的打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然而,她总是忘不了那方生她养她的土地。她总在想:我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尤其每次回到家乡,面对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和妇女姐妹,这种想法愈发迫切。
2017年,曹元红说服家人,带着所有资金毅然回到家乡,在新化县曹家镇梅花洞村创办了养牛场,开启了反哺家乡的“二次创业”之路。
“家乡人民用淳朴和热情接纳了我”
对于一个阔别家乡20年的女性,回家创业的路,并非坦途。
这几年的艰辛,曹元红至今历历在目:只身前往外省购买种牛,深更半夜给牛喂药打针,夏天长时间在牛舍里与蚊虫共舞,顶着炎炎烈日收购稻草,踩着冻土给果树剪枝,四处参加各种培训,如饥似渴学习种养技术……
“白天忙着打理养牛场和果树,虽然很忙,也很辛苦,但还是非常充实的。可一到晚上,那种守山的孤独感、寂寞感前所未有。”曹元红说,由于丈夫、小孩都在北京,一年相聚不上10次,其中的心酸苦楚,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但家乡人民用淳朴和热情接纳了我,激励着我。”
曹元红讲述了一件她难以忘怀的事:为她干活的阿姨中有一名是童养媳,个子不足1.3米,儿子犯罪服刑,儿媳跑了,丈夫脾气暴躁经常打她,两个上小学的孙子全靠她一个人照料,日子过得很苦。第一次发工资时,这位阿姨领到了7200元。阿姨捧着这一叠钞票,从家里拿来一蔸白菜,哭着对曹元红说:老板娘,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终于可以给孙子买点好吃的、买件好看的衣服了。你是个好人,感谢你啊!
阿姨哭了,曹元红也哭了。正是这兜白菜,激励她把农场办好,尽自己所能去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带领村民致富。
5年来,农场共流转土地2000亩,新建100KV变压器1个,新修水井一处、水塔2个,修建公路2公里,既满足了农场生产所需,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用电用水和日常出行。县、镇、村三级也全力扶持农场发展,发改、林业、畜牧、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派出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2019年,县委领导到农场调研,当场帮她解决了发展中的困难,并对农场的发展给予了很有针对性的指导。曹元红说,这更坚定了她为乡邻幸福生活而坚守的信心和决心,她要用赤子之心为乡村振兴积极作为。
现在的京新生态农庄,总投资达到2700万元,流转土地达2000亩,主要从事生猪养殖、白桃等名优水果种植,为当地村民解决常年就业岗位50余个、季节性用工7200多个工日,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280余万元,农庄先后获评“娄底市就业扶贫基地”“娄底市巾帼创业之星”,现正在申报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当代表就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2021年10月,曹元红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21年底参加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短短3个月时间里,曹元红成功进行了角色转换。
“又像回乡养牛养猪、种植白桃之初那样,进行了一次知识恶补。”曹元红笑着说,当时,对代表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怎么做等等,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后来通过学习培训,逐渐“入行”了。
在随后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曹元红提交了两条建议,并在新化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作了半个多小时的审议发言。
“每天都与老百姓打交道,我确实非常清楚父老乡亲的所思所想所盼。”曹元红说。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关于加强乡村人才建设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36条“人才新政”中,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千人培训计划”“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将其纳入其中。
“这些‘乡村人才新政’,回应了我提出的建议,相信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会极大地助推乡村振兴。”对此,曹元红信心满满。
当问及如何当好一名市人大代表时,曹元红再一次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说:“当代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